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棲動物從來沒有完全適應陸地上的生活。它們對水的依賴限制了棲息地的范圍。直到爬行動物進化出來,第一種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出現了。
爬行動物——包括鱷魚、龜類、蛇、蜥蜴和已經滅絕的恐龍——的成功可以歸納為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它們有可以保持體內水分的能力。第二個則是爬行動物的卵具有某種特質,使它們并不需要在水中產卵。
爬行動物的胚胎外有一層膜,可以為胚胎提供自己的水環境。卵黃為胚胎提供了食物,其外層的膜可以用于呼吸和廢物的排出。蛋清或蛋白提供額外的緩沖,以及水分和蛋白質。所有這些都包裹在另外一層保護膜及外殼之中。
最初的爬行動物出現在大約3.4億年前的石炭紀時期,那是只有20厘米長的小家伙,生活在植物茂密的沼澤中——這是兩棲動物的完美棲息地。但隨著氣候越來越熱,越來越干燥,兩棲動物發現它們無法適應陸上的生活。爬行動物的統治開始了,并在恐龍的時代達到巔峰,其間持續了1.65億年。相比之下,我們人類脫穎而出的時間簡直短得可憐。
恐龍的祖先是槽齒類動物,類似現代的鱷魚。它們強有力的尾巴可以幫助游泳,并借助強壯的后腿撲向獵物。當它們登上陸地后,強壯的后腿可以用于行走,而巨大的尾巴則用來保持平衡。
腕龍,已知最大的恐龍,右邊是一個人類形象作為對比
第一種真正的恐龍(這個詞在希臘語中的意思是“可怕的蜥蜴”)出現在2.3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铸埵亲畛晒妥疃鄻踊膭游锓N群之一。它們當中既有食肉動物,又有食草動物;有的居住在沼澤,有的生活在平原;有的獨居,也有的群居;最小的和一只雞差不多大,而最大的可以達到30多米,相當于四層樓的高度,重量超過100噸。
有些爬行動物統治了海洋,比如魚龍和蛇頸龍,而天空則是翼龍的領地。這是一種會飛的爬行動物,其翼展可以達到10米。此時,還有一些有羽毛的生物也開始在天空中翱翔。它們是現代鳥類的祖先,屬于某種溫血恐龍。始祖鳥化石的發現彌補了這“缺失的一環” ,那是一種有翅膀的生物,可以追溯到1.54億年前。這種生物具備爬行動物的特征——比如牙齒,以及鳥類的特征——比如真正可以用于飛行的羽毛。所以,恐龍并非在6600萬年前就完全滅絕了,一些恐龍仍然以鳥的形式活著。
溫血動物和冷血動物
許多種類的恐龍類似現在的爬行動物、魚類和兩棲類動物,是變溫動物(冷血動物)。這些動物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來控制自己的體溫,比如說,經過夜晚的休眠之后,它們必須在太陽下將身體曬暖才能重新活躍起來。這就意味著它們無法像恒溫動物(溫血動物)那樣適應多變的氣候條件,例如其他一些恐龍、鳥類和哺乳動物。恒溫動物可以通過活動(比如顫抖)來使自己暖和起來,也可以通過出汗和喘息來散發熱量。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sjls/zqwm/27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