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僅僅是為失街亭嗎?謖被斬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家喻戶曉,有很多人為馬謖不平,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僅僅打敗了一場戰爭,便要被斬,諸葛亮的軍法是否太過嚴厲呢?但馬謖被斬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僅僅是因為失街亭嗎?
朱大渭在《馬謖被殺真相》一文中指出,雖然失街亭是馬謖“罪在必誅”的導火線,但是常言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不應因一次敗仗就讓將領“罪在必誅”。但就算街亭一戰勝利了,按軍法馬謖也該殺,因為他不僅違反軍法,而且還畏罪潛逃。因此朱大渭認為,馬謖是違抗了諸葛亮的正確領導而失街亭的?!度龂?middot;蜀書·諸葛亮傳》載:“馬謖舉動失宜,違亮節度,大意為所破。”
街亭的失守,不是一個小的錯誤,而是在戰爭最關鍵的時刻,馬謖自作主張一手造成這個嚴重后果,按軍紀應斬馬謖。俗話說“軍紀如山”,特別像諸葛亮這樣的人物更是治軍嚴謹。正像諸葛亮回答蔣琬時所說:“若不按軍法斬馬謖,誰還會服從指揮,如何能‘討賊’呢?”朱大渭還指出,馬謖不但不承認錯誤,還畏罪出逃。按照當時軍中的法規,如果將士臨陣脫逃,就要被處死,所以失街亭正是馬謖被斬的原因。
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因為馬謖在戰前頤指氣使,吹噓自己“熟讀兵書,頗知兵法”;在戰時,他驕傲輕敵,讓軍隊駐扎在山上,舍棄有利地形,不切實際地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兵法,副將王平幾次勸說都沒有用,因而他是個趙括般的危險人物。馬謖這個危險人物根本不是“杰出將才”,而只是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人,因而司馬懿聽說諸葛亮派馬謖來時,笑曰:“徒有虛名,乃庸才耶!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誤事!”
馬謖領命時立過軍令狀,表示“若有差失”,則“乞斬全家”。但結果他令軍隊全軍覆沒,耽誤國事,還使諸葛亮險些被司馬懿所擒。因此綜合以上因素,正是因為馬謖在戰前、戰時、戰后的各種表現的綜合,造成了馬謖的被斬,而馬謖的被斬,絕不僅僅是因為失掉了一個小小的街亭。所以盡管馬謖沒有畏罪投敵,而且認識了自己的錯誤,臨死前還留了一份遺書給諸葛丞相,使全軍官兵感動得痛哭流涕,但諸葛亮最后還是殺了馬謖以謝眾人。
盡管馬謖被斬還存在各種各樣的謎團,但總之還是造成了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結局,讓后人為之扼腕嘆息。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rmht/lsxa/2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