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滸傳》引首部分用了一首詩來開篇: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云開復見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里舊江山。
尋常巷陌陳羅綺,幾處樓臺奏管弦。
人樂太平無事日,鶯花無限日高眠。
在章回小說中,導入部分稱之為引首。
《水滸傳》以七律開篇,以七律結尾。這首七律是序詩。作者用詩的形式交代了《水滸傳》開始前的一段時代背景:戰亂結束,社會長期安定,歷時一百余年。但“福兮禍所伏”,這也暗示著某種亂象即將來臨。誠如蘇軾在《晁錯論》所寫的那樣:
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
這首詩是北宋著名理學大師邵堯夫所作,題目是《觀盛化吟》(見《伊川擊壤集》卷十五)。原詩有兩首,此為第一首,而且文字上略有變動。原詩如下: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云開復見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里舊山川。
尋常巷陌猶簪紱,取次園亭亦管弦。
人老太平春未老,鶯花無害日高眠。
金圣嘆在《金批水滸》中保留了這首開場詩,但將“人樂太平”改為了“天下太平”。并批道:“好詩!一部大書詩起詩結,天下太平起,天下太平結。”
其實,在這首詩前還有一首引首詞:
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談笑看吳鉤。評議前王并后帝,分真偽占據中州,七雄擾擾亂春秋。興亡如脆柳,身世類虛舟。見成名無數,圖形無數,更有那逃名無數。霎時新月下長川,江湖變桑田古路。訝求魚緣木,擬窮猿擇木(‘擇木’為‘擇水’),恐傷弓遠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聽取新聲曲度。
這首詞可以說是作者自道,也是感慨世事興亡。
關于這首詞下篇將寫到,先說下邵堯夫。
邵堯夫就是邵雍,北宋著名理學家、數學家、道士、詩人,一說生于林縣上桿莊(今河南林州市劉家街村邵康村),一說生于范陽(今河北涿州大邵村),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并稱“北宋五子”。堯夫是其字,還有個謚號康節,所以后人也稱其為康節先生。
據載,他生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死于神宗熙寧十年(1011年-1077年),活了六十六歲?!端疂G傳》里說他是神宗時期名儒,應該是按照他的卒年所言,他大部分時間是生活在仁宗年間。
邵雍少有志,喜刻苦讀書并游歷天下,師從李之才學《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學有成。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等。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他定居洛陽,以教書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出游時必坐一小車,由一人牽拉。宋仁宗嘉祐與宋神宗熙寧初,兩度被舉,均稱疾不赴。熙寧十年(1077年)病卒,宋哲宗元祐中賜謚康節。
邵雍是易學大家,對天道深有研究,所以他的詩以豁達、沖融見長,而且基本是解“易”而做。
無獨有偶,《西游記》開篇中也借用了邵雍的一首詩:
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
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
如何理解?很簡單,看《水滸傳》引首最后一首詩的最后兩句:
細推治亂興亡數,盡屬陰陽造化功。
治亂興亡,都是造化。
《水滸傳》要表達什么?或許根本不是后人猜測的那么復雜。當然這些只有施耐庵老先生知道。
《水滸傳》開頭寫明時間是宋仁宗嘉祐年間。
宋仁宗即趙禎,就是“貍貓換太子”中的故事原型。他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1010年5月12日),也就是說他年紀比邵雍大一歲。最初名為趙受益,是宋真宗趙恒的第六子,其母為李宸妃。因趙恒所寵信的美人劉氏(章獻明肅皇后)無子,趙恒便對外聲稱趙受益為劉氏所生。
宋仁宗是中國歷史上備受推崇的好皇帝之一,“仁”字是皇帝的美謚。史載趙禎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讓百姓休養生息,因此受到歷代歷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贊。同時,他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時期名臣輩出,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號稱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史上有“慶歷、嘉祐之治”之稱。
但也有人指出宋仁宗所謂的“仁”只是婦人之仁(比如蔡東藩),對外敵侵略基本無作為,靠拿錢擺平對方,喜歡以金錢買和平。宋朝對遼、夏是以每年支出數十萬兩白銀、數十萬匹絹以及大量其他物品以換取和平,美其名曰歲幣。歲幣一直是北宋財政的巨大負擔。但據說比起戰爭軍費,歲幣開支無足輕重。其實這種奇葩的換算方法現在還大有市場。
號稱盛世的宋仁宗慶歷初年就曾發生重大的政治經濟危機,就是所謂“冗官”“冗兵”“冗費”的三冗。
“冗官”不用解釋,易懂得。
仁宗時,“冗兵”特別嚴重。據歷史記載,當時全國軍隊總計一百二十五萬九千人,所用軍費占賦稅十分之七。所謂“冗費”是指皇帝的各種祭祀活動、修建佛寺宮觀以及各種賞賜等開支。
“三冗”導致宋朝廷入不敷出,為了維持龐大的開支,只有加緊剝削。據慶歷時任主管財政的三司使張方平說:“慶歷五年取諸路鹽酒商稅歲課,比《景德會計錄》,皆增及三數倍以上。”如“景德中收商稅四百五十余萬貫,慶歷中一千九百七十五萬余貫”等等。
同時,土地兼并更加嚴重,公卿大臣大都占地千頃以上。趙禎在位晚期,“勢官富姓占田無限,兼并冒偽,習以為俗,重禁莫能止焉”,最后“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
為了緩和危機,仁宗也任用范仲淹等推行過“慶歷新政”。
新政的具體內容是:官員必須按時考核政績,以其政績好壞分別升降。更蔭補法,規定除長子外,其余子孫須年滿十五歲、弟侄年滿二十歲才得恩蔭,而恩蔭出身必須經過一定的考試,才得補官。又規定地方官職田之數。慶歷四年(1044年)三月,更定科舉法。另外,還頒布減徭役、廢并縣、減役人等詔令。
毫無疑問新政觸犯了許多貴族官僚和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因而遭到他們的阻撓。慶歷五年(1045年)初,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相繼被排斥出朝廷,各項改革也被廢止,新政徹底失敗。
應該說宋仁宗算是個守成之君,但易經中就指出“盛極必衰”的道理,一個王朝往往在最興盛的時候埋下衰敗的種子。
邵雍精于易術玄學,是堪比管輅一類的人物,還著有《梅花易數》等易學名作。
《梅花易數》又稱《梅花易》,是一部以易學中的數學為基礎,結合易學中的“象學”進行占卜的書?!睹坊ㄒ讛怠芬老忍彀素詳道?,即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隨時隨地皆可起卦,取卦方式多種多樣。
數字都有其獨特及深奧的含義存在。也就是“數理屬性”與“五行屬性”。而關于“數字吉兇”,是用深奧的“周易梅花易數”來分析,再經過歷史印證的結果而得來的。
據說,這是邵康節在觀賞梅花時,偶然看見麻雀在梅枝上爭吵,以易理推衍后,預言:明日夜晚會有女子前來摘折梅花,被園丁發覺而追逐,女子驚慌跌倒而傷到膝蓋。此預測現象果真在隔夜絲毫不差地得到了驗證。因此,邵雍名聞于當時,眾人將這種預測方法取名為“梅花易數”。
邵雍一生不求功名,過著隱逸的生活。嘉祐之時,朝廷詔求天下遺逸名士,留守王拱辰和尹洛以邵雍應詔,授將作監主薄。呂海、吳克薦他補潁州團練推官。他皆以種種理由推托。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達官貴人十分敬仰他,常與之飲酒作詩,并買園宅送他居住。他仍過著耕種自給的生活,名其居曰“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
宋仁宗“嘉祐之治”被后世譽為超過“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但邵雍已經看出帝國盛極必衰的末路。
據載:初,邵雍嘗曰其長子伯溫道,世行亂,蜀安,可避居焉。
后來,邵伯溫帶領家人避居蜀地犍為,果然避免了被金人屠殺的危險。
《水滸傳》作者以邵雍的詩開篇,又寫仁宗時期放出108個魔鬼,乃是暗含禍從仁宗始的意思。
另邵雍有梅花詩傳世,也是著名的預言詩之一。
第一節 北宋
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
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
第二節 南宋
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云龍向北飛;
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彌彌。
第三節 元朝
天地相乘數一原,忽逢甲子又興元;
年華二八乾坤改,看盡殘花總不言。
第四節 明朝
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
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李花春已非。
第五節 清朝
胡兒騎馬走長安,開辟中原海境寬;
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
第六節 民國
漢天一白漢江秋,憔悴黃花總帶愁;
吉曜半升箕斗隱,金烏起滅海山頭。
第七節
云霧蒼茫各一天,可憐西北起烽煙;
東來暴客西來盜,還有胡兒在眼前。
第八節
如棋世事局初殘,共濟和衷卻大難;
豹死猶留皮一襲,最佳秋色在長安。
第九節
火龍蟄起燕門秋,原壁應難趙氏收;
一院奇花春有主,連宵風雨不須愁。
第十節
數點梅花天地春,欲將剝復問前因;
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為家孰主賓。
開篇所寫的宰相趙哲實無其人,富弼時出判河南等地。范仲淹當時則已去世七年。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ysxl/lsyw/7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