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許,歷史不是你認為是那樣的就是那樣的。在當時歷史背景下,當事人為什么會這么做?這個事件是如何發展出來的。這篇文章“三國英雄記——氣性大的楊儀”或許能夠給您答案。?
安葬完諸葛亮,處理完魏延事件,楊儀、姜維等人便率主力回到成都,后主下詔,漢中方面留吳壹鎮守。
吳壹是劉備穆皇后的哥哥,原來的職務是東部戰區司令(左將軍),現被提拔為全國武裝部隊副總司令(車騎將軍),姜維回到成都后改任輔漢將軍,車騎將軍現在是蜀漢此時的最高軍職。
按照諸葛亮的交代,蔣琬被任命為朝廷秘書局局長(尚書令),同時兼益州刺史,又代行總都護一職。都護類似于監軍,總都護相當于全國軍隊的總監軍。大概考慮到蔣琬只是一介幕僚出身,在軍中毫無建樹,不宜貿然成為全軍統帥,所以沒有直接任命他為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大將軍),但后主同時授蔣琬“假節”,讓總都護有了類似于大將軍的職權。
蔣琬集軍政大權于一身了,跟諸葛亮比也只差一個丞相的名義。
這樣的安排符合諸葛亮臨終前的遺囑,大家都沒有什么意見,但有個人卻憤憤不平,這就是楊儀。
楊儀是個很有才干的人,所以深得諸葛亮的賞識,凡是諸葛亮交代的事,楊儀不僅干得很好而且很利索(不稽思慮,斯須便了),諸葛亮十分倚重他,讓他當了丞相府秘書長(丞相長史)。
但此人是出了名的臭脾氣,不僅與魏延不和,之前跟劉巴等人也鬧過很深的矛盾。有能力卻不會團結人,這樣的人不合適負責全面工作,所以諸葛亮生前秘密指定蔣琬做接班人。
提起蔣琬,楊儀更不服氣了,關羽留守荊州期間,楊儀當過關羽的人事處處長(功曹),后到成都在劉備的左將軍府里當處長(兵部掾),而同時期蔣琬只是一名縣長(廣都長),還因為干得不好差點兒被劉備砍頭。
劉備在漢中稱王時,劉巴任漢中王府秘書局局長(尚書令),楊儀是秘書局的一名處長(尚書),蔣琬則是一名科長(秘書郎),楊儀連頂頭上司劉巴都看不上,當然不會正眼去瞧蔣琬,在楊儀心里蔣琬一直是他的下級。
但蔣琬進步得更快,而且顯然更深得諸葛亮的器重,北伐開始后丞相府一分為二,漢中、成都各有一個,諸葛亮讓蔣琬擔任成都留守秘書長(留府長史),讓楊儀來漢中,二人雖然都是諸葛亮的秘書長,但論重要性顯然楊儀比不了蔣琬。
回到成都,蔣琬以諸葛亮繼承者的身份總攬朝政,而楊儀卻被“掛”了起來。
丞相不在了,丞相府也就解散了,楊儀唯一的正式職務是丞相府秘書長(丞相長史),現在被自動解除了。
蔣琬給楊儀安排了一項新的工作:中軍師。
從名號上看,這個職務相當于中軍參謀長一類的角色,但中軍在哪里楊儀恐怕并不知道,他也沒有下屬,整天閑著(無所統領,從容而已),因此這是一個不知所云的職務。
楊儀當然很不滿,不僅把不滿之情表露無遺,而且一天到晚恨得心顫肝疼(怨憤形于聲色,嘆咤之音發于五內)。
楊儀仗著資格老,發牢騷、說怪話也從不避人,一般人都不敢應和他,只有費祎常來勸勸他。
有一天,楊儀越說越激動,說了過頭的話:“丞相去世時我如果舉兵聯合魏延的話,怎么會落魄到今天這般光景呢?想想真是追悔莫及!”
這是大逆不道之言,盡管是在氣頭上說的,但也得上報。
費祎把這些話上報給后主,后主于是廢楊儀為平民,指定其遷往漢嘉郡居住。
經過這個打擊,按理說楊儀應該有所反省,但他更不服了,上書后主表達不滿,言辭更加激切。后主一生氣,命郡里將其收捕下獄。
其實,也許只是嚇唬嚇唬他,挫挫他的性子,但楊儀一生高傲剛烈,哪能受此大辱,結果就在獄中自殺了。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1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