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夜
【唐·韋莊】
睡覺寒爐酒半消,
客情鄉夢兩遙遙。
無人為我磨心劍,
割斷愁腸一寸苗。
韋莊(約836—約910),字端己,長安(今西安)人。晚唐詩人,是武則天時期宰相韋待價七世孫、大詩人韋應物四世孫,自己也是后蜀宰相,其詞作與溫庭筠并稱“溫韋”,是花間派代表詞人,但他卻是唐代文人中極不幸的一個。
他熱衷科舉,卻年近六十歲才中進士,中進士后奉使入蜀,幾年后唐亡,只能終老蜀地。中進士之前漂泊江南十多年,得一知己,“資質艷美,兼工詞翰”,但入蜀后被前蜀開國皇帝王建奪走。
正是這樣的人生遭際,韋莊的詩詞傷時、念舊、眷情、悼己,深婉動人。像“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保ā杜_城》)“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莫向樽前惜沉醉,與君俱是異鄉人?!保ā督蟿e李秀才》)等,都很撼人心魄。
雪溪放牧圖【宋·夏圭】方晴臨
我想,這首《冬夜》是韋莊最切己的述說吧。在晚年,在病中,在冬夜,在他鄉,在知己被奪去的痛苦越掙扎越深陷于是越痛越苦的時候,睡覺(睡醒了)還不如長醉,因為清醒著,那愁腸就越長越盛,寸寸,不,是分分,是厘厘,是毫毫,都難以忍受!所以,他期待有人為他“磨心劍”,不是要割去已成長的愁腸,而是哪怕割去那剛剛露出一毫的愁芽也好啊。但,這也不可能,不可能。真的是痛徹心扉??!
還沒有讀到過如此之苦的詩。這是一首純苦詩。他不像其他詩人,如屈原,如杜甫,如辛棄疾,這些詩人是可以通過寫詩,通過吶喊,甚至通過泄憤,來減弱心中之痛的。但韋莊不能,他越寫詩越苦,每寫一個字就是那愁腸長高的一分啊。所以說,“一吐為快”的說法是不完全的。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bjwh/lsdg/26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