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歷史 > 宋元文明

宋元文明

  • 歷史解析——元代國家

    歷史解析——元代國家

    塔尼斯特里令元代皇位繼承之爭趨于白熱化。1260年,忽必烈汗贏得了“蒙古大汗”的稱號;1271年,他宣布建立一個中原王朝規格的國家——元,并按“漢法”用“至元”年號;
    至元三十一年(1294),他逝世后也被賦予了一個中原帝王的廟號——世祖。他的長壽意味著皇位的繼承跳過了一個世代。承襲皇位的是他的孫子鐵穆耳(1265—1307)。鐵穆耳并非長孫,卻在忽鄰勒臺選舉中打敗了自己的兄長甘麻剌(Kammala,1263—1302)和答剌麻八剌(Darmabala,1264—1292)。鐵穆耳死后,皇位旁落至答剌麻...

    宋元文明 2020-07-24 626 0
  • 歷史解析——可汗與皇帝

    元明兩代是皇權政治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數個世紀以來,皇帝一向被視為上天的兒子。根據漢人宗族的規矩,他是唯一有權祀天并轉達人間需求與愿望的人。他作為上天的代理人統治人間,但畢竟天道遠,人道邇,他不能指望獲得多少天助,反而有賴于一套精密的人事架構來輔佐自己:人才銓選,有的要看學問(科舉選拔文官)、有的要看武功(武將與士兵)、有的則要去勢(獲準侍奉內廷的宦官,因其絕人道而無穢亂宮闈、影響皇族血統之慮)。每個團體所代表的利益各不相同,而且各團體內部還會出現勢同水火的派系紛爭。這些派系的力量十分強大,沒有多少皇帝的...

    宋元文明 2020-07-24 976 0
  • 歷史解析——豐年

    除了那幾段氣候極端惡劣、寒冷的時期外,元明400年也并沒有到荒亂不斷的程度。惡劣的氣候帶來了洪水和饑荒,難免使人心生朝不保夕的惶恐。但實際上也有風調雨順的年景。人口增長了(尤其是在整個明代),在最后四分之一世紀的邊境戰事使國庫消耗殆盡之前,國家的狀況遠在慘淡經營之上。私人財富不斷積累,往往到了驚人的程度,哪怕是小小的繁榮也會使大多數人的生活有所改善?;哪暧袝r,豐年亦有時。...

    宋元文明 2020-07-24 1982 0
  • 歷史解析——避兇

    人們相信,世界的良好秩序仰賴于天、地、人三者力量的平衡。上至皇帝下至黎庶都知道,災異的意涵遠勝于災異本身。它預示了天、地、人之間關系的失諧。對于這種失諧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認為,人在與天地的關系中扮演著積極的角色;另一種則認為,人的角色是被動的。...

    宋元文明 2020-07-24 986 0
  • 歷史解析——九淵

    元明兩代的災害總是一波一波地來襲。多數災害不會超過一季,但有時可持續兩三年之久。一季的災害,人們尚能熬得過去,持續數年的災害,則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為了給這些較長的災害期一個統一的說法,我用了一個詞“slough”(與“plow”[耕耘]押韻)?!癝lough”指的是充滿污泥的溝渠或洼地,它是讓旅行者泥足深陷的地方。自從1678年,約翰·班揚(John Bunyan)在《天路歷程》(
    The Pilgrim’
    s Progress)中用了“絕望的深淵”(the Slough of Despond)的說法后...

    宋元文明 2020-07-24 1350 0
  • 歷史解析——饑荒

    歷史解析——饑荒

    元明時期饑荒并非年年有之,但也經常發生,元代尤其如此。在元代的第一次(1268—1272)和最后一次(1357—1359)饑荒之間,人們幾乎每兩年會經歷一次大饑荒。14世紀20年代尤為嚴重。這10年間,政治動蕩不斷,有五位皇帝先后登基,一個比一個年幼、弱小,這是造成國家救災不力的原因之一。不過,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我們也可以問,是不是接二連三的饑荒帶給人們這種不安定感。14世紀40年代,的確是宮廷傾軋不斷,但最主要的問題還是來自災害的困擾。...

    宋元文明 2020-07-24 1427 0
  • 歷史解析——疾疫

    元明時期的人民飽受疾疫之苦,但最為嚴重的疫情集中在四個時期:元代最后15年(1344—1345、1356—1360、1362)、永樂五年至九年(1407—1411年,其中1411年的疾疫是整個15世紀中最嚴重的一次)、萬歷十五年至十六年(1587—1588,疫情蔓延甚廣)、明代最后6年(1639—1641、1643—1644)。明正德元年到嘉靖二十五年(1506—1546)的40年間的疫情數量也超過了整個元明時期的平均數。明代的最后三波疾疫與明代最后百年內由干旱引起的、最嚴重的幾次饑荒同時爆發,分別是嘉靖...

    宋元文明 2020-07-24 1935 0
  • 歷史解析——地震

    歐亞大陸東部是由數個微大陸拼合而成的,地震就是其地形最生動的說明。中國就是一個板塊間彼此摩擦的地殼拼圖。青藏高原以東三大地震區的斷裂帶基本是南北向的:陜西省境內自汾河河谷直至黃河河道東折之處一線;福建海岸一線;從云南北上四川盆地一線。這三個地震區在元明兩代都很活躍。...

    宋元文明 2020-07-24 1997 0
  • 歷史解析——蝗災

    中國歷來飽受蝗蝻傷稼之苦。元明兩代從華北平原到整個長江流域的高度密集的農耕勞作,益發使人們受迫于蟲害?!对贰飞蠋缀趺磕甓加嘘P于蝗災的記載,一點不少于洪水。而且,有許多年份往往是禍不單行,尤其是元貞元年到三年(1295—1297)的大水災和致和元年到天歷三年(1328—1330)的大蝗災。天歷三年,飛蝗大起,農作物損失慘重,此后百年內無過之者。此后20年,有過些太平日子;到了順帝至正九年(1349),蝗蟲又卷土重來;在元朝的最后五年內則間有發生。...

    宋元文明 2020-07-24 1638 0
  • 歷史解析——洪水

    洪水是件復雜的事。干旱后的正常降雨也會像持續暴雨那樣引發洪水。河水是否會泛濫,除了與降雨量有關外,還取決于政府在修筑堤壩和疏浚河道方面投入的多寡。...

    宋元文明 2020-07-24 2062 0
  • 歷史解析——干旱

    如果說元明兩代的氣候往往偏冷的話,根據正史的資料顯示,干燥的天氣也是常態。
    元初的40年間,氣候干燥。到了14世紀早期(1308—1325),氣候開始變得濕潤。此后,是徘徊在旱澇兩極間的波動期。在元末明初(1352—1374)時,進入第二個干燥期。15世紀的前25年,氣候濕潤,緊接著在明宣德元年(1426)便遭遇大旱。除了在15世紀50年代、70年代有過短暫的濕潤期外,整個15世紀的后75年,不斷出現干旱。明弘治十七年(1504),降雨量恢復正常,之后出現過短暫的濕潤期。嘉靖二十三年(1544),干旱頻仍...

    宋元文明 2020-07-24 1888 0
  • 歷史解析——大寒

    歷史解析——大寒

    元明兩代正值氣候異常時期,歷史學家稱之為小冰河期。大約自1270年起,地球與之前的四分之一世紀(即所謂的小適宜氣候期,亦稱中世紀暖期)相比變冷了。1370年左右,是第一個降溫階段的最低點,此后的一個世紀內氣溫略有回升。1470年左右,全球變冷的進程再次開始,氣溫進一步下降,一些從不下雪的地方也開始降雪。1494年,佛羅倫薩的積雪厚得驚人,當時的執政家族竟委托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堆一個巨型雪人。16世紀,氣溫變得更低,盡管這一變冷趨勢偶爾會被短暫的回暖期打破。1630年左右,氣溫再次下降,終于在1645年達到了...

    宋元文明 2020-07-24 592 0
  • 歷史解析——元明“九淵”

    明天順二年(1458)夏日的一個午后,海南瓊州府治所在地瓊山縣的居民親眼看著它們慢慢迫近。那是空中乘五彩云霞而來的九條龍。海南是南方海岸線上一大亞熱帶島嶼,是廣東也是中國的最南端。直至明代,這里仍是荒外之地,來自大陸的漢人與世居深山老林的土著始終勢同水火。海南島位于臺風登陸的前鋒線上,尤其是每年夏季風夾帶著降雨來襲的時候。...

    宋元文明 2020-07-24 1389 0
  • 歷史解析——經野

    人口統計和賦稅定額,編戶和移民,族群聚合和分離,這些都顯示出,國家通過設計各種程序和機制來登記和控制國境內的每一個臣民。這種控制之所以可能,是因為有一套自上而下、各行政單位彼此勾連的體系,其觸角一直延伸到鄉村,深入每一戶家庭,最底層單位的官員亦由中央任命。沒有哪個人的生活能超然于國家單位之外——至少這是該體系的目的。...

    宋元文明 2020-07-24 1723 0
  • 歷史解析——移民

    在元明兩代,許多人并不待在自己的原籍。一些人因為做生意或別的原因,總是居無定所。有些人則是迫于國家政令而不得不遷移。朱元璋抄沒江南巨室田地時,就把部分富戶遷到首都南京,置于自己的監視之下,一些遷到他在淮河流域的老家鳳陽府,另一些則遷到人口減少的華北平原。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又帶起了數波向華北平原的強制移民,有些達到數萬戶之多。整個15世紀,畿輔省份北直隸所占全國人口的比率,從3%升至7%。...

    宋元文明 2020-07-24 321 0
頁次:1/86 每頁15 總數1278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轉到:
  • 手機訪問

站點聲明:

歷史學習筆記,本站內容整理自網絡,原作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

Copyright ? http://www.bc6j2.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粵ICP備20055648號 網站地圖

999zyz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