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一直流傳著“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據說和珅的家產值白銀八億兩,是清王朝十年財政收入的總和,所以招來殺身之禍。
從查抄家產的清單中可以看出,和珅長期把持崇文門稅關,索賄受賄;大量兼并土地;開設當鋪銀號,放高利貸;開設煤窯、跑運輸……進他的私囊里的銀子都要形容成一個“涌”字。
巨大的財富使和珅過著帝王般奢華的生活,他在北京、承德等地都建有住所。和珅在北京什剎海畔建起豪宅,府內甚至仿乾隆寧壽宮建起楠木房,并仿皇帝建制修建垂花門等。和珅還在北京海淀建有淑春園,即今北大未名湖。
和珅不僅享受著姬妾成群、錦衣玉食的生活,還夢想著死后像皇帝一樣風光,他在河北薊州修建巨大墳墓,規格甚至超過親王,民間稱之為“和陵”。和珅被抄家時,墳墓被平毀。
早年,和珅與弟弟和琳從小都受到較好的教育,十來歲時被選入咸安宮官學,接受儒學經典和滿、漢、蒙古文字教育。和珅天資聰穎,勤奮努力,成績突出,因而得到老師吳省蘭等人的器重。
乾隆三十四年,二十歲的和珅繼承祖上三等輕車都尉的爵位。第二年,參加順天府科舉鄉試,沒有考中舉人。不過,沒有功名的和珅,后來卻因頗有才學而主管了許多文化教育事業。
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三十三歲的和珅被任命為三等侍衛,成為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实鄣氖绦l很多,但為什么和珅會得到乾隆的賞識?乾隆十分喜愛和珅,在野史中還有一種記載。當乾隆還是寶親王的時候,有一次去到太后宮中,見一女子,裊裊婷婷,有如西施再世。寶親王一下子魂兒出竅了,禁不住輕輕地從后面走過去,撫摸那女人溫潤如玉的脖子。那女人以為是哪個小太監,轉身一掌打來,卻被緊緊攥住。那女人定睛一看,見是年輕風流的寶親王,渾身一軟,寶親王乘勢將她攬在懷中。這個女人就是雍正皇帝的愛妃馬佳氏。此后寶親王時常找機會去后宮與她見面。一日,二人正在后宮調笑,不想被皇后鈕祜祿氏看見,硬說是皇妃馬佳氏調戲寶親王,下了一道懿旨,要將馬佳氏在月華門下勒死。等寶親王趕到月華門時,馬佳氏已氣息奄奄,一見寶親王趕來,馬佳氏頓時滾下兩行熱淚。寶親王心如刀絞,欲哭不能放聲,說道:“是我害了你!你我今生無緣,但愿你來生能和我相聚。”說罷,咬破中指,將血往馬佳氏的額上一點,說道:“來生相逢,以此為記了。”和珅被傳額上也有一如此印記,和珅相貌俊秀,舉止合度,頗似當年的馬佳氏。更傳言和珅出生之年,正好是馬佳氏死去之年。乾隆更確信“和珅莫不是馬佳氏轉世?”這位風流皇上,想要把欠馬佳氏的情,一股腦兒地還到和珅身上,造就了和珅一生的榮華富貴。當然,這個說法并不靠譜兒,只是一個民間的故事。
和珅的發跡是有一個過程的,他自身的才能在某種程度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和珅的升遷速度是歷史上極其少見的。在封建社會,懷才不遇的情形比比皆是,可是對和珅而言,雖然曾經一度在考場上名落孫山,但數年后竟然得到一個“機會”。對于這個“機會”有幾種說法:
一是,陳康祺在《郎潛紀聞》中說,有一次乾隆看奏報,得知要犯逃亡,心中生氣,隨口說出《論語》中的“虎兕出于柙”。眾侍衛都不知乾隆所說何意,和珅則說:“皇上是說,管此事者,當負此責。”乾隆很是高興,問和珅是否讀《論語》,又問他的家世年歲,和珅皆奏對稱旨,于是受到提拔。根據這則傳說,又生出兩種情節:其一是《清朝野史大觀》中說,有一次乾隆在轎子中背誦《論語》,突然忘了下文,跟班的和珅脫口而出,由此得到乾隆的賞識;其二是薛福成在《庸盦筆記》中記載,當乾隆要出巡時,突然找不到儀仗用的黃傘蓋,就問該誰負責,很多侍衛嚇得不敢做聲,只有和珅朗聲答道:“當然是管這個事情的人負責。”從而引起乾隆的注意。
二是,陳焯在《歸云室見聞雜記》中記載,乾隆四十年,乾隆出巡山東。他喜歡坐一種騾子拉的小車,“行十里一更換,其快如飛”。有一次恰巧是和珅跟班,大概是旅途無聊之際,乾隆就與和珅聊起天來。乾隆問和珅參加過科舉沒有,和珅老老實實地回答說曾參加過乾隆三十五年的考試,但沒有考中。乾隆又讓他背當年的應試文章,和珅跟在小車旁邊,一邊走一邊背,很快就將當年的文章一字不差地背出來了。乾隆聽了之后,對和珅說:“你的文章其實可以考中的。”看來,和珅的文字并不是很差,而且能夠很快背誦五年前的一篇文章,可算是很難得的了。由此,和珅的聰明伶俐給乾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和珅最初不過是乾隆身邊一個小小的侍衛,在鑾儀衛中當差,后來平步青云、扶搖直上,入軍機處,任尚書議政王大臣、大學士并封伯進公爵。和珅并非庸才,他的才干和機敏是他得寵的主要原因。
和珅有他的超凡之才,他通曉滿文、漢文、蒙古文、藏文。和珅與那些提籠架鳥、浪跡京城的八旗子弟不同,他確是一個百里挑一的人才。乾隆在晚年時仗著國家繁榮昌盛,生活奢華,大興土木。他六次南巡,沿途建造了三十個行宮;他在圓明園和避暑山莊,仿造江南風景;建造娛樂場所;八十歲時舉行萬壽大典。這些都需要大量的銀子,當時國庫已枯竭,銀子從哪里來。
在這種情況下,乾隆非常需要像和珅這樣的人,因為和珅是一個弄錢好手。他在不大動用國庫的情況下,就想方設法滿足乾隆的需要。著名學者紀連海認為和珅通過下面的手法來斂財:和珅官運亨通之時,參與查處云貴總督李侍堯納賄案,甘肅布政使王亶望與通省官員“冒賑案”,山東巡撫國泰虧空國帑案等大案要案;同時他利用皇親國戚的地位肆無忌憚地聚斂財富,中飽私囊,他的家產竟達數億兩白銀,相當于清朝當時十余年的收入,是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大貪官。嘉慶親政后不久,就將和珅逮捕入獄,賜令自盡,自認為是“懷才誤此身”的一代巨貪和珅應得的下場。
在朝為官,重要是能消息靈通,懂得效益增減規律。尤其是職位較低不能接近權力核心的官員,能否從大官口中得到瞬息萬變的內部信息,并在這些信息中作出自己的決策,決定著他們的前途和命運,沒有一直進賬的銀子,也沒有一直賠本的買賣。
歷史上多見官員巴結、勾結太監之類的事情發生,為的就是能從皇帝身邊的人口中得到朝廷上一點一滴的風吹草動,好見機行事。和珅的地位無疑也是追逐者的首選目標。他只憑朝廷的內部消息就可以大發人情財,他只要賣一個人情就換來巨額回報,這也是他中飽私囊的原因。
從二十八歲起和珅長期擔任戶部尚書,而戶部的職責就是管理天下錢糧。因此,和珅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進行貪污。除了戶部之外,和珅還掌管著內務府的糧庫、綢緞庫、顏料庫、圓明園茶膳房、選辦處、上駟院、太醫院、御藥房等與財政有關的部門,這就意味著他掌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同時,他還負責各種內宮所用物品的制造,宮殿園林的建造和維修。實際上,和珅雖然不曾擔任工部的職務,卻把工部的職權也收到自己手中。這樣一來,他就把整個國家的財政大權都由自己控制了。上述這些,都為和珅貪污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因此,和珅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勒索百官。當然,也有那真的跟和珅較真、不想被和珅勒索的人存在。
朝廷中每隔幾年,就會命各地的大臣回京述職,以檢查全國各地的治理情況,地方上的大臣進京的時候,一般都會攜帶一些珍稀之物,作為貢品進獻給皇上。
有一年,有個名字叫孫士毅的總督,從安南前線回京述職??偠奖环Q做封疆大吏,掌管一省或幾省的行政和軍事,是朝廷中的大官,一般都是皇帝極其信任之人,他們在朝中的地位頗高,一般的官員對他們都非常敬畏。
話說孫士毅前往金鑾殿面君,在宮門之外偶遇和珅,和珅一眼就看到他手中拿著一個什么東西,就向他要來一看,原來是一個用珠子做成的鼻煙壺,大如雀卵,雕刻精巧,晶瑩剔透。和珅一見,便愛不釋手,口中連連稱贊,把玩了一會兒,就對孫士毅說:“孫大人如果不嫌棄在下的話,能否把這個玩意兒送給在下呀?”孫士毅見和珅竟然當面索要,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如實說道:“此物原為進獻皇上,而且下官已經向皇上奏明了,和大人喜愛,本當贈給和大人,不過下官不好向皇上交代了,望和大人見諒。”和珅沒想到孫士毅竟然拒絕了他,覺得很沒面子,只好掩飾說:“我只不過是一句玩笑罷了。”孫士毅以為這件事就這樣被搪塞過去了,誰料幾天之后,孫士毅又在軍機處見到和珅,和珅手拿一個鼻煙壺對他說:“孫大人,我也請你看一個鼻煙壺,比你那個如何?”孫士毅一見大驚,和珅手中所拿的鼻煙壺正是他進獻給皇上的那個。和珅得意地笑道:“孫大人不必驚訝,此物乃是皇上所賜的。”孫士毅經由此事明白了和珅在朝中的地位與權勢,此后對和珅再不敢有半點不敬。
想一想,也是,你回京述職,給國家最高統治者——皇帝——帶些禮品回來,卻不給直接提拔你、管理你的人帶些禮品回來,也是不太像話。從這點上來說,和珅索要賄賂也是那個時代的人之常情吧。
有主動索賄的,更有主動行賄的,而且主動行賄的還大有人在。雖說和珅的錢財都是不義之財,都是靠貪污等非法手段取得的。但是,很多都是靠自己的商業經營活動取得的。在這些商業經營活動中,為和珅帶來最多財富的,還是兼并土地。
和珅真的是太有錢了,真的是太愛財了。他斂財的手段在當時的社會里也太高明了。他的存在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大清朝的利益。這種事情,打著效忠皇上的旗號,自然不容易被人發現,就是發現了,誰又敢說三道四呢?
看來,和珅是認準了這樣一條:只要討得皇帝歡心,其他什么都好辦,哪怕是犯了什么過失或是順便也給自己摟錢,皇帝也不會在意。那么,和珅既然已經把乾隆皇帝伺候得到了離不開他的程度,又怎么會丟了性命呢?
和珅之所以能夠成為乾隆的寵臣,權傾朝野,不僅因為他給乾隆搞到了不少銀子,更因為他在官場玩弄權術也十分高明。不過,聰明反被聰明誤,所有這些,最終都未能挽救他的性命。
乾隆末年吏治腐敗,貪官之首便是皇帝最寵信的和珅。但和珅持權恃大,忘記太上皇年事已高,他該為自己預備退路。早在乾隆帝有意選頤琰繼位時,和珅就早早打探到了這一消息,在宣布此事的頭一天送給頤琰一柄玉如意,表示自己對此事勞苦功高。乾隆帝退居幕后,和珅專權更甚,嘉慶帝有什么事反而要托和珅轉告父親,嘉慶帝的老師朱硅由兩廣總督升任大學士,嘉慶皇帝寫詩祝賀,沒想到和珅向太上皇告一狀,說嘉慶帝在向下屬“市恩”,結果朱硅降為安徽巡撫,嘉慶帝也因此得罪了父親。嘉慶帝隱忍不發,表面上更重視和珅。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弘歷駕崩。次日,嘉慶帝命和珅與戶部尚書福長安輪流看守殯殿,不得擅自出入,實施軟禁。接著下了一道突兀的圣旨,命令著實查辦圍剿白蓮教不力者及幕后庇護之人。當天就有大臣領會到皇帝的意圖,于是彈劾和珅的奏章源源不斷送到嘉慶帝手中。嘉慶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條大罪,立即下令逮捕和珅入獄。嘉慶帝本要將和珅凌遲處死,但由于皇妹也是和珅媳婦的和孝公主的求情,并且參考了董誥、劉墉諸大臣的建議,改為賜和珅獄中自盡。為避免政壇風波,嘉慶帝宣布對能棄惡從善的和珅余黨一律免于追究。他二十年苦心孤詣地耍弄權術、搜刮財富,如今一切都化為烏有,真個是“枉勞神”矣!
和珅始終認為是被自己的才華給害了。和珅的確是個有才的人,但他最大的才華卻是玩弄權術。他能登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靠的是緊緊傍著皇帝、討得皇帝歡心的本事,然而這種本事卻不能讓他永遠享受富貴,最終還是皇帝把他送上了斷頭臺。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lscq/rczk/1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