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司馬懿,不了解他的人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司馬懿城府太深,又善于心計,并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有了他卓著的一生。那么,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于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嗎?司馬懿怎么死的?司馬懿有什么遺愿?
1.司馬懿怎么死的?
司馬懿確切來說,是病死的。
嘉平三年(251年)六月,司馬懿病重,而常常夢見賈逵、王凌對自己作怪。八月戊寅(251年9月7日),司馬懿在洛陽去世,享年七十三歲。當年九月庚申,司馬懿被葬于河陰首陽山,謚文貞,追封相國、郡公,司馬孚秉承他的遺愿,辭讓郡公和殊禮,遺命簡葬,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樹不墳,不設明器。謚號后改為文宣。但《三國志》和《晉書·文帝紀》均記載謚號為“宣文”,故多以后者為準。同年十一月,有司奏請將各位已故功臣的靈位置于魏太祖廟中,以配享祭祀,排位以生前擔任的官職大小為序。太傅司馬懿因位高爵顯,列為第一。 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 咸熙二年(265年),司馬昭之子晉武帝司馬炎受魏禪,給司馬懿上尊號為宣皇帝,稱其陵墓為高原陵,廟號高祖。
2.司馬懿遺愿
251年時,司馬懿病重辭世,臨終前他卻交代自己的后人,喪事簡辦,只用平常地衣服包裹尸體就好,下葬的地方不要種樹不要修墳或者在外立碑,不要設置任何可以直接看到的器物,以后也不準任何后人前去掃墓。
而下葬之地,則選在抬棺之時繩斷之處,絕不要用風水堪輿來尋找什么寶地。而司馬懿的囑托也使得其后人都頗為不解。但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都始終沒人找到司馬懿的墓穴。而其中的原因,其實跟在那個戰火連天的時代,百姓們食不果腹,生活得相當艱苦。一些膽大的百姓也都干起了這個勾當,以至于盜墓在當時民間都變得相當盛行。
加上司馬懿一生樹敵頗多,盯著他的墳的人自然也多如牛毛。誰都不想死后還不得安寧,何況是心高氣傲的司馬懿呢?因此,司馬懿干脆以“薄葬”來防止墓穴被盜,因為地表沒有標志物,又不合風水,還沒有掃墓,自然就無人得知司馬懿的墓地所在,而司馬懿也能真正入土為安了。
3.司馬懿死前叮囑
司馬懿臨終前大喊“慎之、慎之”,就是要告誡司馬昭,讓他不要稱帝,免得在史書上留下罵名。司馬昭也謹遵司馬懿的教誨,一輩子做一個魏臣,盡管已經是魏國的實際統治者,但到死都沒有稱帝,而是把稱帝這個任務交給了兒子司馬炎來完成。
但是,好景不長,西晉只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一,曇花一現只存活了51年。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ysxl/lsyw/31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