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只斗雞在斗雞場上,要作出優勢策略選擇,如果實力相差很大,那么實力強大的斗雞理所當然會選擇“進”,而相對而言,實力弱小自然會選擇“退”,這就是實力小的優勢策略。但是當兩只斗雞實力不相上下的時候,進退就變成一種預測,只能通過探望才能得知,而這種探視同樣需要付出代價。
中國歷史上有兩位開天辟地的帝王,一是秦始皇,一是漢武帝。秦始皇結束了周代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中央集權大一統的帝國。但是這個帝國缺乏統治經驗。雖然秦始皇是一位縱橫捭闔、叱咤風云的人物,開創了中華第一帝國。但這個帝國的壽命卻過于短暫,只存在了十五年就滅亡了。
秦朝覆滅后,中原地區出現楚漢相爭的局面,無暇再顧及北方。與此同時,匈奴部落也在發生著變化,從分散走向了統一。匈奴人先前分為許多個小部落,彼此之間也經?;ハ喙シ?。其中有一個較大的部落,酋長叫頭曼。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前妻所生,叫冒頓,小兒子則是后妻所生。頭曼非常喜歡小兒子,打算把酋長的位置傳給他。他故意疏遠冒頓,甚至狠心地想借別國之手殺死他。為此,冒頓對老爹恨之入骨。
不久,冒頓發明出一種射出時能發聲的響箭,他下令給他的部屬說:“以我的響箭為令,響箭射什么,你們也射什么,不射的處死。”開始,冒頓用響箭射獵物,響箭射出后,發現有未跟著射的,立即殺掉。有一次,冒頓用響箭射他自己的馬,部屬有不敢跟射的,也立即殺掉。又一次,冒頓用響箭射他自己的妻子,部屬又有不敢跟射的,再立即殺掉。過了一些時候,冒頓用響箭射他父親的坐騎,部屬們不敢再不跟射,發箭將馬射死,冒頓知道已訓練成功。公元前201年,在一次打獵時,冒頓突然用響箭射他的父親,部屬們跟射,頭曼遂死于亂箭之下。隨后,冒頓殺掉了他的繼母與弟弟,宣稱自己是“單于”,意為全匈奴的首領,建立起了匈奴汗國。
冒頓單于野心極大,且能力超群。他統率匈奴騎兵四面出擊,不但征服了匈奴各部,還重新收復了被秦朝奪走的河套地區,向東打到遼東半島,向西一直打到新疆,控制了中國西北部、北部和東北部及蒙古高原的廣大地區。冒頓也像他的先人們一樣,把目光盯向了富庶的南方。他找了個借口,自稱是中國古代夏朝人的后代,中國有他們的一份,開始率軍入侵中原。
此時,楚漢戰爭已經結束,劉邦建立起了西漢王朝。劉邦不能容忍匈奴人的侵略,他挾統一中國的余威,于公元前200年,親自率領大軍三十四萬北征匈奴。冒頓采用計策,率軍撤退,引劉邦追擊,然后突然切斷漢軍后路,將劉邦團團包圍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東)。無奈之下,劉邦聽從謀士陳平的計策,用重金買通冒頓單于的閼氏,使她說服冒頓,終于放了劉邦一條生路。
白登山之敗后,劉邦認識到,天下剛平,國力疲憊,無法支撐與匈奴的大規模戰爭。他采用了和親的政策,將公主嫁給匈奴單于,贈送絲綢、糧食等物品,并與冒頓約為兄弟,暫時緩解了匈奴的威脅。
漢王朝是中國歷史中的第二帝國。這個帝國創生于農民起義。其創業君主劉邦是一個出身草莽、行跡近乎無賴與游俠(黑社會領袖)之間的邊緣人物。由于一種政治和階級的包容性,他的集團具有較為寬泛的社會基礎,趁動亂紛爭之際,終于取得全國政權。
但這個新皇朝幾乎不具有法理和意識形態的任何正統性,因此這個帝國在開創之初就陷入了極端不穩定之中。自高帝、呂后至文景的五十年間,內部變亂不斷,外部則匈奴交侵,社會深隱危機之中。直到漢武帝登基,這位被班固稱之為“雄才大略”的人物,才為這個皇朝開辟了嶄新的局面。
漢武帝塑造主流政治意識形態,規劃制度,招攬人才,改革內政,建立幣制與財政,決戰匈奴,拓展外交,不僅重新奠定了漢帝國的制度基礎,而且其宏謀遠慮為此后直到清皇朝兩千年間的中國君主立憲制度提供了一整套相當穩定而成熟的模型和范式。
然而漢武帝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歷史人物,敘述評價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漢武帝是一位承前啟后而又開天辟地的真正偉大的君王,在他之前的歷史上,他所建樹的文治武功無人可及:他的風流倜儻超群絕倫;他的想象力和巧妙手法使政治斗爭成為藝術;他的權變和機謀令同時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懷寬廣,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鑒人之明;他開創制度,樹立規模,推崇學術,酷愛文學才藝;他倡導以德立國,以法治國,平生知過而改,從善如流,為百代帝王樹立了楷模。在后來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努爾哈赤、康熙皇帝的行藏中,多少似乎都可以看到漢武帝的影子。
漢武帝具有超越歷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戰略和外交設計的奇才。這種天才使他能運籌帷幄而決勝萬里,處廟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則足以使西方漢尼拔、亞歷山大、拿破侖等馳騁于疆場的將帥黯然失色。但是,漢武帝絕不是一個超俗絕世的圣者。他好色、驕傲、虛榮、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執,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點他幾乎都具有。但是,盡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為一個君王,而僅僅是作為一個普通凡人,那么以其一生的心智和行為,他仍然應被認為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一個機智超群的智者、一個勇武剛毅的戰士、一個文采煥然的詩人、一個想象力浪漫奇異的藝術家以及一個令無數妙女傷魂斷魄的蕩子、最壞又最好的情人。漢武帝改變了漢初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采取積極進攻的戰略。
漢武帝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不滿足于王朝貴族故步自封的做法,希望能有大的作為。漢武帝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政治上銳意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實行“推恩令”,削弱了諸侯勢力;在經濟上征收車船稅,實行鹽鐵官營的政策,將天下財源收歸中央政府;在軍事上健全軍制,大養戰馬,加強騎兵隊伍建設,選拔有才華的年輕將領做統帥。漢武帝認識到,要想徹底摧毀匈奴,解除邊患,戰爭極可能持續幾十年。為了一雪前朝之恥,徹底解決北方之患,他苦心經營,從各方面做好了戰略反擊匈奴的準備。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終于下定決心與匈奴開戰。鑒于初次作戰,不能貿然北進,他計劃誘敵深入。漢武帝選擇了與匈奴有商業往來的馬邑作戰場,派大將王恢統軍三十萬,埋伏在馬邑左右山谷之中。然后派間諜去向匈奴人告密,說馬邑太守已被人殺死,請匈奴乘虛進擊。匈奴軍臣單于信以為真,親自率領十萬騎兵,奔馬邑而來。在距馬邑已不到一百公里時,軍臣單于只見牛羊遍野,不見牧人,感覺到有點異樣。于是命人去俘虜了一個漢軍士卒來審問,結果問出了全部機密。軍臣單于大驚,急令撤退。漢軍馬邑之謀遂告落空。
馬邑事件后,漢匈之間維持了六十多年的邦交破裂,匈奴汗國又恢復從前那種大規模的侵略行動。不過,漢朝再也不會消極防御了。漢武帝決定,漢軍進行全面反擊,將戰爭引向敵國土地。
公元前127年,匈奴攻入上谷、漁陽,殺死太守,擄掠百姓。漢武帝當即命大將軍衛青率軍五萬從云中沿黃河北岸迅速向西北挺進,意在乘匈奴注意力在東北方,一舉收復河南地。河南地也就是河套地區,是大漠以南的黃河南岸氣候最為溫和、水草最為豐美的地區。它揳入長城,直接威脅漢朝都城長安,既是匈奴重要的經濟基地,又是進攻中原的跳板。衛青出身于養馬奴隸,后因姐姐嫁給漢武帝而一躍成為國舅。不過他可不是酒囊飯袋之輩,此人胸有韜略,是個難得的將才。衛青率軍日夜兼程急進,在匈奴毫無察覺的情況下一舉攻占軍事要塞高闕,切斷了占據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所部與匈奴王庭間的聯系。隨后,衛青又沿黃河西進,直下隴西,完成了對白羊王、樓煩王的戰略包圍。匈奴二王極為驚慌,放棄河南地,率殘部逃出塞外。漢武帝隨即在河南地設置了朔方、五原二郡,修筑城堡,并從內地移民十多萬在這里屯田戍邊,從此河套地區并入中國內地。漢武帝收復河南地成功,抽掉了匈奴進犯中原的跳板,解除了對長安的威脅,并為漢軍建立了一個北伐大漠的進攻基地。
匈奴失掉了河南地,從戰略態勢上已處于不利地位。此時軍臣單于已死,伊稚斜繼承匈奴大單于之位。他派遣軍隊連連進犯朔方郡,希望能奪回河南地。為進一步打擊匈奴,公元前124年,漢武帝再遣衛青率軍出擊,向北進入漠南,打擊匈奴右賢王。在此之前,還沒有過中原軍隊向北深入過沙漠,匈奴軍毫無防備。衛青在做了充分準備后,北出邊塞六七百里,長途奔襲,打了右賢王一個措手不及,俘虜匈奴小王十余人,男女一萬五千人,牛羊數近百萬頭。右賢王狼狽逃往北方。漠南之戰的勝利,鞏固了河南地的防衛,切斷了伊稚斜單于主力和占據河西地區的匈奴休屠王、渾邪王所部的聯系。
公元前123年,衛青再度出定襄向北進擊,殲滅匈奴軍隊一萬多人,迫使匈奴主力退卻至漠北一帶,遠離漢境。不過漢軍這一次損失也很大,大將蘇建所率領的三千騎兵全部覆沒。另一大將趙信于兵敗后投降匈奴,因趙信深知中國內情,伊稚斜單于像寶貝一樣看待他,特地為他修筑了一座趙信城。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命驃騎將軍霍去病出擊河西地匈奴。河西地即現在的甘肅武威、張掖、酒泉等地,又稱河西走廊,是連接中國內地和西域新疆地區的戰略要地。當時河西地區還未屬于中國,是在匈奴人控制之下?;羧ゲ‘斈瓴?9歲,在此之前并無戰功,只因是皇后衛子夫的外甥,才當上了將軍。不過也是天佑漢武帝,這個小皇親竟也是個戰爭天才,甚至比他舅舅衛青還要厲害。
霍去病率騎兵數萬人從隴西出發,越過烏鞘嶺,突然出現在匈奴人面前,發動了猛烈攻擊。匈奴軍被這迅雷不及掩耳的攻擊打蒙了,立時全面潰敗?;羧ゲ∫宦愤B破匈奴,翻越焉支山(今甘肅山丹東南),向西直進了一千多里,又大敗匈奴休屠王、渾邪王于皋蘭山下,殺敵9000余人,俘虜渾邪王子及大臣,繳獲休屠王祭天金人?;羧ゲ∫粦鸪擅?,率軍凱旋。
同年夏天,霍去病奉漢武帝之命從北地郡再次出擊。他率軍過居延海,翻越祁連山,深入匈奴后方2000多里,在黑河流域大破匈奴主力,斬殺32000余人,俘虜匈奴貴族59人,官吏63人,收降匈奴渾邪王部眾40000萬人,全部占領河西地區。漢武帝在那里設置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從此河西歸于中原王朝。焉支山所產的紅色染料,可作為婦女的化妝品,中國“胭脂”一詞,即由此而來。
河西之戰的勝利,斬斷了匈奴進犯中原的右臂,沉重打擊了匈奴勢力,并為漢朝向西域擴展打通了道路。
這一仗是中國古代罕見的千里奔襲之戰,漢軍全以輕騎作戰,每人兩匹馬至三匹馬,所過之處如秋風勁掃,讓人想起了兩千多年后納粹軍隊的閃電戰?;羧ゲ≈\勇兼備,堪稱一代天驕。他的指揮風格也與舅父衛青不同,因是公子哥出身,并不體恤將士,也不顧及士兵傷亡。他在遠征中還帶了許多廚子,專為他烹制精美的肉食。大漠苦寒,士兵們常見饑渴?;羧ゲ】偸仟氉韵碛眠@些肉食,有時吃不完爛掉了,卻也不肯給那些隨他征戰的兵士吃?;羧ゲ∠群罅纬鰮粜倥?,屢建奇功,封為冠軍侯,日后“冠軍”一詞由此而來。漢武帝對他極為器重,要為他修建宅第,霍去病謝絕道:“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公元前117年,這位功勛卓著的青年將領不幸病逝,年僅二十四歲。
漠北之戰是漢朝對匈奴汗國最重要的一戰,漢軍雖然付出了很大代價,出征將士十損七八,但摧毀性地打擊了匈奴勢力,使其再也無力大舉南下。從此,匈奴遠遠北逃,瀚海沙漠以南再沒有王庭,漢武帝反擊匈奴之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持續了四十多年,從根本上摧毀了匈奴的軍事和經濟基礎,使這個龐大的汗國走向了衰落。后世漢朝皇帝也一直堅持對匈奴的打擊方針,兩百年后,匈奴殘部在漠北不能立足,只得向西流亡。公元4世紀時,終于侵入黑海北岸,引起推骨牌式的民族大遷移。原住在黑海北岸的西哥特部落,向西侵入多瑙河上游;原住在多瑙河上游的汪達爾部落,向西侵入羅馬帝國。羅馬帝國面對這些排山倒海而來的野蠻民族,無法抵御,而終于淪亡。
漢武帝對匈奴戰爭的勝利,不但解除了漢王朝的邊患,也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使漢朝先進的農業、手工業和文化成就向四方傳播,促進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也推動了東西方間的文化交流,著名的“絲綢之路”從此通向遠方。
這場戰爭同時又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極大的騎兵作戰,對后世的軍事實踐有著巨大的影響。衛青、霍去病二員名將從此名垂青史,成為漢民族的驕傲。
英雄造就了時勢,時勢也成就了英雄。一方面,漢武帝時代,漢朝確實具備了主動出擊的經濟實力。漢高祖時期,天子的車都湊不齊四匹一樣顏色的馬,將相外出乘牛車。漢朝屢屢受害于匈奴,卻只能選擇和親。經過“文景之治”,漢武帝的政策已經具備了多種選擇的條件。另一方面,漢武帝的決策無不帶有強烈的個性色彩。相同的外部條件,換一個皇帝,決策也許就完全不同于漢武帝。除性格原因以外,公羊學對漢武帝的影響也很大。公羊學是儒家中與法家結合得比較緊的學派,它講究的是“大一統”、“尊王”,還有就是“大復仇”。所謂“大復仇”,就是后代對于先輩的恥辱,一定要通過各種手段實現復仇。黃樸民認為,漢武帝時代,是中國的少年時代,漢朝的盛大,不僅表現在物質文明上,更表現在精神狀態上。不要說張騫、衛青、霍去病等將軍,就連社會底層也不乏郭解這樣的“豪俠”,連司馬遷這種黃老出身的文人,也胸懷天下,銳氣逼人。那是中國人精神鋒芒外露的年代,是野性昭彰的年代,是英雄輩出的年代,天下絕不僅有漢武帝一個英雄——彼時英雄如潮,漢武帝是浪尖上最炫目的一朵浪花。漢武帝是具有世界情懷的中國人,所以他才得以從文化心理上、從基本疆土上確立了中國人是中國人。后來歷史滄桑,我們的民族性中,野性成分越來越少了。撇開道德判斷而言,一個民族畢竟是需要積極進取精神的。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lscq/jwtx/28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