
曹操雖然與袁紹、張邈等聯軍將領關系緊密,但作為宦官的孫子,他在聯軍里的地位并不高。他首先積極采取行動,攻打董卓。雖然失敗,但他因此嶄露頭角。劉岱死后,鮑信看中了曹操的才能,推薦他作了兗州牧。
曹操嶄露頭角
因缺乏糧草,持續了一年多的諸侯聯軍也就自然解散了。這期間諸侯內部的矛盾也越來越激化。先有袁紹想立幽州牧劉虞為帝,被曹操反對。袁紹并不罷休,又從冀州牧韓馥手里奪取了冀州。另外劉岱和橋瑁反目,劉岱雖然殺了橋瑁,但他自己又在與青州黃巾軍殘余部隊的交戰中被殺。這些內部斗爭無疑暴露了諸侯聯軍的松散體制。而曹操正是鉆了這個松散的空子嶄露頭角的。
曹操雖然與袁紹、張邈等聯軍將領關系緊密,但作為宦官的孫子,他在聯軍里的地位并不高。他首先積極采取行動,攻打董卓。雖然失敗,但他因此嶄露頭角。劉岱死后,鮑信看中了曹操的才能,推薦他作了兗州牧。不久曹操擊敗黃巾余黨,收編降兵三十余萬,挑選精銳編為“青州兵”。曹操逃離洛陽的時候,手下只有五千左右的兵力,后來雖然在揚州又募集了四千左右的兵力,但不少在中途就開了小差。三十余萬兵力對曹操來說實在是一個不可想象的數字。曹操因此一躍而出,成了與袁紹平起平坐的一大勢力。后來,他又把跟隨袁術、孫堅的潁川黃巾余黨吸收編入到自己手下。
這時,曹操在兗州招賢納士,有潁川出身的名士荀彧、東郡的程昱投到曹操的幕下。這兩個人后來都成了曹操得力的謀士。后來因荀彧舉薦,又有潁川名士荀攸、鐘繇、郭嘉等人投靠曹操。就是這樣曹操一面取得了以潁川為中心的文人、官僚的支持,同時又大量收編黃巾余黨,逐步擴大地盤,為奪取天下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曹操招降黃巾軍殘余,編“青州兵”是在初平三年(192)十二月,而這一年的四月在長安董卓被司徒王允和呂布刺殺。董卓的部下郭汜和李傕又殺王允為董卓報仇。呂布棄長安東逃而去。不久郭汜與李傕反目,兩軍大打出手,長安陷入混亂之中。西邊的這種混亂,正好給曹操在東邊專心經營地盤創造了好條件。另外,這一年的一月,孫堅在與荊州牧劉表部將黃祖的對戰中戰死。
呂布逃離長安以后,先投靠南陽的袁術。后又寄身于河北袁紹籬下。但是他走到哪兒都被人懷疑,成了一個不受歡迎的人物。呂布是長城以北五原郡人,當初在并州刺史丁原手下為將,后來他被董卓收買,殺了丁原,認董卓為父。這次他又背叛了董卓。袁紹、袁術對他的懷疑不是沒有理由。呂布之所以投靠袁紹、袁術,是想以殺董卓作為資本來討好袁氏兄弟。袁紹、袁術逃離洛陽后,留在洛陽的袁氏一族被董卓抄殺殆盡。呂布以為殺了董卓,替袁氏兄弟報了仇,就能取得他們的信賴,但他的想法完全落空了。
呂布無奈,只好投奔曹操的根據地兗州。當時曹操因父親曹嵩被徐州牧陶謙的部下所殺,正率兵攻打徐州。曹操借口報父仇,在徐州一帶大肆屠戮,其窮兇極惡為董卓所不及。這時,留守兗州的是當年諸侯聯軍將領、曹操的盟友張邈。張邈乘隙背叛曹操,正好又有呂布到了兗州,兩人聯手反曹。曹操一時間陷入絕境。多虧有謀士荀彧和程昱的盡力,曹操經歷苦戰最終化險為夷。
呂布與劉備的共鳴與背叛
呂布敗給曹操后走投無路,最后來到徐州。這時徐州牧陶謙已病死,劉備接管徐州。在這之前劉備靠公孫瓚的照顧,在各地做地方下級官吏,這次他接替陶謙統管徐州,終于在歷史的舞臺上出頭露面了。呂布見到劉備,對劉備說,我們都是出身偏遠的人,還叫妻女出來拜見劉備。同為亂世求生的落荒英雄,呂布無疑從劉備身上感到了強烈的共鳴。劉備肯定也有同樣的感受,但也正因境遇相同,劉備始終不能信任呂布。而實際的結果是,劉備攻打南方袁術之時,呂布乘隙奪了徐州,兩次抓劉備的妻兒為人質。劉備被迫投靠曹操。
呂布在劉備與曹操之間反復無常。曹操和劉備忍無可忍,起兵攻打呂布。呂布遭部下暗算,被活捉。呂布對曹操說,只要兩人齊心協力一定能取得天下。曹操心動,問劉備如何。劉備進言說別忘了丁原、董卓的下場。曹操于是下令將呂布縊死。臨死前呂布怒視劉備,大罵劉備是最不講信用的人。在充滿了背信與復仇的亂世里,這也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無情可悲的一幕。
呂布是三國時代首屈一指的猛將,他手持畫戟,坐下赤兔馬的颯爽英姿被人們稱贊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在《演義》里呂布的勇猛甚至在關羽之上。呂布的坐騎赤兔馬后來由曹操贈送給關羽,成為關羽形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然這也是《三國演義》作者的創作而已。赤兔馬應該是從一而終,最后與主人同歸于盡了。
天下形勢與遠交近攻
曹操把呂布趕到徐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建安元年(196)七月,獻帝一行冒死從混亂不堪的長安逃回洛陽,實現了時隔六年的還都。但是洛陽已被董卓放火洗劫成廢墟。這時,因潁川的黃巾軍殘黨與袁術勾結,曹操在潁川郡中心地許昌駐軍討伐。得知獻帝還都,曹操于是迎獻帝到許昌。對此,曹操的部下里反對意見很多。因為一是獻帝本來是董卓擁立的皇帝,像袁紹就極力主張另立皇帝。二是逃回洛陽的獻帝連皇帝的體面都已經難保了。但是荀彧進言,掌握這個有名無實的皇帝,實際上有利于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曹操最后采納了荀彧的意見,決定保護獻帝。和董卓一樣,曹操從此得到了借皇帝名義號令天下的大義。曹操也因此在群雄相爭的混戰之中取得領先地位,為后來奪取天下創造了有利條件。
當時,建安元年的天下形勢是這樣的:首先在北方的遼東有公孫度自立王國,往南在幽州(現在的北京一帶)有公孫瓚割據,而并州、冀州、青州的廣大區域是袁紹的勢力范圍。黃河以南的兗州、豫州、司州東部(洛陽一帶)是曹操的地盤。袁紹和曹操之間有董卓任命的河內太守張楊,張楊在獻帝逃離洛陽時曾提供糧草支援。在曹操南邊的南陽有董卓過去的部將張濟的侄子張繡占據,這個張繡曾經給過曹操以沉重的打擊。另外,在東南部的徐州有呂布,再往南,揚州北部有袁術。與揚州隔江而望的吳郡成為孫策的根據地。長江中流的荊州,上流的益州各由劉表、劉璋兩個皇族支配。益州北部的漢中有五斗米道教主張魯建立的宗教王國。北邊的涼州有韓遂、馬騰等大小軍閥盤踞。司州西部(長安一帶)郭汜與李傕依然爭斗不休,正是處于群雄割據的狀態。軍閥之間為爭奪地盤展開了激烈的爭斗。
這中間,比如說袁紹、袁術兄弟,兩人歷來關系很僵。于是袁術聯合與袁紹處于敵對關系的公孫瓚,而袁紹也不是等閑之輩,立即聯合袁術的敵手劉表進行對抗。這種為進攻眼前的敵人而去和敵人背后的敵人結盟的遠交近攻的方法,從戰國時代以來,就一直被作為外交的基本戰略,到了三國時代也被繼續沿用。后來的魏吳蜀三國間的攻防也是以遠交近攻為基本戰略展開的。
讖緯與玉璽、袁術的即位
建安二年(197)的正月,袁術稱帝。袁術出身四世三公的士族豪門,本來應該是政權中樞的棟梁人物。袁術的即位是后漢王朝逐漸走向衰亡的一個象征性事件。袁術即位時,據說是利用了預言書上一句話“代漢者,當涂高也”。袁術的字為公路,“術”與“路”同意,“涂”通“途”,也有路的意思。所以“當涂高”說的就是自己。這種牽強附會的解釋,對袁術來說卻是如獲至寶。
這里所說的預言書也叫做讖緯。“讖”也就是對未來的神秘預言,“緯”是相對于“經”而言的。當時為傳授圣人之道,除了利用儒家經典,還編集了用預言解釋儒家經典的“緯書”。在后漢,自始祖光武帝利用預言書即位以后,讖緯思想非常流行,假托孔子之名編造的讖緯書也大量出現。就連鄭玄這樣的儒家經典注釋的集大成者也為讖緯書寫起了注釋??梢娮従晫α私夂鬂h的政治、思想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魏蜀吳三國的王朝創始和皇帝的即位,都離不開讖緯的預言制造輿論。預言書的語句神秘而曖昧,可以由人恣意解釋。到了魏建國時,因為“魏”通“巍”,有“高”的意思,這時“當涂高”又被解釋成指“魏”。
袁術稱帝除了利用讖緯造謠,還因為他仗著手中有一塊傳國的玉璽。這塊玉璽出自秦始皇之手,漢朝的皇帝代代相傳。玉璽上刻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玉璽在袁紹誅殺宦官的混亂之中丟失。董卓縱火焚燒宮殿,從洛陽撤退后,孫堅進入洛陽,在化為廢墟的宮殿的一眼井里找到了這塊丟失的玉璽。后來袁術把孫堅夫人押作人質,硬從孫堅之子孫策手中奪到這塊玉璽?;实奂次徊荒軟]有玉璽,到劉備即位時,相傳它又被從漢水的河底找到了。不過這大概不是真東西。后世也經常有偽造玉璽的事情發生。到了明代還出現了一本以玉璽的流傳為中心而寫的三國歷史故事《三國志玉璽傳》。
袁術的稱帝是他性急無謀的一大失算。他因此搞得眾叛親離,內外交困。最后袁術走投無路,只好去投靠與他關系很僵的袁紹。但是還在半路上,袁術就病死了。袁術的勢力就此分崩瓦解。玉璽后來經被袁術扣留的徐璆之手又重新回到漢王朝手中。袁術的家族也被孫策抓獲,女兒給孫權作了后宮。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