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起源上看,印刷術的誕生與宗教有著緊密聯系。印刷術是經濟、技術以及精神生活方面的變革得以實現的基礎,這些變革成了晚期中華帝國的特征。除去前代所留存的印章、壓印、印版和拓印,印刷術最早運用于雕版印刷中,所謂雕版印刷就是將一篇文章刻于木板上,然后將其印于紙上。雕版印刷術始于唐代,不過在其出現后手抄本在書籍傳播領域的主導地位仍持續了幾個世紀。
現存最早的印刷品是保存于韓國和日本的18世紀佛教經咒樣本。最古老的一卷于1966年出土于韓國慶州佛國寺石佛塔中。由于這些佛經中所涉及的人物有些是在武則天時期才傳入中國的,同時這些經文于704年被翻譯,出土于751年所建的寺廟里,所以我們推測這些典籍可以追溯到8世紀上半葉。在吐魯番發現的《妙法蓮華經》譯本也包含武則天時的人物,這意味著這些譯本與韓國出土的佛經時代相仿。另外,也有一些印刷于764年到770年之間的小型經卷在日本被發現。
印刷小型經卷所需的雕版數量與印刷一本書的規模并不一致?,F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可能是《金剛經》。1907年出土于敦煌的《金剛經》其歷史可追溯到868年。它使用七張白紙拼接成一幅5.2米——5.3米的卷軸。第一紙為木刻扉畫,末尾有詳盡的題記(“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為二親敬造普施”),通卷文字書法精美。正因如此,它比出土于韓國和日本的經咒品質更高。但我們還無法確定這是否代表著工藝的進步,還是單純因為印刷一部更重要的經書所花費的巨大努力。其他出土于敦煌的印刷品包括經咒卷軸和一些歷法。
現存最早的書籍主要是佛經,這一事實表明,印刷術最早發展是為了批量印制宗教著作,這是一個有意義的行為,可以為捐贈者和那些他們希望幫助的人祈禱。這種想法在《金剛經》的末尾有清晰的表達,出資雕印刻經者寫道:“二親敬造普施?!保ā膀\地印刷了《金剛經》來保佑我的父母,并且希望能夠廣泛地傳播它?!保┳詈笠痪湓挵凳玖藢Α督饎偨洝反罅繌涂痰男枨?,而實現這個想法最佳的途徑就是印刷。上述的印刷品在日本和韓國也被發現,這說明它們很可能不僅是為了閱讀,也是為了傳播,它們的用途等同于佛教舍利,只是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
到晚唐和五代時期,印刷術已經超出了宗教范疇,傳播到許多領域。9世紀晚期的資料表明當時印刷的書籍包括占星、解夢、風水等方面的書,還有著名的道士傳記以及字典和詞典。后者的樣卷在865年被一位朝圣的僧侶帶回日本,一起帶回的還有佛經和醫藥方面的書籍。
現存最早的非佛教印刷品是日歷。這引發了與帝國政府之間的沖突,后者認為私印日歷挑戰了皇帝作為天子的權威,應由皇帝規范天體運行和人事之間的關系。835年,馮宿(767—836)指出:“劍南、兩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歷日鬻于市。每歲司天臺未奏頒下新歷,其印歷又滿天下,有乖敬授之道?!?81年,當僖宗為避摧毀帝國的黃巢起義來到四川,他目睹了商家之間因官方日歷和私人印制的日歷有差別而發生的糾紛。到953年,后周政府不得不通過官方印制日歷來與私人印制日歷競爭。
10世紀出現了已知最早的道教經典的印刷本和僧人貫休(823—912)所著千余首詩的首部印刷詩集《禪月集》。在932—953年間,儒家經典首次被印刷,并且幾年后陸德明《經典釋文》的印刷版本也出現了。道藏的首個印刷版也在940年誕生。與此同時,一些作為印刷中心的城市也出現了,包括洛陽和生產了中國北方絕大部分印刷書籍的開封(不久以后成為宋的都城),成都、南京、杭州則承擔了長江流域的書籍印刷工作。同時,長安也發展了印刷產業。
因此,在960年宋朝建立時,由于印刷技術的發展,已經開始在帝國范圍內形成了一種標準的學術語言,更流行的文學和文化也廣為傳播。宋朝政府利用這項新技術贊助書籍的出版,其范圍包括數學、醫藥、農業、軍事、藥理學和中草藥知識、帶有注釋的儒家經典、斷代史、法典以及重要哲學家的作品——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日益擴大的有文化的讀者群。宋朝政府也印刷了完整的佛教經典版本,包括由國家贊助的密宗經典的最新翻譯本,它們作為外交禮品被贈予鄰國統治者。在新興城市的市場中,私人出版商的啟蒙教化類書籍減少了,因為書籍已經開始慢慢轉變為大眾商品。
<meta charset="UTF-8">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zgls/stqx/27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