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與傳奇 > 君王天下

武則天是個怎樣的人?如何評價武則天?

歷史大觀園 君王天下 2021-05-20 15:26:59 0 武則天

信息是博弈中至關重要的因素,按照信息掌握的情況不同,博弈分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在博弈中,信息不是一成不變的,而且有偽裝信息、假信息、迷惑信息,為要實現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目標,必須找到更多的真實信息,同時要防止對方占據信息戰中的制高點。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從永徽六年被立為皇后開始參與政事,光宅元年先后廢掉自己的兩個兒子,改唐為周,親登大寶,南面稱孤,一直到神龍元年被迫退位,在這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參與并執掌了最高統治權力。

她是一位空前絕后、雄才大略的皇帝,在封建思想統治下的中國,作為一個女人,她成為了一代帝王,是非常了不起的。雖然她也做錯過一些事情,性情暴戾,一些行為可能是不合常理的,但把她放在整個中國的發展史中來看,她的貢獻也是巨大的。應該說,武則天是一位開明的君主。唐朝的繁盛中,有她很大的功勞,人們把她的政績稱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既是延續了唐太宗“貞觀之治”的政治制度、政治風貌,又為唐玄宗的“開元之治”做了基礎。她很注重發展農業生產,選拔人才,開辟了首次殿試,設下了武舉選拔。對中國的政治、經濟、人才有一定的影響。

然而,她在臨去世前卻有些猶豫了——若傳位于李氏男子,則代表她這個革了李家王朝命的女人恢復了李唐王朝,死后只能以皇后身份與李治合葬;若傳位于武氏男子,則代表她這個女人作為姑姑,死后不能進入武家祠堂。最終,她決定傳位于李氏,這段歷史說明她雖是女皇,但畢竟是個封建時代的女人,思想跳不出男尊女卑的圈子。

這是一個不惜任何代價、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女人。千古以來,她是最偉大的一個女人!為了這偉大,她不惜欺君、不顧人倫;為了這偉大,她可以將親生子嗣視為政治棋子。千古以來,這是最不幸、最悲哀的一個女人!

武則天,并州文水人。父親原是大木材商人,后隨李淵起兵,到唐朝官至工部尚書,兼檢校并越將軍,先后賜田300頃、奴婢300人,食邑25O0戶。九歲時,父親去世。十四歲時,因相貌出眾,被唐太宗召入宮,命為才人,賜號武媚,人稱媚娘。才人是皇帝的妻子之一,在皇后、四妃、九嬪之下,地位較低。

校場里,一群男人在馴著一匹烈馬。校場邊,圍在太宗身邊的女眷中不時傳出高分貝的尖叫。武媚娘則認真地說:“給臣妾一根馬鞭和一把匕首,我就能制伏這匹烈馬。先用馬鞭,不行就用匕首刺入它的胸膛!”

在當時重視門閥的社會里,出身大木材商的武則天仍然被看做出身寒微。在宮中,皇妃和九嬪們依仗著門第的高貴和皇帝的寵愛,一個個盛氣凌人,橫行霸道。她們常常取笑她、欺辱她。嚴酷的生活養成了武則天剛烈的性格。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駕崩,按照唐制,媚娘和其他宮女一起被迫入感業寺削發為尼,時年二十六歲。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有一天到感業寺拜佛,與武則天再次相見。武則天一面跪接,一面禁不住哭泣起來。高宗很感動,就想找機會把她接入宮中。高宗的皇后王氏性情高傲,對上不肯奉承皇帝,對下人也不知體貼,再加上沒有生育皇子,已被冷落多年。高宗的淑妃蕭氏生有一子,封雍王,深受皇帝寵愛。當時后妃之間的爭斗越演越激烈。王皇后知道高宗思念武氏,就想利用武則天來打擊蕭淑妃。她派人讓武則天留起頭發,后來又把武則天接進宮中。高宗見了正合心意,就將武則天封為昭儀,越來越寵愛她。

武則天從小就聰明,有智謀。當年她被征召入宮時,母親為她送別,哭得很傷心。武則天卻神色自若地說:“我去見皇帝怎知不是福分呢,何必像小兒女那樣悲傷。”她母親倒不好意思再哭了。武則天還有很好的文史知識修養,愛好文學和書法。她出眾的才華,使得只知道為爭寵而爭斗的皇后和淑妃,在她面前相形見絀,高宗便產生了廢黜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的心思。

圍繞皇后的廢立問題,在宮中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斗爭。太尉長孫無忌、宰相褚遂良等元老們認為,武昭儀出身低微,又曾服侍過先帝太宗,現立為皇后,不成體統,將會以惡名留世。支持武則天的朝臣李義府、許敬宗等人,想借此機會邀功,則積極支持武則天為皇后,他們說:“田舍翁多收了十幾石麥子,還想換個婆娘,何況天子呢?”在這關鍵時刻,起重大作用的還是擁有軍事實力的開國元勛李責力。他明知更換皇后是高宗的主意,卻推說這是皇帝家中事,不必征求臣下的意見。他助了武則天一臂之力。由于李的支持,高宗終于不顧貴族的反對而決定廢立。武則天三十二歲那年,終于以皇后的顯貴身份進入最高統治集團。

武則天一當上皇后就參決朝政,立即對占據中央要職的元老貴族的代表人物進行徹底的清洗。首先把宰相褚遂良、耒濟、侍中韓瑗等貶了官,不久又逼迫長孫無忌自殺,罷黜二十多位反對她的官員,并開始擢用許敬宗等人。660年,高宗因病,委托武則天“決百司奏事”,自此武則天實際上掌握了大唐政權。武則天權力一天天的加強,唐高宗也感到不快,他曾于664年與貴族大臣上官儀一起密謀,決定廢黜她。但武則天迅速采取了對策,處死了上官儀。從此,高宗每次臨朝理政,武則天垂簾于后,參決政事。朝廷內外,稱高宗、武后為“二圣”。

高宗的病越來越重,為確保李氏皇統,想傳位給太子李弘,武則天竟用藥酒毒死了李弘。同年,高宗立次子李賢為皇太子,并令李賢監國,武則天為了保持已到手的皇位,又廢李賢為平民。高宗被迫又立第三子李顯為太子。683年,高宗病死,太子繼位,是為中宗。但好景又不長,只過了55天,又被武后廢為廬陵王,幽禁于深宮。684年,武后立第四子李旦為帝,是為睿宗。

中宗被廢,使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進一步激化。684年,被武則天貶黜的徐敬業等人以中宗被廢為借口,從揚州起兵,旬日間聚眾達十余萬人。著名文人駱賓王配合徐敬業寫了言辭激烈的討武氏《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的檄文。檄文中大罵武則天“性非和順,地實寒微,穢亂春宮,狐媚惑主,虺蝎為心,豺狼成性”。大臣們看后個個變顏失色,以為她必定震怒,誅滅駱賓王的九族。武則天看后問是誰寫的檄文,大臣們面面相覷。不料武則天接著說:“這人有這樣好的文采,竟得不到重用,讓他長時間流落在外,這實在是宰相的過錯。”后來駱賓王在徐敬業兵敗后失蹤,雖然無法重用了,但他的家族并未曾受到株連,足見武則天想起用他也是真心的。

在中央政權內部,宰相裴炎乘機要挾武則天讓位中宗,他說:“若太后返政,則不討自平矣。”在這場決定成敗的大搏斗中,六十歲的武則天當即派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率三十萬大軍前往討伐。前后不到50天,迅速討平了徐敬業的十萬大軍,并處死了裴炎等人。

四年后,唐宗室越王李貞、瑯王牙王李沖父子又以“匡復”為名,分別起兵,企圖聯合四方宗室諸王“共趣神都”洛陽,奪取政權。但不到20天這次叛亂也被擊敗。圍繞皇位問題,武后在同自己的丈夫、兒子的角逐中,再次取得了勝利。690年,六十七歲的武則天登位稱帝,建立了武周政權,自己立號為圣神皇帝。從655年武則天當皇后參決政事起,直到705年退位止,前后參與和掌握最高權力達半個世紀之久。

公元700年,武則天選了一些年少而又身強力壯的小伙子養在宮內。補闕朱敬則當面批評說:“陛下內寵薜懷義、張易之、張昌宗,已經足夠了。近來聽說左監門衛長史侯祥,明目張膽地到處散布他的陽物壯偉,要求當面首,弄得滿城風雨。這是我的職責,不敢不告訴陛下。”武則天對于這樣毫不顧及自己尊嚴的批評,不但沒有發怒,反而獎賞了朱敬則,還說:“不是你直說,我還不知道這事。”其氣量之大,亙古未見。

還有一例,有一個女孩子上官婉兒,祖父和父親都因為反對武則天稱帝而被武則天殺死,上官婉兒也被黥面罰做宮里的奴婢。一次偶然的機會,武則天發現上官婉兒寫的一首七言詩,文辭優美,情真意切,便十分欣賞。雖然詩里透著對武則天的憤恨,但武則天還是決定把上官婉兒收到身邊。有人勸武則天,上官婉兒和她有兩代殺親之仇,放在身邊太危險了,不如除掉。但武則天不僅沒有殺掉上官婉兒,反而甚為信任重用,甚至起草詔書和批閱奏章都交給上官婉兒辦理,實際上成了貼身秘書。

武則天重用人才,更為史家肯定。史家評論說,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當時英賢竟為之用”。一大批有才能且正直的人被提拔重用,如郝處俊、杜景儉、徐有功、魏玄同、魏元忠、姚崇、裴行儉、婁師德、王孝杰、狄仁杰、王及善、朱敬則、張柬之等。尤其是對狄仁杰的信任上,更看出武則天的胸懷。狄仁杰好面折廷爭,常常違背武則天的旨意。武則天也曾動過怒,甚至貶了狄仁杰的官,但后來不僅起用了,而且更加重用。大臣來俊臣和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聯合誣陷狄仁杰謀反,甚至偽造了狄仁杰的請死表,請求殺掉他,但武則天不相信狄仁杰謀反,親自召見狄仁杰澄清真相。武則天還將親繡“敷政術,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十二字的袍子賜給狄仁杰?;实塾H手為大臣的袍上繡字,恐怕也只有武則天這樣的女皇帝才做得到。狄仁杰死后,武則天為失去棟梁之才放聲大哭,悲傷萬分,這恐怕又只能是她這樣的女皇帝才做得到。

武則天是一個充滿野心的人,致使她在一生的奮斗中付出了代價,做出了常人不可理解和痛憤的行為。但這也是她為人的果斷個性,從古至今,都是男人稱帝,只有武則天,這個女人也在皇位上控制過萬馬河山,除了她有過人的膽識與智慧之外,支撐她的就是這種機智、果斷、沒有絲毫猶豫的個性與做事風格,她在位期間,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疆域的遼闊、國家的強盛,如果不計較她個人的一些行為,她的執政成績是十分卓越的。然而她的殘暴也不能不被人指責,曾經為了自己的帝位,殺了很多無辜官吏,成了一名讓人望而生畏的暴君。但一個女人,想要當上皇帝,除了這種做法,她還能怎樣呢?一提起武則天,馬上就能想到“兇狠”、“無情”、“殺人不眨眼”等一些不好的詞語,說起評價,也只能謾罵與不解,武則天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對武則天這一唐初政治舞臺上的風云人物,褒貶并至,毀譽不一。毛澤東認為:“武則天不僅不簡單,簡直是了不起。封建社會,女人沒有地位,女人當皇帝,人們連想也不敢想。”毛澤東還談武則天立碑的事:武則天有自知之明,她不讓在她的墓碑上刻字。有人分析其本意是功德無量、書不勝書。其實,那是武則天認識到,一個人的功過是非,不應自吹自擂,還是由后人去評論。至今中國有兩塊著名的無字碑,一塊是漢武帝在泰山立的,他到泰山封禪,登上山頂,認為泰山太偉大了,置于齊魯平原中,是“蔑矣!盡矣!無以加矣!”是無法形容的,于是立一塊無字碑。另一塊就是武則天在自己的陵前立的,是一塊完整的高達七米的大石頭,關于她立這碑的目的她自己沒有說明,后人猜測,一者認為是她覺得自己功勞太大,難以表達;一種認為是她知道自己死后一定會引起沸沸揚揚的議論,她任由你們評說。毛澤東表達了他對武則天基本肯定的態度,他欣賞武則天是個有作為、敢作敢為的女皇帝,他贊揚武則天的智慧和自知之明。

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作為女皇的武則天,是一個鐵腕人物,給人留下女中須眉的印象,然作為女人,也有情意纏綿,柔情若水的一面,于此詩可見?!度圃姟返蠕浻衅湓?8首,多為廟堂祭奠之作,然也間有記游抒情詩篇,其《如意娘》詩云: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武則天還有《臘日宣詔幸上苑》詩云:

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這首詩后來流傳為一個故事,說武則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開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齊放,唯牡丹傲骨,獨不奉詔。武后大怒,貶之洛陽,“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為冠首”。此詩寫于691年,是武則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詩》于此詩題解云:“天授二年,臘,卿相欲詐稱花發,請幸上苑,有所謀也,許之。尋疑有異圖,乃遣使宣詔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異。后托術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說較為可信,所謂令花神催開百花,乃出于政治宣傳的需要,實先有所布置。

因而那種認為武則天重用酷吏、外戚、男寵,政治上一片黑暗的觀點,是值得商榷。但在她統治時期進一步發展了科學制,創立了殿試和武舉,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姓自舉。武則天通過科舉、自舉和別人推薦,選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為武周政權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來成為開元時期的賢相。唐中期就有人贊揚武則天善于用人,賞罰分明。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亦認為,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她十分重視農業生產,認為“建國之本,必在于農”、“家足人足,則國自安”,命人撰成農書《兆人本業記》,頒行天下,并以境內農田好壞作為獎懲地方官吏的標準。此外,繼續推行均田制,在邊遠地區實行軍事性屯田、營田,成效顯著。她還非常重視和提倡興修水利,在獨掌政權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水利工程有19項。武則天的這些措施,大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其一,國家倉庫里儲滿了糧食;其二,地方儲糧亦很豐富;其三,戶口顯著增加。

武則天時代的手工業也在發展,主要表現在采礦業、鑄造業和紡織業上。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又促進了商業的繁榮,主要表現在“市”的增加或城市貿易的發達。武周時期的交通事業,亦相應發達。

中國自秦漢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統一是歷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因此,衡量和評價任何一個帝王的好壞、是非功過,都要看其如何處理各民族的關系,能否維護國家的版圖和主權。武則天執政的時代,繼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懷柔政策和“降則撫之,叛則討之”的策略,對吐蕃、契丹、突厥等族貴族的侵擾和叛亂,采取了堅決抵抗、討伐的態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長壽元年,武則天批準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復“安西四鎮”的請求,并慧眼識英雄,在眾多的將領中擢拔王孝杰為全軍主帥、武威軍總管,率軍大破吐蕃,一舉收復“安西四鎮”,置安西都護府于龜茲,派兵鎮守,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長安二年十二月,武則天又在庭州設置北庭大都護府,與安西大都護府分別管轄天山南北兩路,維護了國家主權和版圖完整,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了與中亞人民的友誼。

武則天在位期間,文史方面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她非常重視古建筑的修建,較著名的有長安大雁塔、嵩山少林寺、洛陽龍門石窟等。她本人遵儒、寵道、信佛,派人把三教之精華匯為一本《三教諸英》。此外,她還大力發展科舉,提高官僚隊伍的文化素質,開放殿試,增加制舉次數和常舉難度。

當然,在武則天掌權近半個世紀的時期內,也有很多過失。執政后多疑臣民不忠于己,遂任用索元禮、周興及來俊臣等酷吏,廣事羅織,嚴酷逼供,獎勵告密,雖然消滅了一些政敵,但也濫殺無辜,使不少污吏橫行一時。他們刑訊逼供,誣陷于人,使不少文臣武將蒙受不白之冤。到武周政權正式建立以后,斗爭趨向緩和,此風才有所收斂。雖然對武周政權的鞏固起過一些作用,但是,搞的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響國家的治理和生產的發展。她放手選官,使官僚集團急劇增大,官僚機構膨脹,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負擔。她不惜殺害一代忠臣長孫無忌,用毒酒殺死自己的長子李弘;貶黜著名書法家褚遂良以及自己的次子李賢、三子李顯、四子李旦等。她對于膽敢違抗自己的朝中重臣來濟、韓瑗、柳弼等,一概嚴懲不貸;對于王皇后、蕭淑妃這樣的“姐妹”輩,先是誣告上許多罪名,再讓她們受盡非人的折磨,最后置之于死地,連她們的女兒也不放過。因此,要說武則天是個暴君,也有一定的根據。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武則天重用了各種各樣人才。剛開始時,她提倡告密,擢用酷吏,濫殺了許多無辜,招致群情激憤。武則天便反過來殺酷吏“以雪蒼生之憤”,實際上酷吏們都是秉承她的命令行事的。表面上看來,這是耍弄權術的把戲,不值得贊賞。但是要承認,當時所殺的多是李唐宗室貴戚、舊朝元勛大臣,這在客觀上削弱了已經腐朽的士族勢力。

她崇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樞、鑄九鼎,為滿足個人喜好,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勞民傷財。她曾擁有幾個男寵,這便成為她千古難泯的丑聞,成為文人墨客顛來倒去的話題,以至于連同她創造的卓著政治業績也隨之湮沒了。武則天寵幸的人主要有薛懷義、沈南蓼及張易之、張昌宗等。男妾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倚仗她的寵信,在朝中狐假虎威、作威作福。并且,她還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武攸緒及武攸寧等人,大封武氏宗人為王。大臣吉頊等人深以嗣君之選為慮,武則天也感到作為女子,死后只能入李家宗廟享子孫祭祀,所以接受臣下建議,于圣歷元年迎還廬陵王李顯,復立為太子。

不過,這些錯誤和過失,畢竟是武則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夠排除萬難,在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的年代,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革除時弊,發展生產,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不拘一格任用賢才,順應歷史潮流,與大刀闊斧改革的歷史功績相比,難以同日而語。歷史功績,昭昭于世。誠如宋慶齡對她的誠懇評價:武則天是“封建時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她的歷史功過,恰如她給自己立下的那塊“無字碑”一樣,只能由歷史去作出評論和判斷。

總的來說,武則天不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軍事戰略家。“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她在各方面都發展了貞觀之治,并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當然,武則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經濟上也有過財政困難時期等。但比起她的歷史功績,這些畢竟是第二位的。還應該指出當時經濟有發展、國力很強盛,都不是武則天個人的功勞。由于均田制的推選和科舉制的勃興,使世襲貴族勢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階層急劇崛起,大批文人學士昂然躋身政壇,這種歷史趨勢把武則天推上了女皇寶座。武則天順應了歷史時代,又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武則天統治也就是四五十年,總體評價,應當說,她這個皇帝做得相當成功,相當合格,以三味的評判標準,給她個三七開,似乎也不為過。她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歷史在她這兒前進了、發展了,單憑這一點,她就相當了不起。至于小人和君子、酷吏和能臣并用,亦做到了“因事擇人、因材使用”,這就更為不易。武則天之所以高明,就高明在這兒。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lscq/jwtx/28444.html

  • 手機訪問

站點聲明:

歷史學習筆記,本站內容整理自網絡,原作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

Copyright ? http://www.bc6j2.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粵ICP備20055648號 網站地圖

999zyz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