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訓

汴京之圍——買來的勝利
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遼國發生高永昌內亂,金國乘機將遼國東京一帶收入囊中。遼國為了報仇,成立了一支特殊的部隊,號稱“怨軍”。怨軍的士兵來自遼東地區,名稱是向金國報仇的意思。郭藥師是怨軍的一名統帥。...
汴京之圍——遺患無窮
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八,宋欽宗在吳敏的推薦下見到了李綱。在奏對中,李綱總結了金軍出兵的五大欲求,認為他們的軍事行動要達到的目的是:第一,稱尊號,獲得北宋的尊重;第二,索還逃亡者,加強人口;第三,要求增加歲幣,獲得更多收入;第四,要求犒師,即一次性的物資賠償;第五,割地。...
汴京之圍——戰端重啟
宋欽宗還在為戰和問題而感到頭疼時,金人已經幫他做出了選擇。由于皇帝不肯割讓三鎮,加之試圖招降耶律余睹,被金人認定是比他父親更加頑固的皇帝,且言而無信,和約對他如同廢紙。...
汴京之圍——艱難的談判
皇帝之所以不想離開,是將希望重新放在了和談上。他寧肯相信金軍,也不再相信自己的軍隊了。在確定和談策略之前,他的心理歷程也經歷了數次的變化。...
汴京之圍——驚天之變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正月初一,原是汴京城最熱鬧的時候。在以往的春節,開封府允許全城狂歡三天(關撲),官民從早上開始串門慶賀,街上擺滿了食物、果實、禮物等,人們唱歌跳舞游戲,度過一年的開端。...
汴京之圍——大楚政權
舊皇帝已經被廢黜,接下來是尋找一位新皇帝。如果宋代人到了現代,熟悉了現代的選舉制度,就不會為尋找新皇帝感到為難。但在當時,所有的皇帝都是靠自己打江山或者繼承的,和平選舉一個新皇帝還是新鮮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