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歷史 > 宋元文明

歷史解析——饑荒

歷史大觀園 宋元文明 2020-07-24 12:55:34 0
?

元明時期饑荒并非年年有之,但也經常發生,元代尤其如此。在元代的第一次(1268—1272)和最后一次(1357—1359)饑荒之間,人們幾乎每兩年會經歷一次大饑荒。14世紀20年代尤為嚴重。這10年間,政治動蕩不斷,有五位皇帝先后登基,一個比一個年幼、弱小,這是造成國家救災不力的原因之一。不過,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我們也可以問,是不是接二連三的饑荒帶給人們這種不安定感。14世紀40年代,的確是宮廷傾軋不斷,但最主要的問題還是來自災害的困擾。

歷史解析——饑荒

圖5 觀音,是佛教的救苦救難神Avalokitesvara的漢化形象,此刻她從瘟疫之魔的手中救下了一個孩子。這幅畫作于17世紀40年代初疾疫泛濫之后(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

元代最嚴重的那次饑荒,令數百年后的人們仍然心有余悸。明嘉靖十八年(1539),海鹽縣遭遇大饑荒(第二章所述1293年龍王攜子現身陳山從而紓解旱情,即發生于該地)。海鹽的年長者有感于當時的慘狀,不禁說起元大德九年(1305)該縣最嚴重的那次饑荒。據一位老人回憶:“鹽邑極荒,人相食。到今200余年來,未嘗遇此等歲也?!?span class="sbiao">200年還不足以讓人們忘卻。

明初50年曾出現過一段糧食歉收的短暫時期,不過第一次真正嚴重的饑荒發生在宣德九年到十年間(1434—1435)。從15世紀30年代到16世紀30年代的100年間,明朝每隔數年就會遭遇糧食供應不足的危機。15世紀50年代是糟糕的10年,因為接二連三地發生了饑荒等各種自然災害。此外,還有數次曠日持久的大饑荒(1465—1473、1477—1487、1501—1519,除1515年略有好轉外)。這幾次饑荒給災民和中央官僚都帶來了極大的苦惱。1492年,兵部尚書在上奏時稱“恐饑民乘此為變”。因此,地方鎮巡官員應加以賑給,而軍隊也要時時操練,“以戒不虞”?;实鄄杉{了他的建議。直到正德十四年(1519)后,災情才漸漸平息。

嘉靖二十三年(1544),即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那一年,大旱。次年,大饑。浙江省內,“湖盡涸為赤地”。糧價騰貴,有鄉人攜糧一升夜歸,即被劫殺于道中。大批乞丐餓死。地方政府開倉散谷賑饑,無奈緩不濟急。有在趕往便民倉的途中餓死的,有在倉前等待過久餓死的。

下一次大饑發生在萬歷十五年到十六年(1587—1588)。萬歷十五年七月九日(1587年8月12日),戶部右侍郎奏,黃河以北的饑民只能以野菜、草木為食;而陜西西南部的饑民,竟到了食石的地步。萬歷十六年春夏的持續干旱,使剛剛避過前一年饑荒的地區也陷入困境。四月六日(4月30日),巡按廣西御史奏報,西南地方也顯露出饑饉之苦。他認為,應隨事加恤,遏制事態惡化。三個星期后,從一位省級官員的再度奏報中可知,饑荒已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人民相食,枕籍死亡,滿城滿野,有鄭俠不能繪者,露根之余,可謂寒心?!迸c此同時,一位在南京的京官上奏,江北人民“饑相食”,江浙“米價騰貴”。在他看來,賑濟的責任理當落在官員的身上。他發問道:“救之當議糴而委之無銀無谷,則設官謂何?”

明代的最后一次大饑荒始于崇禎五年(1632),到了崇禎十二年(1639),已造成大范圍的影響,此后又持續了兩年多。此次饑荒的規模之巨為元明兩代所僅見。本書最后一章將對其進行專門論述。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zgls/sywm/28047.html

  • 手機訪問

站點聲明:

歷史學習筆記,本站內容整理自網絡,原作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

Copyright ? http://www.bc6j2.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粵ICP備20055648號 網站地圖

999zyz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