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家文化 > 制度構成

大清巡狩——與金山相遇(一):引出景致與否認欲望

歷史大觀園 制度構成 2020-07-05 13:15:55 0
?

乾隆首次南巡中的一次關鍵活動,發生在1751年3月13日。這一天,皇帝一行進入江南。作為地理—文化地名的“江南”,使人想到旖旎風光、城市發達、消費繁榮、悠閑愜意、文化底蘊——所有這些可能會敗壞乾隆南巡作為勤政、愛民、仁政活動的官方敘事。鑒于此,乾隆皇帝用一篇名為《恭奉皇太后駕臨金山記》的文章紀念他進入江南。金山是長江江心兩座主要島嶼中的一座(另一座是焦山),這里與大運河交匯,因此它是江南象征性的門戶。

1749年11月,乾隆皇帝已經宣稱要恪盡孝道——也就是恭奉皇太后欣賞江南景色,以慶祝她的六十壽辰——作為開始他首次南巡的基本理由(見第二章)。乾隆皇帝這篇金山文章的題目是將觀光變成了一種性別化的活動以及稱頌他對于母親的孝心。然而,一年多以后的1751年3月,當圣駕到達江南的入口時,乾隆皇帝卻在言辭上做了一些微調,沒有將孝道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如同他早先所做的那樣,而是將巡幸描述為帝王行動主義的最新例證:

朕惟省方觀民,先王所重,時巡之典,虞夏以來尚已。我皇祖圣祖仁皇帝撫御九有,匪居匪康。

這里,巡幸是作為一種古老的活動以及身為統治者——不論古今——應有的勤政出現的,且給出了最近的事例。而且,考慮到江南省和浙江省在文化和經濟上的重要地位,乾隆皇帝聲稱,他“涉河渡江,不憚數勤”,為的是省方,獲知百姓的疾苦。乾隆皇帝回應了于敏中在《圣德歌十章》(本章前面引述過)序中陳述的內容,重申他的巡幸只是始終如一的行動主義和仁政的證明。正因如此,皇帝早該巡幸“東南”了。更為重要的是,這一南巡不含閑暇雅致,相反地,它——以及所有的巡幸——象征著乾隆皇帝對于“居康”的拒斥:

朕臨御以來十有六年,于茲蚤作寤思,宵衣旰食,兢兢懼一夫之不獲,罔敢稍自暇逸。謁盛京(1743年),幸三晉(1746和1750年),巡齊魯(1748年),游河洛(1750年),所在周察民隱,廣敷解澤,而東南士民尚未得邀清問。

乾隆皇帝直到突出了這一最主要的意義和動機后,才又一次將向母親以及祖父盡孝道作為第二位的理由:

然歲辛未(1751年)恭遇皇太后六袠萬壽,朕將合億兆望幸之歡心,以祝無疆。爰敬循皇祖舊典,躬奉慈輿屆春南幸。

可是,乾隆皇帝立刻就回到了他自己在北方善政的話題:

上元前二日,發自京師。渡濟、漯、汶、沂至黃河,周覽堤工。遂泛舟逾淮以達于江,采民謠,詢土俗。

當圣駕繼續南行,乾隆皇帝對于他最主要行政使命的描述隨之發生了改變,從江北的“視察河工”,變成了在江南的“省方問俗”。質言之,一進入長江南岸的江南地區,乾隆皇帝就宣布他來此的主要原因,是“觀民”,這是長期以來形容開明以及寬仁統治——我們將在一定的時候進行分析——的一個用語。

作為有提示作用的《恭奉皇太后駕臨金山記》,包括冗長的王朝強化的陳述,旨在從修辭上減弱周邊環境的偉大。當然,乾隆皇帝樂于承認,“顧瞻金山,上凌太虛,下瞰洪流,為江南諸勝之最”。很顯然,這是他恭奉皇太后登高賞景的原因所在。然而,到達了金山頂,就在乾隆皇帝本應醉心于整個景色之時,乾隆皇帝的語氣發生了改變。他描述了在江聲山色間歡愉的人,接著指出:“豐水有芑,數世之仁也?!贝_切地說,乾隆皇帝指著康熙皇帝書寫的碑銘,將眼前的和平繁榮追溯到康熙皇帝,當時,1699年康熙皇帝恭奉乃母孝惠章皇后南巡。乾隆皇帝看到康熙時期的這一碑銘,促使他將“嗣徽篤祜”稱頌為清朝興盛的根本原因。在乾隆皇帝看來,他正在撰寫的此文以及南巡的主要目的,是慶祝圣母的母儀天下,而不是贊揚金山的自然美景。這里,在長江江心,在旖旎江南的制高點,恪盡孝道在意識形態上優先于迷人的景色。乾隆皇帝在文章的最后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若夫江天之浩蕩,風煙云樹之郁蒼,與夫鱗昆甲族之神奇而變 化,雖遇目賞心,偶一寄興,然朕之所以俯仰而忻愜者固不在此也。

乾隆皇帝的意思十分明確。盡管他也承認在金山之頂得到短暫愉樂的可能性,但他最終未從這里得到什么長久的滿足。他對于王朝過去以及現在的皇太后持有真正的尊敬和贊揚,朝廷和社會的興盛最終還要仰賴她們。

我們能夠注意到,乾隆皇帝努力維持自我形象和權威的明確性別化內容。至為顯然的是:勤政被認為是一種艱辛以及嚴格說來是屬于男性的活動;觀光被描述為給予身處政務和公共事務的官方場合之外的女人的自由放任。當然,人們希望女人在國內政務和家內事務中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尤其是隨著她們年齡的增長、地位的變化。家庭或家族的治理也意味著王朝的治理,皇太后作為愛新覺羅家族的女性家長,要為整個國家婦道做表率。但是這里,在長江江心,皇帝順從他的母親,而不是皇太后表面上的看景愿望,乃至為重要之事。質言之,通過擺正自己與兩種完全不同的女性形象的位置,乾隆皇帝尋求加強他自己的道德威信。一方面,他在《恭奉皇太后駕臨金山記》中慶祝王朝為母之道的美德,另一方面,他已將江南景致比作僅僅一個月前在《江南意》中所寫的誘人的南方美人:“吳越山川……傳聞爭羨?!蓖ㄟ^將孝敬皇太后凌駕于任何他可能已感受到的江南美景之上,乾隆皇帝用具有高度性別化的術語肯定了他自己的孝道。在此過程中,乾隆皇帝強化了江南的性感,接著否認它許多誘人的裝束——它的南方美女和撩人的景致(在文人的詩畫中都享有盛譽)以及它華麗、優雅的環境,尤其是它郊外的“休閑之地”和娛樂之區。我們在下一章會看到,這些關于性別的以及孝道的表白最后證明只是幻想罷了。但即便如此,乾隆皇帝相信(或至少想使他的讀眾相信)江南的魅力轉瞬即逝,像那些著名的美人一樣,在由皇太后們所體現出的堅貞不渝的美德面前,相形見絀。還有,如第二章所述,由于皇太后被設定為乾隆皇帝狩獵的民族—王朝嚴格紀律信奉者的角色,因此她的美德,至少部分地嵌入了民族意義。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bjwh/zdgc/18991.html

  • 手機訪問

站點聲明:

歷史學習筆記,本站內容整理自網絡,原作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

Copyright ? http://www.bc6j2.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粵ICP備20055648號 網站地圖

999zyz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