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傳奇

公孫淵為何一會向孫權稱臣,一會又背叛孫權
曹魏最大的敵人無疑是江東的孫權和益州的蜀漢,他們已分別另立了朝廷。蜀漢不僅太遠,而且無路可通,與江東雖然中間隔著曹魏,但從海路可以直達,公孫淵于是決定與孫權結盟。...
諸葛亮突然去世,孫權為什么大為緊張?
諸葛亮去世的消息傳到孫吳,孫權感到很緊張。為配合諸葛亮此次北伐,孫權指揮三路人馬攻擊曹魏,來勢很兇猛,但最后都無果而終。在這三路人馬中,攻擊合肥的這一路由孫權親自帶隊,對外號稱十萬人,兵力最強,算起來這是孫權第四次帶隊來攻合肥了。...
謀害了魏延之后,楊儀怎么樣了?
楊儀越說越激動,說了過頭的話:“丞相去世時我如果舉兵聯合魏延的話,怎么會落魄到今天這般光景呢?想想真是追悔莫及!”這是大逆不道之言,盡管是在氣頭上說的,但也得上報。...
諸葛亮死后,安葬在哪里?
除了故鄉,除了漢中,諸葛亮還對一個地方有特殊感情,那就是隆中,自27年前離開那里,諸葛亮就再也沒有回去過。隆中在漢水中游,定軍山在漢水上游,選擇在定軍山安葬,恐怕也有這樣的考慮。...
“魏延謀反”事件是怎么回事,魏延真的謀反了嗎?
蔣琬剛出發,走了幾十里,楊儀的報告就來了,說魏延已死,蔣琬便領兵回到成都。以上是史書對諸葛亮死后“魏延謀反”事件的記載,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不同的說法。...
一代英才諸葛亮隕落于何處?他的死因是什么?
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八月,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終年54歲。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積勞成疾和精神壓力太大都是諸葛亮病倒以致過早辭世的根本原因。...
司馬懿采用什么方式來應對諸葛亮的激將法?
諸葛亮多次派人到司馬懿那里下戰書,還送給司馬懿一些女人的服飾,以激怒司馬懿(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怒宣王)。激將法有時很管用,楚漢相爭時項羽讓部將曹咎守成皋,那里是項羽重要的后勤基地,儲存著大量軍需物資。...
諸葛亮為什么選擇在五丈原駐兵,和司馬懿對峙?
諸葛亮讓人查探哪里適合十萬大軍扎營,很快就找到了一處合適的地方,這里距南原不遠,也在渭河的南岸,名叫五丈原。五丈原也是一塊高出周邊的臺地,當時屬郿縣以東的武功縣,如今屬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現在它的具體位置在縣城以南20公里處,算是八百里秦川的最西端,背倚秦嶺大山,面前是渭水。...
諸葛亮《誡子書》是寫給誰的?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為國操勞,為興復漢室的理想而戰,諸葛亮沒有什么可遺憾后悔的,唯一讓他放心不下的家事就是幼子諸葛瞻?!墩]子書》,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主要說了兩方面的道理,一是要加強道德修養,二是如何加強學習、增長才智。...
“木牛流馬”有什么作用?木牛流馬是什么時候開始使用的?
為了運糧,諸葛亮想了很多辦法,用“木牛流馬”進行運輸就是其中之一,根據史書的記載,“木牛流馬”正是在第四次北伐失利后開始投入使用的?!澳九A黢R”其實是“木?!焙汀傲黢R”兩種不同的東西。...
諸葛亮為什么要彈劾托孤大臣李嚴?
在這份由諸葛亮領銜,攜20多位重臣所上的彈劾表中,歷數了李嚴的罪行,請求后主解除李嚴所擔任的一切職務,奪去俸祿,收回節傳、印綬、符策,削去都鄉侯的爵位(輒解平任,免官祿、節傳、印綬、符策,削其爵土)。...
被魏明帝視為“浮華黨”的都有哪些人?
被魏明帝視為“浮華黨”的這一批人,論職位其實都不太高。但魏明帝認為任由他們放縱下去,危害會非常大,因為他們不僅沽名釣譽,還拉幫結派。不僅拉幫結派,還公然以各種各樣的名號互相標榜,相當無視朝廷。...
魏明帝浮華案是怎么回事?魏明帝如何覆沒“浮華黨”?
太和六年(232年)魏明帝下詔,先是逮捕了諸葛誕、鄧飏、李勝等人,看開始的架勢有點想把他們幾個辦成魏諷、曹偉,隨著案情的擴大,“四聰”“八達”“三豫”無不牽涉其中,喧嘩一時的“浮華黨”全軍覆沒。案情以“浮華”定了調,辦成了“浮華案”。...
魏明帝曹叡都干過哪些不靠譜的事情?
為了修建這些宮室,曹叡還命公卿以下的官員們都去參加“義務勞動”,中間還包括太學的學生們,曹叡親自帶頭干活,到工地上挖土(躬自掘土以率之)。苑囿建成后,曹叡經常于此游宴泛舟,或歌或舞,或登山或暢飲,美得很。...
張郃是怎么死的?張郃死在哪里?
張郃無奈,作為一名職業軍人,他可以不懂政治,不懂權術,不懂陽謀也不懂陰謀,但他懂得服從命令,于是領兵追擊。追到木門道,果然中了蜀軍的埋伏。...
到底是誰殺死了張郃?是諸葛亮還是司馬懿?
在張郃之死這件事上,司馬懿歷來受到人們的懷疑,不少人認為是他借蜀軍之手除掉了張郃。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司馬懿下達的那道追擊令很突兀,存在不少疑點。...
曹真死后,誰來接替魏國大將軍的位置?
曾經虎將云集的曹魏,如今竟遭遇到“將荒”,名將紛紛凋落,不要說培養新接班人的工作跟不上,就連找一個合適的人臨時頂上去,也很困難。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由誰來接替曹真承擔起西線作戰的重任,是擺在魏明帝面前的一個頭疼問題。...
諸葛亮北伐期間,蜀漢有哪些人讓諸葛亮不省心?
成都有個廖立讓諸葛亮頭疼,漢中這邊也有人讓諸葛亮不得不為之分心,這個人就是魏延。魏延是一員猛將,但脾氣不太好,他善于跟士卒打成一片,勇猛超過常人,但為人自負,一般人都盡量回避他、忍讓他(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曹真十萬大軍伐蜀,為什么中途撤退了?
曹真和張郃分別率領的另兩支人馬也出發了。大批魏軍從東西兩個入口進入秦嶺山中,但是曹真的運氣實在太差勁,這時候下起了大雨。...
諸葛亮讓李嚴增兵漢中,李嚴給諸葛亮出了什么難題?
諸葛亮原本以為,情況如此緊急,李嚴接到命令后會立即執行,但沒想到李嚴仍然打著自己的算盤。李嚴給諸葛亮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一件事,說司馬懿以開府做條件來誘降他(司馬懿開府辟召)。...
什么是“五星聚舍”?為什么曹真要在五星相聚興兵伐蜀?
“五星”指的是木星、火星、土星、金星和水星,“舍”即星宿,也就是天空中某一區域,通常天空被分為28個區域,即二十八宿。所謂“五星聚舍”就是五星同時出現在天空中某一宿這個小范圍之內,這是很罕見的天文現象。...
孫權的開疆拓土行動對日后產生了哪些影響?
孫權稱帝后,不斷拓展勢力范圍,在鞏固占領區的同時,還陸續派兵向外拓展空間。孫權派兵赴夷州雖然以失敗而告終,但客觀上加深了臺灣地區與大陸的聯系,數千人遷至大陸,加強了兩岸的交流和往來,從這一點上看,意義是積極和深遠的。...
孫吳為什么遷都建業?孫吳遷都建業需要考慮什么問題?
孫吳方面,與蜀漢正式訂立盟約后也有一個重要舉動,那就是主動將國都由武昌遷回建業,孫權以此表明自己無意在西面與蜀漢相爭。...
司馬昭為什么帶上皇帝去遠征諸葛誕叛軍?
司馬昭接到報告,立即整頓人馬討伐淮南。這次他采取了一個非常舉動:讓郭太后和曹髦隨大軍行動。上次在許昌,曹髦的一個動作竟然差點把他逼到墻角,事后回想起來也確實可怕,幸虧曹髦并沒有后續的行動相配合,否則在自己離開洛陽的時候再發生一次類似高平陵之變的事也沒有什么不可能。...
“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這句千古名言是誰說的?
曹髦如果不是皇帝,他一定是個學者,而且是個大學者。曹髦有過人的天賦,聰明、睿智、博學,他經常到太學與那些學術界的名宿討論學問,或者到辟雍征集群臣作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