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與傳奇 > 沙場飛將

“木牛流馬”有什么作用?木牛流馬是什么時候開始使用的?

歷史大觀園 沙場飛將 2021-12-07 23:28:29 0 諸葛亮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文章,在這美好的一天中,遇見您是我的福氣,遇見您是我的幸運,希望這篇文章““木牛流馬”有什么作用?木牛流馬是什么時候開始使用的?”能夠給您帶來一點生活中的趣味!?

“木牛流馬”有什么作用?木牛流馬是什么時候開始使用的?

第四次北伐后,諸葛亮考慮國力需要恢復,已無法立即再次大規模用兵,于是在漢中進行休整,以積蓄力量,再圖北伐。

諸葛亮總結了前幾次北伐失利的教訓,他覺得準備工作不足是最大的問題。而所有準備工作之中,尤其以糧食的準備最為重要。為解決未來北伐糧食供應問題,他從兩方面進行了準備。

一方面是休士勸農,利用不打仗的這段時間,一邊抓緊士兵的訓練,一邊在漢中一帶廣泛墾殖。

蜀軍的糧食供應主要靠益州內地,但長途運輸成本太高,途中損耗也大,算一筆簡單的賬,運1萬斤糧食到1000里外的地方,每人運200斤已經不算少了,也需要50人運,一個人每天消耗2斤糧食,如果走了20天,路途來回就要消耗掉4000斤糧食,所以過去有“運一半、吃一半”的說法。

如果路途更遠,或者道路不好走、遇到陰雨天,損耗更大,糧食運到前線也就所剩無幾了。

所以,如果能在漢中本地解決一部分糧食,那效率將大為提高,因為這里每增加1斤糧食,相當于內地運來2斤。

漢中有大片空地,經過簡單開墾就可以種糧,諸葛亮在漢中屯墾,其以沔陽縣東南的黃沙一帶面積最大。黃沙是當時漢水的一條支流,發源于云濛山,在沔陽以東的青陽峽注入漢水。想當初,這一帶可能人跡罕至,但地勢較為平坦,又利于灌溉,所以諸葛亮在此墾耕(休士勸農于黃沙)。

“木牛流馬”有什么作用?木牛流馬是什么時候開始使用的?

李嚴事件發生后,諸葛亮意識到漢中郡太守這個崗位很重要,必須選調一個敬業、干練的能臣來擔任,經過物色,他最后把巴西郡太守呂伷調來到漢中郡當太守。呂伷為人勤干務實,除了當太守,還兼管屯墾事務(兼領督農),通過發展生產,積蓄更多的糧食。

另一方面,諸葛亮把注意力放在解決糧食的運輸問題上,這比糧食本身還重要。

為了提高運糧的效率,諸葛亮在褒斜道中的斜谷修建了糧倉,把糧食盡量往那里集中,這樣一旦重開戰事,就可以最大程度減少運糧的距離。

當然,這都不是根本的辦法,為了運糧,諸葛亮想了很多辦法,用“木牛流馬”進行運輸就是其中之一,根據史書的記載,“木牛流馬”正是在第四次北伐失利后開始投入使用的。

“木牛流馬”其實是“木牛”和“流馬”兩種不同的東西。按照史書的記載,“木牛”大概是這樣的:腹部是方形的,頭部是彎曲的,每天行程較短,負責較重貨物的運輸,不太適宜運小件東西(宜可大用,不可小使),它單獨行駛時每天能走數十里路,結隊行駛每天至少走20里,每一個“木牛”能載一個人一年的糧食。

漢代每人每月的平均口糧是大石1石8斗,一年即21石6斗,1石是1斛,約合如今30斤,漢代一人一年的平均口糧大約是650斤。木牛的這個載重量,無論是肩挑還是背扛,一個人都無法負重,甚至是用牛馬馱運也沒有辦法承受這么大的重量。

關于“流馬”,史籍中也有它各種部件尺寸的記載,而且十分精確,推測起來,其形制應小于木牛,盛糧食的工具是兩個可拆卸的“方囊”,每個木箱可以盛米2斛3斗。

與“木牛”相比“流馬”的載重量小得多,一次可以載糧食4斛6斗,按照上面的計算方法,約合如今140斤,是木牛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但是它更為精巧,行動速度也更快。

“木牛流馬”有什么作用?木牛流馬是什么時候開始使用的?

史書對“木牛流馬”的記載都是文字性的描述,沒有圖樣,所以后人無法進行復原,從歷代以至現在,有不少人聲稱按照諸葛亮留下來的文獻造出了木牛和流馬,但無一例外都加進了大量個人的理解和改造,所以造出來的東西五花八門。

在后世的研究中,宋人陳師道的見解影響最大,他提出“木牛流馬”是蜀地的一種小推車,這種車子可以載8石重的東西,前部的形狀如牛頭,還有一種大車,要4個人來推,可以承載10石重的東西。陳師道認為這就是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

獨輪車是宋代以后的叫法,在漢代稱為鹿車或轆車,在諸葛亮之前這種車子已經存在且廣泛使用了,史書多次提及它。說“木牛流馬”只是獨輪車,似乎有點兒簡單,至少夠不上諸葛亮專門搞出來的一項發明。

近代以來,學者們又進行了大量研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木牛流馬”是一種人力推動的四輪車,木牛體量較大,流馬算是它的簡裝版,之所以有了木牛后再推出流馬,是因為有些地方道路不好,木牛運行不方便,于是進行了簡化。

既然是一種車子,為什么起了個“木牛流馬”的名字呢?

現在流行的網絡詞匯里把“有沒有”稱為“有木有”,推測一下,古人會不會也這么用過,“木牛”即“沒牛”,也就是不用牛也能拉著跑??蓜e笑,這不是臆想,有一部20世紀60年代出版的《中國古代農業機械發明史》,里面就持這樣的觀點。

“木牛流馬”有什么作用?木牛流馬是什么時候開始使用的?

“流馬”怎么解釋呢?

按照同樣的思路推測,可能得名于它特有的方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類似于今天的集裝箱,算是微型集裝箱,屬于模塊化的設計思路,它們尺寸大小都一樣,可以拆卸,路好時推著走,推不動了拆下來挑著走,到前面找一個空車,把方囊安上就可以走。由于方囊連著方囊,像是流動的馬,所以叫流馬。

現在想復原“木牛流馬”的人,千萬不要被牛和馬的外形所迷惑,非要做出像牛像馬的東西,它們其實就是大小不同的四輪人力推車。

制作大批量的木牛流馬也是一項浩大工程,據唐代的一部史籍記載,諸葛亮曾派廖立、杜睿、胡忠等人在景谷縣西南25里的白馬山一帶制作“木牛流馬”,后來白馬山又被稱為木馬山。

宋代的一部史籍則說,蜀漢時江州一帶民間流行用江州車子,就是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之所以叫江州車子,是因為木牛流馬是諸葛亮在江州制造的。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1964.html

  • 手機訪問

站點聲明:

歷史學習筆記,本站內容整理自網絡,原作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

Copyright ? http://www.bc6j2.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粵ICP備20055648號 網站地圖

999zyz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