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世界歷史 > 文藝復興

世界史綱——不列顛統治印度

歷史大觀園 文藝復興 2020-07-01 22:42:58 0
?

法國和英國的權力不僅是在美洲發生了沖突。這時印度的情況對歐洲冒險家來說也是很有興趣、很吸引人的。巴貝爾、阿克巴和奧朗則布的莫臥兒帝國現在更加衰微了。在印度發生過的情況很像德國曾經發生過的情況。印度德里的莫臥兒皇帝,像德意志的神圣羅馬皇帝那樣,在法律上仍然是大君主,但是在奧朗則布死后,除了在他的首都附近之外,他只行使名義上的權威。印度教和本地的信仰一度有很大的復興。在西南部有一個信印度教的民族叫馬拉塔人起來反對伊斯蘭教,恢復婆羅門教為統治的宗教,一時把勢力擴展到印度南部的整個三角形地帶。在拉其普他那,伊斯蘭教的統治也被婆羅門教所取代,強有力的拉其普特諸王公統治著布爾特普爾和齋普爾。在奧德有一個什葉派王國,以勒克瑙為首都,孟加拉也是一個分立的穆斯林王國。遠在北方在旁遮普興起了一個很有趣的宗教團體,錫克教徒,它宣稱只有一個神主宰全世界,并對印度教的《吠陀經》和穆斯林的《可蘭經》都進行攻擊。錫克教徒起初是一個和平的教派,但不久就追隨伊斯蘭教的榜樣——這在最初對他們自己也有重大損害的——企求憑借刀劍來建立上帝的王國。不久(1738年)從北方來了一個入伍者,波斯土庫曼人的統治者那迪爾·沙(1736~1747年),打進了這個陷入混亂、沒有秩序但又很有活力、在復興著的印度人的印度,他穿過開伯爾山口疾馳而下,粉碎了每一支阻擋他的軍隊,攻占和洗劫了德里,搶走了大量的戰利品。剩下來的印度北部是那樣的殘破不堪,以致在此后的20年中從阿富汗來了不下6次的對北印度成功的掠奪性的襲擊,在那迪爾·沙去世時阿富汗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一時馬拉塔人同阿富汗人為爭奪統治北印度而戰,以后馬拉塔的權力分裂為一系列的侯國:印多爾、瓜寥爾、巴羅達及其他。18世紀的印度很像7和8世紀時的歐洲,是一個為外來侵犯者所困擾而又在緩慢復興的地方。這就是法國人和英國人闖進時的印度。

自從華斯哥·達·伽馬作了他的繞過好望角到卡利卡特的值得紀念的航行以后,接二連三的其他歐洲列強一直為在印度和東方建立一個商業和政治立足點而斗爭。以前印度的海上貿易是在紅海的阿拉伯人手中,葡萄牙人經過一連串的海戰從他們手中奪了過來。葡萄牙的船只較大,并載有較多的火炮。一時葡萄牙人獨占了對印度的貿易,里斯本作為一個東方香料的市場使威尼斯黯然失色;但到了17世紀我們看到荷蘭人攫取了這項壟斷。在他們權勢極盛時,荷蘭人在好望角有居留地,他們占有了毛里求斯島,他們在波斯有兩個貨棧,在印度有12個,在錫蘭有6個,并在整個東印度到處筑起炮壘。但是他們排斥一切其他歐洲國籍的貿易商人的自私決定,迫使瑞典人、丹麥人、法國人和英國人與他們進行敵對的競爭。英吉利共和國的海軍上將布萊克在歐洲附近海面上把他們打敗是他們的海外壟斷第一次受到的有效的打擊;到了18世紀初英國人和法國人都為了在整個印度的貿易和特權而同荷蘭人進行了有力的角逐。英國人在馬德拉斯、孟買和加爾各答建立了他們的大本營,本地治里和昌德納戈爾是法國主要的居留地。

世界史綱——不列顛統治印度

最初所有這些歐洲列強都只是作為貿易商人而來的,他們試圖建立的只是貨棧;但是由于這個國家的不穩定狀態和他們的競爭者的肆無忌憚的方法,他們自然地要在他們的居留地設防并武裝起來,這些武備誘使那時分割著印度的相互廝拼的各王公們爭著跟他們結盟。在完全符合新的歐洲民族主義政治的精神下,當法國人站在這一邊時,英國人就會站到另一邊去。英國方面了不起的領袖是羅伯特·克萊武。他生于1725年,1743年去到印度。他的主要的敵手是迪普萊克斯。這一段貫穿了整個18世紀上半葉的斗爭故事是太長太復雜了,不能在這里敘述。到了1761年英國人發現他們已經完全統治了印度半島。在普拉西(1757年)和布克薩爾(1764年)他們的軍隊對孟加拉和奧德的軍隊獲得了顯赫的、決定性的勝利。莫臥兒皇帝名義上是他們的大君主,實際上成了他們的傀儡。他們在這廣大地區征稅,對真實的或假想的反對者勒索賠償。

世界史綱——不列顛統治印度

這些成功并不是直接靠英國國王的武力得到的,它們是靠東印度貿易公司得到的,該公司在伊麗莎白女王治下組成時,本來只不過是一個海上冒險家的公司。他們一步步地被迫征集軍隊并武裝起他們的船只。這時這一貿易公司,本著營利的傳統,發現自己不單是經營香料、染料、茶葉和珠寶,而且也經營王公們的稅收和領土乃至印度的命運。它本來是來做買賣的,卻發現它自己完成了一樁非常巧妙的海盜行為。沒有人對它的行動提出挑戰。不但它的船長、指揮官、官員,甚至它的辦事員和普通士兵都滿載贓物返回英國,這有什么奇怪呢?人們在這樣一片廣大而富有的土地上可由他們任意擺布的處境下,無從決定他們可以做什么或不可以做什么。對他們來說那是奇異的陽光下的一片奇異的土地;它的棕色的民族是一個不同的種族,不在他們同情心的范圍之內;它的廟宇和建筑物似乎是用以維持怪誕的行為標準的。

不久,當這些將軍和官員們回來彼此惡意地指責對方的敲詐和殘暴時,國內的英國人感到困惑不解。議會通過了對克萊武的譴責案。他在1774年自殺了。1788年,第二個了不起的印度行政長官沃倫·黑斯廷斯,受到了彈劾,而后又被免了罪(1792年)。這在世界歷史上是奇怪的、從未有過的情況。英國議會發現它自己統治著一個倫敦貿易公司,而這公司回過來,又統治著一個遠比英國國王的全部領土更大、人口更多的帝國。對廣大英國人民來說,印度是一個遙遠、奇異、幾乎到達不了的地方,冒險的、窮困的年輕人都到那里去,許多年后歸來時,卻變成了極其富有、愛發脾氣的老紳士。對英國人來說,在東方的陽光照耀下的這些數不盡的幾百萬棕色人的生活可能是什么樣子是難以設想的。他們就不肯再去設想。印度依然是浪漫地不真實的。因此英國人對公司的一切行徑不能實行任何有效的監督和控制。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sjls/lqkz/17241.html

  • 手機訪問

站點聲明:

歷史學習筆記,本站內容整理自網絡,原作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

Copyright ? http://www.bc6j2.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粵ICP備20055648號 網站地圖

999zyz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