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園小梅二首(其一)
【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林逋(968-1028),字君復,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詩人。
一直覺得林逋是中國文化養育的一顆奇異果子。他刻苦好學,通曉百家,性高自好,恬淡自處。四十歲時隱居西湖,結廬孤山,種梅養鶴,終身不娶,世稱“梅妻鶴子”。與高僧詩友相待,作詩隨就隨棄。死后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
中國文化發展到宋代,儒道釋三家會通融合。林逋與蘇軾是這種會通融合的經典之作。蘇軾曾在其七言古詩《書林逋詩后》中說:“先生可是絕倫人,神清骨冷無塵俗。我不識君曾夢見,瞳子了然光可燭?!边@是同道知己之論。
《山園小梅二首·其一》是林逋最為人稱道的詩作,可稱可道之處很多,這里講一點:“寫真”之美。
將頷聯與江為的殘句“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略作比較,我們就能理解這個“寫真”之美。
詩之美在于真,真景物,真性情。林逋詩句寫出了梅影之真(“疏”“橫”“斜”是美梅之形的特征),梅香之真(“暗”是梅香的特征),梅精神之真(由“水清淺”襯出的“潔”)。而江為的詩句所寫“橫斜”不是美竹之形的特征,美竹之形的特征是“直”“節”,所以用“橫斜”寫竹不真,不美;用“浮動”寫桂香不錯,但特征還是不鮮明。而林逋在“香”前綴一“暗”字用視覺寫嗅覺,突出梅香的清淡、時斷時續,“浮動”的特征也就突出來了。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林逋的詩句是千古名句,而江為的殘句卻為人詬病。
因為林逋詩句脫胎于江為,且只改動了兩個字,不明所以的讀者以為林逋偷詩。應當說,林逋確實受到了江為的啟發,但林逋的詩句是對江為殘句的大大超越。而超越之功力來自于“真見”與“真識”。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bjwh/lsdg/26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