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滸傳》中寫梁山好漢乃一百零八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實際正史上的宋江起事首領人物就三十六位。
宋末元初畫家龔開曾作《宋江三十六人贊》,為宋末元初詞人周密的史料筆記《癸辛雜識》所收錄。
龔開,字圣予(一作圣與),號翠巖,淮陰(今江蘇省淮陰縣)人。景定年間曾任兩淮制置司監當官(監當官,宋代掌管鹽、茶、酒、稅場務及治錢事務官員的統稱)。他是一位詩文書畫都擅長的文人畫家。
龔開對中國繪畫史、文學史有開創性的貢獻。他在宋亡后隱居,這大大限制了他的影響范圍,直至近代美術評論家還認為他僅僅是一個善畫馬的畫家。
龔開是最早記錄水滸三十六人姓名和綽號的藝術家。他為水滸英雄寫像早在《水滸傳》成書之前,其作品《宋江三十六人贊》贊揚宋江“識性超卓,有過人者”“為盜賊之圣”。
三十六人中除宋江外,還有后來《水滸傳》中的主要人物吳學究(吳用)、盧俊義、魯智深、武松、李逵,以及阮小七、劉唐、阮小二、戴宗、阮小五等,為《水滸傳》的研究提供了極有價值的資料。
在水滸的早期資料里,《宋江三十六人贊》是極珍貴而又極難解的一種。因年代久遠,不同版本之間均有文字出入。
龔開在《宋江三十六人贊·序》中說出了他之所以題贊的目的,就是想以此喚起百姓的民族意識和抗元斗志。他感嘆道:“與其逢圣公之徒,孰若拓與江也!”
而且這三十六人中有:呼保義宋江、智多星吳學究、玉麒麟盧俊義、大刀關勝、活閻羅阮小七、尺八腿劉唐、沒羽箭張清、浪子燕青、病尉遲孫立、浪里白跳張順、船火兒張橫、短命二郎阮小二、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鐵鞭呼延綽、混江龍李俊、九文龍史進、小李廣花榮、霹靂火秦明、黑旋風李逵、小旋風柴進、插翅虎雷橫、神行太保戴宗、先鋒索超、立地太歲阮小五、青面獸楊志、賽關索楊雄、一直撞董平、兩頭蛇解珍、美髯公朱仝、沒遮攔穆橫、拼命三郎石秀、雙尾蝎解寶、鐵天王晁蓋、金槍班徐寧、撲天雕李應。
并無林沖和公孫勝。
且看他對這三十六人的贊語。
呼保義宋江:不稱假王,而呼保義。豈若狂卓,專犯忌諱?
智多星吳學究:古人用智,乂國安民,惜哉所為,酒色粗人!
玉麒麟盧俊義:白玉麒麟,見之可愛。風塵太行,皮毛終壞。
大刀關勝:大刀關勝,豈云長孫?云長義勇,乃其后昆。
活閻羅阮小七:地下閻羅,追魂攝魄。今其活矣,名喝大伯。
尺八腿劉唐:將軍下短,貴稱侯王。汝豈非夫?腿尺八長。
沒羽箭張清:箭以羽行,破敵無頗。七札難穿,如游斜何!
浪子燕青:平康巷陌,豈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
病尉遲孫立:尉遲壯士,以病自名,端能去病,國功可成。
浪里白跳張順:雪浪如山,汝能白跳。愿隨忠魂,來駕怒潮。
船火兒張橫:太行好漢,三十有六,無此火兒,其數不足。
短命二郎阮小二:灌口少年,短命何益!易不監之,清源廟食。
花和尚魯智深:有飛飛兒,出家尤好。與爾同袍,佛也被惱。
行者武松:汝優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財氣,更要殺人。
鐵鞭呼延綽:尉遲彥章,去來一身。長鞭鐵鑄,汝豈其人?
混江龍李?。汗札埢旖?,射之即濟。武皇雄尊,自惜神臂。
九文龍史進:龍數肖九,汝有九文。盜從東皇,駕五色云生。
小李廣花榮:中心慕漢,奪馬而歸。汝能慕廣,何優數奇?
霹靂火秦明:霹靂有火,摧山破岳。天心無妄,汝孽自作。
黑旋風李逵:旋風黑惡,不辨雌雄。山谷之中,遇爾亦兇。
小旋風柴進:風存大小,黑惡則懼。一嗯之微,香滿太虛。
插翅黑虎雷橫:飛而肉食,存此雄奇。生入玉關,當傷今姿。
神行太保戴宗:不疾而速,故神無方。汝行何之?敢離太行。
先鋒索超:行軍出師,其鋒必先。汝勿銳進,天兵在前。
立地太歲阮小五:東家之西,即西家東。汝雖特立,何有吾宮?
青面獸楊志:圣人治世,四靈在郊。汝獸何名?走壙勞勞。
賽關索楊雄:關氏之雄,超之亦賢。能持義勇,自命可全。
一直撞董平:昔樊將軍,鴻門直撞。斗酒肩,其言甚壯。
兩頭蛇解珍:左齒右噬,其毒可畏。逢陰德人,杖之亦斃。
美髯公朱仝:長髯郁然,美哉豐姿。忍使尺宅,而見赤眉。
沒遮攔穆橫:山沒太行,茫無畔岸。雖沒遮攔,難離火伴。
拼命三郎石秀:石秀拼命,志在金寶。大似河鮓,腹果一飽。
雙尾蝎解寶:醫師用蝎,其體實全。反其常性,雷公汝嫌。
鐵天王晁蓋:毗沙天人,澄紫金軀。頑鐵鑄汝,亦出洪爐。
金槍班徐寧:金不可辱,亦忌在穢。盍鑄長殳,羽林是衛。
撲天雕李應:摯禽雄長,唯雕最狡。毋撲天飛,封狐在草。
龔開對很多梁山好漢持一種欣賞和惋惜的態度,比如吳用、盧俊義的贊詞,意思就很明顯。另外比如劉唐和孫立。
【尺八腿劉唐】將軍下短,貴稱侯王。汝豈非夫?腿尺八長。
意思是:過去人們認為上身長下身短是富貴之相——比如雙手過膝,據說劉備就是。劉唐綽號尺八腿,也就說劉唐是個腿短的矮子。身長腿短是王侯之相,然而此人空有相而無運,“汝豈非夫”等于說劉唐看著不像“夫”,但畢竟還是“夫”。
需要注意這里劉唐綽號是“尺八腿”,而不是“赤發鬼”。另外很多好漢外號也與《水滸傳》中不同。
【病尉遲孫立】尉遲壯士,以病自名,端能去病,國功可成。
端:果然。在這里是表假設語氣:假如真的能改掉“病”的話,就可以為國立功了。言下之意,孫立是“國功未成”的。
其他如楊雄、花榮、張順、雷橫的贊詞,都含有這種惋惜的情緒。
但也有很多好漢的贊詞類似貶詞。
比如楊志和秦明:
【青面獸楊志】圣人治世,四靈在郊。汝獸何名?走壙勞勞。
意思是:圣人在世的時候,天下的獸都是吉祥的神獸。而現在沒有圣人,以至于奇怪的青面獸之類的都出來滿地跑了。
【霹靂火秦明】霹靂有火,摧山破岳。天心無妄,汝孽自作。
這個“汝”指什么呢?也許指的是“摧山破岳”的山和岳。這樣的話大約可以解釋為:這樣亂世的山河,活該天打五雷轟。不過還是覺得這種解釋有點牽強??v觀幾十篇《贊》,凡提到“汝”的,絕大多數都指的是被贊的人。
《贊》里還有家國之思,比如說他們:
【小李廣花榮】中心慕漢,奪馬而歸。汝能慕廣,何憂數奇?(用李廣之典)
【插翅黑虎雷橫】飛而肉食,存此雄奇。生入玉關,當傷今姿。(用班超之典)
李廣和班超的典故共同點是“流落異國,心念故鄉”。翻譯到南宋遺民的語言里,豈不就是“遺民淚盡胡塵里,北望王師又一年”?
梁山三十六人在正史里有過記載。
《宋史》有關宋江的記載有三條,其中一條就明確了他們這個團伙的合伙人是三十六人:
其一是《徽宗本紀》記:“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方臘陷處州,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討之?!?/p>
其二是《侯蒙傳》記:“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墼唬骸删油獠煌?,忠臣也?!獤|平府,未赴而卒?!?/p>
其三是《張叔夜傳》記:“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攖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巨舟十余,載鹵獲。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p>
這三條提供的信息大致是:
其一,宋江確有其人,也確在山東等地起事。
其二,宋江確有過人之處,以致“官軍數萬無敢抗者”。
其三,宋江僅是流寇而已,“轉略十郡”,曾轉戰各地。有關他在梁山泊“落草生根”的事,史書似乎根本沒有提到過。
其四,宋江起事的規模有限,手下之眾談不上浩浩蕩蕩,估計也就是幾百到上千人的規模,親信頭領或者是合伙人僅有三十六人,而不是《水滸傳》中所寫的一百單八將。而且宋江后來是戰敗而降,也不是主動接受招安。關于梁山好漢有幾個人物略做介紹。
一個是關勝。
據《宋史·劉豫傳》:建炎二年(1128年)正月,……是年冬,金人攻濟南,豫……蓄謀反,殺其將關勝,率百姓降金。
《金史·劉豫傳》:撻懶攻濟南,有關勝者濟南驍將也,屢出城拒戰,豫遂殺關勝出降。
《齊音》:金人薄濟南,有勇將關勝者,善用大刀,屢陷虜陣。及金人賄通劉豫,許以帝齊,豫誑勝出戰,遂縛勝于西郊,送虜營,百計說之不降,罵賊見殺,且自啖其睛。
這里的關勝為抗金壯烈犧牲,不愧為一條好漢。有人認為這個關勝就是宋江部下三十六人中一位,受了招安后作了濟南守將。也有人認為是后來的藝人將他加入《水滸傳》中。其實我們可以在宋金之交時期的宋軍和北方忠義軍將領身上看到《水滸傳》中許多人物的影子。
一個是史進。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建炎元年(1127年)秋七月,賊史斌據興州,偕帝號。斌本宋江之黨,至是作亂。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涇原兵馬都監兼知懷德軍吳玠襲叛賊史斌,斬之。
《三朝北盟會編》:玠以斌凌遲處斬。此處的史斌應該就是九紋龍史進的原形。
一個是李逵。
《宋史·高宗紀》:建炎三年(1129年)閏八月,知濟南府宮儀及金人數戰于密州,兵潰,儀及劉洪道俱奔淮南,守將李逵以密州降金。
此處的李逵是否就是水滸中的李逵,無法確定。
一個是楊志。
《三朝北盟會編》有關于他的記載,說他是招安巨寇,貪財,在宋聯合金國進攻遼國的戰役中率領“選鋒軍”,結果不戰而走,導致宋軍大敗。是個很不堪的人物。
一個是張橫。
《中興小紀》:自靖康以來,中原之民不從金者,于太行山相保聚。初,太原張橫者,有眾二萬,往來嵐憲之境。嵐憲知州、同知領兵一千五百人入山捕之,為橫所敗,兩同知俱被執。
這是水滸傳加入宋金之際北方忠義軍人物的一個憑證。
一個是燕青。
有學者認為太行山忠義軍將領梁青就是浪子燕青,依據就是《宋江三十六人贊》中有:浪子燕青:平康巷陌,豈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
一個是神行太保。
《金史·突合速傳》:孛堇烏谷攻石州,屢敗亡,……突合速謂烏谷曰:“敵皆步兵,吾不可騎戰?!睘豕仍唬骸奥勝\挾妖術,畫馬以系其足,疾甚奔馬,步戰豈可及之?”這應該就是神行太保戴宗故事的來源。
所謂《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將則是后來施耐庵再創作加工出來的。
《大宋宣和遺事》也對宋江的結局有交代,說宋江等三十六人歸順后又去征方臘,而且宋江因功而被封為節度使。這基本是演繹。
宋江后果如何,正史并沒記載,至于說他征方臘根據出土的北宋名將折可存墓志銘可考證出宋廷平方臘是在平宋江之前,所以他不可能去為宋廷征方臘。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ysxl/lsyw/7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