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歷史 > 宋元文明

歷史解析——豐年

歷史大觀園 宋元文明 2020-07-24 12:55:41 0
?

除了那幾段氣候極端惡劣、寒冷的時期外,元明400年也并沒有到荒亂不斷的程度。惡劣的氣候帶來了洪水和饑荒,難免使人心生朝不保夕的惶恐。但實際上也有風調雨順的年景。人口增長了(尤其是在整個明代),在最后四分之一世紀的邊境戰事使國庫消耗殆盡之前,國家的狀況遠在慘淡經營之上。私人財富不斷積累,往往到了驚人的程度,哪怕是小小的繁榮也會使大多數人的生活有所改善?;哪暧袝r,豐年亦有時。

要找出那些豐年,我們只需把前述的災異志反過來解讀即可。這種對比是有益的。元初確實處于全球氣候變冷的階段之中,然而我們可以看到忽必烈統治時期(直至1294年去世前)的大多數年份都是豐年,直到“元貞之淵”(1295—1297),但它也是“九淵”中災情最輕的一個。元朝前半期的自然環境應該說是不錯的,這給了蒙古人比較繁榮的半個世紀。后世論者的看法也是如此。一個世紀后,葉子奇在自己的筆記《草木子》中說:“元朝自世祖混一之后,天下治平者六七十年?!哂叙B,死者有葬?!蹦莻€時代“誠所謂盛也夫”!葉子奇之后又兩個世紀,焦竑在《玉堂叢語》中記錄了對元初幾乎如出一轍的評價:“胡元受命九世,世祖最賢,其一代之治,有足稱者?!?span class="sbiao">這一切隨著“泰定之淵”(1324—1330)的到來而發生了轉變。14世紀30年代,以及“至正之淵”(1342—1345)后的50年代,基本上還算是年豐物阜,盡管饑荒和洪水也不時令人頭疼。莊稼豐收的自然條件每況愈下,元初的繁榮局面也漸漸消逝,民怨日深,最終揭竿而起,元朝覆亡。

皇天祚明,明初豐年持續的時間比元朝上半期要長得多。永樂九年和宣德九年(1411、1434)才分別出現大疫和大饑,而且災后恢復的速度都算迅速。王朝建立后的第九個十年的“景泰之淵”(1450—1455)才使明王朝第一次遭到了災害的沉重打擊??梢院敛豢鋸埖卣f,中國歷史上還沒有哪個王朝像明朝一樣在國初享有如此太平的年景。

“景泰之淵”后的10年,自然條件遲遲未有改觀。到了15世紀70年代,漸有起色,此后的年成都還不錯。直到90年代,弘治朝開始遭遇龍見等災異的困擾。不過,環境真正惡化要到“正德之淵”(1516—1519)。這段時期的經濟開始疲軟,但還未到脫軌的地步。此后直至16世紀80年代,明代進入了暖期,雖然間或出現波動——最嚴重的一次是“嘉靖之淵”(1544—1546)。如果我們不計入那段天災,嘉靖、隆慶兩朝(1522—1572)可謂是太平盛世了。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明代經濟在這兩段時期內蓬勃發展,全球各地的經濟體都被納入到它的運行軌道中。

首次“萬歷之淵”(1586—1588)造成的破壞使豐年成為過去。這場危機幾乎席卷了帝國上下的每個角落。災后雖然漸次恢復,但自然條件仍然時好時壞。到了16世紀90年代末,形勢再度急轉直下,此后稍事恢復,又陷入了第二次“萬歷之淵”(1615—1617)。17世紀20年代,風調雨順的日子又回來了,可是,如我們將要看到的,黨爭和邊患耗盡了原本休養生息可能帶來的積極影響。到了20年代末,天祚轉薄,“崇禎之淵”(1637—1643)的出現宣告了它的完全消失。

“九淵”是元明時期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不過在長達四個世紀的歷史文本中,它們更像是一些標點符號,豐年以遠勝于災荒的數量成為故事的主干。除了元明史上的第二個百年沒有出現持續的災情外,其他時候豐年與災荒的出現比例大約是7:1。在一個世紀的時間里,13年是荒年,其余則是豐年。因此,在元明時期,人的一生總免不了遭遇許多陰影,但每一次又能守得云開見月明——不過,明末是個例外,那是一段暗無天日的歲月。

<meta charset="UTF-8"> <link href="../styles/000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link href="../styles/0010.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zgls/sywm/28050.html

  • 手機訪問

站點聲明:

歷史學習筆記,本站內容整理自網絡,原作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

Copyright ? http://www.bc6j2.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粵ICP備20055648號 網站地圖

999zyz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