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學會
1895年4月17日,中日戰爭隨著《馬關條約》的簽訂宣告結束。割地的消息一傳出,全國上下立刻群情激憤,一片嘩然。盡管明令禁止組建政治團體,學生、志士和有功名的人依然開始聯合,動員社會輿論。1895年5月2日,一千兩百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舉人簽署“萬言書”,譴責《馬關條約》,請愿要求進行政治改革。這次運動的領袖是一位名叫康有為的廣東學者。發展運動期間,他還同時建立了“強學會”,警示中國人我們的民族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瞵,日東眈……我中國孱臥于群雄之間,鼾寢于火薪之上。
他宣稱,中國若再不及時醒來,就會像牲畜般被已經踐踏了印度人民的帝國主義者們奴役。他的強學會計劃在北京出版一份刊物,以喚醒民眾。此外,他還打算在各地建立分會,以團結志士。據說,這些人的儒家熱情能拯救帝國。
1895年后出現了很多愛國團體,強學會只是其中之一。這些精英組織立刻讓當時的人們想起晚明時期那些反滿的文人團體。正是因為他們,才有了1652年后不得成立政治團體的禁令。事實上,不論17世紀的文學與哲學團體如何深入地參與了王朝政治,19世紀80年代的學會也已與之偏離。簽訂《馬關條約》后形成的團體,不僅旨在促使皇帝改革朝廷,還立誓要在各省將其主張付諸實現。最有活力的分會是湖南分會。多虧曾國藩和左宗棠這樣的領袖人物,湖南士紳在城市中獲得了更大的影響力。 1897年,湖南學者——年輕的思想家譚嗣同便效仿康有為,在長沙建立了“南學會”。很快,南學會分會就遍及全省,倡議地方學校進行激進的學制改革、興辦城市經濟事業、促進地方政府行政改革。這些活動邁出了地方士紳政治化的第一步。與20世紀早期的改良派士紳相比,南學會的領袖們雖然缺了點耐心,有時也過于激進,但譚嗣同及其追隨者們的確為地方政治活動樹立了榜樣。十年之后,便有其他士紳起而效仿。
強調自愿組織,是這些學會的另一個新特點。因為晚明時期官僚政治中的黨派之爭,所以即便清朝最直言耿介的地方士紳,也不敢率爾提出組織政治性團體的口號。儒家政治倫理認為,政府中的團體或派系破壞了君臣之間神圣而完整的“一對一”關系。雍正之類的專制君主,便十分贊同這種觀點。因為他們絕不希望皇權因群臣結黨而受到任何損害。此刻,全國各地更年輕的文人們以種族生存的名義團結起來,不僅是為了與政府中的官員們組成聯盟,也是為了動員眾人圍繞一個共同的目標自發地行動起來。這些過渡性的學會既非聽命于某一領袖的小團體,也不是現代政治黨派。它們的組織原則與其遵循的綱領同樣重要。
為了給這些自愿性組織尋找經典模型,梁啟超等維新派想起了中國古代哲學家荀子的觀點。荀子認為,人類正是憑借“明分使群”,才有別于其他生物。因此,若所有社會團體都是人類團結一致的結果,就不會有任何一個團體比別的團體更“正當”(即“合理”)。長久以來,儒家學說都反對超越家庭或村莊范圍的、“不正當”的社會組織。此刻,梁啟超之類的作家卻認為會社、學會和黨派等組織,都理應與宗族或鄰里組織一樣,是人類進步的必需之物。 因此,學會針對自愿組織的辯護必然揭示了一個全新的政體概念。中國不僅是個由“天命”定義的文化實體,還是個由眾多群體組成的國家。換句話說,政體是由人創造的。該定義與認為主權掌握在人民手中的民主理論差別并不大。于是,接受了社會契約論的梁啟超很快便把這兩種理論都寫進了自己的著作里。
盡管有文化的民眾可以通過學會創辦的報紙(如梁啟超的《時務報》和譚嗣同的《湘學新報》)了解大多數激進觀點,但改革工作依然沒有發展成一場民眾運動。雖然得到民眾的支持,但大多數參與者和所有領袖,卻都是士大夫階層的精英。然而,改良者們并不認為自己遠離民眾,不能得到民眾支持?!拔娜酥臼俊眰兿嘈?,只要把儒家思想從個人道德倫理轉變為宗教,并將其像西方傳教士宣揚基督教一樣傳播于世,就可以創造出一種全新的統一思想。這種新的“孔教”也將擁有一套社會方案,如鼓勵中國人戒掉鴉片、廢除裹腳習俗、革除其他陳規陋習等。
然而,這些設想都如曇花一現。很多事都讓改革運動的領袖們失望不已,與中國農民之間的巨大隔閡便是其中之一。事實上,學會的主要成就都嚴重依賴官方支持。北京的強學會若沒有袁世凱和張之洞等影響力巨大的官員支持,便連會議都無法召開。這些官員都被選為學會的榮譽主席。地方上,官方支持同樣重要。譚嗣同之所以在湖南取得成功,原因之一便是巡撫樂于接受體制改革的思想。因為反對這群“志士”的力量發展極為迅速,所以一旦上述官員不再給予支持,學會就會被解散,其報社也會被關閉。在湖南,保守的士紳們反對改良者提出的教育方案,敦促當局解散南學會。與此同時,梁啟超暗含顛覆帝國合法性之意的觀點,也讓首都的官員們心生警惕。最重要的是,強學會包括張之洞在內的最早一批支持者們認為,改革派領袖康有為是個危險的狂熱分子,他的思想簡直是駭人聽聞的異端邪說??涤袨榘褌鹘y圣人孔子描述成一位革命先知,讓維護現狀的那些人驚恐不已。很多高官認為,中國學者涉足外國政治理論的做法,是十分草率的。因此,像康有為那樣認為孔子是維新的改良者,而非保守主義者的人,又怎會不危險呢?
<meta charset="UTF-8">◎康有為的哲學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康有為的理論源自漢代的“今文經學”?;蛟S,這也是影響了太平天國皇帝洪秀全的神秘“三世說”(衰亂世、升平世和太平世)。因為對某些經典的解讀有兩種,所以便誕生了儒家的今古文。今文經學自稱發現了《春秋》大義,并將其歸功于孔子。古文經學認為《春秋》是圣人對當世道德狀況的評論,今文經學則堅稱這些著作代表的是所有人類歷史上的一種范式,而孔子就是可以預知未來的先知。
到公元3世紀,人們普遍認為古文經學才是正統,孔子逐漸失去開天辟地的特性。事實上,在接下來的一百五十多年里,今文經學都幾乎無人提起。然而,18世紀,清朝的考據學者巧妙地指出,部分古文經學對經典著作的闡釋是偽造的,再次激起人們對今文注釋,尤其是《春秋公羊傳》的興趣。到19世紀20年代,廣州地區幾乎出現今文經學“學派”。學派奉行的宗旨雖因門徒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大多數都認為漢代的經學家出于政治目的,寡廉鮮恥地偽造古文經學文本,向后世隱瞞了孔子的真實形象??涤袨樾Q,他的研究已經揭開孔子最初的形象。1891年,他完成了一部名為《新學偽經考》的驚世之作。書中稱,因為篡位者王莽(公元8—23年在位)不想讓學者們知道孔子并非保守主義者,所以才偽造了古文經學文本。因此,根據康有為的陰謀論 ,古文學者隱瞞了孔子學說的真義,致使中國幾個世紀來都陷入落后之中。接著,康有為在《孔子改制考》繼續揭示,稱真正的孔子是上天派來的圣王,“為萬世作師,為萬民作保,為大地教主”。因此,降生于亂世的孔子,憑自己的真知灼見做出預言:
乃據亂而立三世之法,而垂精太平;乃因其所生之國而立三世之義,而注意于大地遠近大小若一之大一統。
因此,在康有為看來,孔子以后諸碩學大儒所著史學都僵化刻板,背離了他的教義,使后世將其誤解為守舊之人??涤袨榉Q,真正的孔子宣揚的是一種與西方聞名的歷史哲學同樣有力的發展理論??鬃尤裟芑畹浆F在,肯定是第一個放棄舊制度、促進根本性改革的人。因此,康有為認為,引用孔子之言反對變革的保守主義者誤解了圣人的真意,是他最大的敵人。
如果這些主張還不足以震驚當時的正統人士,那康有為還有一些更激進的觀點。這些觀點雖然公開表述得較少,卻暗含在他更有名的一些著作中。通過把西方科學與中國倫理學融入一種破除舊習的空想社會改良方案,這些觀點已經大大超出了今文經學的范疇。在傳教士對幾何學的解釋中,康有為已經讀過歐幾里得定律。于是,他開始在中國的倫理學中尋找相似的普遍原則,作為建立新社會系統的“科學”依據。此處,他選擇的對等物就是儒家的“仁”。正統哲學家們相信,“仁”既是人類善之本性的表現,也是可以調節人際關系的道德啟示。儒家倫理的“禮”對這些關系都做了規定。例如,“義”迫使人們奉行孝敬父母、忠于君主等原則??涤袨樽龅氖?,就是要把這種單一概念上的“仁”,塑造成普世、單一的人類通則,高于所有構成儒家道德哲學的德行。因此,“仁”成為一種原動力,跟康有為在西方書籍中讀到的電一樣,蘊于萬物之中。事實上,它不僅包括人道,還包括人性的存在,其本質已經抹除了人為的政治差距,以及導致人類分裂和不平等的社會階層??涤袨橛纱说贸鼋Y論:平等是理想社會的科學基礎。他認為,任何人都沒有資格高人一等。因此,康有為在“仁”的名義下,駁斥了維護從屬關系的正統儒家等級價值觀,并大膽宣稱,“義”和“禮”是歪曲孔子思想的人編造出來的,以確保父權家庭與政府權威的慣例。
中國之俗,尊君卑臣,重男輕女,崇良抑賤,所謂義也……習俗既定以為義理,至于今日,臣下跪服畏威而不敢言,婦人卑抑不學而無所識,臣婦之道,抑之極矣。此恐非義理之至也,亦風氣使然耳。
中國的政治哲學家中,康有為第一個認為正統儒家思想只是一種意識形態、一種階級思維方式。 在他看來,所有諸如孝順和忠誠之類的美德,都是中國人眼中維持文明社會,區分人與牲畜、文明與野蠻,維護傳統專制統治的工具。最終,根本性的政治改革取決于文化革命。正因為儒家思想在中國社會如此深入人心,所以僅僅依靠政治手段,是無法促成根本性改變的。1919年打破舊習的“五四運動”比1912年推翻帝國政府之舉更具革命性意義。
正如梁啟超的自發結社論中提出人們或許可以建立自己的國家,康有為的社會理念也讓他大膽構思出了一種新社會。通過把平等的“仁”和今文經學預言的“太平”與田園牧歌式的“大同”理念 結合起來,康有為預言,未來世界將擺脫社會與政治差異。他寫于1902年的《大同書》描述了一個兩三百年后即可實現的烏托邦。屆時,因為全世界都會融為一個民族,說同一種語言,擁有共同的傳統習俗,所以“國家”一詞將不復存在。財產公有;所有工作都由機器完成;電動飛艇在空中急速穿行;人類所有的苦痛都可以被醫生治愈;社會等級不復存在;女人不僅穿得跟男人一樣,享有的地位也一樣。人們不再組成小家庭,而是選擇為期一年的婚姻契約,之后全民共同撫育后代。
隨后,康有為的《大同書》為他在中國樹立了聲望。人們將他視為類似傅立葉或圣西門一樣的空想社會主義家。然而,他并沒有在當時的改革運動中實踐這些設想。因此,他關于孔子的言論不僅讓他得了個“野狐禪”的綽號,還讓更高層的官員們提防起他提出的那些改革方案來。不過,那些方案其實并沒有多么激進。在他一連寫了七份奏折,向光緒皇帝解釋那些改革方案期間,改革派們一直希望皇帝能效仿日本的明治天皇或俄國的彼得大帝,用西式內閣和學校取代傳統的官僚體制和考試系統,以實現國家的現代化。然而,因為任何暗示改革之物都像學會的熱忱和康有為古怪的觀點一樣讓高官們畏懼,所以這些奏折甚至根本沒有送到皇帝手中。事實上,直到爆發另一場國家危機,高官們才終于克服了反對“變政”的心理。
<meta charset="UTF-8">◎利益之爭
《馬關條約》大大改變了東亞勢力均衡的局面。李鴻章早在跟日本人談判之時,便料到這一結果。在談判桌上做出的讓步雖讓李鴻章受盡同僚的指責,但他對中國的談判能力早已不抱任何幻想。不過,隨后他還是依靠其他大國——尤其是俄國——遏制了日本人的部分要求。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在中國獲得許多特權,嚴重挑戰了通商口岸利益均沾的原則。最重要的是,日本還得到了遼東半島。俄國人一直對島上的溫水港——旅順覬覦已久,早就將這里視為通往海參崴途中一座再合適不過的海軍補給港。因此,俄國人是最容易接受李鴻章求援的國家。于是,俄國先與法德在外交上達成一致,聯合兩國迫使日本把遼東半島還給中國,然后立刻以書面請求的方式,要求北京批準西伯利亞大鐵路穿越滿洲。光緒皇帝派李鴻章到莫斯科解決此事,部分原因也是為了保護他免遭公眾的批評。1896年,李鴻章在莫斯科用八十年的鐵路特許權,從俄國人手中換來了《御敵互相援助條約》即《中俄密約》。據可靠傳言稱,李鴻章此次受賄一百五十萬美元。
1896年簽訂的《中俄密約》立刻引起反響。新的外交方針接踵而至,鐵路特許權讓憤怒的日本人立刻加強軍備,要就朝鮮和滿洲問題與俄國人一決雌雄。這場戰爭雖八年多后才正式打響,但那時的日本卻成了現代歷史上第一個打敗歐洲強國的亞洲國家。
《中俄密約》也讓英國萬分沮喪。長久以來,俄國的擴張一直讓英國憂心忡忡。此刻,英國更覺得,要抵抗沙皇在亞洲實行帝國主義統治的目標,中國的壁壘作用已然喪失。而且,俄國取得的這一新進展,也有擾亂歐洲權力平衡的危險。按照英國的政策,歐洲大陸的國家最好能分為兩大勢力相對均衡的集團:德、意、奧三國同盟與法、俄兩國同盟。當然,俄國新獲得的鐵路特權是否明顯改變歐洲的軍事形式還未可知,但此刻外交力量已向遠東傾斜,則是毋庸置疑的。1897年6月,俄國的同盟——法國也設法獲得了華南的鐵路權和采礦權時,其背后有俄國的強力支持,英國依然沒能阻止中方做出這些讓步。為了在亞洲獲得力量均勢,英國開始認真考慮與日本海軍結盟。1902年,兩國正式簽署相關條約。
俄國正逐漸在滿洲和華北建立攝政統治的事實,也給德國人敲響了警鐘。德皇威廉 立刻開始思索對策,接受海軍元帥們的建議,希望能找到機會,在中國建立一個德國海軍基地。1897年11月1日,山東的一場反基督教暴動,終于讓他如愿以償。義和團的先驅們殺害了兩名德國傳教士。收到這次暴動消息的威廉欣喜若狂,立刻給尼古拉沙皇 發去電報,稱他打算奪取德國軍官已仔細探查過的山東膠州灣。對此,尼古拉不置可否。11月7日,德意志帝國海軍上將迪德里希率軍占領膠州灣。經歷了四個毫無成效的外交對抗后,中國外務大臣勉強同意租借膠州灣九十九年,同時允許德國人修建兩條鐵路,并擁有在山東采礦的權利。
此次事件表明,歐洲各國已經虎視眈眈,要開始“爭奪特權”。尼古拉沙皇立刻遣使抵達北京,要求在旅順港和大連獲得類似特權。法國要求租借南方的廣州灣。意大利要求租借浙江的三門灣。英國不僅要求獲得威海衛的海軍要塞,還要求清廷承認其在長江流域的特權。一個要求緊跟著就會觸發下一個要求。清廷的每一次讓步,似乎都更激發了其他強國“瓜分中國”的欲望。面對猛攻,中國人毫無還手之力。不到一年,中國便主要以國家租賃的方式,被列強瓜分完畢。這些租借地不僅由外國官員管理,被外國投資者剝削,維持治安的也是外國軍隊。
<meta charset="UTF-8">◎內部改革的呼聲
德國占領膠州灣一事再次觸發了改革運動。1897年冬至1898年,包括康有為奏折在內的無數改革方案傳遍首都。諷刺的是,其中一些方案就來自他們要爭奪的通商口岸。因為中國人最易接觸到西方社會經濟理論的地方,就是香港、天津這類城市。上海甚至培養出一個通商口岸知識階層。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后,上海就迅速繁榮起來,僅僅二十五年,其進出口總額就翻了一倍。到了列強爭奪勢力范圍之時,已有一萬七千多名外國人居住在上海,擁有自己的法庭、市政府、現代公用企業、報紙、出版社、劇院和學校。城中的中國區也擴大成一片龍蛇混雜的骯臟之地,滿是買辦、苦力、幫派分子、小店業主和小本生意人。
第一批逃避清朝控制的政治流亡者就是在這里和租界中,尋找某種矛盾的庇護。而現代中國的第一份報紙,也于19世紀70年代誕生在這里。1849年,上海報業領袖王韜科考失敗后,便從墨海書館上海辦事處的助理編輯一職,開始自己的新聞事業。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有人告發王韜是叛軍奸細,逼得他只得逃往香港。在那里,他開始襄助理雅各翻譯中國傳統經典著作。王韜在理雅各的翻譯工作中提供了極大助力,因此被理雅各帶回蘇格蘭,幫助他繼續完成所有翻譯。王韜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親身觀察歐洲政治。1870年,他返回上海,出版了廣為流傳的《普法戰紀》。這本書成了最早一批描述現代國家戰爭的著作之一。王韜說,與國際法相反,統治這個世界的是權力與軍隊,而非理性或禮儀。全球正處于一種無政府狀態中,中國則是眾多備受困擾的國家之一。利用西方科學技術來維護中國傳統文化的做法注定要失敗,因為一個被四方蠻夷圍繞著的穩定“天下”,已經不復存在。相反,中國已經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一起,進入一段全新的歷史時期。只有醒悟過來,認識到國內與國外的界限已被打破的事實,中國人才能徹底改變現有的政治體制,結合東西方精髓,為人類創造出一種全新的“道”,為整個世界帶來和平。
另一位上海評論家鄭觀應也呼吁開展根本性變革。鄭觀應是英國寶順洋行 的買辦,當過李鴻章的幕友,1892年后升任輪船招商局總辦。他的《盛世危言》中包含的許多可怕預言,都于1897至1898年間應驗。要想避開這些可怕的災難,鄭觀應建議改變傳統形式的中國政府。事實上,他甚至反對無限制的帝國主權。1893年,他這樣寫道:
天生民而立之君,君猶舟也,民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種平民主義思想并非新創。古典哲學家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早就贊同農民擁有反叛的權利。17世紀的作家黃宗羲曾痛斥忘記為民服務的本職,將帝國視為私產的專制君主。不過,鄭觀應的觀點更為犀利。如果國家之船傾覆,肯定是因為舵手忘記了他存在的理由是人民。其他作者,如一位名叫何啟的香港醫生,將這個邏輯又往前發展了一步,連“天”也舍棄了。1894年,何啟明確地寫道:
政者民之事而君辦之者也,非君之事而民辦之者也。
何啟也清楚地說明了這種信念的政治內涵,宣稱若統治權歸人民所有,統治者就應該與一個西式國會分享他的權力。這樣的觀點太過激進,所以無法直接送至朝堂。通商口岸那些批評政府的聲音雖然影響了與官僚溝通的中間人,但這些人還是寧愿傳遞一些更溫和的建議。例如,湯震就是第一個提出議院應該在士紳和皇帝之間起到“擴大言路”作用的進士。何啟的好友,在京任職的舉人——陳熾是第二個對此表示附議的人。陳熾所著的《庸書》(關于實際問題)強調建立一個能代表人民,并讓國家更團結的議會至關重要。
<meta charset="UTF-8">◎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之間的斗爭
同樣,如果這些奏折無法得到朝堂上大多數重臣的認可,就無法被送到光緒皇帝手中。不過,他們很快就能得到支持了,部分原因應該是皇帝與他的姨母慈禧之間的爭斗。1887年,據說皇太后“歸政”給皇帝,結束了她長久以來的垂簾聽政生涯。事實上,慈禧一直在發布政令,直到1889年才正式完成歸政。不過,在那以后,她依然用強硬的個性和家族權威震懾皇帝。她的支持者——包括倭仁、徐桐、統兵將領榮祿和總管太監李蓮英在內的“北系”保守派組成了“后黨”。帝師翁同龢領導的“南系”和軍機處幾位頗有影響力的漢臣則組成了“帝黨”,與前者針鋒相對。1895年,帝黨暗中鼓勵御史批評慈禧干政。第二年,光緒的母親(即慈禧的妹妹)去世,進一步減弱了皇帝與老太后之間的羈絆,讓帝黨成員不甚欣喜。然而,帝黨并不準備支持全面改革。翁同龢相當保守,也很提防康有為宣揚的那些儒家理論。不過,長久以來,他也和康有為一樣關切中國孱弱的現狀,并早在1889年讓皇帝注意到馮桂芬的政論文之時,便開始思考制度改革的問題。
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日漸衰落,翁同龢對改革建議的容忍度也越來越大。例如,1895年中國被日本打敗后,翁同龢向皇帝提起康有為,并把湯震和陳熾的部分著作介紹給他的一些同僚。德國人占領膠州灣的事件更刺激了他這么做。此刻,改革運動再次開始積蓄力量??涤袨閯摻ㄐ陆M織——“保國會”時,很多極有影響力的士大夫都公開表示贊成。翁同龢或許是意識到了康有為和改良者們的計劃能加強皇權,所以才真正地開始支持他們??涤袨榻ㄗh裁撤保守陳腐的六部,改設制度局,下轄十二分局,起用專門人才辦理業務,并直接由皇帝親自領導。此外,康有為還希望通過裁減冗官、精簡政府組織、取消煩瑣行政程序等措施,減輕皇帝的行政壓力,以便讓他有余力在軍事和教育系統展開必要的改革。翁同龢認為,這些措施都能帶來削弱皇太后權力、掣肘后黨的額外好處。盡管宮廷斗爭并非翁同龢支持康有為的唯一原因,但皇帝和慈禧之間的罅隙,的確立刻給了改良派一個實現其提議的機會。不幸的是,這個機會也意味著還有一種權力與皇權并立,即四面楚歌的保守派可倚仗的皇太后之權。
<meta charset="UTF-8">◎百日維新
在師傅翁同龢的敦促和中國外交失利的警醒下,光緒皇帝于1898年6月11日頒布《明定國是詔》,宣布他有意改革政府。同一天,康有為在朝堂上的支持者們勸服左都御史高燮曾,向皇帝呈交了康有為最早的那七份奏折。光緒的第一反應是震驚,或者說憤怒??涤袨樵谝环?897年的奏折中寫道:“明朝末代皇帝自縊這種事,是我再也不愿看見的?!蓖ǔ?,這種王朝覆滅的不愉快暗示,是難以言說的煽動性行為。然而,此刻已經到了直言不諱的緊要關頭??涤袨榈恼嬲\和坦率讓皇帝相信了他的一片赤誠。毫無疑問,康有為相信皇帝可以承擔起復興王朝、拯救中國的大業。因此,6月16日,光緒在宮中召見了康有為。百日維新由此開始。
那年夏天,改革政府的所有方案都體現在了變法詔令上??涤袨榧捌淠贻p追隨者們準備了一系列詔書、法令和敕令,供皇帝簽署。其中包括:裁撤內務府中滿洲人的閑職;裁撤多余的巡撫和總督;組織商會、設立農部和商部;將佛寺收歸國有,廟產充作各級學堂;改革科舉制度,考試內容偏向策論,而非儒家經典;建議用新機構取代原有的兵、吏兩部。
<meta charset="UTF-8">◎保守派的回應
幾乎所有機構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這些政令的威脅和冒犯。武將、滿洲貴族、精通儀式的漢人官員甚至數百萬渴望獲得功名,卻似乎備錯了考試的士紳們都開始從思想上表示反對。滿洲人大臣們批評皇帝不守孝道,擅改祖制的聲音也漸漸多了起來。漢人官員們又開始從文化上展開爭論。中國傳統文明,顯然要優于那些從西方模仿來的蠻夷之技。因此,能拯救帝國的是人,而非法;能確保政府良治的是道德成長,而非制度改良。朱震伯之類的官員甚至堅持認為,日本戰勝中國已經證明“自強運動”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根本不應該得到批準。另一個名叫朱一新的保守派提出了一條更匪夷所思的論證。據他所說,粗陋而浪費的自強措施已經表明零星地接受西方技術,比完全不改革還糟。因為夷人的機構都建立在夷人的文化基礎上,中國的機構則都是以中國的方式而建。把一種文化的產物嫁接到另一個社會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所以,官員們必須辨明中國的“國粹”,然后堅定不移地忠于固有的文化原則。
因此,在康有為堅稱孔子在世界歷史上的普遍意義時,保守派卻將儒家思想視為中國文化的特定屬性。盡管事實證明這種排他主義對儒家政治理論是致命的,后者被偽造成一種普遍適用的政府法規時,反對派仍經常用將其視為“國粹”的爭論,來捍衛他們反對西化的立場。湖南人葉德輝等保守派相信,改良派打算通過泯滅本族與異族差異的做法,最終毀滅中國文化。葉德輝筆下的改革派是:
無中外獨無東西乎……西人辨中人為黃種,是天地開辟之初隱與中人以中位。
百日維新期間,諸如此類的論證讓大多數官員拒不合作,因此,皇帝的這些法令幾乎都沒有實現。很快,挫敗的改良派們就把對官僚僵化的怒氣轉到了光緒本人身上,指責他情愿相信最糟糕的保守派大臣。
<meta charset="UTF-8">◎光緒對官僚系統的攻擊
改良派尤其懷疑,顯然在盡力阻撓科舉制度改革的禮部就是保守派的大本營。因此,發現禮部一位下級章京曾拒絕向不在朝中的皇帝和皇太后代轉奏折時,改良派們就急切地想要抓住一個掃除該障礙的機會。他們恰到好處的覲言讓光緒相信,這種做法相當于違背了他的個人旨意。于是,光緒立刻罷免了六位保守派的禮部官員。被罷職的人中,有個旗人的妻子是皇太后的心腹。于是,此人對慈禧說,他堅信康有為是個極端反滿的人,無異于統治精英們的心腹大患。
整肅禮部也讓很多漢人震驚,緊隨其后的另一場官場丑聞,更是進一步警示了北京官場。這場丑聞牽涉到制定政策的軍機處,因為該機構的下級官員們故意拖延改革措施的實施??涤袨槿狈αT免那些官員的借口,于是經過一番布置,讓包括譚嗣同在內的四位追隨者于八月被任命為軍機處章京。因為皇帝和康有為顯然計劃利用這些下級章京繞過上級大臣,所以大多數官員認為,這一任命是在幾乎不加掩飾地攻擊官僚系統的完整性。此外,這一行為也讓保守派一片驚慌。他們認為,要是繼續耽擱下去,朝堂上就再無自己的立足之地了。
<meta charset="UTF-8">◎慈禧的政變
與此同時,讓皇太后插手停止改良運動的呼聲越來越大。起初,慈禧是贊成皇室進行一場改革的。但隨著一百多天過去,她變得越來越懷疑。一批又一批外出修建頤和園 的官員為她帶回了康有為駭人聽聞的改革消息,請求她在為時已晚前,收回權力。
這些官員私下覲見皇太后的流言很快便傳到了維新黨人耳中。于是,他們開始懷疑慈禧正和她的老心腹——榮祿將軍密謀廢黜光緒。因此,1898年9月18日,譚嗣同秘密約見右侍郎袁世凱,以皇帝的名義,要求他調七千兵馬,斬殺榮祿,包圍在頤和園的皇太后。袁世凱同意了,兩天后便奔赴榮祿駐防的天津。不過,他沒有殺掉這位滿洲人將軍,反而把維新派打算先發制人、發動政變的事告訴了后者。
同時,慈禧也迅速行動起來。把最信任的官員召到頤和園,告知他們自己的計劃后,慈禧匆匆趕回紫禁城,怒斥皇帝:“我撫養汝二十余年,乃聽小人之言謀我乎?”接著,她又從孝道上繼續向外甥施壓:“癡兒,今日無我,明日安有汝乎?” 光緒被慈禧的怒氣徹底擊潰,任由自己被她的太監們帶走,軟禁在了頤和園昆明湖的一座湖心島中。接著,慈禧宣布皇帝抱恙,由她代理朝政。慈禧剛剛再次攝政,就立刻下令逮捕所有維新運動的領袖。包括譚嗣同和康有為之弟在內的六位改良者被捕后,便被立刻處死了。而康有為和梁啟超及時聽到風聲,逃往國外??涤袨榻邮芰松虾SI事館的幫助,梁啟超則乘上一艘日本軍艦。然而,兩人的事業并未結束??涤袨槔^續建立了一個重要的政治黨派——“?;蕰?,梁啟超則成了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政治作家。不過,他們在中國的活動卻就此結束,維新運動也已全面終止。
得知維新變法的主要領袖逃脫,皇太后大發雷霆,尤其指責英國和日本幫助他們逃跑。慈禧想殺掉光緒皇帝,讓保守派端郡王載漪之子登上皇位的計劃也被外國列強阻止,讓她更為氣惱。 清政府對維新運動的反應,很快發展成普遍的排外主義,繼而成了全盤否定西化。不僅慈禧和她的心腹們有這種感覺,比他們更寬容變法的官員們也開始相信,采納外國那套方式的中國人在背叛傳統的政治秩序。例如,翁同龢就將皈依基督教的中國人視為“豺狼滿京城” ,并認為輪船和鐵路會破壞天命,引起一連串自然災害。1875年起,帝國部分地區每年都要飽受旱災或洪災之苦,山東等幾個省份還不斷爆發饑荒。
<meta charset="UTF-8">◎義和團運動
1898年8月,黃河決堤,淹沒了華北平原五千平方英里的土地,山東再次遭到嚴重打擊。此外,該省還遇到了一個難題。被遣散的綠營軍組成武裝匪幫,席卷鄉野,洗劫鄉村。擅長拳擊和斗劍、靠轉運紗線或石蠟等外國貨物增加收入的職業運輸工要么落草為寇,要么建起非法稅關。道教術士借用寺廟庭院訓練民兵,招募婦女加入“紅燈照” 。有時,一些極端排外的官員甚至會鼓勵這些教派的發展。例如,1895年,山東巡撫李秉衡慫恿小刀會成員襲擊基督教傳教士。1897年,兩名德國傳教士就是在這里被謀殺的。不過,對于這種行為,大多數清朝官員的態度都搖擺不定。跟鴉片戰爭時期的廣東巡撫們一樣,他們也對武裝暴動的農民信心十足,認為即便其他軍隊都被擊潰,農民們也能趕走夷人。不過,他們也意識到那些武裝很容易失去控制。畢竟,山東早就以歷史悠久的宗教反叛聞名。那些想起17世紀30年代白蓮教起義、1786年八卦教起義或1813年天理教運動的官員,在鼓勵這種民兵武裝時,又不得不小心謹慎。
自然災害和帝國主義者的入侵已足以讓民眾震驚,所以根本無須官方鼓勵,他們就會組成排外的自衛組織。事實上,德國侵占膠州灣和其他外國入侵的消息,已經讓山東的農民瀕臨恐慌的邊緣。秘密幫會的首領和四處游蕩的僧人預言災難甚至世界末日即將來臨。印成小冊的預言從一村流傳到另一村,宣揚著杜撰的災難。不久,湖北和湖南將爆發洪水,四川會爆發戰爭,整個華南地區都將陷入混亂,整個帝國超過半數的人將失去生命;外國人會掠奪直隸,所有山東人都將不復存在。和彌勒佛降世的預言不同,這些兇兆都十分具體地跟在華外國人聯系了起來。僧人們預言,只要停止使用洋煤油來點燈,就能得到救贖。風水師指責天津和北京之間的鐵路和電話線,是導致氣候異常的罪魁禍首。于是,信以為真的人開始破壞鐵路枕木,砍倒電線桿,作為對這些警示的回應。與此同時,其他人暗示符咒可以“擋住外國人的槍炮”。成千上萬的年輕人開始練習一模一樣的少林拳和八卦拳。據說,這些拳法能幫助他們釋放出“氣”,讓他們擁有能抵擋外國人子彈的神奇力量。
在山東,這些很快便圍繞武術師展開。像職業拳手張德成之類的保鏢師傅被村中的年輕人選為領袖。拳師們盡管會以首領的身份彼此交流,但這場自發性的運動并沒有一個統領之人。最有名的一個首領,是將這場運動命名為“義和團運動”,并在其追隨者眼中擁有神賜能力 的人。這個人有很多名字,每個都象征著一種不同的吸引力和聯系。有些人稱他為“朱紅燈”,“朱”為明朝皇室的姓氏,“紅燈”則意味著女拳民的道教紅燈。有些人按照大刀會里的頭銜,稱他“天龍”。有些人用早已去世的白蓮教叛軍首領——李文成的名字來稱呼他。不論他的真名是哪一個,1899年11月22日,這個頗有幾分神秘的人剛被巡撫毓賢抓捕,就被砍了頭。不過,這并非意味著義和團運動也走到了盡頭。因為毓賢(李秉衡的摯友)極端仇視外國人,所以他相信可以好好利用這些拳民,來對付外國人。因此,他和義和團領袖結盟,要求他們將反清口號換成滅洋口號。 作為交換,官方承認義和團為合法組織。
對任何一名清朝官員來說,這都是種非常驚人的舉動。正常情況下,這類民眾運動都會被視為公共安全和王朝存亡的嚴重威脅。畢竟,這些人都是白蓮教信徒的后代。五百年前,白蓮教被蒙古人趕到華北;1813年,該組織還襲擊過紫禁城。事實上,李鴻章、劉坤一和袁世凱之類負責任的官員都將他們視為應該痛剿的尋常叛匪。而其他如建威將軍程文炳之類的人,則對他們刀槍不入的口號嗤之以鼻。然而,程文炳將軍朝靠墻一字排開的五十名黃帶會成員開槍以做測試時,他隨后提供的死亡報告卻被朝廷無視了。
京城里的人,尤其是端親王和皇太后這樣的滿洲人,都極其渴望那些拳民真的身負異能,成為一支能拯救王朝、趕走外國人的民眾之軍。朝中的輕信之風,一部分要歸于儒家天命學說與大眾宗教信仰之間的持久聯系;此外,中國人從小就熟知《三俠五義》之類描寫武林高手和傳奇武功的小說,也是原因之一。當時,超級英雄一只手就能打敗妖怪的偉大小說《西游記》也空前流行。朝中的人聽說了夫妻拳民的功績或觀看了義和團應端親王的邀請,舞刀弄槍的表演后,或許就開始期冀上述故事能成真了吧。
很多官員,甚至慈禧本人,依然對拳民們心存疑慮。但皇室很想克服這些疑慮,因為他們非??释惺艿阶约翰⑽词ッ裥?。到處都有反滿情緒,甚至包括因皇太后的政變而失望不已的文人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此時的朝廷發現,自己所處的境地,就跟19世紀60年代應對傳教士抱怨的地方縣令一般無二。政府每次被迫對帝國主義者們讓步,漢人們都越來越肯定,朝廷會不惜一切代價維護自己的統治,即便是國家主權也能拱手讓人。慈禧清楚滿洲人都多么容易受到這些批評的傷害,所以任何民眾愿意犧牲自己“扶清滅洋”的機會,她都會牢牢地抓在手中。因此,她對朝臣們坦言,即便無法完全相信拳民們的神功,她也知道他們代表著民眾的愛國熱情。傳統武器已經不能保衛她的王國。除了民眾的意愿和思想,她還能依賴什么呢?
1900年6月初,義和團從東面進入北京。排外暴動立刻爆發。6月11日,一名落入暴民手中的日本大使被殺。兩日后,北京的基督教堂被焚毀,信徒慘遭屠殺。英國外交官們擔心隨后使館會遭到攻擊,設法向天津的西摩爾將軍傳遞了消息。后者雖立刻調集了將近兩千人,但迫于通往北京的道路被拳民們攔截,他還是只得返回天津。他試圖攻入北京的做法,卻讓議政王大臣會議于6月16日緊急召開,商量應該站在哪一方。一些漢官建議遏制,催促慈禧鎮壓義和團??捎?月10日被任命為總理大臣的端親王力排眾議,強烈支持義和團運動。 慈禧依然無法被完全說服,認為中國應該與西方開戰。6月17日,端親王呈給她一份外國人的照會。這是一份要求慈禧立刻歸政光緒皇帝的最后通牒,同時,列強也表示有意將中國變成一個在軍事和金融上都受其保護的國家。這份照會雖然有可能是端親王偽造的,但兩天后聯軍占領大沽口的消息傳到朝中時,又似乎證實了這條照會的真實性。因此,6月21日,皇太后正式向列強宣戰。雖然依然無法確定中國是否能贏得這樣一場戰爭,但她認為,至少自己的王朝和這個國家,應該奮起反擊。
接著,清軍占領使館。此刻,名義上,二十萬拳民都被編入帝國軍。如此龐大的軍隊,如果訓練有素,定能輕易擊潰四百五十名使館護衛的防線。然而,由無數小隊組成的義和團很快讓京城陷入混亂之中。富人的家宅被搶劫,漢人官員被暴民抓住,街上到處都是尸體??癖┑母拭C部隊脫離控制,和拳民們一起謀殺了德國大使克林德。將北京視為一個整體的話,對外部世界的人來說,此時里面的人,就是最糟糕的中國人。西方人對“黃禍”的恐懼,都是被歐洲和美國記者挑起的。這些記者大肆渲染狂徒們揮舞著斧頭、殺氣騰騰地屠戮大使們的場景。 盡管認為被圍困的外國人都已被殺,列強們還是興奮地組織起一支遠征軍,前來營救他們。到6月底,一萬四千名外國軍人在大沽口集結。7月,在陸軍元帥瓦德西的率領下,來自德國、法國、英國、美國、俄國和日本的一萬七千名士兵抵達中國。7月13日,這支聯軍占領天津,然后順著通往北京的鐵路線進入直隸。四周后,決戰在通州附近打響。清朝將領李秉衡戰敗后自殺殉國。8月11日,皇太后意識到自己的軍隊已無抵擋之勢,慌忙逃出北京,奔西北而去。8月14日,這支遠征軍進入京城,解了使館之圍。
自上次外國軍隊占領首都到現在,已過去四十年。此刻,人們又有足夠的理由,擔心起王朝的存亡。然而,與之前一樣,大國間的猜忌再次讓中國免于分裂。英國和日本最不信任俄國。因為俄國遠東軍司令官阿萊克塞夫曾利用這些暴亂占領中國東三省,還準備將滿洲變成沙皇的附庸國。雖然俄國人直到1905年被日本打敗時才退出滿洲,但英日聯盟至少讓中國免于被吞并。因此,和李鴻章談判的列強最終敲定了一份仍然維持大清統治的協議。
1901年9月7日,《辛丑條約》簽訂,提出:中國就義和團事件公開道歉;拆除大沽口到北京之間的所有防御工事;包括端親王在內的九位高官,有的處決、有的流放、有的被下令自裁;宣判一百一十九位支持義和團運動的地方官員有罪;賠款(加上利息)九億八千兩百二十三萬八千一百五十兩白銀(七千三百八十八萬兩千七百零七美元) 。中國政府別無選擇,只能接受這些要求,同時迫于西方的外交壓力,開始在政府中推行西化政策。
1901年1月8日,甚至在條約簽訂前,慈禧就已經在西安的臨時住處頒布了一條改革法令。2月13日,慈禧下“罪己詔”,拒絕對義和團運動承擔責任,并坦言有必要進行根本的制度改革。她的這條法令專門區分了自己的新動向與1898年改良運動。她堅持認為,康有為和義和團一樣,都對中華民族的未來有害無益。然而,實際情況是,1901年4月21日,皇太后成立督辦政務處,明確地進行徹底改革。處死譚嗣同還不到三年,慈禧就已經開始了一系列體制改革。在改變中國政府這件事上,她甚至比光緒皇帝的設想更進一步。
誠然,此刻雖然國外敦促中國改革官僚體制的壓力不斷,慈禧在追求改革的道路上,卻并非毫無個人熱情。事實上,她很快便開始相信,國會和商會能加強和擴大皇室與民眾的聯系。由此可見,1900年的排外政策和1901至1911年的新政改革,都是出于鞏固王朝民眾基礎的目的。第一項政策脫胎于面對現代帝國主義的絕望之情,明顯是一次失算之舉。隨后的改革運動雖循序漸進地贏得民心,但事實證明,這也不過是一場基于政治誤解,并最終導致了王朝覆滅的失敗之舉。
<meta charset="UTF-8">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ysxl/lsxh/27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