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世界歷史 > 文藝復興

簡明歷史——歐洲的擴張

歷史大觀園 文藝復興 2020-07-21 11:57:14 0

“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曾在世界范圍內改變了所有事物的面貌和狀態?!?620年,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在回顧過去的一個半世紀時曾這樣寫道。而在此期間,歐洲國家的版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得以擴張。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培根所說的三大發明都起源于中國,但他所描述的這個階段卻是歐洲開始全面趕超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富有、技術也最先進的超級大國的時期。雖然中國人在幾個世紀之前就已經使用火藥制造煙花爆竹,甚至將其用于武器,卻是歐洲人真正掌握了這門新技術,并于14世紀造出了第一門大炮。中國也曾長期使用司南(指南針)進行航海,并且在幾個世紀中壟斷著環印度洋的貿易。后來,指南針被阿拉伯人引入地中海地區,并為歐洲水手所采用。在此基礎上,他們又發明了其他的導航設備,比如象限儀和星盤。

15世紀早期,中國的鄭和在帝國的資助下,曾進行過一系列的海上探險活動,一度抵達過印度尼西亞、印度、阿拉伯和非洲東部。但是到了1433年,帝國的政策發生了逆轉,禁海令開始實施。這固然可以部分歸因于海上貿易的巨額花費以及政治上的派系之爭,但是帝國的官員們似乎也堅信,中國地大物博,因此無須屈尊去進行海外貿易。

西方的王公貴族和商人們卻有著不同的想法。隨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關閉了陸上絲綢之路西端的通道(參見此處),大西洋沿岸的歐洲國家不得不另辟蹊徑,試圖從海上繞過非洲大陸前往東印度群島,后者的香料在中世紀和近代早期是世界上最貴重的商品。在15世紀中期,葡萄牙王子亨利建立了一所航海學校,并資助航海者前往非洲西海岸的航行。1460年亨利去世之后,葡萄牙的探險一直沒有中斷。終于在1488年,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10年后,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沿著這條航路抵達了印度。葡萄牙人相繼在非洲海岸上建起貿易中繼站,并逐漸將航線延伸至亞洲南部和東部,最終來到中國和日本。

還有更加野心勃勃的。1492年,在西班牙國王和王后的贊助下,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向西航行穿越大西洋,他相信這會是一條通往東印度群島的更短路線。因此,當他發現加勒比群島后,他以為自己已經到達了目的地(這就是為什么后來它們被稱為西印度群島)。隨后,他又繼續航行到了美洲大陸。這時他意識到,自己來到了一個遍地黃金的新世界。這里人口眾多,他們的靈魂需要被拯救,他們的肉體可以用來勞作。有萬能的上帝保佑,手里還握著火藥武器,誰還能阻止歐洲人的征服呢?

有人說,這就是人世地獄。

——16世紀80年代日本關于葡萄牙奴隸交易的記載

簡明歷史——歐洲的擴張

1750年前后,歐洲各國在美洲的殖民地分布圖

1494年,在教皇的主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達成協議,將新世界一分為二:葡萄牙得到了巴西,而西班牙占據其他地區。歐洲人對美洲大陸——以及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統治和剝削終于開始了。在殘酷的征服過程中,大量的土著人口死亡,其中許多是因為對麻疹和天花等外來疾病缺乏免疫力。在幾十年內,90%的土著人被消滅。盡管征服者們兵強馬壯,武器精良,同時擁有極端的宗教熱情,但真正破壞了新世界人口和文明的卻是微生物。

對勞動力的需求也鼓動著歐洲人開辟出一條橫跨大西洋的奴隸貿易路線。他們從當地商人和統治者手里買進數百萬的戰俘,通過極端惡劣的航行條件進行運輸和貿易。位于巴西的葡萄牙殖民地是當時最大的販奴目的地。此外,還有許多奴隸被運往西印度群島,一小部分則被送到了現在的美國。許多歐洲商人從“三角貿易” 中獲利豐厚,他們用歐洲的工業品到西非換取奴隸,再販運到新世界轉手賣掉,最后帶著棉花、糖和煙草等農產品返回歐洲( )。

在美洲的歐洲帝國,以及通往亞洲南部和東部的海上航線,這些都在逐漸改變著世界的格局。例如,在16世紀,雖然世界上大多數的主要城市依然集中在亞洲,不過歐洲的一些海港城市——比如里斯本和塞維利亞,也登上了世界的舞臺。

這個趨勢在17世紀依然得以繼續。在歐洲,阿姆斯特丹和倫敦逐漸成為帝國的中心。荷蘭人和英國人都在海外建立了新的城市——1608年的魁北克、1614年的新阿姆斯特丹(后來改稱紐約),以及1652年的開普敦。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sjls/lqkz/27099.html

  • 手機訪問

站點聲明:

歷史學習筆記,本站內容整理自網絡,原作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

Copyright ? http://www.bc6j2.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粵ICP備20055648號 網站地圖

999zyz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