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策在父親孫堅死后,曾歸附袁術。他借兵袁術致力于平定江南。在前后四年的時間里,孫策戰績卓著:揚州刺史劉繇敗走、吳郡太守許貢被殺、會稽太守王朗戰敗投降、豫州太守華歆更是不戰而降。
孫策、孫權平定江南
就在曹操致力于平定河北時,在南方,孫權也在為鞏固江南的統治竭力奔走。孫權的江南統治是繼其兄孫策的事業而發展的。孫權的父親孫堅被劉表部將黃祖射殺是在初平三年(192),與董卓被殺同年。孫策的死與官渡之戰(200年)同年,也就是說,孫策平定江南正好與曹操征伐河南、山東同期。
前面說過,袁紹與異母弟袁術向來不和,自己的三個兒子也手足相煎。孫氏一族與此完全相反,不僅父子、兄弟包括親戚部下在內,都很團結,關系非常牢固。孫策能在短期間內平定廣大的江南地區,當然有賴于他出色的才能與見識,同時也離不開孫氏一族的相互協助和支援。江南地區指長江以南的東部(故也稱江東)地區,按當時的行政區域說,也就是揚州。揚州下有吳、丹陽、會稽、豫章四個郡,地域廣大,包括了今天的江蘇省南部、浙江省、福建省以及江西省的大部。
孫策在父親孫堅死后,曾歸附袁術。他借兵袁術致力于平定江南。在前后四年的時間里,孫策戰績卓著:揚州刺史劉繇敗走、吳郡太守許貢被殺、會稽太守王朗戰敗投降、豫州太守華歆更是不戰而降。孫策開朗闊達,言語幽默,深受愛戴。當時人們都以“孫郎”的愛稱稱呼他,袁術甚至感嘆“我要是有孫郎這樣的兒子,死而無憾”。后來,袁術稱帝(197年)時,孫策反對,與袁術斷絕了關系。就此,孫策真正走上了建功立業之路。
孫策的創業得到了孫氏一族的大力支持。他的叔父孫靜,在其兄孫堅起兵時,就積極支援,幫助招募親戚鄉黨五六百人。后來,孫靜一直留守老家壽春,為孫策攻打會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孫策的堂兄孫賁、舅父吳景也為孫策攻打丹陽充當先鋒。孫策平定江南,可以說是孫氏一族共同奮斗的結果。但是,在事業一帆風順發展的背后難免不埋下一些禍根。吳郡太守許貢被孫策攻殺,而孫策則不幸死于許貢部下的暗殺。孫策死后由其弟孫權繼業。為鞏固政權、安定人心,孫權專心致力于內治。他主要施行了以下兩方面的措施。首先,他積極招延人才,除了重用孫策原來的部下張昭、周瑜、程普等人外,還招聘到魯肅、諸葛亮之兄諸葛瑾等名士加入陣營。武將呂蒙也是被孫權從一般兵士里選拔出來的。孫權重用人才,為事業的順利發展打下了基礎。
孫權著手的第二件事就是鎮撫山越。山越也就是居住在南方山地的少數民族,他們是包括從今天的云南、貴州等邊境地區到東南亞一帶各少數民族的祖先。當時,南方的廣大地區居住著這些少數民族,漢族的居住地只散在其中。因此,對吳來說,鎮撫山越、加強民族融合(后面還要詳細提到)是優先于吳魏、吳蜀相爭的首要問題。孫權把大量人才投入到這一艱巨的事業中,從江西南部到福建山區的廣大區域里成功地平定了山越的反抗。不過,山越的反抗并沒有被杜絕,孫權對山越的討伐后來又持續了很長時間。
曹操對孫氏的懷柔
曹操對孫策、孫權兄弟平定江南,事業穩步發展并不是坐視不管。一是因為離得遠,二是因為曹操在北方接連不斷地發動戰爭,無暇顧及南方的局勢。當曹操得知孫策平定江南時,心中不安,嘆息道“猘兒難與爭鋒也”。于是,他對孫策采取了懷柔的策略。前面提到過,曹操的族人里有擔當過吳郡、會稽郡太守的,因此他對江南的情況比較了解。
首先曹操上表孫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孫權繼業后,曹操又上表孫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用官職、稱號籠絡他們。當然,對孫氏來說,曹操的存在也是不可輕視的。孫策曾專門派部下張纮赴許都,向曹操進呈禮物。這時,曹操把張纮留在許都,還授予官職。孫權繼業后,曹操任命張纮為會稽東部都尉,讓他回到孫權身邊,想以此懷柔孫權。
不過,曹操最擅長的懷柔手段,還要數他搞政治聯姻這一手。曹操對袁紹的長子袁譚就用過這一手。對孫氏兄弟也不例外。建安三年(198),在張纮赴許都獻禮之際,曹操就把弟弟(可能是死于張繡之戰的侄子安民之父。因早死,名不詳)的女兒許配孫策之末弟孫匡。又為兒子曹彰(后來的任城王)娶孫策堂兄孫賁之女。這種政治聯姻,一方面起到籠絡孫氏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曹操安插在孫氏家族里的楔子。實際上,后來孫賁之弟孫輔因對孫權的統治感到不安,企圖密通曹操,被察覺遭到軟禁。到了吳的末期,孫匡之孫孫秀,也就是曹操之弟的外孫,帶妻兒、兵士數百人投奔晉。類似這樣的事件,赤壁之戰時也有發生??梢姴懿俚倪@一手是很成功的。
孫策平定江南時,揚州刺史劉繇以及太守許貢、王朗、華歆都是當時的名士。其中劉繇戰敗而死,許貢被殺,王朗和華歆投降。但這兩人都沒有跟隨孫氏,而是投靠了曹操,后來成為魏的重臣。從這里可以看出,曹操的魏是以東漢豪族名士為主體的政權,而孫氏的吳與此不同,它的軍人政權的特點非常顯著。
曹操與孫策、孫權之間雖然一直互相提防互相牽制,但兩者又都缺乏足夠的實力和機會制服對方。所以對彼此的統治只好采取默認的態度。但是,形勢在不斷變化。首先,孫權通過鎮撫山越,大大地鞏固了統治基礎,開始對外采取行動。他選擇的第一個攻擊目標是,駐守荊州東部江夏郡的黃祖。黃祖曾射殺孫堅,與孫權有殺父之仇。建安十三年(208),孫權獲得黃祖部將甘寧的協助,終于大勝黃祖。黃祖被斬首。孫權又乘勝直取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不用說,孫權的下一個攻擊目標自然是荊州的劉表了。而這時,完成河北平定的曹操也積極備戰,準備南下攻打荊州。這樣,曹操在北,孫權在東,兩者都虎視眈眈地覬覦著荊州這塊土地。就在這關鍵時刻,劉表病死,荊州成了有虛可乘之地。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