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話題 > 亦正亦暖

張自忠:“漢奸將軍”的自我救贖之路

歷史大觀園 亦正亦暖 2020-05-17 13:35:01 0 張自忠

讀過中學歷史課本的,應該多少都會知道“張自忠”這個名字。進一步的,知道他是一名國民黨將領,犧牲了。大概偶爾也會和“張治中”這個人名混在一起。但張自忠的故事,遠不止那么簡單。

張自忠:“漢奸將軍”的自我救贖之路

1

張自忠1891年出生于山東臨清的一個官宦之家,沒錯,他還當過清朝人。關于他的童年,我們一筆略過,只需要知道一點:他最喜歡讀《三國演義》和《精忠說岳》。

一般來說,一個人小時候喜歡讀的書,會對他的性格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現在,讓我們一下子把時間跳到1931年。

這一年,清朝早就壽終正寢,中華民國也走過了19個年頭。

這一年,張自忠40歲。

他從北洋法政學堂畢業后,投奔馮玉祥,從一名排長做起,在1931年,已經成為馮玉祥“西北軍”中的一員悍將。這一年,“西北軍”被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張自忠任三十八師師長。

一個師長,在歷史上是很難留下什么痕跡的。

但只過了6年,在1937年,張自忠的名字就被全國熟知了,是以一種非常恥辱的形式:漢奸。

2

事情說起來,也不算太復雜。

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后,日軍大舉逼近北平。

當時平津,由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和愛將張自忠據守。二十九軍之前打過“長城抗戰”,獲得了著名的“喜峰口大捷”,是有名的抗日軍隊。但在占據了華北之后,宋、張二人還是有“軍閥思維”,認為平津是自己的地盤,蔣介石的中央軍別進,我們自己與日本人周旋。

在這個過程中,無論宋哲元還是張自忠,都對日軍全面侵華的決心估計不足,一心以為和日本親善,可以保住自己的平津地盤。張自忠甚至還代表宋哲元,專門去日本做過訪問。

可是日本人一點都沒給他們面子。

兵臨城下之時,宋哲元以“保留西北軍一點底子”為由,帶著大部隊先撤了。他把那副爛攤子丟給了張自忠。當時,張自忠是天津市市長,在北平治病。

宋哲元走的時候,張自忠說了一句:“我怕要成了漢奸了!”

果然,北平孱弱的兵力,根本無法防守日軍。張自忠最終決定,在城里各處張貼安民告示,放日軍入城。

那一天,北京的老百姓起床后發現,國民革命軍全撤了,到處是安民告示。他們瞬間就明白了——這是投降??!

日軍不費一槍一彈,進入北平城。

(關于這段故事的詳細始末,可以參看本書收錄的另一篇文章《“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背后》。)

張自忠不愿真成了漢奸。他先是逃進一家德國醫院,然后再通過其他方式,潛逃出城。

但不戰而丟北平,這個責任,張自忠確實難辭其咎。

全國的報紙鋪天蓋地地羞辱張自忠,人們給他個四字評語:“自以為忠!”

3

北平城被破一個月后,張自忠因“放棄責任,迭失守地”,被撤職查辦。不久后,張自忠得到了一個軍政部的閑差。

那時候的張自忠,終于徹底醒悟了。

他給蔣介石寫了一封血書。但直到李宗仁、程潛等人力薦,正處于用人之際的蔣介石,才半推半就,讓張自忠回到自己的老部隊,代理第五十九軍軍長(原三十八師擴編)。

也就是從這一刻起,張自忠就想好了自己的歸宿。

從1938年2月開始,張自忠帶著他的五十九軍,開始了他們“自贖式”的拼死戰斗。

在3月的“臨沂戰役”中,張自忠不計前嫌,率五十九軍急行軍支援死守臨沂的龐炳勛部(龐炳勛在中原大戰時曾差點要了張自忠的命),血戰七晝夜,擊退日軍中號稱“鐵軍”的第五師團。這一戰,打得日本人刻骨銘心,同時也讓全國都知道,張自忠原來是抗日的!

這一戰之后,張自忠的所有處分都被取消,并升任二十七軍團軍團長。

但這遠沒有達到張自忠的自我要求,那種迫切要洗刷恥辱的自我要求。

1938年3月至5月的“徐州會戰”,張自忠和他的部隊殺紅了眼,且專挑臟活累活:哪里要增援?我們去!哪里要死守?我們來!哪里要斷后?我們上!哪里最苦最危險,張自忠就帶著他的部隊堅決頂上,而且一交火就往死里打。在每場戰斗前,張自忠都會先留下遺書?;钪貋?,就銷毀。

那一次會戰,很多日本人都記住了一個對手的名字:張自忠。

到了1939年,張自忠大大小小的戰役打了那么多次,無一敗績。他的名字,不僅在國民黨軍中響當當,在日軍中,也已經享有威名。這一年,張自忠已經是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并且是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了。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曾專門關照張自忠:“集團軍總司令,就不要去一線親自戰斗了!”

但張自忠似乎從來沒有聽進去過。這使得不斷有后人推測:張自忠其實早已經想好以一死來洗刷先前的恥辱了。

4

1940年5月,棗宜會戰打響。

張自忠奉命出擊棗陽,截擊日軍。張自忠作為集團軍總司令,不用自己親自出擊,但他命令副司令留守,自己又一次奔向了前線。

這是張自忠參加的最后一場戰役。

臨戰前,張自忠給追隨他多年的軍官們,罕見地寫了一封非常長的信。其中有一句寫道:“萬一不幸而拼完了,我與弟等也對得起國家,對得起四萬萬同胞父老!”

5月15日,張自忠率總部和七十四師抵達南瓜店。他們并不知道,由于集團軍總部無線電通信頻繁,被日軍通信部隊察覺,并被偵聽到電臺確切位置。

日軍驚喜地發現:面對他們的,是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集團軍司令部!

5月16日,日軍第三十九師團調集5000多人,開始包圍張自忠的集團軍司令部。當時張自忠身邊,也就1500人左右。

如果當時決定突圍,還是有機會的。但張自忠再也不愿意臨陣脫逃了,他決定死守待援。

5月16日清晨,日軍發起總攻。防守陣地上的中國士兵,都知道總司令就在自己的身后,血戰不退。但日軍的兵力和火力都遠勝中國軍隊,防守高地相繼丟失。

張自忠的衛隊早就被派到了第一線,張自忠身中數彈渾身是血,依然站在小山包上督戰。

張自忠的最后時刻,終于來臨了。

先是一顆子彈射入了張自忠的腹部,本已倒下的張自忠突然挺立,用手去抓一名沖上來的日本兵的刺刀。這時,另一名日本兵將刺刀刺入了他的身體。

至此,張自忠的部隊自他以下,全部殉國。

5

故事到這里,并沒有結束。

一個人到底在大家心目中是什么地位,不看他生前,而是看他死后。

刺死張自忠的那個日本兵,叫藤岡。他在張自忠的尸體上,翻出了一支鋼筆,上面刻著三個字:“張自忠?!?p style="text-indent:2em;">

藤岡大吃一驚,對方聲名赫赫的集團軍總司令,居然沒跑?藤岡立刻把這一情況匯報給了聯隊長。聯隊長不敢怠慢,請來了曾和張自忠有過數面之交的三十九師團參謀長專田盛壽。

確實是張自忠!

專田盛壽是跪著幫張自忠整理儀容的,隨后命令士兵用擔架把張自忠的尸體抬下山,清洗以后安葬。

清洗后,日軍發現,張自忠身上兩處炮彈傷,一處刺刀傷,五處子彈傷,一共八處創傷。

在陳家集,日軍用柏木做了棺材,把張自忠的遺體用布裹好,下葬。木牌上書:“支那大將張自忠之墓?!?p style="text-indent:2em;">

豎牌后,在場日軍集體敬禮。日軍設在漢口的廣播電臺中斷正常廣播,插播張自忠陣亡的消息:

我皇軍第三十九師團官兵在荒涼的戰場上,對壯烈戰死的絕代勇將,奉上了最虔誠的崇敬的默禱。

6

故事還沒有完。

當晚,第三十八師和一七九師的官兵,立即組織了敢死隊,不顧一切地向日軍第三十九師團的司令總部發起拼死攻擊,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一定要搶回張將軍的尸體!

那一夜,中國的士兵不要命地往前死沖,終于找到了張自忠的墳墓。

按照日軍的記載:“當夜,張自忠的遺體即被數百名中國兵采取夜襲方式取走?!?p style="text-indent:2em;">

蔣介石親自登船迎靈柩

張自忠的遺體,被中國官兵重新洗凈,換上整潔的內衣和軍裝,配上將軍短劍和領章,裝入貴重的楠木棺材,準備送回當時的陪都重慶。

途經宜昌,百姓得知運送的是張將軍的靈柩,10萬人出城哭送。其間日軍飛機飛臨宜昌上空,防空警報長鳴,但群眾無一散去。

日機盤旋多圈,一彈未投而離去。

張自忠的靈柩走水路前往重慶,一路上經過巴東、巫山、云陽、萬縣、忠縣、涪陵,所經之處,供桌延綿數里,祈愿的香火繚繞不絕,很多中國百姓在長江兩岸長跪不起。

1940年5月28日,張自忠靈柩抵達重慶,重慶百姓傾城而出迎接靈柩。蔣介石臂挽黑紗,親自上船迎靈。

張自忠殉國時為上將軍銜,50歲,是“二戰”時期同盟國方面犧牲的最高軍階的將領。

國民黨之后追授張自忠二級上將。共產黨之后追認張自忠為“革命烈士”。

在今天的北京、天津、上海和一些城市,都有那么一條路,叫“張自忠路”。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rmht/lswd/1273.html

  • 手機訪問

站點聲明:

歷史學習筆記,本站內容整理自網絡,原作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

Copyright ? http://www.bc6j2.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粵ICP備20055648號 網站地圖

999zyz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