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世界歷史 > 古典時期

世界史綱——亞歷山大城的科學和宗教

歷史大觀園 古典時期 2020-07-01 21:51:16 0
?

1 亞歷山大城的科學

埃及是亞歷山大大帝短暫的世界帝國中最繁榮昌盛的一部分,這地方歸托勒密統治,他曾是亞歷山大的一個謀士,被菲力浦王趕走過的,這一點我們已經談過。埃及離四出劫掠的高盧人或帕提亞人遠些,得保安全。提爾和腓尼基的海軍的覆沒和亞歷山大城的興建,使埃及在東地中海取得了暫時的海上軍事優勢。亞歷山大城日益繁榮,達到了能與迦太基相匹敵的地步;向東,它通過紅海同阿拉伯和印度有海上貿易;向西,它的貿易同迦太基相競爭。它在商業上的重要性注定將延續許多世紀,后來在羅馬皇帝的統治下,它的確達到了它的最繁盛的時代。

自從埃及不再是一個自治的帝國以后,托勒密王朝的馬其頓人和希臘總督們,比任何別的統治者對埃及人都更寬厚、容忍。說實在的,與其說馬其頓人統治了埃及,倒不如說埃及在政治上征服和并吞了托勒密王朝。

托勒密并沒有試圖使這地方的政府希臘化,而是想恢復埃及原有的政治思想。托勒密成了神王法老,他的行政繼承了斐比、托特麥斯、拉美西斯和尼科的古老傳統。不過,亞歷山大城在法老的神圣君臨之下,它的市政別有一套希臘城邦式的組織。宮廷和政府使用的語言是希臘雅典語。埃及受過教育的人如此普遍使用希臘語,以至那里的猶太居民發覺有必要把他們的圣經譯成希臘文,因為他們中間已有許多人不再懂得希伯來語了。紀元前后的幾個世紀,希臘雅典語是從亞得里亞海到波斯灣所有受過教育的人通用的語言。

在亞歷山大的全體青年幕僚中,托勒密似乎在實現知識的系統組織這個思想上最為盡力。毫無疑問,亞里士多德曾使馬其頓的菲力浦宮廷熟習于這種思想。托勒密是個才智卓越的人,既有創造性,而又謙虛謹慎,他對亞歷山大內心具有奧林匹阿斯的素質有一種諒解的譏嘲。他當年所著的亞歷山大戰役史業已失傳,不過它是所有存留下來的記載的一個深有影響的資料來源。

他在亞歷山大城建立的“繆斯翁”(Museum)實際上是世界上的第一所大學。像它的名字所暗示的,它原是獻給女神繆斯(Muses)的,雅典的逍遙學派也是如此??娝刮讨辉谛问缴鲜莻€宗教團體,這是為了克服籌集資金時會遇到的法律上的困難,因為當時世上從來沒有預見過像這樣的一個世俗的知識傳播過程。它實質上是一個有學問的人們的學院,主要從事研究和記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從事教學。亞歷山大城繆斯翁創立之初,以及在兩三代人期間,它所呈現的這樣一個科學星座,甚至雅典在極盛時也趕不上它。特別完善而精湛的是數學和地理學的工作。歐幾里得的名字是每個小學生所熟知的,埃臘托斯特訥測量地球大小所得出的數據,與實際直徑僅差50英里,阿坡羅尼烏斯關于錐線的著述是卓越的。希帕卡斯初次做出了星球分類和圖表,用以核對天空中可能發生的任何變化。希羅設計了第一架蒸汽機。阿基米德曾來亞歷山大城學習,歸國后一直與繆斯翁保持著通訊聯系。亞歷山大城的醫學院也同樣地著名。它在世界歷史上初次訂立了專業知識的標準。赫洛菲拉斯是亞歷山大城最偉大的解剖學家,相傳他曾對一些判了死刑的囚犯做過活體解剖。另一些教師與赫洛菲拉斯相對抗,譴責了解剖學的研究,并發展了藥物科學。

世界史綱——亞歷山大城的科學和宗教

然而亞歷山大城科學界的光輝持續僅一百多年??娝刮痰慕M織并沒有打算保證它的持續性。它是一所“皇家”學院,它的教授和院士(我們姑且這樣稱呼他們)是法老指定的,俸祿也是法老發給的。馬哈菲說過:“雅典的學?;驅W院是私人經營的社團,它的公共性質較為穩定和獨立?!蓖跏业谋幼o在托勒密一世或托勒密二世當法老的時候,一直是很好的,但后來這種傾向衰落了,埃及僧權的古老傳統很快就把托勒密王朝吞沒了,并完全破壞了繆斯翁的亞里士多德精神??娝刮坛闪⒑蟛坏揭话倌?,它的科學活力就熄滅了。

同繆斯翁一起,托勒密一世還建立了一個大圖書館,這是他為自己建立的比繆斯翁更為持久的紀念物。它是國家圖書館與國家出版機構的結合,規??涨?。它簡直是無所不包。每當外邦人攜帶一本未見過的書來到埃及,他必須把抄本交給圖書館收藏。大批抄寫員不停地復制著各種更受歡迎而又為人們所必需的作品的副本。這個圖書館像一所大學出版社一樣,也對外營業,出售書籍。托勒密二世和三世時代,在圖書館館長卡里馬科斯的領導下,藏書的整理和編目是有系統地進行的。

應當記住,那時的書籍不是分頁數裝訂成冊的,而是卷成筒形,就像現在鋼琴手的樂譜卷一樣,讀者若要查閱某一段,必須不厭其煩地反復展卷,這一過程既使讀者疲乏,又易損毀書籍。我們立刻會想起可用一種簡單小巧的機器將書卷迅速來回展卷,便于參考,但當時似乎并沒有使用過任何類似的東西。每讀一卷書,都得用兩只出汗的手來操作??ɡ锺R科斯為了減少浪費時間和麻煩,把諸如希羅多德著的《歷史》這樣的長篇著作分為幾“編”,我們或應稱之為卷,每編卷成一卷。亞歷山大城的圖書館所吸引的學生,遠比繆斯翁的教師所吸引的要多得多。為從世界各地來的人們提供食宿,成了亞歷山大城居民一項相當有利可圖的營業。

奇怪的是,知識生活方面的設備改進得非常緩慢。若將英國中產階級家庭的普通圖書室的便利條件,例如,本書作者目前工作的地方,與亞歷山大城的作家不方便、不完善的設備相對比,就可以體會到在該圖書館十分興隆的這些世紀中,浪費過多少時間、體力和精力。在本書作者面前擺著六本書,其中三本有完善的索引。這六本書中任意取出一本,他就可以迅速地查閱某一段文字,核實某一段引文,然后繼續寫作。同手抄卷本來回展卷的麻煩正成對比。他手邊還有兩套百科全書、一部詞典、一本世界地圖集、一本人名詞典和一些其他參考書。這些書誠然沒有頁邊索引,但在目前,如果做此要求也未免太過分了。以上種種設備是公元前300年所沒有的。亞歷山大城當時還有待于編出第一本語法和第一部詞典。本書底稿是用手書寫的,然后由打字員很準確地打出來,可以極方便地重讀一遍,盡量修改,隨意整理,再打字,再訂正。亞歷山大城的作家則必須把他所寫的每個詞重新口述或重新抄錄。如果他要查閱以前寫過的東西,則必須先將他剛寫好的一段文字在空中搖晃或撒上一些細沙,使字跡干燥,他連吸墨紙也沒有。作家寫的任何東西,在能有大量讀者之前,必須經過無數次的抄寫,每個抄寫員都會引進幾處新的筆誤。每一新書必須對坐滿一房間的抄寫員進行口述,這樣發行的初版至少可以有數百份。在羅馬,賀拉斯和維吉爾的作品似乎發行過許多版。當需要畫地圖或圖表時,就引起了許多新的困難。例如解剖學這一類的科學,有賴于精確的描畫,必然由于抄寫員本身才能的限制而受到了很大的妨礙。傳達地理資料,也必然有幾乎難以相信的麻煩。當然,將來一定會有一天,人們會認為1970年的私人圖書室和寫字臺是太笨拙和不便了;不過用亞歷山大城的標準來衡量,它在迅速、有效、節約精力、減少神經的緊張上,則已是驚人的了。

在亞歷山大城,人們似乎沒有試圖印刷過任何東西。乍看起來,這似乎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當時的世界正大叫大喊要書籍,而且不僅僅只需要書籍。對于通知、告示之類,公眾也有迫切需要。然而直到公元15世紀,西方文明史上還沒有可稱得上印刷的東西。印刷并不是一種什么深奧的工藝,也不是必須先有某種發現才能創造出來的。印刷是一種最淺易的設計。它的原理早已知道。我們已說過,有根據可以認為馬格達連期的舊石器時代的人們可能在他們的皮衣上印過圖案。古代蘇美爾的“印章”又是一種印刷工具。錢幣是印制出來的。各個時代不識字的人們都利用木質或金屬的圖章作為簽名之用,例如征服英格蘭的諾曼統治者威廉一世就是使用圖章的墨印來簽署文件的。公元2世紀,在中國,已在印刷古典著作。然而,或是因為墨、紙草紙、書的形式等等微小的困難湊到了一起,或是因為擁有奴隸抄寫員的奴隸主由于保護自己的利益而起來抗拒,或是因為所用字體比起中國字或哥特字母來寫得更快和更容易,從而使得人們不再考慮如何能寫得更容易些,或是因為有思想和知識的人們與有技術手藝的人們之間在社會制度上存在著隔閡,總之沒有利用印刷,甚至沒有用來精確復制圖表。

印刷沒有得到系統的發展,其主要原因無疑是在于事實上缺乏質地相同、形式便利的印刷材料的充分供應。埃及紙草紙的供應受到了嚴格的限制,一條條的紙草紙必須聯結在一起,每一張紙的大小沒有統一的標準。紙張還沒有從中國輸入來打開歐洲人心上的竅門。由于一卷一卷的紙草紙制造得很緩慢,即使那時已有印刷機,也得停工待料。然而這種解釋還不足以說明為什么插圖和表格不使用刻版印刷。

這些限制使我們能夠了解為什么亞歷山大城在取得知識方面的豐碩成果的時候——例如,埃臘托斯特訥在當時各種儀器極端貧乏的情況下所建立的功績,足以使他同牛頓或巴斯德居同等地位——對它周圍的政治或人民的生活和思想,竟會很少或幾乎毫無影響。亞歷山大城的繆斯翁和圖書館是一個光明的中心,然而這只是與普通世界隔絕的一盞陰暗的燈籠中的光亮而已。它的研究成果,除了利用繁難的通信方法以外,沒有別的辦法傳遞給國外的同情的人們。要把那里已知道的東西傳達給普通群眾,實在沒有可能。求學的人必須花費許多錢來到這個人口擁擠的中心,因為除此以外,沒有別的辦法能獲得一鱗半爪的知識。在雅典和亞歷山大城的書攤上,能以合理的價格買到各種不同質量的抄本,但若要將教育擴展到稍大的范圍或其他中心,便會立即引起埃及紙草紙的短缺。教育根本沒有達到群眾之中;一個人若要多受教育,就必須放棄當時的普通生活,到設備簡陋、操勞過度的哲人的鄰近去居住,年復一年地過著不安定的生活。求學的人當然不像僧侶那樣完全摒棄普通生活,但在性質上仍是差不多的。

世界史綱——亞歷山大城的科學和宗教

自由感,言論的坦白和直率,這些真正的知識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氣氛,非常迅速地從亞歷山大城消失了。從一開始,即使在托勒密一世的庇護下,政治的討論也是受到限制的。不久,由于各學派的紛爭傾軋,城市群氓的迷信思想和偏見也被引到學術界來了。

智慧離開了亞歷山大城,留下的只是賣弄學問的學究氣。書籍的崇拜代替了書籍的利用。有學問的人很快地變成了一個特殊化的古怪階級,具有種種令人討厭的特點??娝刮坛闪⒑蟛坏搅叽酥?,亞歷山大城就為新的一種類型的人所盤踞了;膽小、偏執、不講實際、不學無術、做學問時對一些瑣碎的事情又異常吹毛求疵、對圈子內的同行和圈子外無學識的人——學究式的人一樣地忌妒。他們雖然沒有祭壇,卻像祭司一樣不容異說,雖然沒有洞穴,卻像巫師一樣愚弄旁人。對他們來說,抄寫的方法不厭其煩,書籍不厭其罕。他們是人類知識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副產品。在隨后許多世代的一段寶貴的時間里,人類知識的這一簇剛燃起來的火焰,將被這種副產品嚴重地封蓋住了。

2 亞歷山大城的哲學

起初,亞歷山大城的思想活動集中在繆斯翁,并且主要是在科學方面。哲學,在其較為生氣勃勃的年代曾是一種駕馭自我和物質世界的力量的學說,此時雖然沒有放棄這些自負,但在事實上已變成一種私自慰藉的學說了。興奮劑變成了麻醉劑。哲學家對世界照俚語所說“去他媽的”了,他本是這世界的一部分,卻用十分華麗的言辭安慰自己說世界是幻影,還說他內在有某種完美崇高的東西,既在世界之外,又在世界之上。雅典是適于發展這種哲學教導的中心——它在整個公元前4世紀,政治上雖然不很重要,卻仍是一個巨大的人口眾多的市場,從外表看,還不顯得衰落,所有的戰爭中的強國和世界的冒險家們都以一種奇特的、帶有一半輕蔑的尊敬來對待它。兩個多世紀以后,亞歷山大城各學派在哲學方面的討論,才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3 亞歷山大城是一所宗教制造廠

如果說亞歷山大城的獨特的哲學發展得較晚,那么,它作為各種宗教思想的制造廠和交換場所,則早已聞名了。

繆斯翁和圖書館僅僅代表亞歷山大城這個三重性城市的三個方面中的一面。它們代表了亞里士多德的、希臘的和馬其頓的成分。另外兩個要素是托勒密一世一起帶到了這個奇特的中心里來的。首先是有人數眾多的猶太人,一部分是從巴勒斯坦來的,但大部分是從一直沒有歸還給耶路撒冷的那些在埃及的居留地來的;后者稱為在外定居的猶太人或在外散居的猶太人,這一類猶太人沒有被囚禁在巴比倫,不過他們也擁有圣經,并同世界各地信奉同一宗教的人有密切的通信聯系。這些猶太人在亞歷山大城有很大的聚居區,以至這個城鎮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猶太城市,這里猶太人的人數遠遠超過了耶路撒冷。上文已經講過他們還認為有必要把他們的圣經經文譯成希臘文。此外還有大量當地的埃及人,他們大多數都操希臘語,然而在他們的心靈深處卻具有40個世紀以來廟宇宗教和廟宇祭祀的傳統。這樣,三種類型的心理和精神,即白色人種的三個主要類型,在亞歷山大城會合了,其一是雅利安族希臘人頭腦清醒的批判精神,其二是閃米特族猶太人的道德熱情和一神論,其三是神秘儀式和祭祀的古代傳統,這些傳統我們已在希臘的秘密崇拜和神秘巫術的實踐中見到它們所起的作用,這些思想已在含米特族埃及的各大廟宇中在光天化日之下昂然地占著統治地位。

這三者是亞歷山大城的混合體的三個永久的成分。在海港和市場上,形形色色的人種混雜相處,互相比較著他們的宗教思想和風俗。甚至有人說,公元前3世紀,就有一批佛教傳教士來自印度阿育王的宮廷,后來,這地方肯定有一個印度商人的居留地。亞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學》一書中說,人類的宗教信仰的形式往往是從政治制度里模擬來的,“人類把神的形體和神的生活一樣同化于他們自己的模樣”,在這專制君主統治下的操希臘語的大帝國時代,各個地方的神靈,即古老的部落的神和城市的神,已幾乎毫無意義了。人們所需要的神,其威望至少要能同帝國的地位相稱,除了在強大的僧侶制度的利益進行阻撓的地方以外,出現了一個諸神吸收同化的奇特過程。人們發現,盡管有許多神,然而他們都非常相似。在有很多神同時存在的地方,人們開始想到,事實上一定只有不同的名稱的一個神罷了。它在化名之下,無所不在。羅馬的丘比特,希臘的宙斯,巴比倫的柏兒-馬杜克,埃及的阿蒙——阿蒙是亞歷山大想象中的父親,是阿米諾菲斯四世的宿敵——它們相似得都可以認為是同一個神。

耶和華、丘比特或上帝

是眾人之父,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

都受到圣人、蠻人、賢人的崇拜。

那里遇到明顯的差別,那里的困難就用這樣的話來克服,即這些差別只是同一個神的不同方面罷了。不過,柏兒-馬杜克這時實在已是一個極其衰微的神,差不多已經名存實亡了;被滅亡了的國家的可憐的老神,如阿舒爾、達貢之流,則早已從人們的記憶里消失,不在合并之列了。俄賽利斯,這個為埃及民眾所喜愛的神已同孟菲斯廟中的圣牛阿皮斯合而為一,同阿蒙也多少有些分不清。在塞臘皮斯這個名稱下,他成了希臘的亞歷山大城的大神。他就是丘比特一塞臘皮斯。埃及的母牛女神哈梭,或埃西斯,現在也以人形出現,作為俄賽利斯的妻子,她給俄賽利斯生的嬰兒,名叫荷魯斯,荷魯斯長大后又變成俄賽利斯。這些簡略的敘述在具有近代思想的人聽起來無疑是很奇怪的,然而這些神與神的合而為一和互相混合,足以說明人類智力迅速發展,對保持宗教、宗教的感情聯系和宗教所產生的人和人的情誼而進行的一種奮斗,同時極力使神顯得更為合理、更為普遍。

世界史綱——亞歷山大城的科學和宗教

這種神與神相混合的現象,稱為諸神混合,進行得最有力的莫如在亞歷山大城。在這時期它只受到了兩個民族的抵制:其一是猶太人,他們已經相信天地間只有耶和華是唯一的神;其二是波斯人,他們有一神教性質的太陽崇拜。

托勒密一世在亞歷山大城不但建立了繆斯翁,而且還建立了塞臘皮斯廟,專用于虔信一個三位一體的神,這個神象征諸神混合過程的結果,尤其更適用于希臘神和埃及神混合的結果。

這個三位一體的神是由塞臘皮斯(=俄賽利斯 阿皮斯)、女神埃西斯(=哈梭,即母牛 月女神),以及童神荷魯斯組成的。其他所有的神,幾乎都同這三體合一的神之中的這一或那一方面以這種或那種方式相合一的,甚至波斯人的米特臘太陽神也不例外。他們彼此相同,他們是三個神,但也又是一個神。他們受到了人們極為熱誠的崇拜,人們還叮叮當當地使用一種稱為手鼓的特殊樂器,框架上系著許多小鈴鐺,用法頗似現代救世軍用的小鈴鼓,這是儀式中所特有的附件。

這時我們首次發現靈魂不滅的觀念已成為一個超出埃及范圍的宗教的中心思想了。無論是早期的雅利安人,還是早期的閃米特人,似乎都不大考慮靈魂不滅的問題,這個問題對蒙古利亞人的思想影響也很小,然而死后個人生命的繼續,卻是埃及人自古以來思想中的一個強烈的信念。這個信念這時在塞臘皮斯崇拜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對他崇拜的祈禱文中,把他說成是“靈魂的救主和引導者,把靈魂引向光明,并重新接納它們”。據說“他能使死者復活,他向凡能看見的人,他們的圣墓中藏有無數圣書的人,顯示他們渴望的陽光”;又說“我們永遠不能躲避他,他將拯救我們,我們死后依然會受到他的眷顧”。儀式性的點燭和還愿的獻祭品——就是說,獻祭品是人體需要救治的某部分的小模型——是塞臘皮斯廟的崇拜的一部分。埃西斯吸引了很多的虔信者,他們發誓一生敬奉她。她的神像屹立在廟里,頭上戴的是天后的冠冕,懷中抱著嬰兒荷魯斯。蠟燭在她像前閃耀,蠟制的還愿祭品懸掛在神龕的周圍。新入教的人要經過長期鄭重的準備,發誓獨身,行入教禮時要剃光頭發,身穿麻布外衣……

荷魯斯是俄賽利斯(塞臘皮斯)的獨生愛子。他也是太陽神,張開翅膀的圣甲蟲是他的象征。每當日食出現日冕的時候,很像圣甲蟲張開的翅膀。荷魯斯是“翅膀有治病力量的正義的太陽”。最后他“上升到天父那里”,同天父合而為一。在較古的埃及宗教中,他是為罪人向天父說情的人,在《死人書》中有關于他的描寫,凡是買得起這本書的人必用它殉葬,為死者求情。許多贊頌荷魯斯的圣歌,在精神和措辭上與基督教的圣歌出奇地相似?!拔业撵`魂的太陽,你是親愛的救主”,這首優美的圣歌是一度在埃及向荷魯斯頌唱的。

塞臘皮斯的崇拜于公元前3世紀和公元前2世紀在文明世界各地廣泛流傳。在這種崇拜里我們看到后來在整個基督教紀元注定將統治歐洲世界所慣用的儀式和詞句的最顯著的預奏?;浇痰幕居^念永生的神,是人類思想和意志的歷史中的一件新事物,這一點我們即將談到;但基督教曾使用過的,并且直到今天在許多國家里仍在使用著的禮袍、象征和信條,肯定是在丘比特—塞臘皮斯神廟和對他的崇拜中,以及在埃西斯崇拜中織成的;而且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諸神混合的時代里,埃西斯崇拜已從亞歷山大城傳遍整個文明世界了。

世界史綱——亞歷山大城的科學和宗教

4 亞歷山大城和印度

亞歷山大城在商業上和知識上的重要性,持續了許多世紀。我們在后文即將談到羅馬政權的興起,不過在這里可以先提一下,即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亞歷山大城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貿易中心。羅馬的亞歷山大城的商人在南印度擁有許多定居區。在馬拉巴爾海岸的克蘭加努爾有一座奧古斯都廟,那里的定居區由兩大隊羅馬步兵守衛。羅馬皇帝曾派遣使臣到南印度去會見各個君主。此外,克萊門特、克里索斯托姆以及其他一些早期基督教作家曾談到在亞歷山大城里的印度人和他們的崇拜。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sjls/yfowm/17171.html

  • 手機訪問

站點聲明:

歷史學習筆記,本站內容整理自網絡,原作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

Copyright ? http://www.bc6j2.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粵ICP備20055648號 網站地圖

999zyz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