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至沙丘平臺(今河北廣宗西北),猝然病逝。他死后發生一系列重要變故。這不禁讓人們懷疑,他究竟是怎么死的,是病死的,還是被謀殺的?如果是謀殺,那么又是什么人,出于什么目的謀殺威震四方的秦始皇呢?
關于秦始皇之死,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明確記載,說他在第五次出巡時,途經平原津患病,之后扶病抵達沙丘平臺一帶,死在那里。人們普遍認為,秦始皇平時驕奢淫逸,縱欲無度,導致身體虛弱不堪,又加之出巡期間車馬勞頓,以致一病不起。秦始皇死后,大家如臨大敵,氣氛一度很緊張?!妒酚洝飞险f,丞相李斯恐宣布秦始皇的死訊會使天下有變,于是秘不發喪,把盛殮始皇帝遺體的棺木置于輥涼車中,讓親信宦官日夜守護,同時晝夜兼程趕回咸陽。每到一處,地方官要按例進膳。官員奏事時,李斯命宦者在車內應答。時值酷暑,尸體發臭,李斯命人在車帳中放入一石鮑魚,來混淆尸體的臭味。直到巡游隊伍進入咸陽,才正式發喪。這種種做法,無疑給秦始皇之死蒙上了一層更加神秘的色彩。
后世歷史學者通過分析《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李斯列傳》和《蒙恬列傳》等文章中關于秦始皇死亡的史料,指出秦始皇死得非常蹊蹺,并非如人們所說的“病死于路上”。他們的理由是,秦始皇并不像歷史上的某些封建帝王那樣體弱多病。諸多秦漢史籍中,都未發現他患有暗病、宿疾的記載,從各方面的情況判斷他的身體一向健壯。突出的事例是,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他遭遇荊軻行刺時,還能在驚慌中掙脫衣袖,繞著柱子逃跑,而且沒讓荊軻追上。
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是前210年,當時他才50歲,并不算衰老。況且,他在平原津得病之后,又堅持走了一百多里到達沙丘;即便在沙丘平臺養病期間,還能口授給公子扶蘇的詔書。種種跡象表明,當時的秦始皇思維清晰如故,根本不像患了什么致命的急病。最起碼,他還不至于在沙丘一病不起。所以,學者們有理由把注意力轉向其他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養病的沙丘宮周圍的環境。相傳,它原本是殷紂王豢養禽獸的處所,四面極為荒涼,宮室空曠深邃。戰國時期,一代梟雄趙武靈王因庇護叛亂的長子章,被公子成和李兌率兵包圍于此,欲出不能。宮中儲備的食物有限,武靈王和公子章竟然活活餓死在沙丘宮中??梢娚城饘m這個地方與外界隔絕的程度。在這種與世隔絕的封閉環境之中,發生不測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尤其是在關鍵的歷史時期。
專家們根據秦始皇生前死后趙高的言行,以及他與扶蘇、蒙恬、胡亥、李斯等人之間的利害關系推測,他弒君的可能性最大。趙高與蒙恬、蒙毅兄弟二人有宿怨。據說,趙高曾因徇私枉法之罪,被蒙毅(蒙恬的親弟弟)依法判處死刑,后因秦始皇親自過問,趙高才撿回一條性命。當時,蒙恬北擊匈奴,有大功;蒙毅官至上卿,受秦始皇信賴。他們一個為武將任外事,一個為文臣在內謀劃,不僅深得始皇信任,還與公子扶蘇往來過密。一旦扶蘇即皇位,蒙氏兄弟的地位必將更加鞏固。因此,趙高對聲望煊赫的蒙氏兄弟既恨又怕,如何解除蒙氏兄弟的威脅對他來說關乎生死榮辱。他認為,只有設法壓制扶蘇,扶持胡亥才是唯一的一條出路,這是比較可行的一個方案,因為秦始皇最寵愛胡亥,扶蘇之外也只有胡亥最有可能繼承皇位。同時,他也在尋找機會除掉蒙氏兄弟。當時,秦始皇在沙丘養病,給趙高提供了一個扭轉命運的機會。始皇病重期間,下詔給扶蘇:“與喪會咸陽而葬。”很明顯,這是要扶蘇繼承皇位。趙高思謀已久,當然不會錯過這樣的良機。那時候,秦始皇身邊有丞相李斯和上卿蒙毅,李斯私心重,容易控制,蒙毅與趙高勢不兩立,是其行動的障礙。其他侍從均是趙高的同黨。
秦始皇病重期間,作為皇帝親信的蒙毅,竟然被遣,“還禱山川”。學者們認為這可能是趙高的計謀。因為當時蒙恬正領兵30萬隨公子扶蘇戍守上郡,趙高從秦始皇身邊趕走蒙毅,就去掉了扶蘇的耳目,從而為自己后來計謀的實施清掉了一個絆腳石。
還有,從趙高當時的處境看,他只能走這一步險棋,否則就得坐以待斃。秦始皇口授詔書給扶蘇時,趙高在場。詔書中有什么內容,他最清楚不過。詔書封好后,他卻扣壓未發,以便尋找機會說服胡亥和李斯,矯詔殺死扶蘇、蒙恬。但詔書扣壓的時間又不能太久,萬一秦始皇病情有所好轉,得知詔書未發,趙高肯定被處死?;蛘哒f,秦始皇彌留不死,李斯又沒被說服,反而向始皇告發,趙高也是一死。所以趙高在勸說李斯、胡亥之前殺了始皇,才能確保萬無一失。秦始皇一死,就不怕李斯不就范,自然也不會有人再追問詔書的事了??梢?,趙高在扣壓詔書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沒有退路了。
趙高勸說胡亥取代扶蘇自立時說:“臣聞湯武殺其主,在下稱義焉,不為不忠。衛君殺其父,而衛國載其往,孔子著之,不為不孝。狐疑猶豫,后必有悔,斷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 認為是趙高謀殺秦始皇的學者從這些弒君言論推斷,他完全有可能對重病中的秦始皇下毒手,使其提前結束生命。他們分析認為,趙高可能早就有謀害秦始皇的想法,只是秦始皇平時深居宮中,戒備森嚴,無法下手?,F在他在旅途中病倒,給了趙高一個機會。
另外,趙高不僅有肆無忌憚的弒君言論,而且在后來還有公開的弒君行動。秦末農民戰爭風起云涌之際,趙高曾指使親信咸陽令閻樂率兵千余人,喬裝為盜,闖入皇宮,逼迫秦二世自殺。閻樂還驕橫地說:“臣受命于丞相(趙高),為天下誅足下。”胡亥自殺身亡之后,趙高把玉璽佩在自己身上,來到大殿,欲自立為帝,無奈群臣不服,他才立皇族子嬰為王。
盡管如此,秦始皇之死,仍然疑云重重,正如趙高對胡亥說的那樣:“沙丘之謀,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從邏輯上分析,趙高弒君的可能性與必然性都存在,但事情畢竟過去了兩千多年,無論是認為秦始皇死于疾病,還是遭他人謀害,都沒有確鑿的證據。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rmht/lsxa/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