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與傳奇 > 沙場飛將

一代英才諸葛亮隕落于何處?他的死因是什么?

歷史大觀園 沙場飛將 2021-12-09 00:10:08 0 諸葛亮

沿著古長城徒步,仿佛行走于歷史與現實之間。一邊欣賞雄渾壯觀的邊塞景象,一邊不斷去懷想曾經發生在這片歷史大地的過往。今天來討論“一代英才諸葛亮隕落于何處?他的死因是什么?”的話題,一起感受歷史的魅力。

一代英才諸葛亮隕落于何處?他的死因是什么?

這段相持的時間長達幾個月,在此期間雙方也有一些往來。

有一次,司馬懿會見諸葛亮派來的使者,不問軍中大事,只問諸葛亮的日常生活,問得很詳細(唯問其寢食及其事之煩簡,不問戎事)。

在兩國交戰期間主帥的一切都是軍事機密,包括健康情況、生活規律、個人嗜好等,從這些蛛絲馬跡中可以推測出對方很多有用的信息來,從這一點看司馬懿挺賊。

蜀國的使者顯然警惕性不高,對司馬懿有問必答:“諸葛丞相日夜操勞,睡覺很少,軍中二十杖以上的處罰他都親自過問,飯量也小,每天不過數升(所啖食不過數升)。”

蜀漢使者走后,司馬懿對大家說:“諸葛亮的身體狀況很差,堅持不了太久(亮體斃矣,其能久乎)。”

諸葛亮的身體狀況確實很糟糕。

長年的操勞,正可以用積勞成疾來形容,加上戰事膠著,勞力之外更勞心,諸葛亮真的病倒了。轉眼到了秋天,秋風起,天氣涼,秋風蕭瑟,又容易讓人感傷,諸葛亮的病情竟然嚴重起來。

一代英才諸葛亮隕落于何處?他的死因是什么?

消息傳到成都,后主劉禪大為驚愕,趕緊派朝廷副秘書長(尚書仆射)李福日夜兼程趕往五丈原,一方面探視丞相的病情,另一方面還有大事相問。李福趕到五丈原時,看到諸葛亮已經病得很重了。

李福在病床前向丞相詢問對國事方面的交代,聽完后就急忙回成都復命。走了幾天,李福突然想起來還有重要的事沒有問,于是又返回來重新面見丞相。諸葛亮已知道了他的來意,對李福說:“我知道你的意思,想說的很多,再說一天也說不完,你想問的,公琰合適(君所問者,公琰其宜也)。”

公琰是蔣琬的字,李福道:“前幾天確實忘了問您這件事,就是您百年之后誰可以接替大任,所以又回來。我還想再問您,蔣琬之后,誰可以接任(乞復請,蔣琬之后,誰可任者)?”

諸葛亮回答:“文偉可以。”

文偉,是費祎的字。李福又問費祎之后誰合適,諸葛亮不再回答(又復問其次,亮不答),他向后主上了一份表章,托付后事:

“我家在成都有800株桑樹,有薄田15頃,家中子女的衣食,已經很寬裕了。我在外領兵作戰,沒有別的收入和花費,隨身的衣物膳食都依靠國家,不從事其他營生以增加一分一毫的私產(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如果我死了,不會使家中有多余的資產,身外有多余的錢財,以致辜負陛下對我的恩情。”

諸葛亮給丞相府秘書長(丞相長史)楊儀等人留下遺命,自己死后葬于漢中的定軍山下,借助山勢作墳,墓冢大小夠容納棺材就行了,斂葬時穿平時的衣服就行,不用陪葬的器物(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交代完這些事,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八月,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終年54歲。

后世傳說,諸葛亮出生于181年四月十四日,卒于234年八月二十八日,但史書對此均沒有明確記載。

關于諸葛亮臨終前的一些情況,史書有些記載。

一代英才諸葛亮隕落于何處?他的死因是什么?

有一部史書說,諸葛亮病逝的那一天有星赤而芒角,自東北向西南流射,落于蜀軍大營。

還有一部史書說,諸葛亮臨終前不僅飯量很小,而且心情不好。有的史書說他還吐過血(亮糧盡勢窮,憂恚歐血)。吐血不是咳血,加上飯量不大,容易讓人聯想到消化系統的疾病,有人認為諸葛亮得的病是消化道出血,具體病癥是消化道潰瘍或者胃部腫瘤。

還有人推測諸葛亮的病或許與血吸蟲有關。他長期生活在荊州,無論是襄陽的隆中還是南陽的臥龍崗,在當時,都在血吸蟲疫區內,尤其是靠近漢水的襄陽,在那里血吸蟲病時常大規模發作。諸葛亮有長達十年的躬耕生涯,接觸血吸蟲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另外,引起大量吐血的疾病除消化系統還有可能是呼吸系統的原因。如果患有肺癌或嚴重的肺結核也會大量咳血,此之外脊椎性結核也可以導致吐血,有人認為諸葛亮得的正是這種病。史書記載,諸葛亮作戰時經常坐著小車而不太騎馬,這正是脊椎有問題的表現。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積勞成疾和精神壓力太大都是諸葛亮病倒以致過早辭世的根本原因。北伐以來,雖經多次努力,但或因為天時或因為地利或因為內部原因,前幾次都未取得成功,這讓諸葛亮很憂心。

諸葛亮覺得對不起先主的托付,又感到長期消耗下去沒法向后主和蜀漢官民交代,這種沉重的壓力和過度的操勞都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最終奪去了他的生命。

諸葛亮雖然不在了,但世人對他的紀念和評論從未間斷。

一代英才諸葛亮隕落于何處?他的死因是什么?

有人做過統計,至今保存的截至清代以前關于諸葛亮的評論、考證等就有400多篇,涉及180多人,其中包括帝王、學者、詩人和愛國將領,參與評論的人范圍之廣、規格之高在三國歷史人物中首屈一指。

歷代對諸葛亮的評價多持頌揚態度,稱頌的重點在其忠君為國、興復漢室、矢志不移以及高尚的個人品德等方面。唐代官方設武廟,從歷代軍事家中選出十位杰出軍事家入祀,諸葛亮是整個漢末三國乃至兩晉唯一入選者,宋代官方仍沿襲唐代設武廟的做法,諸葛亮繼續入選。

民間也將諸葛亮視為智慧的化身,認為他無所不能,但考察諸葛亮的一生,他取得過勝利,也多次經歷過失敗,甚至遇到過嚴重的失敗,但這絲毫沒有減少人們對他的崇敬。

在古人看來,諸葛亮具備治國治軍的突出才能,同時又濟世愛民、謙虛謹慎、廉潔奉公,為后世樹立了榜樣?;仡欀T葛亮的一生,他的忠貞、濟世、敬業、至公、廉潔、謙虛等都為帝王、將相以及普通百姓所稱頌,人們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使他成為帝王心目中理想的人臣、人臣治國理政的榜樣以及普通人平時學習的楷模。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1969.html

  • 手機訪問

站點聲明:

歷史學習筆記,本站內容整理自網絡,原作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

Copyright ? http://www.bc6j2.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粵ICP備20055648號 網站地圖

999zyz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