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前后名

魏忠賢是如何起家的?魏忠賢的發家模式?
魏忠賢是如何起家的?以一次冒險的“投資”換取一本萬利的收獲,是賭徒的思維模式,也只有這樣才被稱做賭徒。但是現實與希望的差距,躲藏在收獲的陰影里,這個差距就是賭徒突圍模式的悖論。...
大漢的彷徨——陳平:智計百出,貪得無厭竟得善終
話說漢高祖五年五月,劉邦在洛陽南宮擺了個盛大的宴席,招待群臣。在這個宴會上,他與高起、王陵進行了一次著名的對話,過程如下:...
大漢的彷徨——張釋之:大漢王朝的包青天
陳平那么貪,不但沒被當成大老虎打倒在地,反而官越當越大,最后成為當朝宰相而位極人臣,難道堂堂大漢王朝就沒有監察部門?...
大漢的彷徨——田蚡:貪腐跋扈,不得善終
大漢王朝開國之初,就制造了后宮參政的傳統。呂后一開始就是個很強勢的皇后,劉邦一外出,她就在后方主持大政方針,而且連韓信也可以被她一聲令下,在長樂鐘室就地殺頭。其后迅速向外戚干政的方向大力發展——呂后的兄弟呂祿、呂產都在呂后稱制時全面上位,把持著國家大權,所有功臣都只能在他們的指揮棒下行動。如果沒有周勃和陳平他們,大漢王朝的法人代表,恐怕就有由劉姓改成呂姓的可能。...
大漢的彷徨——王溫舒:以酷行貪,導致民變四起
千萬不要以為,漢朝皇帝對諸如陳平、田蚡之類的貪腐官員,不但不當作大老虎來猛打,反而越來越重用他們,讓他們的腐敗生活進行到死的那一天,是漢朝皇帝執法太寬松的結果。其實,這些皇帝們真的執起法來,還是十分嚴苛的。...
大漢的彷徨——主父偃:力主推恩,瘋狂斂財,到頭身敗名裂
自景帝以來,諸侯王都是讓皇帝最為頭疼的一件事。劉邦建立漢朝時,也想到過,諸侯王權力過大,以后會對中央造成威脅。所以,他做了一個規定:非劉氏不得封王。韓信封過王,但不久被捆回首都,降為侯,再后來就干脆讓他死在長樂鐘室。劉邦這時仍然很天真地認為,只讓劉氏封王,這個天下就太平了。自家兄弟,互相幫助還來不及,誰還會造反搞窩里斗?何況,當了王,不用干活,照樣領全國最高俸祿,每天都過著吃喝玩樂的幸福生活,還拿腦袋去賭干什么?...
大漢的彷徨——石顯:一代佞臣,貪腐有術
我們已經無法知道石顯的出生年月,但我們還是知道他曾經是一個少年犯。據說他出身還是很高貴的,不像主父偃那樣,從小就窮得叮當響,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命運。這哥們兒從小就是個黑社會老大范,吃喝玩樂,什么都敢做,最后犯了法。這次犯法倒改變了他的命運。他作為犯罪嫌疑人被抓之后,被判了宮刑。宮刑是什么刑,大家都懂。...
大漢的彷徨——劉驁:酒色浸骨,埋下禍根
如果你認真研究一下中國的歷史就會發現,一個朝代的興盛,往往要靠數代明君接二連三地勵精圖治,可讓一個朝代衰亡,往往只需一個皇帝發昏。大漢王朝從文帝開始,一直到宣帝,一個接著一個,基本都算是有作為的君主,不管是內政,還是外交,都取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就,即使是后來的史家,在寫到漢朝的這段歷史時,用的大多都是褒義詞?!拔木爸巍薄罢研信d”,共同構成了大漢王朝的盛世。...
大漢的彷徨——王氏五侯:大權獨攬,強漢式微
外戚長期干政,是大漢王朝的一大特色。在漢元帝之前,那些外戚干政還有些度,大多數是在皇帝還年幼時,幫他拿主意、做決策,等他成年了,基本都能還政于君,自己退回原位,老老實實地過著腐敗生活。但到了成帝劉驁時,由于這哥們兒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酒色之事上,軍政大事基本都交由舅舅們處理。而王氏這支外戚的一號人物皇太后王政君,顯然是玩政治的老手,她一上來就給兒子選了大量美女,讓兒子天天大力開展荒淫活力,以便讓自己家的兄弟們牢牢地把握大權。為了兄弟而不惜把兒子往壞處培養,這老姐也算狠人了。而她家又盛產政治人物,個個都是弄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