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與傳奇 > 沙場飛將

“魏延謀反”事件是怎么回事,魏延真的謀反了嗎?

歷史大觀園 沙場飛將 2021-12-09 00:10:09 0 魏延

歷史不是傳說,也不是戲說,而是活生生的現實,比故事更精彩……一起來討論““魏延謀反”事件是怎么回事,魏延真的謀反了嗎?”的相關話題,感受下您所了解的歷史是否和我的一樣呢??

“魏延謀反”事件是怎么回事,魏延真的謀反了嗎?

諸葛亮臨終前做出了撤軍安排,秘密地和丞相長史楊儀、丞相司馬費祎以及護軍姜維等人商量,讓魏延斷后,姜維次之,如果魏延不執行命令,大軍直接出發(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諸葛亮去世后,論職務應該以魏延最大,他是征西大將軍,但丞相府的日常事務由長史、司馬負責,故而楊儀、費祎執掌軍機。魏延平時跟楊儀關系很僵,一見面就爭論不休,費祎則盡可能居中調解。

諸葛亮去世后,按照事先的安排,先秘不發喪,楊儀讓費祎前往魏延的營寨,試探魏延的態度,魏延果然不同意撤軍。

魏延對費祎說:“丞相雖然死了,我還在。丞相府的官員護送還葬,我來率領眾軍擊破敵人,怎么能因為一個人的死廢掉天下大事呢(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再說我魏延是什么人,應當接受楊儀的指揮,做一個斷后將軍嗎?”

魏延把費祎留下來,重新制訂計劃,明確哪些留下來哪些走,逼著費祎和自己共同簽署,向下面的眾將領宣布。

費祎感到事情不妙,哄魏延說:“我現在就去向楊長史解釋,楊長史是個文官,過去很少參與軍事,他一定不會違背您的命令。”

“魏延謀反”事件是怎么回事,魏延真的謀反了嗎?

魏延相信了,放費祎走。費祎一出營門,便疾馳而去,魏延想想不對勁,想去追趕,已經來不及了。

魏延又派人觀察楊儀那邊的動靜,報告說楊儀等人正按丞相生前的部署按步驟進行撤軍(遣人覘儀等,遂使欲案亮成規,諸營相次引軍還)。

魏延大怒,搶在楊儀等人之前率本部向南撤軍,通過棧道后把棧道燒了(所過燒絕閣道)。

楊儀、費祎、姜維等人率其他蜀軍也沿褒斜道退軍,棧道被魏延燒毀,他們只得重新開辟道路,好不容易趕到褒斜道南口,魏延已將此地占領,楊儀命王平前去應戰。

王平到南口,斥責魏延的手下說:“丞相剛剛去世,尸骨未寒,你們怎敢如此?”

自己人不打自己人,魏延手下都知道魏延理虧,于是不戰而散。

堂堂征西大將軍,最后只得單人獨騎跟幾個兒子一起逃往南鄭,楊儀派馬岱前往追拿,馬岱把魏延父子斬首,之后將魏延的首級交給楊儀。

楊儀站起來一腳踏上(起自踏之),罵道:“狗奴才,看你還能作惡不?”

諸葛亮病逝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傳到成都,后主和群臣深感震驚。

大家還沒從這種震驚中醒過來,更讓人震驚的消息隨后不斷傳來,這些消息分別來自魏延和楊儀,一天好幾撥,各說各的理(延、儀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

后主劉禪不知道信誰的,就問侍中董允和留府長史蔣琬,蔣琬、董允都為楊儀擔保,對魏延表示懷疑(咸保儀疑延)。大家商量了一下,命蔣琬率一部禁軍北上接應。

蔣琬剛出發,走了幾十里,楊儀的報告就來了,說魏延已死,蔣琬便領兵回到成都。

以上是史書對諸葛亮死后“魏延謀反”事件的記載,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不同的說法。

“魏延謀反”事件是怎么回事,魏延真的謀反了嗎?

有一部史書稱,諸葛亮并非死于軍中,由于糧食已盡,他深感憂慮,結果就嘔了血,趁夜燒毀營寨撤退,進入褒斜道后,死于半路上(亮糧盡勢窮,憂恚歐血,一夕燒營遁走,入谷,道發病卒)。

還有一部史書說,諸葛亮不是死于五丈原,而是死在一個叫郭氏塢的地方。

上面這些記載應該是誤傳,因為蜀軍當時秘不發喪,所以有人并不知道諸葛亮去世的確切地點,以為他死在半路上。

關于魏延和楊儀之間的爭斗,也有站在魏延一方的。

有一部史書說,諸葛亮臨終前專門對魏延等人說:“我死之后,你們好好守住現在的江山,千萬別到這里來了(我之死后,但謹自守,慎勿復來也)。”

諸葛亮命令魏延代理自己的職務(令延攝行己事),秘密發喪撤退。魏延按照命令先保密,到了褒口才發喪。楊儀見魏延代理丞相指揮部隊,擔心被他所害,于是揚言說魏延將率眾投降曹魏,帶人來攻魏延。魏延根本無心投敵,所以并不應戰,結果被追上殺了。

但是這個記載歷來被質疑,尤其是諸葛亮臨終說給魏延的話,似乎看出諸葛亮對北伐很后悔。

但它說的有一點是對的,魏延的確沒有投降敵人的打算,作為當時蜀漢軍中僅次于諸葛亮的征西大將軍,魏延開始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繼續跟曹魏打下去,他有這個雄心,認為自己也有這個能力。

諸葛亮死得很突然,蜀軍又秘而不發,曹魏那邊渾然不知。

首先發現蜀軍有異樣的是五丈原附近的百姓,他們看到大批蜀軍離開軍營撤走(整軍而出),趕緊報告司馬懿,司馬懿這才下令追擊。

蜀軍早有準備,負責斷后的姜維命令蜀軍突然反過頭來,揮舞旗幟,鳴響戰鼓,做出進攻的架勢。

“魏延謀反”事件是怎么回事,魏延真的謀反了嗎?

司馬懿吃不準,擔心這是諸葛亮施的計,于是退回,不敢再追。所以后來百姓中流傳了一則諺語:“死的諸葛亮嚇跑了活的司馬懿(死諸葛走生仲達)。”

司馬懿也知道了這個諺語,自我解嘲道:“我可預料到他活著的事,沒辦法預料到他已經死了呀(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過了一天,魏軍才占領了蜀漢丟棄的營壘,司馬懿親自過去查看,特意看了看蜀軍留下來的營壘以及諸葛亮生前生活的地方(行其營壘,觀其遺事)。

看完,司馬懿不禁嘆道:“真是一個天下奇才啊(天下奇才也)!”

在蜀軍營寨內,還發現來不及帶走或銷毀的文書檔案,以及大量糧食。當時大家都認為諸葛亮已死,辛毗認為不一定,也許是諸葛亮的一計。

司馬懿不同意這樣的說法:“軍事家所看中的是軍事文書、兵馬糧草,現在這些都不要了,哪里有人肯把五臟拿出來以求生的道理(豈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

司馬懿下令追擊。褒斜道不好走,關中生長著很多蒺藜,司馬懿命2000人穿著軟木平底的木屐背著蒺藜在前面開道,路不好的地方就把蒺藜鋪上,人馬再前行。

魏軍一直追到赤岸,再往前就要到褒口了,這時傳來蜀軍內訌的消息,司馬懿想乘隙進攻漢中,但魏明帝的詔書傳來,讓他撤軍。

魏明帝還沒有做好全面攻擊漢中的準備,當時遼東的公孫淵勢力不斷坐大,魏明帝派人前去清剿,但吃了敗仗,相對于蜀漢,北面的問題也很嚴重。

快追出褒斜道的司馬懿一來擔心中埋伏,蜀軍雖然撤退,但并沒有大敗,他們的拿手好戲是設伏,其弓弩兵的厲害魏軍早就嘗過,司馬懿不想當第二個張郃。

二來,對于已經成為魏軍一號人物、一向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來說,蜀漢的繼續存在顯然對進一步鞏固自身勢力更為有利。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1970.html

  • 手機訪問

站點聲明:

歷史學習筆記,本站內容整理自網絡,原作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

Copyright ? http://www.bc6j2.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粵ICP備20055648號 網站地圖

999zyz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