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與傳奇 > 沙場飛將

諸葛亮死后,安葬在哪里?

歷史大觀園 沙場飛將 2021-12-09 00:10:11 0 諸葛亮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這是歷史帶來的回憶。一起來了解下“諸葛亮死后,安葬在哪里?”的相關話題,看看是否能解決您的疑惑。?

諸葛亮死后,安葬在哪里?

蜀軍主力撤回漢中后,在楊儀、費祎、姜維等人安排下,按照諸葛亮的遺愿,將他的遺骸安葬在漢水旁邊的定軍山下。

古人講究葉落歸根,但諸葛亮的故鄉瑯琊國一直在曹魏控制下,歸葬故鄉的愿望無法實現。除此之外,他還可以選擇葬于成都,但相比于成都,諸葛亮對漢中這個他生活了八年的地方懷有更深厚的感情,加之歸葬成都路途遙遠,費事費力,按照這種推測,他選擇在漢中安息是情理之中的事。

除了故鄉,除了漢中,諸葛亮還對一個地方有特殊感情,那就是隆中,自27年前離開那里,諸葛亮就再也沒有回去過。隆中在漢水中游,定軍山在漢水上游,選擇在定軍山安葬,恐怕也有這樣的考慮。

出也漢水,歸也漢水;漢水悠悠,漢室情長。

后主劉禪在成都素服發哀三天,并派左中郎將杜瓊為特使前往漢中,宣讀策命。

給諸葛亮的這篇策命中寫道:“您是文武全才,既聰明又睿智,一生忠誠,接受先帝的遺詔輔佐寡人,致力于復興漢室,平息戰亂。您統率大軍,連年征戰,神威顯赫,壓倒八方,為蜀漢建立了卓越的功勞,一生的建樹可以和伊尹、周公相比。人生為何如此不幸?在統一大業即將完成之際,您患病身亡,讓寡人無限悲傷,肝膽欲裂!”

后主在策命中追贈諸葛亮忠武侯的謚號,之前他的爵位是武鄉侯,自此后世尊稱諸葛亮為武侯。

諸葛亮死后,安葬在哪里?

諸葛亮病逝的消息剛傳入成都時,一些在他手下任過職的官員想立即前往漢中奔喪,但這既不符合諸葛亮的遺愿,又影響到蜀漢的正常秩序,后主發現后,立即下詔禁止。

但也有跑得快的,《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老師譙周在諸葛亮手下擔任過勸學從事,他聽到消息沒做停頓直接就走了,等到詔書發出他已走了很遠,結果只有他到了漢中。

舉國一片哀痛之中,也傳出了一些雜音。

之前一再因言惹禍的李邈又出了奇談怪論,他上疏說:“呂祿、霍禹未必有反叛之心,孝宣皇帝也不是喜歡殺大臣的君主,只是因為做臣子的懼于形勢所逼,做君王的畏于臣威震主(直以臣懼其偪,主畏其威),所以才萌生了奸計。諸葛亮親自率領大軍,狼顧虎視,違背了‘五大不在邊’的祖制,我以前就常常擔心?,F在諸葛亮死了,宗族已經得以保全,再也沒有征戰了,大人小孩都應該慶賀才對(大小為慶)。”

呂祿是劉邦時呂后的侄子,當時諸呂擅權,打算叛亂,但怯于灌嬰、周勃等大臣而未敢。后周勃讓人游說呂祿交出兵權,呂祿被說服,把兵權交出,但諸呂仍然計劃入宮作亂,周勃等人平叛,呂祿也被捕斬。

霍禹是西漢重臣霍光之子,由于其父的巨大影響,他和眾兄弟、諸侄都在朝中為顯官,親黨連體,根基很深,后被削去兵權,兄弟親黨逐漸調任外官,日見削黜,最后陰謀反叛,被發覺后腰斬。

李邈把諸葛亮比作呂祿、霍禹一樣的權臣,讓人吃驚。

他說的“五大不在邊”出于《左傳》,意思是有五種人不能執掌重兵在外。至于哪五種人歷來有爭議,一般認為,丞相、三公應劃入“五大”的范圍之內,不到萬不得已,他們不能在外面直接掌握軍隊,以保持制衡。

但是,到漢末三國,天天都有征戰,這條祖制也早已名存實亡,沒有多少人還關注它。比如曹操,他名義上是漢朝丞相,卻經常帶兵在外征伐,如果有人給他說“五大不在邊”,曹操一定會懷疑其動機。

諸葛亮死后,安葬在哪里?

李邈是書呆子一個,未必有什么政治動機,也許上次在漢中因為諷刺諸葛亮殺馬謖被趕回成都,心里還一直有氣,所以用這些話發發牢騷。

但是,李邈沒有認真想過,之前他一再出言不遜,最后都化險為夷,那都是因為諸葛亮對他的寬容和保護,如今諸葛亮不在了,誰還保護他?

后主聽了李邈的話大怒,下令把李邈抓了起來,不久予以誅殺。

自那時至今,諸葛亮一直長眠在陜西省漢中市勉縣城外的定軍山下,這里是山下的一處平地,周圍群崗懷抱,定軍山疊浪而來,不遠處就是漢水。

走近這里,可以看到一片漢柏古松,顯出清幽和古樸,其間分布著許多古建筑,現在能看到的大多是明清時所修建的,還有許多歷代歌頌諸葛亮的詩詞和復修墓廟記文的石碑、匾額,十分引人矚目。

這群古建筑的主體是一座大殿,在殿中的龕上是諸葛亮塑像,按照長期以來人們所認可的諸葛亮的形象來塑造,著綸巾,手持羽扇,穿鶴氅,神態莊嚴。

大殿之后就是諸葛亮墓,南北向,周長僅64米,頭朝北腳朝南,取“北顧中原,南立蜀國”之意。

諸葛亮在這座墓里安息了近1800年,其間從未被打擾過,是一座從未被盜過的古代名人墓,算是奇跡。

諸葛亮在這里安葬1000多年后的清朝嘉慶年間,有個叫松筠的陜西巡撫來此憑吊,他發現一個問題,諸葛亮遺命中說得很清楚,死后葬于定軍山,借山勢為墓,不樹不封(因山為墳),但眼前這座武侯墓卻在山下的一塊平地上,而且有墓冢,違背了諸葛亮的遺愿。

松筠自作聰明地認為這不是諸葛亮的真墓,諸葛亮另外有埋葬的地點。于是他帶人在附近查看起來,手下有個人為了奉承他,就在距武侯墓100多米的山坡上找了個地方,說是諸葛亮的真墓,松筠下令在此立一碑,上書“漢丞相諸葛亮武侯之真墓”。

這應該是文化腐敗的一種吧,但松筠的想當然竟然騙過了嘉慶皇帝。嘉慶皇帝為了祝賀“真武侯墓”被重新發現,在北京親筆御書了一塊匾額,讓沿途驛站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漢中,一個月后就掛在了武侯祠里。

諸葛亮死后,安葬在哪里?

其實諸葛亮的墓就是大殿后面的那座。諸葛亮一經安葬在這里,便受到官員百姓的祭拜和保護,每年清明節還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大典,歷朝歷代從未間斷過,所以墓地的位置不會搞錯。

至于未能完全按照他的遺愿安葬在定軍山上,那應該是后主以及楊儀、費祎、姜維等人出于對他的尊重和愛戴,自行做主安排的吧。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1971.html

  • 手機訪問

站點聲明:

歷史學習筆記,本站內容整理自網絡,原作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

Copyright ? http://www.bc6j2.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粵ICP備20055648號 網站地圖

999zyz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