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時作弊,替別人捉刀答題、寫文章的人,俗稱“槍手”。其實,槍手在唐朝就有了。晚唐詞人溫庭筠替人作弊的手段堪稱一絕,一般二般人都看不出來。就此而論,古往今來第一“神槍手”非他莫屬。
溫庭筠長相磕磣,人送外號“溫鐘馗”,但正所謂鐵匠吃釘子——有內秀(銹),人家能耐太大了,他的詩與李商隱齊名,并稱“溫李”,寫詞更牛,人稱“花間鼻祖”,他作一闋詞,只需左手叉右手來回八次,就能搞定,所以得名“溫八叉”。
盡管本事大,溫庭筠的考運卻很不給力,從四十歲起,溫庭筠參加過五六次三年一度的“高考”,始終沒考上進士,但他很有奉獻精神,每次考試三下五除二地做完試卷后,看周圍考生還在抓耳撓腮、苦思冥想,都會同情心發作,無償為周圍的許多考生送出“助攻”, “救數人”的綽號不脛而走。溫庭筠這槍手干的既不為名又不為利,純屬大公無私地學雷鋒,簡直讓人感動。雖然這種行為得到廣大考生的熱烈擁護與熱情支持,但肯定不會受到主考官的歡迎。
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唐朝再次舉辦春季“高考”,禮部侍郎沈詢主持考試。鑒于作弊“專業戶”溫庭筠早已臭名遠揚,沈詢為了防止他再次“出槍”,特意在自己辦公室門口給他設了個VIP專座。第二天開考后,在沈詢等幾位監考官全場直勾勾地“重點關照”下,溫庭筠貌似有點不爽,草草寫了千把字后,滿臉落寞地提前交了卷子離場。
看到溫庭筠“落敗”而去,沈詢大大松了口氣,得意地問他:“八叉,今天你作弊了沒?”溫庭筠挺失落地說:“監考太嚴,我也沒敢亂整,才搞了個八連發而已。”在監考官如此嚴密盯梢下,居然還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幫八個人作弊?!完了還屎殼郎打冷戰——臭嘚瑟?!沈詢嚴重受打擊了,氣得哆嗦成塊。只是??崾且冻龃鷥r的,用腳后跟都能猜到,溫庭筠這次考試又悲劇了。
溫庭筠曾在宰相令狐绹家里吃閑飯,主要工作是給他當“槍手”。唐宣宗愛聽流行歌曲《菩薩蠻》,令狐绹想拍皇帝的馬屁,又怕自己寫歌詞的水平太次拿不出手,就請溫庭筠原創了一首《菩薩蠻》歌詞,拿過來充作自己的作品,獻給宣宗,還千叮萬囑溫庭筠不要泄露出去。沒想到溫庭筠可倒好,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是個出色的“槍手”,嘴一禿嚕就捅出去了,結果人人皆知令狐绹那歌詞是溫庭筠代筆的了。令狐绹很是窩火。
沒多久,唐宣宗寫詩時用詞“金步搖”,好幾天想不到合適的詞來跟它對仗,就找一眾才子幫忙,溫庭筠用“玉條脫”來對,對得不要太工整,可把宣宗高興壞了,賞給他很多東西。令狐绹不知玉條脫的出處,回去虛心請教:“小溫哪,玉條脫這典故出自哪里???”溫庭筠斜了他一眼,語重心長地說:“出自《南華經》,也就是《莊子》。那書只是尋常見的讀物,也不算多冷僻的典籍。我覺得吧,丞相大人工作之余,似乎還是很有必要抓緊時間讀書充電的哦!”令狐绹臊得老臉通紅,惱死了溫庭筠。而溫庭筠呢,不僅當面教訓令狐相國,還在背后嘲笑他是“中書堂內坐將軍”,意思是一介莽夫卻坐在了宰相的位置,令狐绹聽說后更是氣得七竅生煙。
令狐绹再宰相肚里能撐船,也架不住溫庭筠一再冒犯,于是在審查溫庭筠的進士資格時,評價說其有才無德,不配中進士。有了權勢滔天的宰相的這條負面評語,溫庭筠的仕途基本上被判了死刑。溫庭筠對于自己的口無遮攔并不后悔,反而繼續作詩嘲諷說:“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但已經悔之晚矣,于事無補了。
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年),溫庭筠任職國子監助教,當年死活考不上大學的他終于混成了大學教授,也算“曲線救國”了。第二年,溫庭筠時來運轉,也當了一回選拔國子監考試的主考官。這回溫庭筠玩了個新鮮的,他把選中的三十篇上等文章貼到了國子監的圍墻上,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照理說,這種行為的出發點是好的,也體現了考官堅持考試結果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偏偏那些文章大多都是針砭時弊的,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的反響,朝野一片嘩然。朝廷判他個“破壞考試公平罪”,下放到方城掛職進行改造。沒多長時間,就抑郁而死。
“鳳凰詔下雖沾命,鸚鵡才高卻累身。”也許正因為“槍手”的惡名太響太臭,連累了自身,縱然溫庭筠才高八斗,一輩子沒能考上進士,日子也過得亂七八糟的,蔚為殤也。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lscq/gcks/1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