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與傳奇 > 君王天下

成吉思汗功過有哪些?如何評價成吉思汗功過?

“一個民族沒有英雄,這個民族是可悲的;出現了英雄,卻不去認識他、研究他、宣傳他,這個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任何時代、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偉大人物,需要自己的英雄。成吉思汗不僅是蒙古民族也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之一。

他是“世界征服者”,是“千年風云第一人”,也是“歷來蔑視人類之人,無逾此侵略家者”。他發動了世界古代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創建了有史以來版圖最大的帝國,他曾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而在他死后又給人們留下了許多不解之謎。他就是蒙古族與中華民族的英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蒙古族的祖先是東胡,與契丹、鮮卑、烏桓等屬于同一族源,與他們發生沖突的部落大概是匈奴。秦漢之際,東胡與匈奴東、西并立,不失為一個東方強國,后來與匈奴發生戰爭,被冒頓單于擊敗,從此東胡余眾四散奔走,形成了幾個名稱不同的部族。傳說中的兩個蒙古族男子捏古思和乞顏,大概是蒙古族兩個氏族的名稱,他們居住在額爾古納河南岸的深山老林中。蒙古的始祖是孛兒帖赤那和豁埃馬蘭勒,這兩個人名的漢字意譯是“蒼色的狼”和“慘白色的鹿”。因此舊譯《蒙古秘史》記載說:“成吉思合罕(可汗)的根源是,奉上天之命降生的蒼色的狼,他的配偶是慘白色的鹿,他們一同渡過騰吉思海子而來,在斡難河源頭不兒罕山前立下營盤,生下了巴塔赤罕。”這就是《秘史》所說的成吉思汗的始祖,時間距離成吉思汗整整二十二代。

成吉思汗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觀其一生,他是在戎馬征戰中度過的,其功過也集中反映在武功之盛中。他的功勞在于:統一了塞外草原諸部落,改變了蒙古族的落后狀態,使一個被人輕視、事跡不傳的部族震撼了當時的世界。他具有卓越的政治謀略和軍事才能,是創造蒙古歷史的偉人。成吉思汗的過錯在于:遠征亞歐諸國,壓制了而且凌辱和摧殘了已經成為他犧牲品的那些民族的心靈,使其經濟文化陷于長期衰落狀態。

成吉思汗戎馬倥傯,征戰了一生,不但統一了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各部,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蒙古汗國,同時又像惡魔一樣洗劫了歐亞諸國。有人說他是東方的戰神;有人說他是千年風云第一人;有人把他與歐洲歷史上的亞歷山大、愷撒、拿破侖相提并論;西方崇拜他的人贊美他是“全人類的帝王”,詛咒他的人把他說成是“黃禍”;毛澤東稱他為“一代天驕”……他的故事在許多國家傳揚,至今蒙古國和日本的聯合考古隊還在尋找他的神秘的地下寢陵。

成吉思汗降生在蒙古部乞顏孛兒只斤氏的一個貴族之家,其父也速該把阿禿兒是尼侖部落的酋長,母親訶額侖原是篾兒乞惕部落酋長之弟赤列都的未婚妻,在娶親的路上被他的父親搶來。成吉思汗出生的那一天,正趕上父親率部族攻打塔塔兒部落凱旋歸來,為了炫耀生擒兩個酋長和掠奪許多財物、牲畜的勝利,也速該把阿禿兒索性把其中一個酋長的名字——鐵木真賜給了自己的兒子。鐵木真,在蒙古語是“精鋼”的意思。

童年時代的鐵木真是在動蕩中度過的。其時的漠北大草原,部落林立,為了爭奪草原、牧場、牲畜等,各部落“互相苦斗,殘殺”,就像《蒙古秘史》中描述的那樣:“有星的天空旋轉著,諸部混戰不已,睡眠無暇,到處劫奪,擄掠……愿望不能實現,只有奮勇拼戰。躲避、退卻無地,只有挺身作戰。安樂無法享得,只有廝殺,混戰。”

鐵木真六歲那年,父親被塔塔兒人用毒藥害死。由于父親的部屬紛紛脫離家族,并將一部分百姓和牲畜強行帶走,鐵木真一家竟落得靠挖掘野菜充饑的地步。惡劣的生存環境在鐵木真幼小的心靈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同時也磨煉了他勇敢倔犟、堅韌不拔的性格。

他的母親經常用祖先的榮耀以及父親在世時的財富、權勢來教育他,并勉勵他長大后一定要重振家業,報仇雪恨。

對于鐵木真來說,有一年是個轉折點。這一年,他被推舉為幾個部落的聯合酋長——“合罕”。但他并不因此而滿足,因為他懂得:要鞏固并擴大自己的權力,要擺脫貴族們對他的控制,要防備其他部落的侵襲,必須有一支堅強的軍隊。于是,他著手組建了忠于自己的護衛軍。

隨著勢力的不斷壯大,鐵木真主宰蒙古各部的欲望更加強烈了。于是,他開始主動出擊。他為報殺父之仇,與王罕相約,助金朝攻打塔塔兒部落,殺其酋長,大勝而歸。他戰勝篾兒乞惕族人,殺了他們的首領撒察別乞和泰出……

四十四歲的鐵木真在斡難河邊的帳前大宴群臣,在萬馬嘶鳴和群情歡呼下,接受了各部落貴族的參拜,被尊稱為“成吉思汗”。至此,一個統一的蒙古汗國誕生了。

蒙古汗國建立后,成吉思汗為了鞏固政權,立即著手完成了對軍隊、法制和文化等諸方面的組建與改革。成吉思汗是靠武力統一這個馬背上的民族的,所以對于軍隊的組建,更是不遺余力。他還擴充了一支由他親自指揮的一萬人的護衛軍。這支軍隊從人員的挑選、武器的配備到戰術的訓練都非常嚴格。

通過這些改革,這個游牧民族建立起來的政權,基本上剔除了氏族社會的殘余,完成了封建制度化。

完成政權的改革,成吉思汗立即開始了對外征服。

當時,他最想征服的是女真人建立的金王朝。它一直是蒙古的“上國”,長期以來對塞外的蒙古族采取一種欺壓、屠殺的政策。成吉思汗的祖先俺巴孩汗就是被金所殺。盡管復仇、掠奪心切,但素有頭腦的成吉思汗一點兒也不缺乏冷靜。他明白,在進攻金朝之前,必須提防西夏的牽制,因為金朝和西夏有盟在先。所以,成吉思汗首先拿力量較弱的西夏開刀,三次洗劫西夏,迫使對方答應每年納貢給他。

待西夏稱臣后,成吉思汗遂親自督師伐金。金朝軍隊雖奮力抵抗,卻抗不住蒙古軍的鐵騎。當時成吉思汗的軍隊只有95個“千戶”,即10萬左右的騎兵,但卻在野狐嶺一戰擊潰了精銳的30萬金兵。當中都失守迫在眉睫時,金朝皇帝只好遣使求和,以其公主、金帛、童男童女各五百、馬匹三千相贈,才使成吉思汗同意班師北還。然而,此刻金朝統治者似驚弓之鳥,中都之圍一解,便迅速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成吉思汗聞訊后,立即回師攻占了中都。這樣一來,一大片肥土沃地又落入成吉思汗手中。

把金朝打向河南一隅之地后不久,成吉思汗又出兵侵入高麗,使之稱臣納貢。

花剌子模殺害了蒙古450名商人,成吉思汗派去的使臣也遭到了或被殺或割去胡須的侮辱。此事成為成吉思汗出兵亞歐諸國的導火索。他率軍經波斯、伊拉克等地,繞過里海,越過高加索,擊敗札蘭丁、古兒只、欽察和斡羅斯的軍隊,兵鋒直抵克里米亞半島。他曾說:“大丈夫最大之歡樂,在于鎮壓反抗者及戰勝敵人,將他們斬草除根,盡奪其所有。使其有夫之婦哀號,以淚洗面。”所以,他的遠征十分殘酷,鐵蹄所至,不少繁華的城市遭到破壞,許多無辜的人被屠殺。

成吉思汗在出征西夏途中,不慎墜馬跌傷。不久,又得了一種熱病。最終病逝于寧夏清水縣,享年六十六歲。

但也有另外幾種傳說:13世紀40年代出使蒙古的羅馬教廷使節普蘭諾?加賓尼說成吉思汗是被雷電擊中身亡;意大利著名東方旅行家馬可?波羅則說成吉思汗是在攻城時中箭而死;清代成書的《蒙古源流》又稱成吉思汗俘虜了美麗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王妃侍寢時刺傷成吉思汗,然后投河自盡,成吉思汗也因傷重不治而亡。

成吉思汗死后葬在哪里,也成為一個千古之謎。流行的說法有四種:有說葬在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之南;有說葬在鄂爾多斯草原;有說葬在千里山;還有說葬在阿爾泰山。

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是元朝皇家實行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點不留墳冢、碑記一類的標志物,也不公布、不記錄在案,所以至今未發現任何一座元代皇家陵墓。成吉思汗選擇秘密藏身的方式更有自己的考慮:他清楚地知道,許多古代墓葬遭到破壞,不僅僅是為了盜取墓中的寶藏,而且還有政治上或民族仇視的因素;種族之間的報復行為往往使許多古代帝王的墓地遭到野蠻毀壞。成吉思汗不愿意自己身后遭此厄運,所以選擇了秘密葬身的方式。

在四種說法中,人們認為葬在蒙古國境內肯特山之南的說法比較可靠。其依據是:有關史料記載,成吉思汗生前的某日,曾在肯特山上的一棵孤樹下靜坐長思,突然脫口對隨從說道:“這個地方做我的墓地倒挺合適!在這里做上個記號吧!”南宋文人的筆記中也記載,成吉思汗當年在寧夏病逝后,其遺體被運往漠北肯特山下某處,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遺體存放在一個獨木棺里,獨木棺下葬后,土回填,然后“萬馬踏平”。為了不讓外人看出動土的痕跡,“萬馬踏平”后,還用帳篷將周圍地區全部圍起來,待到墓葬地面上的青草長出且與周圍的青草無異時,才將帳篷撤走,這樣墓葬的地點就再也找不到了。

如今坐落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中部的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是個衣冠冢。這里牧草騰碧浪,羊群卷雪花,藍天綠草之間,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肅然矗立,明黃的墻壁、朱紅的門窗、輝煌奪目的金黃琉璃寶頂,使這座帝陵顯得格外莊嚴。陵園占地面積五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筑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與之相連的廊房組成。

我們敬重成吉思汗,并不只是因為他是民族的驕傲,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是世界公認的最偉大的成功者之一。每個人的經歷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每個人都企盼獲得成功。

他的功勞在于:統一了塞外草原諸部落,改變了蒙古族的落后狀態,使一個被人輕視、事跡不傳的部族震撼了當時的世界。他具有卓越的政治謀略和軍事才能,是創造蒙古歷史的偉人。蒙古帝國雖然滅亡了,但蒙古民族卻從此保持了獨立性而永存下來。他的滅西夏、伐金之戰,在客觀上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1279年,他的孫子忽必烈滅掉南宋,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四次統一,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疆域空前廣大的封建帝國——元朝。忽必烈成為統一中國的第一位少數民族皇帝,成吉思汗被尊為元太祖。成吉思汗的業績對于我國各民族的融合和現今版圖的格局仍具有重要意義。

成吉思汗率蒙古軍西征,雖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破壞,但卻打開了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中國四大發明中的三項——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就是在此時傳到歐洲的,從而為資產階級文明的誕生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成吉思汗的過錯在于:遠征亞歐諸國,壓制了而且凌辱和摧殘了已經成為他的犧牲品的那些民族的心靈,使其經濟文化陷于長期衰落狀態。

對于這樣一個具有世界影響的風云人物,盡管人們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有一點是公認的——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成功者之一。成吉思汗是一個頗具魅力的人物,他不僅是蒙古族的英雄,也是中華民族的英雄。

日本學者太田三郎在《成吉思汗》一書中稱成吉思汗為“世界古今蓋世之英雄”,他說:“觀蒙古民族雄圖偉業,俯仰六百年間,當時都為龍盤虎踞之大版圖而贊嘆。自有地球以來,英雄之席卷大陸者不知凡幾;自有歷史以來,君主之削平邦土者亦不知凡幾。然規模之大,版圖之廣,如蒙古成吉思汗者,前后無其儔匹……亞歷山大、愷撒、拿破侖等較,基業之偉,領域之大,亦故不能同日而語耳。”

英國學者萊穆在《全人類帝王成吉思汗》一書中說:“成吉思汗是比歐洲歷史舞臺上所有的優秀人物更大規模的征服者。他不是通常尺度能夠衡量的人物。他所統率的軍隊的足跡不能以里數來計量,實際上只能以經緯度來衡量。”

為完成建立統一國家的歷史使命,成吉思汗首先建立了一支組織嚴密、具有鐵的紀律和富有戰斗力的軍隊。他頒布《札撒》(蒙語音譯,意為法令),并且嚴格執行、獎罰分明,對貴族將領與普通士兵幾乎一視同仁。如在1202年攻打塔塔兒時,《札撒》規定:如果戰勝敵人,不能私分戰利品,戰后共同分配;如果被敵人打敗,速回原出發地,不回者斬。而成吉思汗的兩位叔父及從弟違犯《札撒》,在戰場上私分戰利品,其戰利品被全部沒收。成吉思汗還曾說:“凡諸臨敵,不用命者,雖貴必誅。”(馮承鈞《成吉思汗傳》)對待部下,成吉思汗主張教導和獎罰并重,違犯《札撒》一二次者教育、三次以上者流放到遙遠的地方。同時,成吉思汗不打無準備之戰,每次作戰前都派人探知對方陣營的虛實,召開忽里勒臺(蒙語音譯,意為“聚會”、“會議”),詳細討論作戰方案,一旦決定,毫不動搖。更為重要的是,成吉思汗也未曾打過不義之戰。

在統一過程中,成吉思汗能寬厚待人,取得民心。據《元史》記載:“泰赤烏諸部多苦其主非法,見帝寬仁,時賜人以裘馬,心悅之。被人們稱為有人君之度者,其唯鐵木真太子乎?”成吉思汗成為人心向慕的核心人物。

任人唯賢,量才適用。成吉思汗不僅打破蒙古內部的氏族部落界限和舊氏族貴族的特權,而且也打破了民族之間的界限。他所提拔重用的將領,基本上都經過實際戰爭的鍛煉。他們當中,有貴族出身的人,也有平民、奴隸出身的人。如孛斡兒出是牧民子弟,哲勒篾是鐵匠的兒子,迭該巴特爾是牧羊人,巴岱、乞失里黑原為奴隸,是成吉思汗冊封的第一個達爾罕。成吉思汗的“四大麾下”,忽必來是巴魯剌思人,速不臺、哲勒篾是兀良哈人,哲別是泰亦赤兀惕人;“四杰”中,孛斡兒出是阿魯剌惕人,木華黎是札剌亦兒人,孛羅忽勒是主兒勤人,赤剌溫巴特爾是泰亦赤兀惕部脫脫哥的家人。

成吉思汗統一草原部落,為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成吉思汗俘虜塔塔統阿后,命他教太子諸王以畏兀兒字書國言,使蒙古人開始使用文字,以畏兀兒字為官方文字。同年,成吉思汗命令失吉忽圖忽用畏兀兒文字書寫《青冊》。

兩次《札撒》的頒布,開創了以法治國的道路。統一局面的形成,保障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成吉思汗為了加強與鄰近地區和國家的經濟交往,曾詔諭在大道上設置哈剌赤,并頒布一條《札撒》:凡進入蒙古境內的商人,一律發給憑照,以鼓勵外商來蒙古經商。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后,踏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據《元史?太祖本紀》記載,成吉思汗一生滅國四十。他臨終時還為滅金作了戰略部署,說:“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征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敝,雖至非能戰,破之必矣!”對內,成吉思汗為空前統一的中國,奠定了基礎。成吉思汗在客觀上史無前例地擴展了古老的中國,使她擁有了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梢哉f,成吉思汗對于中國的貢獻和影響,超過了迄今為止所有的個人。

然而,成吉思汗所發動的征戰,雖然最初皆以復仇開始,但進而討伐過之,甚至橫掃無辜,踐踏自安之邦。大規模的西征,尤其征戰南高加索和里海草原,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

但同時,成吉思汗之對外擴張,在客觀上頗有積極意義。成吉思汗西征之后,亞歐大陸正式溝通,東西方使節往來不斷,極大地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總之,成吉思汗功過皆巨,影響久遠。一方面是“黃禍”風暴,另一方面又是大同世界的開路先鋒,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展。成吉思汗創造出了蒙古民族最顯赫的歷史,成為他們永遠的精神財富。

這個幸運的男人,不僅扭轉了少年多災多難的命運,獲得了雄奇的一生,騎在戰馬上充分體驗了隨心所欲的征服欲望,體會了自身智慧和才能帶來的力量,而且擁有了非凡的富貴享受。及至逝世時,他沒什么太大的遺憾,而是憂傷自己無法長久活在子孫的心中:“朕之子孫后代將衣金衣,就美食,跨寶馬雕鞍,擁絕色美婦。然彼等將不復記憶,此等榮華富貴所賴何人而有之也……”沒有太多的文化負累,沒有太多的復雜規則,也沒有什么崇高的人生意義,野蠻人成吉思汗,憑借自己的怒火和本能力量,締造了令后世慨嘆不已的生命奇跡。在一個他只遵循自己的規則的世界里,他的軍隊縱橫馳騁,隨心所欲。這樣的奇跡,作為現代人,大概只能永恒地慨嘆。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lscq/jwtx/28441.html

  • 手機訪問

站點聲明:

歷史學習筆記,本站內容整理自網絡,原作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

Copyright ? http://www.bc6j2.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粵ICP備20055648號 網站地圖

999zyz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