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與傳奇 > 君王天下

劉邦是個怎樣的人?劉邦為何能戰勝項羽?

歷史大觀園 君王天下 2021-05-20 15:46:28 0 劉邦

歷史沒有創造博弈,但是歷史無時無刻不在應用博弈,在歷史潮流中進退的人,往往諳熟此道。

漢王朝是一個傳奇的、讓人向往的王朝,這個王朝的締造者劉邦,也有著傳奇一般的人生。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里,劉邦之所以能夠掃清六合、一統天下、名垂青史,他靠的不是顯赫的出身,不是過人的才華,也不是出眾的武力。他靠的,恰恰是隱藏在冰山下面的那些知道何時進退的博弈之道,說得通俗一些就是他的“流氓”路線。他的成功,對于今天的我們,仍然有著非同尋常的借鑒意義。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他登上九五之尊的意義,也令后人討論不已。這位地方小混混兒,竟然在秦末大亂的時局中,與諸英雄豪杰爭強斗勝。他打敗了有史以來最為強悍勇猛的對手——項羽,逼得項羽因無顏再見江東父老而自刎烏江。一個軟腳蝦,憑什么能稱王?處于弱勢的可憐蟲又是如何抬頭挺胸變成大丈夫的?這些問題實在引起我們的好奇:他是怎么變成“弱勢大贏家”的?

縱觀歷代開國之君,有兩位出身卑賤者,一位是明太祖朱元璋,另一位便是漢高祖劉邦了。俗話說得好:“治世書生,亂世英雄。”這兩人都是由于時代的風云際會,才顯露帥才,平步青云,“朝為天差郎,暮登天子堂”。劉邦在起義的力量中是最弱的一支,他憑什么?

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他知進退,懂伸縮,能屈能伸。在與項羽的角逐中,一步步脫穎而出,從而留下了很多弱中求生的生存智慧。如“還軍霸上”——禮儀為先,“鴻門謝罪”——穩其軍心,“垓下之圍”——斬草除根,“火燒棧道”——迷惑對手,等等,無不體現著劉邦過人的智慧。下面這首詩就體現出劉邦的霸氣:

《大風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劉邦的老爸通常被稱為劉太公;由于中國歷來重男輕女,人們搞不太清楚劉邦老媽的姓氏,于是就稱劉邦老媽為劉媼(“媼”是對年長女子的尊稱)。劉邦小時候不學好,等到長大了沒有工作,最后沒有辦法就托關系去當了個亭長。好不容易當了個小公務員,也該收斂些吧?結果劉邦依舊我行我素,還是經常性地出去吃喝玩樂,而且還賒賬不給錢。傳說劉邦在酒店里吃白食睡著后,酒店老板發現他的身體上騰起神龍,于是就免除了劉邦積欠的酒錢——這必定是在劉邦當上皇帝之后酒店老板的拍馬之詞!當時肯定是害怕劉邦耍流氓——非但不付賬而且影響自己做生意,酒店老板才會出此下策。

劉邦在咸陽服過幾年徭役,見到過秦始皇。有感于嬴政的威儀,劉邦贊嘆道:“啊,大丈夫就應該這樣??!”我們可以把項羽見到秦始皇時的感慨——“彼可取而代之”拿過來比較一下,如果兩個人的話都被秦始皇聽到,那項羽一定死翹翹,而劉邦就會沒事,甚至還有可能得到嬴政同學的賞識。在這個事件上,劉邦、項羽兩個人的個性昭然若揭。

陳勝、吳廣開始造反,秦王朝的地方統治機構亂得一塌糊涂。沛縣的縣令不知道該做些什么好,最后決定響應陳勝,兩個得力助手蕭何、曹參建議他不要自己出頭而讓劉邦去召集造反人員。原因是劉邦當時已經在芒山、碭山一帶組建了自己的隊伍,而縣令這伙人本來就是秦朝的官吏,要是起義失敗,家眷老小都得受牽連,傷不起啊。于是縣令就派人去找劉邦,劉邦找來了,縣令自己就后悔了,不讓劉邦進城,還要殺了蕭何、曹參。劉邦就給沛縣的百姓用布寫了一封告示,用箭射在城墻上。告示上說,天下百姓受秦朝的苦夠多了,你們現在聽縣令的,等到天下大亂,肯定就沒什么好果子吃了,等等。于是,沛縣的年輕人就殺了縣令,劉邦很容易就占領了沛縣。

干革命總得有個頭兒吧,于是這幫人就推舉老大。蕭何和曹參兩個人都是文官出身,在眾父老面前也沒有多少威望,最后大家一致推選劉邦為老大,劉邦聚集了兩三千之眾開始了自己的造反生涯。

劉邦和秦朝部隊交手多次有勝有負,最后他加入項梁領導的反秦主力軍,成為項梁的部下。項梁幫助劉邦整編了部隊,并交給劉邦五千人,經過項梁調教的部隊果然不同凡響,和劉邦原來的部隊不可同日而語。在被項梁整編之后,劉邦才真正有實力成為一方諸侯。一方面軍事實力上升了,另一方面劉邦也獲得了一個正統的“名分”。劉邦在沛縣賺得自己的“第一桶金”,而在項梁處則是獲得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項梁本人沒有多少私心,他放手讓劉邦去和秦軍作戰,而自己卻率領楚軍牽制著秦軍的主力。有項梁和秦軍主力死扛,劉邦的壓力就小很多。他攻城略地,擴大地盤;招兵買馬,擴充軍隊;再加上劉邦特有的人格魅力,許多人才都紛紛投向他。這樣,劉邦的實力得到了空前的膨脹。

可惜英雄氣短,項梁沒多久就被暗算,戰死了。項梁戰死后,項羽秉承他的遺志,繼續和秦軍主力死扛,最后在巨鹿徹底擊敗秦軍。在這個背景下,劉邦才有機會攻破武關,并在霸上迫降秦王子嬰。

在那個風起云涌的年代里,從一個造反者然后成為西楚霸王最后又自刎在烏江邊上,項羽歷經了人生的大喜和大悲。而且,項羽在戰場上所向無敵的千秋霸氣,垓下和虞姬凄婉纏綿的生離死別,烏江邊上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懷,無一不為項羽的英雄形象加了分。相比較而言,劉邦待人傲慢、心腸毒辣、不擇手段、罔顧信義,怎么最后還是劉邦成為了中國大地的主人呢?

項羽的確是英雄,但是他有很大的缺陷和弱點,劉邦自身的流氓特點,正好反襯項羽所缺乏的王者氣質。

劉邦比秦始皇嬴政小三歲,而比項羽大二十四歲。事實上,項羽在烏江自刎的時候年僅三十一歲,領導巨鹿之戰的時候,項羽只有二十六歲。所以,項羽可以說是少年得志——試問在中國歷史上,究竟有哪一個人能夠在三十歲之前達到西楚霸王這樣的成就?但是,年輕人畢竟也有年輕人的弱點:項羽很有沖勁,但是缺乏全盤戰略的考慮;項羽很聰明,但是缺乏納諫的睿智和勇氣。最致命的,就是項羽的進退之道遠遠不如劉邦。

想當年,項羽和劉邦一北一南進攻咸陽。項羽打到哪兒屠城屠到哪兒,甚至降兵也全都坑殺。一路生靈涂炭,慘不忍睹。沿途各城軍民皆是全力死守,因為一旦城破,整座城便是雞犬不留。顯然,在對待百姓的問題上,項羽很失敗,沒有弄清楚與他博弈的對象是誰。

而劉邦卻是以懷柔之法,一路收降撫恤,所以雖然項羽軍的人數是劉邦軍的四倍,但先入關中者是劉邦。最后搞得項羽像強盜一樣的進入關中掠奪劉邦的勝利果實。劉邦的軍隊在人數上沒有優勢,那么怎么才能在這場博弈戰中生存呢?自此,劉邦開始了為自己以后的進退進行謀算。

劉邦進入咸陽后屯兵霸上,對先秦府庫分毫不取,對百姓約法三章,施以寬政。像這種對百姓好的人,才稱得上是真英雄。那么,項羽為什么會那么的殘暴不仁,劉邦為什么能對百姓這么好呢?問題也許就在于他們的出身。項羽,出身楚國貴族,不知百姓為何物;劉邦,從小出入市井,甚至被稱做市井無賴。所以,劉邦從小就能接觸到百姓的疾苦,懂得百姓的需要。

再從兩個人的眼界來說。劉邦自不必言,懂取舍、知進退。雖然之前有約定,先入關者為王,但劉邦審時度勢,知道項羽的力量比自己強得多,自己硬要做關中王肯定要被強大的項羽擊敗,所以就對項羽俯首稱臣,聽從項羽的分派去了巴蜀漢中當漢王。

相較于劉邦,項羽當時的選擇卻差強人意。封地的不公成了后來各地勢力內訌的由頭,而對都城的選擇更可以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他的目光短淺。當時,能做天下之都的所在,不外乎洛陽和咸陽。洛陽,地處當時天下的地理中心,按照一般的說法是,定都于此方便各地朝貢。其實,定都于此,真正的目的是容易向各地諸侯施加中央的影響力。當然,那得在中央集權足夠強大的前提下,不然,中央也可能被諸侯所操控。

那么,照上面的說法,項羽應該在以上兩地選一個來作國都了,但事實上項羽是如何選擇的呢?彭城?哪兒?聽說離海比較近。哦,那時候海上貿易很發達,需要找個離海港近的地方作國都以利國家經濟發展?可那時候中國是大陸型經濟啊,海上貿易幾乎為零,那項羽為什么選那個離國家政治經濟中心都那么遠的地方作國都呢?因為在他的意識里,彭城是他自己的地方,長安和洛陽則是別人的地方。所以,他寧愿在大東面做他的“西”楚霸王。

如果項羽選擇定都關中,或者洛陽也好,劉邦只怕就只能困在群山環抱之中永無出頭之日了。而他卻把國都放在東邊,對西邊毫無震懾可言,劉邦利用韓信的暗度陳倉之策,很容易就在關中出了頭,而且一出頭就鉆進當時中國最富庶的地方,為今后的楚漢五年戰爭提供了豐足的后勤保障,令劉邦的軍隊能承受得住“百敗”的損耗,最后在垓下一戰定乾坤。

項羽的眼界實在不高,把那么好的地方留給了對手,自己卻偏執地待在“自己的地方”。所謂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其實,過了江東又能如何?當時的江南遠沒現在那么發達,雖然連年戰亂未曾波及江東,但江東的實力遠不足以與統一中原的劉邦相抗衡。

項羽注定要失敗的。只是司馬遷的《史記》借項羽諷刺劉邦,寄托他個人的一些理想主義及發點兒牢騷,等等。其實項羽不過就是一個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匹夫,他的所謂的英雄色彩只不過是匹夫之勇而已。

不過,項羽有的并非是單純的匹夫之勇。項羽小時候,季父項梁讓他學書學劍,他都沒學好,最后學的是萬人敵兵法。所以項羽的用兵之道還是可以的,關鍵是大的決策方面,實在不敢恭維,范增的話都不聽,剛愎自用。劉邦就不同了,度量很大,選賢用能,所以能成就功業。

劉邦歷經千災百難,數次死里逃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汗水終于贏來了他人生的春天,可以算得上是一位英雄了,然而史學家司馬遷卻以“不以成敗論英雄”,毫不留情地否定了他,并煞費苦心將其描繪成一個活脫脫的流氓形象,而將劉邦的對手項羽描繪成一個失敗的英雄。英雄與流氓的衡量標準實在難以說清楚,如果說以情懷和悲壯作為衡量標準,那似乎有些不合常理,何況事實也在后來證明劉邦對于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他一系列措施和政策的施行,使漢初的經濟很快得到恢復,到惠帝、呂后統治時期,已經是“衣食滋殖”,到文帝、景帝時,更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繁榮景象。無論怎么說,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以至國土在這時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擴展和強化。劉邦開創了中國的一代新歷史,他打破了封建地位決定命運的愚昧理論:無論出身貴賤,王侯將相之位不是某一階層的專利。

一代政治霸主劉邦布衣出身、地位低下,居然能在群雄逐鹿中獨占鰲頭,使所向披靡的西楚霸王自刎江邊,開創了西漢王朝兩百年基業。一個精明的政治領袖,一個富有傳奇式的人物,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帝王,在他的背后隱藏的卻是非常之多的政治與處世哲學。

歷史也許就是這樣,我們改變不了歷史,但是人們在反思歷史的時候,卻又往往要帶上自己的感情色彩。歷史是追求結論的,也就是說,歷史是以成敗論英雄的??墒?,在生活中,在文化氛圍中,人們也許要讓心靈感受的恐怕就是一種事件發生的過程。因為結論不是生命能夠承受得起的一種負重,可過程有時候卻是由生命來講述故事。

作為歷史,劉邦毫無疑問成就了一個偉大的朝代,但是作為一個人,他卻沒有成就中國的文化和倫理??身椨鹁筒煌?,作為政治和國家的犧牲品,他很好地詮釋了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底蘊。劉邦是流氓,劉邦是皇帝。項羽是悲劇,項羽是英雄。

兩千多年來,中國人一直就因為劉邦打敗了項羽而憤憤不平。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甚至還寫下了“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著名詩句以表達對項羽的崇敬和惋惜。

劉邦的人品與項羽相比的確讓人不敢恭維。說幾件小事看看劉邦的品行。有一次,劉邦被追兵所迫,為了減輕車載重量,竟然將自己的女兒和兒子推下車,只顧自己逃命。項羽抓到了劉邦的父親,將他押到了兩軍陣前來要挾劉邦,哪知劉邦根本不予理會。劉邦說:“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你要殺你的父親,也分給我一杯湯喝!”但項羽最后并沒有殺掉劉邦的父母和妻子。

在劉邦當了皇帝以后,有一次,一個大臣去見他。按理接見大臣也要莊重一些,可這時劉邦正玩得高興,摟著一個女子在那里戲耍,全然不顧大臣,氣得大臣回頭便走。劉邦放下女子便去追那大臣,追上大臣后,劉邦將大臣按在地上,騎在大臣的脖子上,問:“你看我如何?”大臣說:“我看你就是桀紂一類的君主。”還有,劉邦瞧不起儒生,竟拿起儒生的帽子往里面撒尿。就是這樣一個痞子模樣的家伙竟然開創了四百年的大漢江山。這還不是個別的特例,實際上,很多開國君主在某些方面也都與劉邦類似。

有沒有想過為什么這樣無賴的人能當上皇帝,統治大好江山?原因很簡單,劉邦角逐的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最高權力之爭的特別之處在于沒有任何規則的約束。無論你依靠美德、依靠欺騙、依靠戰爭,還是依靠殘暴,無論采用什么辦法,只要你能奪得國家的最高權力,你就贏了。你取得了最高權力,也就取得了制定規則的權力,正義不正義都由你來確定,皇帝之上再也沒有權威來裁決和評判最高權力的取得是否合法。

當然,并不是所有開國皇帝一出場就表現出無賴的嘴臉。馬基雅弗利分析得好:“君主應當裝作一個集美德于一身的人:孝順、忠實、信義、慷慨;但是,一旦情勢需要,君主應當毫不猶豫地拋棄所有道德的限制。”

劉邦的“無賴”行徑,其實有一些也應算作優點,比如不拘小節、豁達大度。

當時那個大臣來覲見,劉邦在和女人親熱并不是故意的,那個大臣通報了嗎?直接就進去了,這個大臣要換別的皇帝早砍了,換著是朱元璋說不定還會弄個株連九族、殺個萬兒八千的才放手呢,可劉邦沒說什么,心里有氣才追出去開個玩笑,誰知道這大臣竟敢當面說“陛下桀紂之主也”這樣的大逆不道的話,要換別的任何一個皇帝都是滿門抄斬的大罪,但劉邦哈哈一笑,放他走了。

當然,劉邦的“無情”是所有政治家的先決條件。劉邦的老爹被項羽拿住,要挾劉邦屈服,那是怎么可能的事?就算劉邦答應,他手下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能答應嗎?所以,劉邦拒絕了,表面上做得很輕松,這是種臨危不亂的本領,如果劉邦一亂,向項羽求饒,更加會把老爹推向死亡??赡苓@樣做很殘忍,但當時確無第二個辦法了。從劉邦當了皇帝后對他爹的態度看,他還是個很孝順的兒子,這是難能可貴的。

劉邦贏了,項羽敗了。在這場博弈游戲中,劉邦戰勝項羽,是五十歲的睿智戰勝了三十歲的剛勇,是有進有退打敗了趑趄不前。在困境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這就是“非合作博弈”的一種典型模式,在困境的條件下,不同的人面對幾種選擇,但是最后作出的選擇都是對自己來說利益最大的。這時候,弱者和困境之間是一種不可逆轉的關系,即使是那些沒有能力扭轉困局的人,也會讓自己的損失最小,并且得到最大的回報。這就是博弈中的進退理論。

當弱者作為圖謀大計的人,不限于與一個人或者一種勢力合作,而是在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合作者和合作方式,通過各個重要的步驟達到自己的目的。

當因為他人的原因而陷入困境,不妨把這個人同樣放進困境,為了自保而不得不作出選擇,是背叛,也是謀略。

劉邦利用這一點,完成了自己下一步計劃,當合作無法獲得自己的期望時,那么合作就沒有必要堅持下去了。合作本身就是建立在困境中的,當困境已經擺脫了,合作的基石不復存在,所以從合作走向非合作也是自然的選擇。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lscq/jwtx/28445.html

  • 猜你喜歡
  • 熱門推薦
  • 手機訪問

站點聲明:

歷史學習筆記,本站內容整理自網絡,原作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

Copyright ? http://www.bc6j2.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粵ICP備20055648號 網站地圖

999zyz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