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世界歷史 > 世界大戰

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是什么?一戰兩大陣營都有哪些國家?

以前雖然爆發了大規模的戰爭,但還不是世界大戰。終于在1914年,人類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次大戰的直接導火索是奧匈帝國的斐迪南大公夫婦遇刺,但根本原因還是歐洲兩大陣營間長久的矛盾積累,尤其是普法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從拿破侖開始就結下了仇怨,拿破侖征服了普魯士,后來俾斯麥又征服了法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形成兩大陣營: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

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是什么?一戰兩大陣營都有哪些國家?

在介紹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之前,我們先來為這場戰爭做一個簡歷:

日期: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位置:歐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東

結果:協約國獲勝

直接原因/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

卷入戰爭人數:15億人左右

死亡人數:大約1669萬人,其中將士900萬,平民700萬

發起國家:同盟國、協約國

主要參戰國:協約國包括塞爾維亞王國、俄國、法國、比利時、大英帝國與其殖民地、日本、意大利王國(1915年5月,意大利退出同盟國,加入協約國)、羅馬尼亞、希臘、美國、中國等;同盟國包括意大利、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等。

在講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我們還必須說到一個人,就是上文提到的俾斯麥。在1870至1871年,德國與法國之間曾爆發過普法大戰,我們最熟悉的《最后一課》寫的就是這段時期,這場戰爭的真正導演就是俾斯麥。法國被打敗后,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德國,并賠款50億法郎。正是法德之間的這場怨恨,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埋下了種子,后來奧匈帝國大公斐迪南被刺殺不過是直接導火索。

德國成為歐洲霸主之后,積極展開外交孤立法國,于1882年5月20日,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結成同盟國。為了對付同盟國,法國、英國、俄國成立協約國。感到戰爭迫在眉睫,各個國家紛紛呼吁和平,同時積極準備擴軍,軍費狂增。雖然日俄戰爭之后,俄國元氣大傷,但也是“砸鍋賣鐵”,竭力擴充軍力量。

第一次國際危機是爭奪摩洛哥引起的,最后召開討論摩洛哥問題的會議,在這次會議中德國陷入孤立的地位。第二次又發生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危機,奧匈帝國在土耳其邊境糾集軍隊,雙方劍拔弩張。德國表示支持奧國,但俄國表示反對。為此,德國向俄國發出通牒,如果俄國對奧匈帝國作戰,意味著與德國宣戰。俄國由于日俄戰爭后實力大衰,被迫同意了奧匈帝國對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兼并。

1912~1913年,曾發生兩次巴爾干戰爭,激發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一帶斯拉夫人的民族解放運動,兩地要求和塞爾維亞合并,成立塞爾維亞國。奧匈帝國對此強烈反對,并著手吞并塞爾維亞。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sjls/sjdz/1135.html

上一篇:返回列表
  • 手機訪問

站點聲明:

歷史學習筆記,本站內容整理自網絡,原作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

Copyright ? http://www.bc6j2.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粵ICP備20055648號 網站地圖

999zyz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