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時代

簡明歷史——文明與文明的沖突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這兩個世界性宗教出現后,在幾個世紀中不斷地發動戰爭,其中許多的沖突都是打著善良與邪惡、光明與黑暗的旗號。但是,這真的是一場意識形態的戰爭嗎?或者更直白地說,披上了宗教的外衣,就能掩蓋其爭奪權力和物質財富的本質嗎?...
簡明歷史——土地、勞動力和權力
從早期的定居農業社會開始,對土地的控制成為世界上許多地區經濟、社會和政治上的一個重要特征。盡管在法律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各有不同,但不管在哪兒,土地都是統治的基礎。...
簡明歷史——動蕩中的歐洲
公元476年,最后一位西羅馬皇帝被廢黜之后,羅馬王權東遷,在希臘、巴爾干半島和安納托利亞建立了拜占庭羅馬帝國。而在此后的一次次入侵中,帝國的領土不斷喪失,直到1453年被奧斯曼土耳其滅亡。...
文明發展史——人祭文化和盛產夢想家的大陸
我們看向北美大陸的東側,跳過我們前文已了解的中世紀的歐洲和中東地區,徑直降落在亞洲大陸,也就是所謂的遠東地區。中世紀時日本已建立起和歐洲相似的封建制度。日本也有同歐洲騎士類似的劍客,即所謂的武士,侍奉其封建領主。征夷大將軍是類似大公的官位,他逐漸在日本掌握大權,甚至一度代替天皇。他掌握政治實權,親自統治國家。...
文明發展史——鯨的靈魂和母系氏族領袖的權力
地球的最西北端便是今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地區。因紐特人自中世紀起便生活在那里。他們既不會閱讀也不會寫字,與之代替的是捕魚、狩獵海豹和鯨。因紐特人居住在冰屋,或是一種用鯨肋骨和動物皮質制成的帳篷里。用長矛刺殺一條鯨時,他們會祭祀鯨,祈求其靈魂安息。因紐特人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自然獵物的感激,同時也是為了阻止鯨的靈魂向他們復仇。...
文明發展史——擁有時尚感的商人
日益強大的商人促使中世紀另一個發明誕生:時尚。時尚?不是早在中世紀之前就存在了嗎?是的,東羅馬帝國的狄奧多拉皇后就曾說過:“絕不能沒有紫袍加身?!比A麗的服飾對她非常重要,因為這能彰顯她尊貴的皇室身份。另外,在這章開篇介紹12世紀騎士時,我們也了解到騎士所穿的新式長袖長袍。他們也以此強調自己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碰巧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一位行為舉止不合禮節的王后:阿基坦的埃莉諾。她是歐洲中世紀時期最著名的女人之一。在她先后兩次婚姻中,她分別成為法國和英國的王后。她總是濃妝艷抹,穿著奢華美麗的長裙。擁有廣泛影響力...
文明發展史——天堂般的空間、信貸交易和城市自由
如果我們漫步中世紀的所有歐洲城市中心,一定會發現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哥特式風格建造的大小教堂。其中最著名的有科隆大教堂和巴黎圣母院。...
文明發展史——唱歌的黃金鳥和好牙醫
中世紀時期穆斯林最大的兩座城是巴格達(今伊拉克首都)和西班牙最南端的科爾多瓦,它們成了伊斯蘭文化的中心。多個民族聚集在這兒,這里的穆斯林、猶太教徒和基督徒相對和平地生活在一起。居民在公共浴室中消遣娛樂,這里也有大型圖書館和醫院。這里存在的很多東西在信仰基督教的歐洲仍未出現。...
文明發展史—— 以真主安拉的名義
7世紀,穆罕默德創建伊斯蘭教,為一個阿拉伯超級王國奠定了基礎。穆斯林推動了科學的發展,他們擁有最好的醫生和最美的宮殿。...
文明發展史——土地租借和出于上帝使命的戰爭:封地制度和十字軍東征
在中世紀,教會是大眾眼中的道德權威,對人們有巨大的影響。但教會的權力也是以實際物質為基礎的。所謂的采邑制度便是其一,它是中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發明。采邑制度是一套政治及經濟體系。它規定,領主能將自己的一塊土地或封地租借給屬下,封地在拉丁語中叫feudum,在德語中,采邑制度的另一名稱——“feudalismus”(封建制度)就源于這個詞。...
文明發展史——成為軍事家的少女和下跪的國王
盡管如此,在中世紀時期基督教仍然是很多人希望的源泉?;浇痰母R魰缫汛嬖?,再加上基督教英雄們的傳奇和冒險故事,例如神父、使徒、使節和殉道者。他們想要傳播信仰,甚至愿意為此犧牲自我。向異教徒傳教的基督徒偶爾遭受攻擊或被暴力殘害。例如圣史蒂芬被人處以石刑,圣塞巴斯蒂安被異教徒羅馬人亂箭射死。...
文明發展史——充滿博愛和嚴格監管的宗教
中世紀時期,歐洲的權力被教皇和信仰基督教的皇帝和國王把持。最初教會和國王各取所需互利互贏。8世紀時,來自卡洛琳家族的法蘭克人丕平篡奪了王位,隨后教皇加冕他為國王。為酬謝教會,他將拉文納及意大利幾個城市和地區賞賜給教會。這就是所謂的“丕平獻土”,這標志著教會開始擁有自己的領地。這也是教會能獨立建立教皇國的重要前提。這個教皇國——梵蒂岡如今仍然存在,但它的領地僅剩下羅馬城內的梵蒂岡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