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話題 > 歷史教訓

汴京之圍——閃擊戰

歷史大觀園 歷史教訓 2020-06-23 17:33:22 0
?

鉗形攻勢與制敵之道

宋金邊境從山西延伸到河北,大致以燕山劃界,分別稱為山前和山后地區。另外,在河北地區,由于金軍占領了營平灤三州,已經進入了山前的地界。

在宋代,從山后進入中原,一般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條路(西線)是從塞外經過山西的大同(云州,云中)南下,從雁門關穿越句注山之后進入太原盆地,然后從太原盆地繼續南下,穿越太岳山的南北關,進入上黨地區,如今的上黨地區最著名的城市叫長治,在宋代稱為隆德府。再從上黨經過現在的晉城以南的天井關翻越太行山余脈,到達黃河北岸的濟源、沁陽(宋代稱懷州)一帶,然后渡過黃河,向汴京進攻。這條路需要翻越一系列的山脈和高地,行軍并不容易,對于防守方非常有利。 [1]

第二條路(東線)則是從河北地區南下,經過華北平原,渡過黃河,向汴京進攻。這條路對于金人更加容易,因為它主要在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宋軍的防線主要靠平原上一個個城市之間互相支援,缺乏地理上的防御屏障。不過,金人如果想要從這條路進攻,必須首先翻越燕山山脈占領燕京,才能進入華北平原。另外,營平灤三州也給金人提供了另一條出兵線路。不管是占領燕京,還是從營州出兵,難度都比第一條線路低很多。

兩條線路之間隔著巨大的太行山脈。太行山脈之間有八條孔道,稱為太行八陘,其中主要有三條孔道可以溝通兩條進攻線路。

金人的進攻策略也是圍繞著這兩條線路展開。具體安排是: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次子斡離不掌管東路軍。攻克燕京后,斡離不把樞密院建在了燕京,由一個遼國的投降官員劉彥宗擔任書記官,劉彥宗對北宋非常了解,是金國內部最強力的主戰派之一。

金國元帥粘罕掌管西路軍,樞密院設在了云中府(金人占領西京后設立云中府),由一位叫作時立愛的官員掌管書記事務。 [2]

當時金人內部稱這兩個分別位于燕京和云中的樞密院為“東朝廷”和“西朝廷”。

負責東路的二太子是晚輩,軍事經驗相對不足,性格也較為和善,又很好色,與西路的國相比起來更好打交道。國相在和遼國作戰時積累了豐富的戰爭經驗,他曾經對北宋也比較友善,但在和北宋打交道的過程中,卻逐漸變成了強硬派,同時,他對地理非常熟悉,知道金國必須控制哪些地理樞紐,才更加有利于未來的擴張。

在進攻線路上,友善的二太子選擇了容易進軍的東路,而經驗豐富的國相要啃西路的硬骨頭。這對于宋軍是一種幸運,他們只要借助地理優勢抵御老辣的國相,就容易對付二太子的兵馬。因此,宋軍在戰爭中并非毫無勝算。

另外,既然東路是宋軍地理戰略上的薄弱環節,就應該加強東路的防御,避免被金軍利用。在戰爭剛打響時,還在童貫營中的馬擴就提出了一個策略。

他的策略強調:河東(即西路,山西通道)路險,地多關隘,士兵熟悉戰斗,金軍很難長驅直入。但河北(東路)就不同了,在雄州、霸州旁邊還有水塘保護側翼,在廣信軍、中山、保州(現河北保定)一帶,全是平原坦途,金人最怕的是位于燕京的常勝軍,可一旦常勝軍出了意外,金人一定順著大平原長驅直入,直達黃河,并與西路形成策應。

在兵法中,進攻的最佳策略就是形成多路協同的鉗形攻勢。進攻方很少會選擇單路冒進,總是選擇兩條或者多條通路,齊頭并進,如同一個鉗子的兩條或多條腿,將目標緊緊夾住。但要做到鉗形攻勢,必須兩個鉗腿形成策應,互相減輕壓力,又共同打擊敵人。如果沒有策應,這樣的鉗形攻勢就是死的。

金人進攻的東西兩路就是鉗形攻勢的典型應用,而太行山上的通道,就是兩個鉗腿的策應點。馬擴意識到,在河北的真定存在一個關鍵點,真定距離太行山道的紫荊關通道和井陘通道都不算遠,這里城池堅固糧草充足,只要長期堅守,就可以防止金人的兩路取得聯系,又可以牽制敵人的東路軍。敵人只要占領不了真定,就不敢輕易南下,即便南下,也要面臨被側翼襲擊的風險。 [3]

馬擴的意思是,請童貫一方面死守山西(西線),另一方面將主戰場放在河北(東線),以真定為基地防止敵人東路軍的推進,并乘機決戰。

事實上,不見得一定是真定,只要宋軍能夠進行有效組織,實施守土抗戰,不輕易放棄一城一池,那么敵人雖然可以占領一部分城池,但總會有城池沒有被攻克。金軍必須繞過這些堅固據點繼續前進,當他們的戰線拉得足夠長時,后勤就必然會出問題。另外,金軍要守住已經占領的城池,也需要花費兵力,經過一段時間后,金軍的兵力必然不夠用了。后勤出問題,兵力又不足,到時宋軍反擊,金軍必敗無疑。

對于宋軍來說,要想熬到反擊,最關鍵的是下定抗戰的決心。

童貫雖然贊同馬擴的計謀,卻并不打算由他本人親自實施。身在太原的他想的唯一事情就是盡快回到汴京。他認為汴京才是安全的地方。

于是,北宋就在童貫的心猿意馬中迎來了金軍的進攻。

長驅直入

宣和七年十二月初一 [4] ,金軍的東路軍攻破檀州。檀州位于現北京密云一帶,已經到了北京盆地,越過了燕山。

十二月初二 [5] ,金人東路軍攻克薊州。

十二月初五,西路軍金國使者到達太原,向童貫下戰書。

十二月初七,宋軍統帥童貫決定從太原回汴京。童貫是宋徽宗防御金國最依賴的人,之前幾乎所有的策略都和他有關,如果他留在山西或者河北指揮抵抗,北宋的軍心會很快穩定下來,但他決定離開,軍心渙散就一發不可收了。在他走之前,太原守衛張孝純和兒子張浹曾經勸說他留下,他回答:“我只是受命宣撫,不負有守土的責任,如果要宣撫司守土,還要你們干什么?”

他鼓勵張孝純好好堅守,等他到了京城,會立刻派兵馬來策應。言外之意是如果他童貫留在這里,反而對整個戰局是沒有好處的。 [6]

張孝純只好感嘆童貫平常耀武揚威,關鍵時期卻膽小如鼠。他對兒子說:“罷了罷了,咱們父子死守吧!”

就在童貫決定南逃的當天,東路的郭藥師卻和金人打了一場生死大戰。由于金軍已經獲得了檀州和薊州,距離燕京已經很近,郭藥師屯兵燕京東郊已經二十余天。他在十二月初二準備出戰,可宋軍中有人對他不放心,讓他不要單兵突進,等待另兩位將軍張令徽和劉舜仁,然后三軍一起出擊。

十二月初六,三路軍馬集結完畢,并進到燕京東面的三河一帶,三河附近有一條河叫白河,宋軍在西岸,金軍在東岸。郭藥師的兵馬戈甲锃亮,隊伍整肅,連金軍都感到有些發怵。

半夜里,郭藥師率軍渡過白河。金軍立刻迎上,阻止他們繼續前進。第二天一早宋軍與金軍擺開了戰陣。宋軍在西面,北翼是張令徽和劉舜仁的軍隊,南翼是郭藥師。金軍在東面,北翼是二太子斡離不,南翼是其他人的部隊。

郭藥師的軍隊不愧為常勝軍,鏖戰三十余里,將面前的金軍擊退,他們到達了金軍的寨子,卻發現沒有帶火種無法將對方的營壘燒毀。

就在這時,傳來了宋軍北翼敗退的消息。張令徽首先被擊敗逃走,接著劉舜仁也被擊退了。郭藥師聽說后,只好率軍撤回,失去了全勝的機會。

雙方戰斗的煙塵遠在燕京城都可以看到,白河距離燕京大約有八十里,據當時在城上的許采 [7] 記載,站在城東城墻上,向著白河方向望去,塵埃如同云氣遮蔽天空。很久之后,張令徽首先逃回,過了一會兒,劉舜仁也到了。直到晚上,郭藥師才回到了城內,三人互相詆毀,爭吵不休。根據統計,郭藥師最核心的所謂“硬軍”三百人,只剩下一百二十人活著回來。

但不管怎么說,金軍也損失慘重。這場戰斗以雙方勢均力敵,各遭遇損失而告終。這至少表明,宋軍的戰斗力并不比金軍差,只要組織得當,燕京是可以保住的。接下來就看雙方怎樣部署了。

十二月初八,童貫按計劃離開太原南逃。與他一同離開的還有參議宇文虛中,機宜范訥、王云、宋彥通等人。

同日,馬擴離開太原,前往真定參與防守。他從童貫處要來了一個命令,允許他在中山、真定一帶招納三萬人,在真定參與防守。 [8]

到這時為止,事情還都在意料之中。但突然之間,傳來了令人震驚的消息:郭藥師投降了!

不過,回頭復盤,會發現整個事件中,郭藥師可以被人指責的地方并不多。反而是如果他不投降,就擺脫不了死于非命的命運,而且很可能不是死于敵人之手,而是死于己方叛徒之手。

就在戰斗結束后的當天夜里,駐守燕京城東北門的守將決定投降。他想拿郭藥師當作見面禮,還專門詢問:“你們是要活的郭藥師,還是死的郭藥師?” [9]

這件事被郭藥師發現了,他隨后還發現,事情并不是一個小小的城門官投降這么簡單,背后的大頭目實際上是當天吃了敗仗的張令徽和劉舜仁。也就是說,當天的敗仗是已經注定的,不管常勝軍死多少人,花多少力氣,都不可能取得勝利。

宋軍中復雜的關系讓這個只懂打仗的漢子感到無助。他的性格的確有很多問題,比如過于縱容他的軍隊;與別人無法相處;雖然投降北宋,卻保留了很多遼國的習俗,不肯被宋軍同化;等等。但他在投降之前,至少打仗從來沒有懈怠,可是從北宋的皇帝到將軍,卻無一不對他充滿了防范,還不斷地預言他會惹麻煩,或者搞叛亂。即便這樣,他還是在盡全力與金人打仗。

當宋軍內的叛軍要將他的人頭送給金人時,事情終于起了變化。郭藥師決定,與其讓別人將自己的人頭送過去,不如自己將個人和整支軍隊都送過去。

他給金人寫了降表,又召集燕京城的官員蔡靖、呂頤浩、李興權、沈琯在家開會,人來后,他宣布投降,將眾人軟禁。蔡靖想要自殺,被人攔下。郭藥師表示投降實在是迫不得已,不能和在座之人一樣保全節操了,說完痛哭流涕。

當晚,燕京四處起火,士兵們開始劫掠。這座以巨大代價換回的城池,在宋軍手中只保留了兩年,就再次,也是永久性易主了。

第三天,金軍進入燕京城,在休息四日后,斡離不離開燕京,繼續南進。蔡靖被留在了燕京,幫助維持燕京秩序,其余官員中呂頤浩、李興權、沈琯、杜時亮、陳杰五人被帶在軍中,以便隨時起用。郭藥師也率軍跟隨斡離不離開,成了金軍入侵的幫手。

由于燕京失守,整個河北地區一片亂象。 [10] 涇州 [11] 守將郁中正被金人囚禁,景州守將吳震從海道逃走,薊州守將高公干率領衛隊南逃,檀州守將徐杰也在逃竄之中,順州守將林良肱還在向燕京方向移動,涿州守將葛逢更是在這之前就逃亡了。易州守將黃烈在逃出城時,從城墻墜下摔斷了左腳,人們就把他的右腳也折斷,死了。

就在河北地區亂套時,山西地區形勢也變得嚴峻起來。童貫逃走前后,金軍已經開始針對北宋邊境地區展開了行動。

北宋山西地區的中心在太原,金國的西部中心在云中(大同)。太原和云中之間分布著北宋的北方防線,而又以四個州最為重要,它們是朔州、武州、代州和忻州。朔州與大同在同一個盆地之中,是對云中最好的牽制,武州位于朔州的西南山區之中,地理位置居高臨下,構成朔州防線必不可少的高地。過了朔州,就到了中國歷史上一道著名的關口——雁門關。雁門關之南是代州和忻州,這兩個州也是太原的北方門戶,一旦北方入侵者占領了這兩個州,順著一條谷地就可以到達太原城的最后一個防守點石嶺關。過了石嶺關,就是太原城了。

這四個州中除了宋朝的軍隊之外,還有一支特殊的部隊——義勝軍,是當初譚稹駐守山西時,利用原來遼國地區的漢人建立的部隊。這支部隊本來應該戰斗力更強,其裝備好到甚至讓常勝軍的統領郭藥師都羨慕。但隨著時間推移,土著漢人與宋朝官軍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義勝軍除了消耗大量物資,找了不少麻煩之外,并沒有幫上忙,甚至還成了禍害。

金軍首先進攻的是距離大同最近的朔州,朔州守將孫翊是一位既忠誠又有勇氣的官員,但當他出戰時,城內的義勝軍立刻開城投降,朔州失守。隨后,武州也因為義勝軍的投誠而丟失。 [12]

拿到了朔州和武州之后,金軍通過雁門關,于十二月初七來到了代州城下。與代州同時被圍困的還有代州南邊位于代州與忻州之間的崞縣。

代州守將李嗣本和崞縣守將李翼都選擇了死守。這一次,就連金軍也認為不會再像前兩次那么順利,一定會有一場大戰。但不想三天后,代州城內的義勝軍故技重施,將李嗣本抓獲,舉城投降。

十二月十一,金軍派遣李嗣本到崞縣勸降,被李翼射走。金軍意識到暫時無法攻克崞縣,率兵繞過崞縣,繼續南下。

宋軍方面,隨著金軍南下,也開始準備加強防守。

宋軍的防御策略是這樣的:在崞縣以南的盆地中,還有一個重要城市忻州,忻州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上有通往太原的最后一個關口——石嶺關。整個太原以北的防御由位于太原的大元帥張孝純負責。張孝純決定讓各個城市各自為戰,但首先必須保衛住石嶺關,只有這樣,太原才不會受沖擊。一旦石嶺關安全了,再派兵北上,尋找合適的機會與金軍決戰。

十二月初九,宋金兩軍在代州和崞縣還沒有決出勝負時,張孝純就已經布置好了石嶺關附近的人馬。把守關口的守將叫王宗尹,張孝純一面讓王宗尹死守,一面派人去增援他,并做好反擊的準備。

張孝純派去增援石嶺關的將軍叫冀景,但冀景擔心危險,不愿意北上。張孝純為了讓冀景同意,又派遣了八千義勝軍增援。義勝軍的首領叫耿守忠。張孝純以為這樣冀景就會同意了,不想冀景還是拒絕。但這一次,張孝純強迫他動身了。

冀景心不甘情不愿地到了石嶺關,他信不過耿守忠的義勝軍,于是將義勝軍繼續派往石嶺關以北,去與金軍決戰。他的策略是:自己的部隊必須處在義勝軍的后方,否則,義勝軍萬一投降金軍,自己就被包圍了。

耿守忠率領義勝軍來到了忻州以北的忻口,尋找與金軍的作戰機會。但這時,他又回頭來找冀景,表示自己的部隊都是步兵,希望冀景撥出一部分騎兵給自己。冀景雖然不情愿,但還是撥了一半騎兵給他,不敢把另一半也交出去。

耿守忠獲得了騎兵之后,并沒有繼續向北尋找金軍,這個缺乏紀律的部隊已經失控了,人馬亂七八糟向石嶺關趕來。冀景一看大事不好,立刻棄關逃走了。耿守忠占領了關口,隨即投降了金軍。石嶺關失守了。 [13]

金兵長驅直入,趕去搶占石嶺關。經過忻州時,忻州守將賀權一看大事不好,立刻大開城門,奏樂歡迎金軍的到來。金軍大喜,決定不進城,繼續趕路到了石嶺關。

十二月十七,石嶺關以北的最后一個北宋據點崞縣也失守了。這一次,仍然是義勝軍干的,義勝軍在崞縣的首領崔忠發動叛亂,引賊入城,李翼被俘殉節。金軍長驅直入,來到了太原城下。太原以北的土地永久性失守了。

石嶺關失守時,北宋汴京的大臣們竟然還不知道金兵入寇的消息。至于消息后來如何傳到汴京,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問題。

最初,燕京的蔡靖曾經發了一百七十多篇告警,但這些告警傳入宋徽宗手中就斷掉了,皇帝并沒有把它們拿給外廷官員去討論。他這么做,一是對郭藥師和守衛部隊有足夠的信心,二是害怕影響了盛大的南郊祭祀活動。

活動結束后,宋徽宗繼續將所有的警報消息捂住。但隨著金人入寇,零零星星的消息終于開始在汴京的官場和民間散布開來。

十二月初九,北宋的兩位宰相白時中和李邦彥終于坐不住了,他們面見皇帝,請求皇帝將報警信交給外朝討論。 [14] 兩位宰相拿到報警信,都倒吸一口涼氣,但隨即決定不能告訴外人,而是在高級官員中先討論出個結果,再通報其他官員。人們每天看著高級官員心事重重地去開會,到了夜里才回來,都知道出了大事,猜測紛紛,又沒有確定的消息。

十二月十二,中山府知府詹度接連發了三封報警信,傳入汴京后,人心惶惶,朝野大驚失色。 [15] 可是,皇帝和宰相們仍然沒有正式通報,繼續每天開會討論。

十二月十六,童貫從太原歸來,事情終于捂不住了??墒浅⑷匀粵]有拿出像樣的決策。到底應該怎么辦?是痛擊,還是服軟?郭藥師投降的消息傳來,甚至沒有人敢于相信,官員們都順從皇帝的意思,繼續討論封郭藥師為燕王,擁有世襲的權力, [16] 仿佛這樣掩耳盜鈴,就可以抵御金人的入侵了。

不管北宋君臣如何慌亂,金軍的入侵步伐并沒有停止。斡離不的軍隊最初的目標是收復燕京地區,并入侵河北地區??勺詮墓帋熗督岛?,這位降將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立刻將北宋的虛實都告訴了二太子,于是從這時開始,金軍就變得更加危險了。

十二月十四,斡離不決定以汴京為目標,發動長途奔襲,郭藥師率領兩千人馬為先鋒。同時規定,途中路過的州縣一律不得隨便殺戮。

在前期,金軍的攻擊是面狀的,也就是一路掃過所有的州縣,以奪取土地為原則。從這時開始,金軍開始了線狀攻擊,如果某個州縣暫時拿不下來,就繞過去繼續前進,以最快的速度趕往北宋首都。

十二月十八,斡離不的軍隊已經到達保州、安肅軍,但沒有攻克。十二月二十一,金軍兵圍中山府,中山府守將詹度進行了防御,保住了這個重要據點。

臨陣換帥

在與群臣商量對策的日子里,宋徽宗確實想出了一個辦法,這個辦法也是取經自遼國的末代皇帝天祚帝,那就是——逃跑。

十二月二十,宋徽宗封他二十六歲的太子趙桓為開封牧。在宋代,開封牧是一個不常封的職位 [17] ,宋代早期的太宗、真宗都曾經當過開封牧,之后就長期空缺了。首都行政職能歸于一個叫作開封知府的職位,即便是知府,也必須加一個“權”字,稱為開封權知府,也就是暫且充任知府的意思。

宋徽宗這次拾起開封牧的職位,實際上是想讓他的兒子趙桓守衛汴京,自己已經做好了溜走的準備。

如果皇帝溜走,把守衛首都的重任留給太子,肯定會引起巨大的恐慌,也向人們表明朝廷并沒有信心守住這里。這等于是在金軍沒有到來之前就擾亂了軍心。

此時,一位叫李綱的人出場了。

李綱在汴京保衛戰之前并不出名,由于性格原因長期得不到重用,還曾因言論被貶七年。宋徽宗封兒子為開封牧時,李綱的職位是太常少卿。 [18] 他在十二月二十二 [19] 夜晚去拜訪給事中吳敏,詢問吳敏接下來的情況。他憂心忡忡地表示:“如果皇帝走了,事情就麻煩了。當然,皇帝要走,別人是攔不住的,唯一的機會就是他離開前將皇位禪讓給太子,而不僅僅是讓太子當開封牧。這就像當年唐明皇被安祿山逼到了四川,太子卻北上靈武繼續抗戰。唐明皇退位給太子,讓他有了足夠的號召力,否則,僅僅以太子的身份,是不足以讓天下感到安心的?!?/p>

吳敏同意李綱的看法,第二天立刻求見宋徽宗。

就在吳敏求見宋徽宗之前,皇帝本人似乎也覺察到了問題所在,已經走出了第二步。十二月二十一,皇太子入朝時,宋徽宗將只有皇帝能夠使用的排方玉帶送給了太子,這可以視為他要讓太子負全責的標志。 [20]

十二月二十二,宋徽宗發出了著名的罪己詔。在中國歷史上,從漢代就形成的儒教哲學是建立在“皇帝是天之子”的基礎上的。作為天之子,皇帝不會輕易承認自己犯錯了,因為一旦承認,就意味著天罰,甚至改朝換代。但在歷史上又有幾次著名的罪己詔,比如漢武帝末年對自己濫用兵戈的罪己詔 [21] ,以及唐德宗在涇原兵變中被趕出長安后發出的令人心酸的罪己詔 [22] 。宋徽宗的罪己詔和唐德宗的一樣,將自己說得一無是處,請求人民原諒,并懇求各地趕快來勤王,以免社稷不保。

罪己詔并非宋徽宗本人所寫,而是一位叫作宇文虛中的大臣寫的。宇文虛中當初是海上之盟的重要反對者,當初主推海上之盟的是宰相王黼和樞密使童貫,反對的人數眾多,宇文虛中是其中反對聲音最大的一個。他因此惹怒了王黼,從中書舍人被降為集英殿修撰。后來童貫選擇宇文虛中當參議官,跟隨他前往太原。這次童貫逃回,又把宇文虛中帶了回來。

此時,宋徽宗向宇文虛中道歉,后悔沒有聽他的話,并詢問應該怎么辦。宇文虛中表示,首先應該發罪己詔,將所有弊端革除,等人心回轉,才能勝得了金軍。宋徽宗連忙叫他去寫罪己詔。宇文虛中從袖中抽出早已經準備好的草稿,原來他沒有等皇帝的命令,就私下里先寫了個草稿。 [23] 皇帝也來不及提出質疑,立刻叫人在京城四處張掛。

在罪己詔中,宇文虛中將皇帝罵得淋漓盡致,似乎將幾十年的積怨都發泄了出來。其中將皇帝形容為:

言路壅蔽,導諛日聞;恩倖持權,貪饕得志??N紳賢能,陷于黨籍;政事興廢,拘于紀年。賦斂竭生民之財,戍役困軍伍之力,多作無益,靡侈成風。利源酤榷已盡,而謀利者尚肆誅求;諸軍衣糧不時,而冗食者坐享富貴。災異謫見而朕不悟,眾庶怨懟而朕不知。追惟己愆,悔之何及! [24]

另外,罪己詔中提出了十項整改措施,大多是減少奢侈的做法,并沒有涉及具體如何抵御金人。只是希望大家廣開言路,獻計獻策,同時號召天下方鎮都趕往京師,勤王驅敵,皇帝給大家準備了賞賜和職位。

十二月二十三,火上澆油的是,群臣此時才把金國的伐宋檄文給皇帝過目。檄文是金國使臣交給童貫的,但童貫一直不敢給皇帝看。直到這一天,宰相李邦彥才決定給皇帝過目。

這時人們也想起來,金人在發兵之后,派了兩位使臣前來宣戰,大臣們卻不敢引見給皇帝。宋徽宗知道使者來了,也不敢見,只好讓大臣們接待。使者見到大臣,立刻表示金軍已經兵分兩路前來討伐,宰相白時中、李邦彥,以及大臣蔡攸等都目瞪口呆不敢發話。當他們問,北宋應該怎樣做,金國才肯息兵時,使者答到只有割地稱臣一條路。大臣們不敢做主,好言好語將使者勸走。 [25]

皇帝看過檄文,又聯想起使者的宣戰,終于決定退位。他派遣陜西轉運判官李鄴出使金軍,將自己退位的消息帶過去,向金軍求和。李鄴要求帶三萬兩黃金前往,朝廷已經拿不出這么多錢來,只好將祖傳的兩個金甕(各五千兩)熔化掉,制成金牌讓李鄴帶走。 [26]

就在十二月二十三當天,宋徽宗在一片亂哄哄中完成了傳位。宋徽宗由于積勞成疾,突然間病倒,于是把太子召到了病榻之前,命人給毫無準備的太子穿上御衣。太子嚇得連忙躲避,哭著不敢接受。宋徽宗表示,如果他不接受,就是不孝。太子反駁說如果接受了更是不孝。

就連皇后也來勸說,太子還是不干。眾人挾持著太子前往福寧殿即位,一路上太子抗拒著不肯走,幾至氣絕,于是人們連忙找太醫來,等他醒了又拖著他走。太子來到了福寧殿,宰相高官們都已經在等候,將他強拉入殿完成了即位儀式。 [27]

人們將這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強拉上大位時,整個帝國大廈正處于危機之中。他的父親隨時準備逃走,大臣們議論紛紛,不知道怎么辦。更麻煩的是,一次思想危機正在首都上空盤旋。宋徽宗時期,指導皇帝思想的是變了味的主戰派,比如童貫決定與遼國開戰,收復燕云十六州,只是由于戰斗力不強,這些主戰派不得不采取了坑蒙拐騙的手段,以贖買方式從金國手中收復了燕京。反對童貫等人的大都是主和派,認為不應該與遼國為敵,而應該遵守長期的和平協議。

現在,隨著宋徽宗的倒臺,主戰派已經失勢了。事實證明,當初主和派的建議更加可靠??伤位兆谙屡_時已經是大敵當前,又如何才能恢復和平呢?

到底是靠戰爭將金人趕走,還是通過議和祈求新的和平?事實上,皇帝的班子里一直不乏祈求和平的人。比如,宋徽宗最后派去的使節李鄴就是個典型的例子。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初七,李鄴歸來并對金軍的戰斗力贊不絕口,表示金軍“入水如蛟,入山如虎,登城如猿,不可敵也”。 [28] 可是如果不抵御金人的進攻,和平已經不可能了,經過形勢的轉換,更加積極的主戰派反而更能拯救北宋。

讓一個剛上位的青年人決定是戰爭還是和平,恐怕已經超出了他的能力。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他的大臣班子了。

幸運的是,在宋徽宗下臺前任命的幾個官員都主張抵抗。宇文虛中雖然當初批評朝廷不該破壞與遼國的和約,但此刻卻主張抵抗。在他的堅持下,皇帝下令召集西北方向熙河路經略使姚古,以及秦鳳路經略使種師中前來勤王。西北的士兵由于長期與西夏對峙,是宋軍之中最有戰斗經驗的,如果北宋還有人能夠抵御金兵,必然出自西北。 [29]

皇帝還任命了吳敏擔任門下侍郎,讓他和宇文虛中共同負責召集勤王軍隊。吳敏立刻行動,召集被貶斥但是經驗豐富的種師道前來勤王,同時還召集了一位叫何灌的將領。又由于吳敏與李綱的關系較好,他向皇帝推薦了李綱。這就給后來李綱的上臺打下了基礎。

北宋更換皇帝時,金軍的進攻仍然在持續。十二月二十五,金軍攻占慶源府(現河北省趙縣)。

十二月二十七,金軍占領信德府(現河北省邢臺市)。在兩次進攻中,郭藥師的常勝軍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金軍是傳統部落制的,每一次打完,都要進行一番劫掠,士兵們要靠搶劫戰敗者獲得生活資料。郭藥師的軍隊卻已經職業化,他們紀律嚴明,不濫殺無辜,最多只是稍微取點財物。

郭藥師對平民仁慈,對他的前主子卻足夠心狠。十二月二十九,更換皇帝的消息傳到了金軍營中,二太子斡離不聽說后,擔心宋朝有了防備,猶豫不決。郭藥師卻勸說二太子繼續進軍,表示南朝未必有防備。 [30]

在西路,金軍也于十二月二十七完成了對太原的包圍。北宋對西路的防御錯漏百出。不僅前期朔州、武州、代州、忻州和石嶺關迅速丟失,到了金軍合圍太原后,又錯失兩路救援人馬,分別是朔州守將孫翊,以及府州守將折可求的兵馬。 [31]

孫翊前來太原,是因為他所在的朔州已經投降,把他關在了城門外,他只好帶領兩千兵馬前往太原。來到太原后,由于守將張孝純不敢開門,孫翊在城外與金軍鏖戰兩日,全軍覆沒。 [32] 折可求則是率領兩萬兵馬從與西夏接壤的麟州、府州趕來,在交城被金軍擊敗。

如果北宋有一個好的將領統籌全局,在粘罕進軍太原時,守將折可求和孫翊等人的部隊集中起來,直搗粘罕在云中的老巢,采用圍魏救趙的計策,是有可能逼迫粘罕回軍的。

雖然沒有擊退粘罕,但幸運的是,張孝純守住了太原,并沒有讓粘罕的西路軍更進一步。這也減輕了汴京的壓力,在京城的宋軍只需要對付河北的金軍東路軍就可以了。

宋欽宗上臺后,首先要做的是改元,徽宗的年號宣和已經用了七年,欽宗與大臣們經過商議,取“日靖四方,永康兆民”的意思,定年號為“靖康”。 [33] 于是,中國歷史上短暫而激烈的靖康之年到來了。

逃亡的皇帝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初一,金兵來到了黃河北岸的浚州。在幾天前的十二月二十六,皇帝曾派威武軍節度使梁方平率領七千兵馬守衛浚州,步軍都指揮使何灌率軍三萬守衛黃河。 [34] 當時何灌就想盡辦法留在后方,他勸說宰相白時中,汴京才是更需要他的地方,不要把他派往前線。但白時中還是讓他出發了。 [35]

正月初一 [36] ,金軍在郭藥師的先導下到達浚州城外,梁方平并沒有想抵抗,而是率軍向黃河南岸撤去。一旦過了橋,他立刻下令將黃河上的浮橋燒掉。由于倉促放火,數千宋軍沒有來得及過橋就淹沒在了河中。

在黃河南岸陳軍三萬的何灌一看梁方平逃走,也立刻開始逃竄,黃河南岸的宋軍也逃得一個不剩。

正月初三 [37] ,在沒有宋軍抵抗的情況下,金軍開始從容不迫地用找到的十幾艘小船渡過黃河,到初六才渡河完畢。 [38] 在此期間,如果南岸有宋軍把守,完全可以擊敗渡河的金軍。何灌的逃跑,讓宋軍丟失了最佳獲勝的時機。這和宋徽宗長期不設防政策有關,他把燕京交給郭藥師的常勝軍、山西交給童貫后,在首都地區找不到一個有作戰經驗的將領,貪生怕死的人占據了高位,導致了黃河失守。

黃河失守的消息傳到了京城,就在當天夜里(初三),宋徽宗開始了他的逃亡之旅。夜間二更左右,宋徽宗的車駕從通津門水路出城,跟隨他的有皇后、皇子、帝妃等人,護駕的士兵由平涼軍節度使范訥掌管。

最初皇帝乘船,后來感覺船太慢,改乘肩輿,又嫌肩輿太慢,臨時征用了幾艘搬運磚瓦的快船由皇帝乘坐。 [39] 路上餓了,只好跟開船的要個餅,分著充饑。一夜行走了上百里,到了南京(現河南省商丘市),才進州府休息,找到了被子,換來了驢騾。

從南京到符離后,宋徽宗再次坐船順泗水而下。在這里,宋徽宗碰到了也跟著逃亡的宇文粹中(宇文虛中的哥哥)、童貫、高俅等人,這才有了伴。童貫率領三千兵馬護駕,一路到了揚州,各種皇子皇孫在路上被安置了一批,并沒有都跟著他到揚州。

高俅以三千兵馬扼守淮河,防止金兵趕來。揚州父老們懇求宋徽宗不要渡過長江,可是太上皇早已被嚇破了膽,將皇后留在了揚州,自己渡江到了鎮江。

宋徽宗逃亡之后,北宋首都汴京上下已經成了驚弓之鳥。主張海上之盟的前宰相王黼也暗地里載上家產老婆孩子開始了逃亡。文武百官中也有很多人偷偷地逃走。此時,年輕的新皇帝的動向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許多人勸說皇帝也學他的父親,逃到江南去避難,有的建議他去往關中, [40] 而新皇帝想的則是到底如何穩定人心,懲罰那些逃亡的大臣。

在新皇帝剛即位時,他的確做了兩件大快人心的事情,讓人們看到了希望。第一,懲罰之前的那些主政者,也就是所謂的“六賊”;第二,任命主戰派開始防衛。

在宋徽宗時代是不可能懲罰官員的。由于一切政策最終都出自皇帝,如果懲罰當時的大臣,就是否認皇帝自己,所以,宋徽宗即便知道他的大臣不好,也不可能懲罰他們。但他一下臺,他的兒子卻并沒有這樣的包袱。除了父親本人不能懲罰之外,其余的人都是可以追究責任的。

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七,就在欽宗皇帝剛上臺不久,一位叫作陳東的太學生就已經開始發難。 [41] 他將宋徽宗時期的寵臣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李彥、朱勔等六人稱為“六賊”,上書請求皇帝將“六賊”誅殺。

在陳東所列的六人中,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其中蔡京執政最長,曾經數次出任宰相。他最大的功勞是幫助皇帝解決財政問題,由于北宋財政花費很高,政府常常缺錢,別人都無法幫助皇帝找到足夠的錢,只有蔡京能夠完成任務。他在任上進行了許多財政和金融改革,直到現代,各級政府仍然在學習這些經驗。蔡京最令人憤恨之處是他遵從皇帝的意思,迫害那些元祐派(舊黨)的大臣。加上執政時間太長,黨爭不斷,蔡京成了皇帝要處理的首要目標。

王黼和大宦官童貫被列入“六賊”,主要是因為與金人結盟的政策失誤。

朱勔是一個典型的寵臣,以運送和搜刮花石綱出名,從而導致整個東南方的疲敝,造成了方臘叛亂,讓北宋的財政更加捉襟見肘。

大宦官李彥以在西北地區搜刮田產出名。事實上,這也是宋徽宗的財政需要,要將更多的土地從民間搜刮出來,好收稅。

另一個大宦官梁師成并沒有做太多的惡,他自稱是蘇東坡的兒子,因為他的母親曾經是蘇東坡的侍婢,送給別人后生下了他。 [42] 作為宋徽宗的寵臣,他的地位很高,蔡京尊重他,童貫和他互為攻守,王黼當初被提拔也多虧了他,他自然被列入了“六賊”之中。

陳東在上書中痛斥“六賊”,實際上是要將宋徽宗所有的惡政都歸咎于他們。 [43] 除掉他們,會產生人心大快的感覺,從而把大家都團結在新皇帝周圍。

陳東上書時,宋徽宗還在汴京,大家心里有數,卻并沒有附和??伤位兆谝簧下?,陳東再次上書,就到處理“六賊”的時候了。

首先倒霉的是逃跑的王黼,他被剝奪了家產,搜出了數萬億的寶貝,最后貶斥永州,在路上被殺死。其次是李彥,由于背景不深,也被抄沒家產賜死。梁師成因為立太子有功,暫時被欽宗保護,但沒出一個月,也被賜死了。

幫助皇帝運送花石綱的朱勔被放歸田里。蔡京和童貫撐得時間久一些,但這一年沒有過完,“六賊”就都已經死了,算是給群臣一個交代。 [44]

陳東這樣的太學生義氣方剛,年輕氣盛,放在現代的政治分野中可以算是年輕左派。這樣的人可以去摧毀,卻無法去創建。在靖康元年正月,最現實的問題是,怎樣組織防御才能夠擊退金軍的入侵?這個問題就不能靠太學生去完成了。

所幸的是,宋徽宗臨走前留給宋欽宗一個優秀的大臣。到李綱登場的時候了。


【注釋】

[1] 馬擴曾經談到兩條路的優缺點,參見下文他的建議。

[2] 參考《續宋編年資治通鑒》。

[3] 參考《茅齋自敘》。

[4] 根據《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三朝北盟會編》、許采《陷燕錄》記載為十一月二十六。

[5] 根據《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三朝北盟會編》認為是十一月二十八。

[6] 參考《三朝北盟會編》。

[7] 參考《陷燕錄》。

[8] 參考《茅齋自敘》。

[9] 參考《陷燕錄》。

[10] 以下記述根據《陷燕錄》。

[11] 根據《陷燕錄》,涇州在西北地區,不知為什么竄入此處。

[12] 河東戰斗過程見《三朝北盟會編》。

[13] 根據《三朝北盟會編》《續宋編年資治通鑒》。

[14] 參考《北征紀實》。

[15] 參考《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

[16] 參考《北征紀實》。

[17] 參考《文獻通考》。

[18] 參考《靖康傳信錄》。

[19] 根據《靖康傳信錄》推知,因李綱自述吳敏見皇帝為二十三日。

[20] 參考《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

[21]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

[22]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

[23] 《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引宇文粹中《承訓錄》。

[24] 參考《三朝北盟會編》。

[25] 參考《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

[26] 參考《三朝北盟會編》。

[27] 《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引《靖康要錄》,以及《北征紀實》,綜合之。

[28] 參考《三朝北盟會編》。

[29] 參考《宋史紀事本末》。

[30] 參考《三朝北盟會編》。

[31] 《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引張匯《金虜節要》。

[32] 參考《續宋編年資治通鑒》。

[33] 參考《鐵圍山叢談》。另《三朝北盟會編》載詔書中有“發施仁政,懷日靖四方之志;經文緯武,圖永康兆民之功”語。

[34] 參考《三朝北盟會編》。

[35] 參考《宋史·何灌傳》。

[36] 根據《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度泵藭帯范ㄓ谡鲁醵?。

[37] 參考《金史·太宗紀》。

[38] 《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引沈琯《南歸錄》。

[39] 李綱《靖康傳信錄》。

[40] 《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引封有功《編年》。

[41] 參考《宋史·忠義傳》。

[42] 參考《續宋編年資治通鑒》。另一個大臣高俅則自稱蘇東坡的小史,見王明清《揮塵錄》。

[43] 《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卷五十一?;兆谛推吣辏骸敖袢罩?,蔡京壞亂于前,梁師成陰敗于內,李彥結怨于西北,朱勔結怨于東南,王黼、童貫又從而結怨于二虜,敗祖宗之盟,失中國之信,創開邊隙,使天下勢危如絲發。此六賊者,異名同罪?!?

[44] 參考《宋史紀事本末·群奸之竄》。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rmht/lsjx/11478.html

  • 手機訪問

站點聲明:

歷史學習筆記,本站內容整理自網絡,原作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

Copyright ? http://www.bc6j2.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粵ICP備20055648號 網站地圖

999zyz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