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與傳奇 > 紅顏藍顏

蔡文姬:文藝女青年的亂世悲歌

歷史大觀園 紅顏藍顏 2020-05-15 13:42:12 0 蔡文姬

三國時代本是男性馳騁疆場的舞臺,女人只有淪為配角。亂世之中,看重的又是金戈鐵馬,征戰殺伐。那些盛世中文采精華的本領,到這里只能算是雕蟲小技。所以,三國中那些著名的文人,比如孔融、楊修之類,若不肯乖乖地給有槍桿子的當奴才,就難免殺身之禍。至于曹操父子,那屬于武人弄文,又另當別論了。

蔡文姬:文藝女青年的亂世悲歌

在這種情況下,一位精通文理的弱女子,她的命運自然只能是加倍尷尬和不幸。她就是后漢三國有名的才女——蔡琰(蔡文姬)。 蔡琰,字昭姬。到了晉朝,為了避晉文帝司馬昭的諱,后人給改成文姬。于是,“蔡文姬”這個假名反而成為主流。在這里,咱也從眾,將錯就錯吧。

蔡琰出生名門。她的祖上蔡勛忠于漢朝,在西漢滅亡時拒絕了王莽的任命,逃亡深山,因而被稱頌一時。蔡琰的父親是東漢末年的著名文人蔡邕。蔡邕既是文史學家,又是大書法家和音樂家,在文壇和藝術界都占據重要的地位(金庸小說《笑傲江湖》里,向問天從蔡邕的墓里找出了失傳已久的名曲《廣陵散》)。

出生在這樣一個書香門第,蔡琰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她學問很好,能言善辯,又精通音律,可謂完全繼承了父親的衣缽。 在她年幼時候,一天夜里,老爹蔡邕彈琴。彈著彈著,一根琴弦竟然繃斷了。蔡邕正想發一番感慨,不料身后的女兒稚嫩地插了一句:“斷的是第二根弦吧?”

蔡邕心里一驚,因為女兒說對了,斷的正是第二根。他口里敷衍道:“小丫頭,你不過是碰巧猜對了罷了。”說完,手指頭一勒,又弄斷了一根琴弦:“這根呢?”

蔡琰回答:“這次斷的是第四根弦。”又是分毫不差。蔡邕這才相信女兒真有這本事。

古琴的每一根弦,本來就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繃斷時的響聲自然不同。蔡邕自己能從焚燒木頭的爆裂聲中聽出這塊木頭是制作琴的好材料,那么,蔡文姬能從斷弦聲中聽出斷的是第幾根弦,這其實算不上怎么神奇,倒也恰好增加了可信度。對于一個年幼的小女孩而言,能有這份細致的分辨力,也算是難能可貴了。

等到蔡琰長大一些后,就嫁給了河東的衛仲道?;楹蟛痪?,丈夫就死了。在這短暫的婚姻中,蔡文姬還來不及生下兒子,犯不著呆在衛家,就又回到自己家。

那時候,寡婦改嫁是常事,更何況蔡琰年紀輕輕,又是家風很好的著名才女??墒?,在她回家后不久,天下的變亂就一年烈似一年。黃巾起義好容易被鎮壓下去,宮廷內部又是紛爭不斷。等到大將軍何進和宦官們同歸于盡了,西涼土霸王董卓又率軍進京,把持了朝政。 董卓聽說蔡邕的才名,專門請他出來做官。蔡邕最初不愿與董卓同流合污。但董卓放出狠話,蔡邕不肯做官,就滿門抄斬!蔡邕只好出來,董卓拿出土霸王的豪爽,給他連連升官,非??粗?。蔡邕雖然知道董卓是個魔王,也難免存了一點感激。在這種情況下,蔡琰自然沒工夫談婚論嫁。

結果等到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司徒王允設計殺死董卓,為天下除了一害。蔡邕畢竟是文人性情,他受過董卓的恩惠,不可能一點感情也沒有,于是在座位上忍不住為董卓嘆息了幾聲。這下,高舉階級斗爭旗幟的王允震怒了,嚴厲斥責蔡邕依附奸黨,毫無立場的罪行,并不顧大臣們的勸告,把蔡邕下到大牢。不久,蔡邕就在牢獄中死去。

丈夫死了,父親也死了,蔡琰頓時成為飄萍柳絮,無依無靠。在那個兵荒馬亂的世道里,女子的才情和智慧,是一點幫助也起不到的。至于美貌,反而會引來強橫之徒的垂涎,給自己帶來災難。

董卓之死只是讓朝中大臣出了一口惡氣,天下反而更亂了。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帶兵打破長安,殺死王允,為董卓報仇。之后,把持了朝政的李傕和郭汜又自相殘殺,在關中之地縱兵劫掠。戰亂加上災荒,使得原先擁有數十萬戶的長安地區,人民“相食略盡”,這是何等慘不忍睹的景象!

在這幾次戰爭中,李傕、郭汜等人都使用了大量的少數民族作為雇傭兵。而漢朝前期和中期曾經一度構成嚴重威脅的匈奴,在被漢朝打敗后,也有很大一部分“內附”,接受漢朝的領導,居住在邊境地區,稱為“南匈奴”。在漢朝強盛的時候,這些少數民族一般是很聽話的。但當漢朝內部自己分崩離析大打出手時,少數民族也就趁機蠢蠢欲動,甚至參與到戰亂中來,燒殺搶掠。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蔡文姬遭到了不幸——她被匈奴騎兵捕獲了。

匈奴騎兵似乎并非都是不懂憐香惜玉的蠻子。他們見眼前這個女子不但貌美,而且氣度不凡,知書達理,就把蔡文姬當做珍貴的禮物,向上奉獻,輾轉幾度之后,竟然送到匈奴的第二把手——左賢王那里,成為左賢王眾多妻子中的一個。

那時,匈奴的高層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接受了漢文化的影響,并且以漢朝的臣屬自居。所以,匈奴的右賢王去卑曾在漢獻帝最危難的時刻出兵護駕;而百余年后的西晉年間,匈奴的劉淵起兵造反時,不但打出了恢復漢朝的旗號,還尊蜀漢后主劉阿斗為先帝。左賢王雖然不是什么文人墨客,但大約也聽說過大文人蔡邕的名頭。對于眼前這個美麗而端莊的漢族女子,自然是寵愛有加。 而蔡文姬呢?

三國時期,蔡文姬稱得上既美麗又有才的文藝女青年。

遭人劫掠,淪為匈奴王妃的命運,當然不是她心甘情愿的。匈奴聚集地的皮帳篷,胡語,以及充滿空氣的馬糞和羊膻味,都不是她所喜歡的。她更喜歡故鄉陳留的書香與琴聲。

然而,反過來想,對一個死了丈夫的寡婦,同時又是父親下獄橫死的孤兒,在這兵荒馬亂尸橫遍野的亂世,沒有死于饑荒,沒有死于兵火,甚至沒有淪落到強人手中慘遭蹂躪,而是嫁給了匈奴部落中地位數一數二的大佬,從而獲得一個相對安穩的生活,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呢?

再說,身為俘虜的她,難道還有選擇的余地么?于是,蔡文姬只能放平心態,老老實實地在匈奴待下來,過她的左賢王夫人生活。這一待,就是12年。蔡文姬由青春妙齡的少婦變成了飽經滄桑的中年婦女,而且還給匈奴左賢王生了兩個兒子。

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吃穿不愁,地位也還湊合。但蔡文姬心中總是念著故鄉,念著那兵荒馬亂,但永遠留存有最單純回憶的陳留,還有那些中原的風土人物。

因此,閑暇時候,她就用匈奴地區的樂器,作歌訴說自己的憂思。這就是有名的《胡笳十八拍》。歌聲哀怨,使人聞之落淚。 這種遙遙的憂愁,終于還是有盡頭。

建安五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擊敗袁紹,又用了七年時間,將袁氏的殘留勢力消滅殆盡,成為整個中國北方的統治者。

曹操不但是東漢末年第一流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還是一位文壇領袖。對于前輩蔡邕,他非常敬佩,而且與之交情不淺。蔡文姬的聰慧伶

俐與她的不幸命運,早就傳到曹操的耳中,只是之前自己忙于應付來自四面的敵人,顧不上故人情面而已。

現在,曹操已經占領了三分之二的中國,擁有一支威震天下的精銳部隊,也是時候關心一下蔡邕先生的閨女了。

于是,操哥向匈奴方面發出照會:我老朋友蔡邕的女兒蔡文姬,進你們左賢王的后宮已經12年了,該放她回來了吧?我也不白要人,給你們千金之禮,就算是贖金吧!

說真的,左賢王有點舍不得。蔡文姬不但人漂亮,而且聰明賢惠,這樣的夫人,金貴啊,哪里是區區千金就能換來的?

但是,對面是曹操啊。官渡之戰用兩三萬人擊敗了袁紹十萬大軍,白狼山之戰一舉擊潰烏桓的20萬人,這樣的戰神,區區一個左賢王,哪里敢招惹他?

更何況,當時匈奴本身的政治格局也是受到了大漢朝廷和北方軍閥的控制。左賢王自己的地位,也和操哥的態度息息相關。為一個女人而得罪這么個大佬,俺左賢王還沒癡情到這一步呢。

于是,左賢王忍痛割愛:文姬,你走吧,咱夫妻永別了!

這時的蔡文姬,其實也頗為矛盾。流落在外多年,自然盼望能回歸故鄉。然而,與左賢王相伴12年,縱然當初是被虜獲,多少也有些感情。更何況自己養育的兩個孩兒,作為匈奴的小王子,當然是要留在胡地,遠行女兒回歸故鄉之日,卻是母子永訣之時。這份哀痛,實 在不亞于當初的背井離鄉。

自古事難兩全,更別說蔡文姬根本沒有選擇的余地。曹操的迎回文姬,即使包含了憐憫故人的意圖,現在卻已經成為大漢朝廷向少數民族地方政權揚威的政治面子工程。連左賢王都是唯唯諾諾,蔡文姬莫非還能抗拒這中原霸主不成?

于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左右,蔡文姬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

后人讀書到這里,總想以操哥的秉性,拿千金從胡地贖回蔡文姬,難道不應該占為己有,給自己的后宮添個夫人么?反正他老哥霸占人妻也不是頭一次了。然而,許是懷著對蔡邕的尊重,許是對流落胡地的蔡文姬歧視,操哥一反常態,沒有自個兒占有蔡文姬,而是把她嫁給了陳留人董祀。

這位董祀,在曹操手下當屯田都尉,歷史上的名聲實在薄弱得很。要不是娶了蔡文姬,恐怕根本沒人會記得他。而在蔡文姬呢?曹操的面子工程把她帶回了故鄉,可故鄉早已荒丘連城,物是人非,當初的親友杳然不見,自己孤苦伶仃一人,又能到哪里托付余生呢?于是,她勉強接受曹操給自己物色的這個“新人”,也只是茍延殘喘罷了。

然而,就連這樣的生活都過不安生。

董祀同志名氣不大,膽子不小,竟然在曹操手下犯了錯誤,應該被判死刑。要知道,曹操的政治風格有些傾向于“法家”那一套,刑罰是相當嚴峻的。當年自己的坐騎違反軍令踩了麥田,也要用“割發代首”的把戲來裝腔作勢一番。如今小小董祀犯事,那是非掉腦袋不可了。

在曹操,殺死董祀,不過和捏死個蒼蠅差不多??稍诓涛募?,這是她唯一的親人和依靠啊。于是,飽經風霜的才女只能豁出面皮,去為自己的第三任丈夫求情。

她到了曹操的相府,恰逢曹操在大擺筵席,滿堂坐滿了朝廷的公卿名士,以及遠方來的使者。文姬就在門外求見。手下人報上信去,曹操得意洋洋地向滿座賓客炫耀道:“蔡邕的女兒在外面呢,今兒讓大家都見見。”

這老賊真把蔡文姬當做千金從匈奴買來的寶貝了,足以夸耀于人。一會兒,蔡文姬進得堂來。但見她蓬頭赤腳,滿面哀楚,來到曹操座前,盈盈拜倒,叩頭請罪,訴說自己的無奈與悲苦,哀求饒恕自己的丈夫董祀。她的聲音清越,言辭清楚,而語調哀婉動人,讓滿座賓客都不禁心生憐憫。

操哥畢竟是性情中人,看大家都有些感動,卻還要裝腔作勢一番。他搖搖頭說:“蔡琰,你說得確實很感人。問題是現在處死刑的公文已經發出去了,怎么辦呢?”

蔡文姬叩頭說道:“丞相,您的馬廄里有良馬萬匹,您的帳下勇士如林,為何舍不得派一人一馬急行去追回文書,救我丈夫垂危一命呢?”

曹操見她說得這樣誠摯,便果真派出一人一馬,十萬火急去把那封死刑文書追回來,赦免了董祀的死罪。蔡文姬來請罪時,是披散著頭發,赤著腳的。曹操又讓人賜給她頭巾和鞋襪,讓她入座。蔡文姬謝過曹操,整頓裝束。 曹操趁機問道:“聽說夫人家中以前有很多書籍,不知道您還記得多少呢?” 蔡文姬嘆息道:“我父親蔡邕當年留給我四千多卷書,可是經過戰亂流離,已經全部失散了?,F在我還能記憶和背誦的,只剩其中的四百多篇了!” 曹操作為文壇領袖,愛書如命,一聽樂了:“那也比一篇都不剩強啊,四百多篇不少了!我派十個文書到夫人家去,請夫人口述,由他們記錄,把這四百多篇書謄寫下來,怎么樣?”

蔡文姬道:“男女授受不親啊,不用您派文書來。只要給我紙筆,讓我自己來寫就是。”

于是,由曹操提供紙筆,蔡文姬完全憑借記憶,就把這四百多篇書一一寫了下來。據史載是“文無遺誤”,當然就算遺誤了也未必看得出來。這說明蔡文姬技藝超群,才華出眾。

然而,不管蔡文姬本人是如何美麗、聰慧與富有才情,她的這些才情與美麗,卻依然在亂世中遭到了命運的摧殘與折磨。父親在政治斗爭中被株連,自己在胡騎入侵中被擄掠,然后又為了滿足中原新近崛起的霸主,而永訣自己的一對孩兒。這些傷痛的一一來臨,并非因為她本人做錯了什么,而僅僅因為她生在這個不幸的亂世。

甚至回國之后,她的才名也僅僅被曹操拿來作為炫耀與點綴的花瓶罷了。對曹操而言,蔡文姬存在的最大意義,除了顯示自己丞相府的威震遠近,便是為他默寫那失傳的四百多篇書籍。至于蔡文姬本人的才氣或者悲歡,那都是無足輕重的。 這,也正是整個民族在動蕩亂世中命運的縮影吧。

在金戈鐵馬的《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沒有把這位才女完全撂下,而給她安排了一段出場。

那是第七十一回,曹操率軍到漢中抵御劉備,途經蔡家莊,拜訪了蔡文姬。在蔡文姬家,曹操看到了“曹娥碑”的拓片。

曹娥是東漢和帝時候的一位孝女,年僅14歲。她父親醉酒落水而死,曹娥哭了七天七夜后,跳入水中。過了五天,她的尸體背著父親的尸體浮起來。于是,被作為典型傳揚天下。大才子邯鄲淳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刻碑記事。蔡邕讀了這篇碑文之后,又在碑的背面寫了“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大字。

曹操和手下人不明白這八個字什么意思,問蔡文姬,蔡文姬也不知道。只有大才子楊修說他知道。曹操自個兒邊走邊想,走了30里,這才想出來,蔡邕這八個字是在映射“絕妙好辭”四個字。于是,曹操感嘆,我和楊修的才能差了30里啊。

這一段故事,原見《世說新語》的記載,但《世說新語》里講的是曹操和楊修看了曹娥碑之后的討論。問題是,曹娥碑原物在浙江上虞,屬于江東孫權的地盤,曹操一輩子都沒去過那里,怎么可能和楊修討論這碑上刻字的含義呢?這是《世說新語》里面的一個BUG。而羅貫中妙手回春,將背景改為曹操和楊修在蔡文姬家里看到拓片,這就合情合理了,順帶著也給蔡文姬一個出場的機會。

不過,在整個這一段里面,重點是描寫楊修的才華,為下一回他恃才放曠,遭到曹操嫉恨,最終被殺做鋪墊。至于蔡文姬本人呢,在這一段里面,除了引出曹娥碑之外,甚至她連“先人遺物”的意思都揣摩不出,那才華比起曹操,自然又差了不知多少里??偠灾?,才女蔡文姬在這一回里面是做了才子楊修的過場道具。對于一個原本就命運多難的女兒來說,這也僅僅是“聊勝于無”的亮相吧。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lscq/hyly/1214.html

  • 手機訪問

站點聲明:

歷史學習筆記,本站內容整理自網絡,原作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

Copyright ? http://www.bc6j2.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粵ICP備20055648號 網站地圖

999zyz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