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解是漢武帝時期的“游俠”,他個子矮小,精明強悍,年輕時是個純粹的暴力主義者,心狠手辣,動不動就掏刀子跟人玩命。此外,他還造假幣、盜古墓、販私鹽,凈干些見不得光的不法活動。盡管郭解干過的不法活動數不勝數,但每次都能僥幸逃脫法律的制裁。
等到過了而立之齡,郭解就跟換了個人似的,變得隱忍厚黑、心機深沉,結權交貴不說,還收容了一大批社會閑散人員當小弟,成為大漢帝國境內最大的社團大佬。這時候的郭解已經在黑白兩道游走自如,儼然已轉型為炙手可熱的成功人士,當地政府也拿他沒辦法。不料,一起拆遷事件使得郭老大的命運突然轉了個彎。
漢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為打擊各地的游俠與豪強,中央政府下發紅頭文件,要求郡縣中財產超過三百萬的大款統一拆遷,一律搬到離長安不遠的茂陵去守墳。按說郭解的家庭財產不符合標準,可是鑒于郭解在當地實際社會勢力非常龐大,這位潛在危險分子很讓當地政府頭疼,因此拆遷名單上也出現了郭解的大名。
郭解不想“被搬家”,于是他成了“釘子戶”。他沒有采取靜坐、告狀、上訪等常規手段,也沒找負責拆遷的基層部門說情,而是積極打通上層關節。要說這郭解還真是手眼通天,居然被他疏通到了漢武帝的小舅子、大將軍衛青那里。衛青跟漢武帝說:“郭解家里很窮,不符合遷移的標準。就不要搬了吧?”漢武帝頓覺狐疑:“一個平頭百姓,連你衛大將軍都出面為他講情,他這臉可真夠大的,朕覺得他不窮。”不查能行嗎?!這可倒好,郭解成了皇帝重點關注的最牛“釘子戶”了。
在西漢帝國一把手的親自“關照”下,家產不足三百萬、窮得驚動了最高層的郭解,胳膊擰不過大腿,成為強遷政策下的犧牲品。拆遷的最后期限很快就到了,郭解不得不搬家,當地百姓都去給他送行,光送的盤纏就多達一千萬錢。
郭解遷居關漢中以后,非常低調,出門不坐車、不喝酒,但由于他的名聲很大,還是有很多人慕名而來要跟他交朋友??墒?,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有點兒不受控制了。郭解的手下為他遷居的事情鳴不平,經過他們的調查,發現是當地一個叫楊真的縣掾提名郭解搬遷。于是,在郭解根本不知情的情況下,一連串恐怖的血案陸續發生,先是楊真的腦袋被人砍下,隨后楊真的老爸楊季主也被人干掉,就連楊家派出的上訪人員也在京城長安信訪辦門口被暗殺。
天子腳下發生惡性殺人事件,這還了得!漢武帝震怒,下令徹查此事,經過有關部門一番努力調查,發現所有的線索和動機都指向了郭解。于是漢武帝發出國家A級通緝令,全國緝拿郭解。郭解聽到風聲,果斷跑路,奈何天網恢恢,郭解還是被緝拿歸案。漢武帝成立打黑專案組。為搜集犯罪嫌疑人郭解的違法證據,專案組來到他的老家軹縣(今河南濟源東南),約談各色人等。
在約談活動中,有個文化人站出來炮轟郭解:“郭解專門做違法犯罪的勾當,他算哪門子的大俠?”結果,當天夜里,那文化人就被人給宰了,更恐怖的是他那惹禍的舌頭也被割掉了。發生這種令人發指的惡性虐殺行,顯然是暗示他沒有管好自己的舌頭。
漢武帝命令有關部門一定要把郭解緝拿歸案。不久,郭解被捉住了,經審訊,楊真家的三條命案和那個文化人被殺一事,確定都是郭解的馬仔干的。但問題在于,很多事情雖然是因郭解而起,但確實不是他親自干的,有的事情甚至郭解都不知情。恰逢朝廷大赦,按當時法律規定,郭解的罪行可以赦免。對郭解是殺還是放就成了難題。
此案上報到主管刑罰的御史大夫公孫弘那里,公孫弘說:“郭解就是個黑幫教父,專意行俠,玩弄權術,他的馬仔僅僅因為別人說了句閑話就把人殺了,這罪過比他自己殺人還要嚴重得多得多!應當判他大逆不道罪,殺無赦。”這話堅定了漢武帝的殺心,他下令滅了郭解的全族。就這樣,漢朝最牛“釘子戶”郭解被連根拔起。
《史記·游俠列傳》這樣說郭解:“天下無賢與不肖,知與不知,皆慕其聲,言俠者皆引以為名。”可見,郭解儼然是天下俠客的頭號偶像。然而,“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游俠追求的自由散漫與國家統治秩序是背道而馳的。從郭解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屬于社會不安定因素,他及他的社團的存在嚴重威脅和諧社會的安全,因此被統治者漢武帝徹底歸攏也就無怪了。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lscq/gcks/1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