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與傳奇 > 文人墨客

陳寅?。航淌诘慕淌?/h1>
歷史大觀園 文人墨客 2020-05-14 22:28:39 0 陳寅恪

1938年,西南聯大歷史系的一堂課上,一位教授開宗明義地說:“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講過的,也不講?,F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這堅持原創的“四不講”是何等的霸氣沖天,說這話的就是國學大師陳寅恪。

陳寅?。航淌诘慕淌?  src=

“教授的教授”“太老師”“蓋世奇才”“最好的教授”“活字典”“活辭書”……這都是學界對陳寅恪的高度評價。1926年,三十六歲的陳寅恪初次登上清華大學的課堂。只花了短短幾年時間,就因為其深厚的文史學術功底,得以與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并稱為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天王”,又與葉企孫、梅貽琦、潘光旦并列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又被稱為“三百年乃得一見的史學大師”。

當時,清華園不論是學生還是教授,凡有搞不定的文史疑難問題,都向陳寅恪請教,而他每次都讓人疑惑而來滿意而歸。盡管陳寅恪所教的課程如佛經翻譯文學、蒙古源流研究、唐詩校釋等大都比較冷門,但他憑著超乎尋常的驚人記憶力,有本事把無聊的課程講得極為活潑有趣,還能引用多種國家的語言,甚至把史料、引文的出處,作者是誰,哪個版本,多少頁,都給學生掰開揉碎交代得一清二楚。

正因為陳寅恪的知識儲備這般豐富,在他上課時,不光學生爆滿,就連朱自清、吳宓、馮友蘭、浦江清、北大的德國漢學家鋼和泰等著名教授都來聽講,尤其清華國學研究院主任吳宓更是風雨無阻、堂堂必到。陳寅恪由此又被學生稱為“太老師”,是名副其實“教授的教授”。

有讀者可能要問了,陳寅恪為何會如此有才?他出身書香門第,爺爺陳寶箴曾任湖南省一把手,老爸陳三立是著名詩人,哥哥陳衡恪是知名畫家,家學底蘊非常厚重。

陳寅恪十二歲開始留洋,先后到日、德、法、美等國家的很多名校就讀,跟海綿吸水似的見啥學啥。但是,陳寅恪并沒像今天一些高干子弟、富二代那樣,在國外拿幾個大學的文憑就急不可待地擠進成功人士行列,反而在那漫長的十幾年里,他連一個證書都沒拿到,因為他留洋就為了廣采博收各類知識,而不是給自己鍍金,學到知識就走,并不在學校熬時間拿學位。

盡管沒有文憑裝點門面,但無礙陳寅恪成為紅得發紫的大學者,他屬于復合型人才,精通歷史、宗教、文學、語言、人類學、??睂W,據說他還通曉英、法、德、俄、西班牙、日、阿拉伯、梵、巴利、波斯、匈牙利、拉丁、希臘、吐火羅、朝鮮、印地、暹羅、突厥、滿、藏、蒙、回鶻、希伯來、西夏等二十多種語言文字,其語言技能之發達簡直令人嘆為觀止。

在20世紀30——40年代的中國學術界,一直有本國培養的“土鱉”學者和有留學經歷的“海龜”學者的流派之爭,兩派互相鄙視,本土派認為,留洋派不懂國情,學問再大也是隔靴搔癢,解決不了中國問題;留洋派覺得本土派迂腐老化,眼光狹隘。兩派PK得異常激烈,大有不共戴天之勢。但不管哪一派,誰都不敢瞧不起學貫中西的陳寅恪,這在“文無第一”的學術界簡直太了不得了。

 

很多名人都很贊賞陳寅格,吳宓贊他“中國最牛人”,劉文典譽他“國粹”,傅斯年夸他“三百年來首席人才”!梁啟超則說“別看我著作等身,但摞一起也不如陳先生三百字有料”。

在常人看來,陳寅恪才高氣傲、狷介耿直,但他自有風趣和幽默的一面。一次上課,陳寅恪興之所至,出言調侃學生說:“我有副對聯送給你們,南海圣人再傳弟子,大清皇帝同學少年。”當時國學院的導師梁啟超是南海圣人康有為的弟子,而另一導師王國維曾經做過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這副對聯的意思是,既然你們是梁、王兩位導師的學生,那也就是康有為的徒孫、溥儀的同學了。如此到位而詼諧的馬屁,令同學們笑到絕倒。

有人在談及他在文化界獨孤求敗般的超然地位時說:“中國,只有一個陳寅??!”我想,大致可以這樣描述陳寅?。核麤]有文憑,卻被清華聘為導師;他著作寥寥,卻被學者一致推崇;他眼盲腿瘸,卻是教授的教授。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lscq/wrmk/1181.html

  • 手機訪問

站點聲明:

歷史學習筆記,本站內容整理自網絡,原作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

Copyright ? http://www.bc6j2.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粵ICP備20055648號 網站地圖

999zyz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