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說 > 歷史疑問

水滸知宋——武松原型是施耐庵的表弟?《水滸傳》中的地名都是真的嗎?

歷史大觀園 歷史疑問 2020-06-15 10:39:12 0
?

據《施氏族譜》等有關資料記載,施耐庵(約1296年—約1370年),名子安,號耐庵。系孔子門生、七十二賢之一施之常后裔,祖籍蘇州,生于興化白駒鎮(今鹽城大豐)。父施元德操舟為業,他13歲入滸墅關私塾就讀,19歲中秀才,29歲中舉人,35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授任錢塘縣事,因受不了達魯花赤(蒙古官名,也就是督官)的驕橫專斷,不久即辭官以授徒、著書自遣。

其間施耐庵與劉伯溫有交往,曾到青田小住。后來,施耐庵遷回淮安著書,著作有《三國演義》《五代殘唐》《隋唐志傳》《三遂平妖傳》《江湖豪客傳(即水滸祖本)》。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張士誠在白駒起義。起義初,張士誠曾到淮安登門造訪施耐庵,請其出山。施耐庵以母老妻弱,子女婚嫁,債務未償婉拒,只讓其次子隨張士誠。自己避去東京著書,完成水滸傳簡本(映雪草堂本),并進一步潤筆到袁無涯本71回以后。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東京尋歸后,施耐庵從淮安回到白駒創作水滸傳70回本,著書贈女之后入張士誠幕,在白駒關帝廟刻印兵書(水滸傳70回本)。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張士誠據蘇州,施耐庵隱居在蘇州寫兵書(梅本后50回)。其間張士誠第二次聘請施耐庵,施又拒之,讓其侄事張。

后又入張士誠軍。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十八人(有高啟、楊基、倪云林、施耐庵等人)雅聚之后,施耐庵轉戰浙西。施耐庵、劉亮在白石山與魯淵相遇相交,參與謀劃三打嚴州。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三打嚴州失敗后,施、劉、魯三人都離開張士誠部隊,施耐庵帶新收門人羅貫中回白駒隱居蘆葦蕩著水滸(吳從先讀本)。張士誠第三次聘請施耐庵,施拒之,讓其孫施述元(施彥明之子)隨張士誠。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施耐庵又參加張士誠部隊。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施耐庵作《秋江送別》贈劉亮、魯淵。之后,施耐庵離開張士誠部隊,訪友寓居江陰,嘆王勃懷才不遇改名子安(王勃字子安)。

這期間,施耐庵還多次拒絕朱元璋的聘請。因為出版梅本水滸傳,朱元璋命人捉拿施耐庵,施耐庵離開江陰(可能去了安徽)。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秋冬,施耐庵回白駒續寫袁無涯本水滸傳。劉伯溫到白駒拜訪施耐庵。施耐庵再避朱元璋去淮安,在其三子施彥才家著書。明洪武元年至洪武二年(1368年至1369年),施耐庵京陵入獄7個月,釋放后回淮安,因為年老體弱,自刪征田虎、王慶故事,召集羅貫中等門人幫助其校對水滸,完成百回本水滸(介子園本)。

之后,施耐庵繼續創作征田虎、王慶故事,倉促完成袁無涯本(田虎故事尚未完稿)。羅貫中帶著施耐庵書稿遠走閩南。施耐庵在生命的最后時期作自傳小說《志余》,即家譜中《耐庵小史》。最后居淮安卒,享年74歲。施耐庵去世后臨時安葬在淮安。若干年后,其孫施述元移柩南葬白駒西落湖,次年王道生(諱諭字道生,施耐庵淮安鄰居)作《耐庵墓志》。

《水滸傳》引首開頭的“詞曰”一篇,似詞非詞,介于詞與駢文之間,應是施耐庵隨意填就。格調蒼涼、大氣、辛酸,寄寓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施耐庵參加過元末張士誠領導的農民起義,于是有人把其中的三句話:

“訝求魚緣木,擬窮猿擇木(水),恐傷弓遠之曲木”與元末張士誠聯系起來:“訝求魚緣木”,是嘆息作者自己曾經誤入歧途,竟想指望張士誠改天換地,其實自古“興亡如脆柳”“前王后帝”以及“虛名薄利”,皆如“新月下長川”一樣終究無憑。

“擬窮猿擇木”,是說自己在元末亂世之中,就像一只被獵人緊追的猿猴一樣慌忙而不知所措。其“窮猿”二字,亦暗指元朝,說自己其實就與正走向末路的元朝一樣慌亂,竟然想依靠張士誠來扭轉乾坤(元朝遙封張為“太尉”,并從張士誠處獲得糧食接濟)。

“恐傷弓遠之曲木”,其“弓遠”二字,即“弓長”之意,暗指張士誠,這張士誠目光短淺,婦人之仁,不用人才,缺少謀略,終于失敗,是“曲木”。一段曲木是不能用來做成良弓的。自己本當遠離這種無用的“曲木”,卻竟然追隨了一陣,落得個傷心的結果?!翱謧笔桥聜膮s很傷心,另一方面也是為張士誠而痛惜。

人生如過客,白駒已過隙。

再介紹下《水滸傳》的創作。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江湖豪客傳》。以北宋徽宗宣和年間宋江等三十六人所領導的起義為創作歷史依據。這次起義雖以失敗告終,但他們的事跡卻被染上濃厚的傳奇色彩而在民間廣泛流傳。水滸故事成為藝人們講述、演唱的重要內容。

《水滸傳》的雛形之一便是講史話本《大宋宣和遺事》。講史,專說歷史故事。話本,就是說話人說話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講史和小說兩大類。元明清的歷史小說正是由此演變而成的。

唐宋人的筆記中,通常稱故事為“話”或“小話”。大約至唐代,已經有人在市集中以“說話”(即演講故事)為職業,一般學者都認為這類演講藝術是由佛寺中講述佛經故事乃至世俗故事演變而來。

但唐代在市集中以“說話”為業的藝人沒有留下文字記錄,后人只能在唐五代人筆記如段成式《酉陽雜俎》、趙嶙《因話錄》、王定?!短妻浴返攘阈怯涊d中推想所講述的內容。

到了宋朝,大都市中游藝場所(瓦子)說話藝術十分繁榮,說話人分成各種專門的行當,其中“小說”“講史”兩門,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宋元時代,小說是說話人向聽眾口頭演唱的腳本,故叫“話本”。

《大宋宣和遺事》系宋代無名氏作,書中宋人、元人習用語言間雜,元人或有增益。如書中說宋朝卜都之地,“一汴、二杭、三閩、四廣”,當是宋亡以后所加。一般都把《大宋宣和遺事》看做是成書于元代的筆記小說輯錄,結合了多個類型的筆記小說并以說書的方式連貫而成。

《大宋宣和遺事》分“元集、亨集、利集、貞集”四卷。宣和是宋徽宗的最后一個年號,該書由講述歷代帝王荒淫誤國開始,一直寫到宋高宗定都臨安為止,加插了宋代奸臣把持朝政致使生靈涂炭的故事,是現存以宋江為主要人物的水滸故事的最早資料。

全書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十段:

第1段歷數前朝各個荒淫無道的昏君,一直講到宋徽宗;第2段講王安石變法致禍;第3段講宋徽宗用蔡京等在朝任事;第4段講宋江36人聚義梁山泊,最后被張叔夜平定;第5段講宋徽宗寵愛娼妓李師師;第6段講宋徽宗信任道士林靈素;第7段講臘月預賞元宵和元宵放燈的盛況;第8段講金人入侵,以至攻陷汴梁;第9段講金兵擄徽欽二帝北行;第10段講康王趙構南渡即位,駐足臨安(今杭州)。

這些故事有不同的來源,文風也不一致。其中4、5、7等段口語化程度較高,像是說話人的創作。其他部分文體較雜,如第9段即引自無名氏的《南燼紀聞錄》《竊憤錄》(清人題辛棄疾撰)、《竊憤續錄》,文字基本相同,并未作重大修改。編者從各種書里摘錄資料,作為說話的底本,刊行時也沒有加工整理,實際上只是提綱式的講稿。

后來,以水滸為題材的話本、雜劇相繼產生。在民間長期廣泛流傳和藝人們不斷整理、加工的基礎上,200多年后,施耐庵根據話本、民間故事、戲曲對水滸故事進行了再創作,成就了《水滸傳》這部輝煌的巨著。

按照現在的觀點,《水滸傳》不是施耐庵的原創作品。其實“四大名著”只有《紅樓夢》算是原創作品。

但這絲毫不影響《水滸傳》是一部偉大小說,同時,也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白話小說,其在我國白話文學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水滸傳》對封建社會的一切,幾乎都有涉及,醫卜星相、勾欄瓦舍、吹拉彈唱等等,為我們提供了一幅北宋時期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風俗畫卷。

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塑造了一批聚集江湖、行俠仗義的綠林好漢的獨特性格和各人被逼上梁山的成長道路。108個英雄好漢,每個人都有極為個性化的語言。通過這些語言,人物的迥異性格被刻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李逵的心粗膽大、率直忠誠,魯達的粗中有細、仗義剛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細,林沖的忍讓,宋江的謙恭,吳用的足智多謀……通過他們的語言,無不讓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全書大故事套小故事,長篇中蘊含短篇,至今仍然影響著眾多文藝作品的創作。小說語言生動活潑,高潮迭起,可讀性極強,是中國長篇俠義小說的鼻祖。明清俠義小說以及當代武俠小說,都可以看到《水滸傳》的影響。

除了對文學的影響,《水滸傳》的故事和人物涉及了許多的藝術領域。500年來,各門類的藝術家都對《水滸傳》進行著一次次的再創造,相關的曲藝、戲劇、電影、電視、繪畫、雕塑已成為我們文化生活中豐富的內容。

《水滸傳》版本可分為兩大體系,其一祖本體系,稱為《江湖豪客傳》或《水滸傳》,相當于70回本 梅本后50回 吳讀本。祖本中的故事應該是這樣安排的:大聚義-替天行道(梅本)-私征田虎王慶-義軍南下欲私征方臘-宋摯其尾,張順被擒(吳讀本一部分)-主動招安-招安后征遼平方臘。在寫作過程中受時局影響作了很大改動,如刪去三打祝家莊中欒廷玉之死。

其二是袁無涯本水滸體系,稱為《忠義水滸傳》,包括現存的各種簡本,大滌余人本、芥子園本、袁無涯本。特別要說的是容與堂百回本是羅貫中在施耐庵本的基礎上進一步創作的版本。

施耐庵寫《水滸傳》還有幾個故事。

據說,施耐庵除了擅長寫文章,還會醫病、卜易、打拳等。

明洪武初年,劉伯溫曾經在朱元璋面前保奏:“施耐庵本領勝臣十倍,若教他做官,一定有好的政績?!焙槲涞蹨首?,下詔書到江陰召施耐庵進京,召了幾次,施耐庵推脫有病,謝絕了征召。

當時,梧塍徐氏九世徐麒(徐霞客高祖)以布衣承詔出使四川,功成辭官回到故里,名揚一時。徐麒請蘇州(一說為錢塘即杭州)隱士施耐庵到家里當私塾先生。施耐庵就住在祝塘鎮環境幽美的大宅里,邊教書邊寫作《水滸傳》,當地人都尊稱他為“耐庵公”。

據說,《水滸傳》中的許多地名,都取之于祝塘附近。如“三打祝家莊”是全書中的重頭戲,其實祝家莊就是祝塘鎮。

相傳施耐庵在大宅里坐館教學時,還經常教學生畫畫。他要求嚴格,每次只教一幅人物畫,直到學生畫好后再教另外一幅。他前后教學生畫了108幅。這些畫,張張面孔不一樣,個個動作不同,神態各異,個性有別。他刻畫的108個人物形象,據說就是《水滸傳》里的108將。

尤其武松這個人物,《水滸傳》中寫武松景陽岡打虎寫得栩栩如生。據說,當時施耐庵不過是到大宅里村后的后陽岡散步,見有條黃狗睡在松樹下,一名莊丁武阿二把黃狗打跑了。施耐庵回家便以此為原型進行創作,把后陽岡改作景陽岡,黃狗變成吊睛白額大蟲(老虎),武阿二成了武松。

宋元時期龔開所著《宋江三十六人贊》(也被認為是《水滸傳》的雛形或藍本)中描寫武松:“行者武松:汝優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財氣,更要殺人?!?/p>

其他諸如元雜曲中,有雜劇《折擔兒武松打虎》《窄袖兒武松》等以武松為主角的曲目。在雜劇《魯智深喜賞黃花峪》中,武松也作為梁山好漢之一登場。

也有研究者認為,《水滸傳》中武松的藍本取材自元末張士誠起義的部將卞元亨。武松景陽岡打虎的故事來自于卞元亨打虎的事跡。

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表弟,施耐庵母親姓卞。卞元亨長得虎背熊腰,修眉寬頤,高鼻闊口,詩詞音律,樣樣精通,彈琴吹笛,都是行家里手。卞元亨還是卞倉一帶的武舉,曾經一腳踢死過一只老虎。據說是踢中了老虎的下頷,于是施耐庵就借題發揮了一下,改為用拳頭打死老虎。

卞元亨死于明永樂十七年(1419年),活了90歲。

元朝末年至正年間,販賣私鹽的張士誠起兵反元,卞元亨從張士誠起兵。施耐庵多次入張士誠幕,也多是在卞元亨的邀請下,因而熟悉張士誠統治集團內部的許多情況。

據說,《水滸傳》中不少人物原型都是從這里來的,如販私鹽的二兄弟出海蛟童威、入海蜃童猛,當車夫的兩淮人矮腳虎王英等。

張士誠的女婿潘元紹及其哥哥潘元明,在朱元璋攻打杭州的時候茍且偷生,降明為官。施耐庵對他們兄弟倆的不忠行為甚為鄙視,特在《水滸傳》中描寫了二潘(即潘金蓮和潘巧云),用女人的不貞來比喻為臣不忠。

有杭州地方志顯示,宋代杭州有一名叫武松的提轄,曾刺殺蔡京之子,或為水滸傳中武松的原型之一。如今杭州武松墓或源于此?;蛟S武松原型是兩者合一。

施耐庵寫完《水滸傳》后沒過幾年病逝。死后數十年,其孫文昱(述元)家道熾盛。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奔尉杆氖迥辏?566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p>

盡管《大宋宣和遺事》為宋無名氏所作,為講史話本,有小說家一言之弊,但因與宋江起義年代相距較近,文中仍然有許多可信之處,對《水滸傳》里的許多場景,譬如楊志賣刀、晁蓋等八人智取生辰綱、宋江怒殺閻婆惜、九天玄女授天書等都有非常仔細而傳神的描寫。

所不同的是楊志等十二人是先到太行山梁山泊落草為寇,后與晁蓋、宋江合兵一處。

關于《水滸傳》的書名也有傳說。

施耐庵的《水滸傳》,原名《江湖豪客傳》。施耐庵對書中的情節、人物、結構都很滿意,但總覺得書名欠佳。經過學生羅貫中建議和啟發,才將《江湖豪客傳》正式改名為《水滸傳》。

水滸有“在水邊”的意思,也含在野的意思。

“滸”,在《說文解字》中寫作“汻”,徐鉉校曰“今作滸”,可見二者為古今字。

“汻,水厓也?!卑自拋碚f,就是水邊。

所以說水滸后引申為民間、在野,今天也有山寨的意味。

而且“水滸”一詞也是有出處的?!对娊洝ご笱拧ぞd》:“自土(杜)、沮、漆”“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币馑际菑亩潘畞淼狡崴院?,周部族的祖先古公檀父一大早趕著馬,率領族人沿著這條西來的河水之岸,走到岐山腳下。

這里面水滸中的“水”不是指梁山泊,更不是東平湖,而是指現在陜西省岐山縣北邊的漆水河。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大宋宣和遺事》一書中,明白無誤地寫著宋江聚義的地方是太行山梁山泊,這里的太行山其實是指泰山。唐宋金元明諸代一定范圍內都曾將“太行”或“太行山”當作泰山的別稱。梁山泊原來具體位置應在今日山東泰安的東平湖一帶,所以《水滸傳》所寫的位置不差。

書名很重要,如此一改,意境大開,不但簡明上口,而且文辭典雅,含蓄蘊藉,富有象征意義,成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ysxl/lsyw/7119.html

  • 猜你喜歡
  • 熱門推薦
  • 手機訪問

站點聲明:

歷史學習筆記,本站內容整理自網絡,原作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

Copyright ? http://www.bc6j2.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粵ICP備20055648號 網站地圖

999zyz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