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家文化 > 格物日志

稱霸海上——目的地:古里

歷史大觀園 格物日志 2020-06-19 12:58:38 0
?

當龍江船廠的船只建造工作正順利開展之際,成祖卻面臨誰來指揮這支龐大船隊的抉擇。他問自己:是35歲的鄭和嗎?對這趟危險的航程,他會不會太老了呢?

“陛下難道忘了‘老馬識途’這句諺語嗎?”一個朝廷官員上奏說,“事實上,就像干姜和棗子,越老越好!”

這個官員繼續指出鄭和的優點,他說這些優點可以從鄭和的面相上看得出來。鄭和的臉“粗如橘皮”,表示他生命中歷經滄桑,足以忍受這兩年出使的顛沛之苦。他兩眉之間的印堂(預指著個人行運)“太窄”,顯示他的精力將投注于其職業生涯,服侍皇上?!皠γ蓟㈩~”兩者,則顯示出鄭和具有作為軍事將領的能力與特質。其口“如?!?,表示口若懸河,辯才無礙;眼光“爍如激流”,顯示其精力與活力,與日俱增。

不管成祖對相術的想法如何,他最后任命了鄭和擔任正使與寶船船隊的總指揮。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將如此重要的軍事指揮任務賦予一名太監。為了表示對鄭和長期隨侍的信賴,成祖授予一些嵌印上寶璽的空白誥敕,有了它,鄭和就可以在海上代傳圣旨。

永樂三年(1405)秋天,這支由317艘彩繪鮮明的大帆船,及2.7萬名以上的乘員所組成的大型船隊,從南京準備出發。船只在長江江心集結編組,船首上雕飾的“眼睛”,看起來似已迫不及待地想要順流而下沖向廣闊的海洋。

寶船船隊的目的地是古里(Calicut),那是位于印度西海岸喀列拉(Kerala)地方的一個城邦,當地有一個香料和木材的市集,吸引整個印度洋的商人前來貿易。在這個位于高特(Ghat)山脈西邊的孤立海岸地帶,栽種著豆蔻、肉桂、生姜、郁金(譯按:即姜黃)及珍貴的胡椒,價值連城。在古印度的穆吉里斯(Muziris)港被大水淹沒之后,古里成了印度甚或是所有南亞最重要的港口。

倘若寶船船隊的出使,是為了調查惠帝出亡海外的傳說的話,古里是開始尋覓的最佳地點?惠帝在祝融吞噬的宮殿大火中,穿著袈裟逃出來,能上船來到這么遠的港口嗎?這似乎不太可能。然而,這次遠征的主要目的是外交性的?這又令人難以相信,因為在兩年之前,成祖就已經派遣了一波使節團前往日本、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以及印度的國家柯枝(Cochin),宣示他已經取得大明帝國的皇位了。那么,成祖何以要派遣這支戰艦遠多于西班牙無敵艦隊,而又滿載著中國優質絲綢、高級瓷器、精致漆器和藝術品的特殊船隊呢?

我們或許可以從成祖即位之后,立即推翻他父皇嚴格的朝貢及貿易政策,尋得蛛絲馬跡。他允許私人貿易,并解除胡椒和黃金方面的限制。儒臣們一向認同中國的興盛有賴于農業、而且端賴農業這種觀點,成祖對此說感到厭煩,他打開中國的大門,招徠外國人和外國商賈,并諭命官員說,“今四海一家”,“邊關互市,所以資國用、來遠人也,其聽之?!?/p>

明初,外國商品輸入中國僅似涓涓細流。在這種情況持續了三十年之后,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目的,是要以船上的大量寶貨重新打開印度洋的貿易,恢復以往的商業聯系,填補失去的往日時光嗎?永樂五年(1407),鄭和方才從古里返回,成祖就馬上下令第二次出使印度,而在這段兩年(1407—1409)的航程之中,明朝曾協助古里新王登基,并在當地立碑以紀念兩國之間的緊密關系。

朱元璋在位時期,中國在商業政策上的倒退,導致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許多小邦的浩劫。他們最重要的財源突然被切斷。而一幫一幫的海盜和私販,卻因香料貿易利潤的吸引,如浪潮般涌入這個區域,填補了空缺。中國沿海,不斷受到日本倭寇的騷擾;越南南部沿海,則為販賣奴隸的盜匪所控制;而蘇門答臘東南部的舊港(Palembang),更成為中國非法貿易的中心,被來自廣州的叛逆之徒統治。滿載著寶物的大帆船,由隊形壯觀的戰艦陪同,當然非僅止于夸耀而已。成祖無疑是要保護船隊上的珍貴寶貨,并為合法的貿易打開海上通路。

為了展現皇恩浩蕩與國家的富強康樂,在寶船船隊處女航前夕的傍晚時分,成祖為所有乘員舉辦了一個盛宴,佳肴、美酒任憑享用。不僅官員,即連一般的海員,也都按身份賜以不等的金銀財帛。至于出海前向天妃——航海者的女守護神——敬禱、獻祭的典禮,同樣帶有一項莊嚴目的:祈求航行的安全與遠航的成功。

成祖后來在一座可以俯瞰龍江船廠及長江的山上蓋了一座雄偉的新天妃廟,而鄭和為這座天妃廟的園圃帶回了稀有的異國樹木,并為增加神像的光彩帶回了無數的金飾、銀飾品。不論新廟、舊廟,都飾有壁畫,自天妃誕生于福建一位林姓漁夫家中起(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描繪了她一生的事跡。相傳天妃年僅十五六歲,即于凝視一口水井時得道,此后,她便具有預知未來與醫病的神通。又說,她能傳達警訊給在海上的兄長,使他免于溺死。據說,她在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去世之后,魂魄穿著紅衣,徘徊海上,每于危急之時指引航海人。天妃的崇拜始自福建,隨即順著中國濱海各省沿岸擴張。由于她時常顯靈救難和治愈病犯,因而博得了廣泛的崇信。

借由焚香、祝禱,鄭和與隨行人員祭拜天妃,請求她的引領。煮成半熟,腿被綁成有如跪姿的羊、豬、牛三牲,呈現在天妃神龕面前,人們焚燒金紙以促請“鬼神”善待天妃的魂魄。天妃因有兩位神(一位擁有千只眼睛,可以看到任何事物;一位擁有靈敏的耳朵,能順風聽到極遠的聲音)的協助,故即使是在遙遠的四海之地,一樣能對困局有所回應。天妃也具有直察人心的神力,唯有祈求者心誠才會顯靈。傳說中認為海底住有巨龍,若無天妃的庇佑,貿然航行于海面上,顯然是難以想像的愚蠢行為。

鄭和后來在一塊碑記上說,“〔吾等〕惟恐弗逮”,“〔然〕人能竭忠以事君,則事無不力;盡誠以事神,則禱無不應”。

在登船之后,列位船長又在船的羅盤之前,對過去各朝各代熟習水羅盤的古堪輿師、算士、星占師另行祈禱。這些船長均曾勇于迎向海洋,并且安全地返航,并且具備使用這種具有浮水南針的神奇儀器的智慧。鄭和跟他的隨行人員,在往后無數個月份,扮演著他們的引航者與救助者的羅盤之前一樣膜拜行禮,并且禱告:

伏以神煙繚繞,謹啟誠心派請,今年今月今日今時四直功曹使者,有功傳此爐內心香,奉請歷代御制指南祖師,軒轅皇帝,周公圣人,前代神通陰陽仙師,青鴉白鶴先師,楊救貧仙師,王子喬圣仙師,李淳風仙師,陳摶仙師,郭樸仙師,歷代過洋知山知沙知淺知深知嶼知礁精通海道尋山認澳望斗牽星古往今來前傳后教流派祖師,祖本羅經二十四向位尊神大將軍,向子午酉卯寅申巳亥辰戌丑未乾坤艮巽甲庚壬丙乙辛丁癸二十四位尊神大將軍,定針童子,轉針童郎,水盞神者,換水神君,下針力士,走針神兵,羅經坐向守護尊神,建櫓班師父,部下仙師神兵將使,一爐靈神,本船奉七記香火有感明神敕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明著天妃,暨兩位侯王茅竹黡仙師,五位尊王楊奮將軍,最舊舍人,白水都公,林使總管,千里眼順風耳部下神兵,擎波喝浪一爐神兵,海洋嶼澳山神土地里社正神,今日下降天神糾察使者,虛空過往神仙,當年太歲尊神,地方守土之神,普降香筵,祈求圣杯?;蛴翁爝厬蝰{祥云,降臨香座以蒙列坐,謹具清樽。伏以奉獻仙師酒一樽,乞求保護船只財物。

當香的熏煙冉冉上升時,道士獻上數杯酒給諸神。香煙會帶著祈愿上報天廷嗎?他們會順利到達嗎?禱辭繼續吟誦著。禱辭述說著巨龍住在海上,當它餓了的時候就掀起狂風暴雨,激起滔天巨浪,翻舞著狂怒的浪花。道士請求巨龍安靜,讓船只在航程中順利無礙,此外,他們并祈求風向平順:

今日良辰下針,青龍下海永無災,謙恭虔奉酒味初伏獻再獻酌香醪。第二處下針酒禮奉先真,伏望圣恩常擁護,東西南北自然通。弟子誠心虔奉酒陳亞獻,伏以三杯美酒滿金鐘,扯起風帆遇順風。海道平安往回大吉,金珠財寶滿船盈榮,虔心美酒陳獻。獻酒禮畢,敬奉圣恩,恭奉洪慈,俯垂同鑒納伏望愿指南下盞,指東西南北永無差,朝暮使船長應護往復過洋行正路,人船安樂,過洋平善,暗礁而不遇,雙篷高掛永無憂?;鸹X財以退殘筵。奉請來則奉香供請,去則辭神拜送?;尊б?,伏惟珍重!

由這些海員的禱辭,不免令人追憶起漢代偉大的諸位堪輿大師,自1世紀以來,他們為建筑物擇定風水位址時,即曾使用有一種銅占盤??拜泿煘榛柿暌活愔匾ㄖx址時,通常要研究地相及水向,俾使擇定的地點不致與地氣、水氣相沖。他們那個神奇的羅盤上,附有一根磁杓或磁針,在光滑的盤面上能自行調整南北方向。千年之后,舟師將磁針帶上了他們的船只,作為天候不佳、妨礙他們觀看天相時的指引。由于搖晃的船上無法獲得水平,因此舟師將磁針放在盛水的小石盆里。有了浮水羅盤,舵師就可以在遠程航行中維持方向,“指南針”去除了星夜無光的黑夜所帶來的恐懼。

堅信神明的法力與派遣他們出使這次任務的天子的神力,舟師們將自己的生命托庇于神明之手。從南京駛向靠近長江口的劉家港,船隊沿著長江緩緩地順流而下。在元代,劉家港本是一個貧窮的產稻村落,如今則已經是一個“高檣大桅,集如林木”的港口了。在這里,鄭和另行祭拜了天妃,同時為此次海上遠航的艦只進行編組。

雖然寶船的船隊可以輕易地從劉家港駛入東海,然而由于地形上缺乏明顯的地標,在返航時,舵師總是很難確定劉家港的入口。永樂十年(1412),在第四次遠航之前,鄭和在劉家港監造了一座假山,高33英尺,周圍1平方英里,命名“寶山”,做為寶船進入長江的輔弼指標。在寶山山腳下,成祖豎立了一塊碑,碑文說“晝則舉煙,夜則明火”,正表明了這座假山有助于海上的船只。然而,18世紀中葉時,由于長江江口的伸展,劉家港的重要性便為東邊更遠的上海所取代了。

從劉家港,船隊沿著中國的沿海南下,航行了400英里,即抵達福建沿海閩江口南岸的福州。在3世紀時,福州這個港口曾是吳國主要的造船地點,因此地名以帶“吳”字的字首而為人所熟悉(譯按:福州附近有吳航鎮)。鄭和將其易名為“太平港”,在此停留了數個月,等待12月底或1月初的東北季風順帆帶著船隊穿越南中國海。船只也在當地優異的船工協助下做最后的整補,并將預備的糧食運上船。在這港口南方的一座山上,三座塔連成一線,在那里,鄭和與其隨行人員在此祭拜了釋迦牟尼與天妃;而其中的一座叫三峰塔的塔,被鄭和作為船隊的信號塔。從塔頂,可以鳥瞰整個港口,直抵發奮山,以及閩江中的小島。當船隊出現在海上時,他們就會以火把或有顏色的旗幟打出信號。

當從東北方向來的風開始吹起并逐漸增強時,寶船的船隊離開了安全的閩江,并航過露出海上的礁巖、有名的五虎山。接著,船隊以南南西的方向駛過臺灣海峽,穿越南中國海,小心地避開了南中國海上的暗礁與島嶼,到達了現在越南南部的占城。日后數次遠航的航程中,就有一些寶船在暴風雨中消失于南中國海。

海上航行,舵手多依浮水南針(譯按:即水羅盤)導航,至于度量時間,則靠燃香漸次焚化為據。所謂的水羅盤,中央有凹槽,注以“陽水”——船只迎風一側取來的水。狀似魚身的磁針,則輕置于陽水水面,俾能緩緩趨就于南北縱走方位。在船上,一晝夜被區隔為十“更”,每更2小時24分鐘。良好天候條件下,寶船船隊的航行速度,大約一更20英里,約是每小時八節的航速。航速的測量,是以派人在船首丟物體入海而度量人員則與船外的物體同步行至船尾的方法來加以測量,且口中唱數,看船只通過該物需要多久的時間。

舵師用一種叫“牽星板”的簡便占板,測知北極星(Polaris)或南十字星(Southern Cross)星體距地平線的海拔高度,以確定緯度。這種占星板,在寶船船隊遠航時首次被使用。牽星板由12片方形木片組成;舵師依海平面調整牽星板,再用本身手臂的長度估計星體的位置,這有點像西方航海者所使用的帶有細繩和一塊板子的曲尺。而在寶船遠航之前及之后,中國舵師所使用的是一種垂直的直尺,叫“量天尺”。牽星板模仿阿拉伯的制度,度數亦概略地以“指”來計算。

鄭和的舟師也有規律地查閱21英尺長的航海圖,隨著船艦在航程中的前進,地圖被一部分一部分地翻展開來。這幅航海圖是航海指標的概略圖,這些指標是依據羅盤的針位和更的長短,所描繪出的重要地標和地理特征,如山峰、河口、橋梁、沙灘、濱海陸地、退潮時暴露出的礁石,以及航道的水深。簡單的圖示,也標志了NB327望臺、寺塔、軍營、廠棧、森林,以及船只可以安穩航行的淺水地帶的位置。

為了提供頻繁的長程航線使用之便,所以在航海圖中添加了星象圖,它能顯示處于整個航程間的一連串星座的位置。中國人創造了他們自己本身的天上星宿體系,所以他們航海依賴的不叫南十字架星座、人馬星座、圓規星座或豎琴星座,而是燈籠骨星、南天門雙星,以及在天空東北方升起的織女星。

在船只逐漸接近占城的海岸時,水深探測器綁著鉛條和線索,從海底撈取樣本,以協助舟師依據沉淀物的類型辨識其距離海岸的距離,并且研判如何使自己的船能直直地進入港內。至于鄭和的登陸地點,很可能即是在現今越南的歸仁(Qui Nhon)附近。占城原是由一些松散的社群組合成的松散聯盟,緊鄰河谷平原,慣于以武力突擊式的劫掠及出售戰俘為奴的高利為生。故而與坐落在現在越南北部的安南國、左邊的高棉王國,以及暹羅人正在建設中的暹羅王國(泰國的舊稱)等,不時處于交戰狀態之中。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安南入侵占城,占領了占城的北部地方。占城國的占城港,實是奴隸貿易的淵藪,也是一個惡名昭彰的危險港口。

中國人對占城感興趣的是烏木、降真香木、罕見的觀音竹,以及異常稀有的伽藍木,當地人利用后者制成價格昂貴的伽藍香。鄭和認為伽藍木只產于此地的某座山中,為世間所僅有,他深信需以等量的銀兩始可換得該物。占城人從中國人那里,獲得了明朝的青花瓷器與絲織品。而讓人垂涎的伽藍香,與犀牛角、象牙和其他物產,則獻給了中國的使臣,作為向皇帝進貢的貢品。

寶船船隊自此繼續航行,向南前往爪哇的滿者伯夷(Majapahit),以及位于蘇門答臘北海岸的三個小邦:蘇門答剌(Semudra)、黎代國(Deli)、啞齊(Atjeh)。有趣的是,鄭和曾經右轉經過了蘇門答臘東北部最重要的城市舊港。這可能是一個計劃性的監視行動。鄭和曾耳聞舊港的動亂:來自廣東的中國海盜陳祖義,占據了這個城市,而且現在正到處劫掠經過狹窄的馬六甲海峽的船只。因此,對鄭和而言,此次初訪蘇門答臘,可能帶有一個偵察的任務,也就是要考察這幫海盜的實力。舊港的船家一向有好勇斗狠、嫻于水戰的名號。盡管中國的水師裝備有海戰中可占盡優勢的撞桿,而這些馬來人仍然試圖以成群的武裝士兵的力量登上戰船。陳祖義的劫掠集團所吸收的當地武士到底有多少?顯然地,鄭和應該對這些海盜采取一些行動的,但他判定當時并非良機。

舊港的不幸,中國必須負部分的責任。早期,在印度尼西亞的貿易量甚大,多集中于香料,而舊港即坐落于馬六甲海峽入口處,乃成為香料貿易的轉運港。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舊港大君在寫給宋真宗的信上,即自稱是“海陸之主”。然而14世紀時,爪哇的影響力不斷增加,暹羅人也將其勢力伸展到馬來半島。朱元璋在位時,中國對于朝貢采取的限制性政策,增加了蘇門答臘與爪哇之間的緊張情勢,也就在這個時候,兩者同時對舊港宣示擁有宗主權。洪武十年(1377),明廷遣使赴蘇門答臘,欲承認舊港為獨立的藩國,而明使航至中途,即遭爪哇王誘殺。

此項野蠻的舉動,對天朝的德意簡直是一大侮辱,因此朱元璋囚禁了爪哇在中國的貢使,同時也拒絕接受來自舊港的任何朝貢使節。以致前述的兩個邦國,都因為跟中國貿易的減少而蒙受極大損失。洪武三十年(1397),爪哇侵入舊港,立了一位爪哇的統治者來管理這個城市。蘇門答臘人立即予以推翻,并自行擇定了領導人。即在鄭和到訪前數年,此一疲弱邦國的首邑,又淪為中國海盜所控制。

鄭和到訪爪哇之后,隨即發現若干處由中國富商所建立的規模頗大的殖民地。朱元璋曾下令嚴禁私人貿易與出游外邦,而前述的這些中國商人無視禁令,早在14世紀末即已抵達此地。在爪哇島西北部沿海的一個叫革兒昔(Gresik)的村落,就由一個來自廣東的人管理,有數千戶的中國人住在那里;東北沿海的蘇魯馬益(Surabaja),也一樣“多中國人”。由于成祖在位時鼓勵貿易,這些聚落也隨之繁榮。來自中國的移民,似乎與當地其他島民,如回回人、馬來人,以及居于山區的土著等有所隔離。鄭和及隨行人員記載中所描述的一批崇信惡鬼、食“蛇蟻”與“諸蟲蚓之類”者,即是指那批山區的土著。

就在爪哇以瓷器和絲織品交換香料和銅幣的當兒,鄭和的隨行人員目擊了畫樣(wayang)表演,一個表演者當眾按著一幅畫,即席述說故事。這些從大明帝國來的人,覺得有點類似他們本身的傳統說書:

有一等人,以紙畫人物、鳥獸、鷹蟲之類,如手卷樣。以三尺高二木為畫干,止齊一頭。其人蹯膝坐于地,以圖畫立地,立展出一段,朝眾番語高聲,解說此段來歷,眾人環坐而聽之,或哭或笑,便如平話。

這些明朝人也在爪哇東部看到了一場竹槍會,如今這種竹槍會風尚仍在,只是并非以搏命的方式進行。鄭和的時代,這種賽會進行時,兩名爪哇男子隨著鼓聲的脈動,向對方前進、后退,并揮刺著尖竹槍。男子的妻子、女奴,則緊侍在側,并且會在一方或雙方傷重致死之前,叫喊:“那刺(退后)!”以終止對方再刺。若有人被刺死,則勝者的一方會給予死者的家人一枚金幣,然后帶走其孀婦或女奴作為獎品。另外,鄭和的人也在當地看到火葬,以及丈夫死后妻子殉死的印度傳統?!俺鰵浿?,木塔高插,下垛柴堆,縱火焚極,候焰盛之際”,婢妾“滿頭帶草花,身披五色花手巾,登跳號哭,良久,攛下火內,同主尸焚化,此為殯葬之禮”。

自爪哇和蘇門答臘,寶船的船隊繼續前進,航向錫蘭王國,于該地,鄭和受到了統治者冷淡的對待,并未多做停留。其王“侮慢不敬,欲害和,和覺而去?!?/p>

雖然寶船匆促地離開,但鄭和似乎已經仔細地注意到這個國家的兩件事:強烈的宗教情緒與數不盡的寶石和珍珠。錫蘭島的中央有座高山,山頂的巖石上有一個奇怪的印跡,傳聞是釋迦牟尼——佛教徒以釋迦牟尼佛來辨識信徒,就如伊斯蘭教徒以亞當來辨識,錫蘭的印度教徒以濕婆神來辨識一般——的大“腳印”。據當地的佛教徒說,腳印“中有淺水,不干。人皆手蘸其水,洗面拭目,曰‘佛水清凈’”。當圣山上下雨時,雨水奔流而下,進入溪谷,常挾帶有大量的珍貴寶石,如紅雅姑、青雅姑、黃雅姑,據說這些寶石是釋迦牟尼佛眼淚的結晶。鄭和在此地,既未禮拜釋迦牟尼佛,亦未向阿拉朝圣。是不是因為這個無意的過失,得罪了國王呢?當寶船再度起錨,航過印度的最南端,前往西海岸的古里時,船上的道士正仔細地思考著這個問題。

中國人稱“古里”為“西洋大國”。其國靠海,位在競爭對手柯枝(Cochin)與小葛蘭(Quilon)之北,天朝的使臣就在這里貿易。古里的國王曾宣布古里是一個自由港,任何船只在駛往他國途中,都可以在此停泊,補充淡水和食物。雖然中國認為印度洋上的其他民族是“番”,但卻以平等地位對待古里王國,視該國為一具有高度組織的社會,以其文官體系運作成效顯著,軍隊與水師訓練精良,更有完善司法制度,因而給予極高的評價。就像中國的皇帝一樣,古里國王也時常贊助、鼓勵文學和藝術活動。

于日后遠航,曾伴隨鄭和前來的馬歡(一位信仰伊斯蘭教的翻譯)記述道:當地之人“人甚誠信,濟楚標致”。

自永樂四年(1406)十二月起,至翌年四月止,鄭和可能一直停留在古里貿易、買賣。按照當地的風俗,他們做買賣有一個本身的慣例。一開始,鄭和這邊的一名宦官和印度那邊的牙人(經紀人),會先為寶船船上的貨物擇定議價的日子。到了那天,古里國中主管寶船貿易的大頭目及其他人,“先將帶去錦綺等物,逐一議價”,議價完畢,“即與內官大人眾手相NBB48?!毖廊水敱娬f:“某月某日,于眾手中拍一掌已定,或貴或賤,再不悔改!”

接著,印度人那邊貿易的商品,如寶石、珍珠、珊瑚及胡椒等,也循前述的方式進行議價。當中國人用算盤開始估價時,印度人則以兩手、兩腳并20指計算。然而,據馬歡的敘述,他們計算的結果“毫厘無差,甚異于?!?!買賣手續所需時間,快則一個月,慢則兩三個月。事后即照原定的價格交貨,“毫厘無改”,而國王則對所有貿易的商品進行課稅。

當貿易正在進行時,中國人首次耳聞了一則稀奇的故事,這則故事涉及一個叫某些(Moses)的圣人和他的弟弟亞倫(Aaron)以及金牛,他們誤以為此事發生在古里,而且將其與印度人尊敬圣牛聯系在一起。這則鄭和還有他的水手聽到的故事,雖經改寫,卻仍然存有《舊約》的痕跡:

傳云:昔有一圣人名某些,立教化,人人知其為真天,人皆欽從。以后圣人同往他所,令其弟名撒沒黎掌管教人。其弟心起矯妄,鑄一金犢,曰:“此是圣主,凡叩之則有靈驗?!苯倘寺犆?,崇敬其金牛。曰:“常糞金”,人得金,心愛而忘天道,皆以牛為真主。后某些圣人回還,見眾人被弟撒沒黎惑壞圣道,遂廢其牛,而欲罪其弟。其弟騎一大象遁去。

春天,季風風向轉成了西南風。中國人的貿易結束,船隊帶著使節自古里、小葛蘭回航,穿過印度洋、蘇門答臘的蘇門答剌和黎代,以及在馬來半島上的滿剌加P(Malacca,譯按:今名馬六甲)。中國的使臣從滿剌加國王那里帶了口信,并帶著該國向成祖朝貢的貢使一同返國。然而,寶船船隊在返航回家的路上,并不平靜。

就在馬六甲海峽,鄭和終于跟陳祖義的海盜主力打了起來。明朝官方的歷史記載說,最初陳祖義在面對寶船的優勢武力時,聲稱愿意投降,然而鄭和得到線報說那是一個圈套。當雙方的船只彼此接近時,鄭和引誘對方進入埋伏之內,將船一艘艘地予以燒毀,連續燒了10艘海盜的戰船,并且俘獲了其他7艘。此一戰役的細節并沒有記錄下來,但明朝水師的戰術,著重于取得上風的位置,以便在戰事中好對敵人施放火藥與火器。這群烏合之眾(譯按:指海盜)的巢穴,不舍晝夜,警哨都隨時有人駐守,偵伺人員若能及早發現敵蹤,每每獲頒優渥賞銀;惟有及早發現敵蹤,艦隊始能搶得有利的戰斗位置。

鄭和的戰船配備了許多所謂的火器。在16世紀中葉,中國的兵書記述了兩三百種的火器?!帮w天噴筒”可噴出燃燒的火藥和紙片至敵船上,引燃敵船的船帆,而“火藥筒”與“火磚”,則是火藥與紙筒壓實、浸過毒藥而制成的拋射火球。明代后期戰船上的大半士兵,都是部署這種火藥的專家。許多的火球,其配方是混合毒煙、人糞與生煙的化學物質而成,僅是打算用以震嚇及弄瞎敵人的眼睛而已。另外一種致命的火球,則裝填入金屬彈丸、粉狀火藥,足以殺死士兵及造成船只嚴重受損。鄭和可能招集了不少射藝精湛的弓箭手,讓火箭如驟雨般地落在敵船上,造成船只陷入火海,癱瘓在那里?;蛟S因為陳祖義船上也有這些武器,所以鄭和等了數個月才抓這群海盜的主從。后來,鄭和將陳祖義等首犯3人帶回南京,就地正法。

在一望無際的汪洋大海,寶船船隊航海的舟師,盡可能地避開惡劣的天氣。卦占家和星占家所累積的智慧,都收集在預測天氣的諺語里,這些諺語,船上負責觀察天氣的人員通常會謹記在心。他們觀察著天空、海上與氣流中最細微的變化:

朝看東南黑,

勢急午前雨。

暮看西北黑,

半夜看風雨。

天外飛游絲,

久晴便可期。

清朝起海云,

風雨霎時辰。

雖然在長期的返航路途上,有許多時刻,天空都會顯示出氣候跡象,但鄭和的船隊還是逃脫不了本身的厄運——船隊遇上了一個大臺風??赡芫驮诖婚_始向北方航行,要穿越危險的南中國海時,臺風毫無征兆地形成。然而,他們正巧在那里,驚駭的水手認為海底的大蛟龍就要出現,這種狂暴的怪獸會以強而有力的巨爪掀起滔天巨浪,口射浪花有如驟雨,四處飛濺。撼動不已的船只將致翻覆,他們也將葬身海底。船員們不斷念著天妃的名字,而且“感應如響”,他們的禱告獲得了回應?!凹从猩駸魻T于帆檣,靈光一臨,則燮險為夷,舟師恬然,咸保無虞?!?/p>

當時,船上的人看到的實為西方船員所熟悉的電光現象——圣愛爾摩火(Saint Elmo’s fire,編按:系一種青色閃光,常見于暴風雨中的樹梢、尖塔、桅桿)。但對鄭和而言,卻是一個奇跡。寶船的船隊回到南京之后,基于感激,他乞求成祖賜予天妃徽號。成祖允準其請,封天妃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妃”。但這對鄭和而言,還不是足夠的奉獻。雖然成祖馬上又下令要第二次遠航,以護送貢使返國,并協助古里國王登基,船隊也于永樂五年(1407)年底或永樂六年年初出發。但此次出航,鄭和并未隨行,他留在國內的福建莆田湄州——天妃的出生地——整修天妃宮。當時在南京曾設了一個培養翻譯人才的官方學校,這一動作恰是未來的遠航將及于波斯灣以及更遠之地的征兆,鄭和或許與此事有關。當然,鄭和必定曾向成祖奏報與朱允相關的事務。

不論鄭和所說為何,成祖還是擔心惠帝還活著,然而他卻未下令寶船做任何更進一步的搜尋。此際他的關心焦點已移向國內本身。永樂五年,成祖派遣一名叫胡的官員到中國全境去尋訪惠帝。爾后20年——幾乎是成祖在位的絕大部分時間——的生涯,胡都花在這件事上面,甚至連母親死了也不準奔喪。成祖要求胡須定時匯報有關這位短視的皇帝(譯按:指惠帝)的情況,而這份奏章只有成祖本人才可以拆閱。

寶船二度遠航期間,位于婆羅洲西岸的印尼國(Borneo)國王造訪中國。他是第一個親自到中國對皇帝致敬,以及承認天朝的宗主權的國王。三年之前,成祖即已承認印尼是一個獨立的邦國,而不再受爪哇的統治,并且經由中國皇帝首肯,可以直接跟中國貿易。印尼的森林富產樟腦、橡木和樹脂,這些都是中國人所急需的藥材。

印尼國國王麻那惹加那乃率其家人與隨員150人,在福建上岸之后,被護送到南京,并于朝堂之上獲得極佳的禮遇。然而,不久之后,他身體不適。在得知這個消息后,成祖極表關切,派遣個人的御醫加以醫治。

“我疾貽天子憂念,”國王對他的王后說,“脫有大故,命也!我僻處荒僥,幸入朝睹天子聲光,即死無憾!死又體魄托葬中華,不為夷鬼。所憾者,蒙受天子深恩,生不能報,死誠有負?!?/p>

此后不久,國王的病情惡化,最后以38歲之年辭世。成祖為了展現他的關懷,罷朝三日,并派遣官員代行參與葬禮。成祖并命官員為墓碑代撰銘文,立于南京郊外印尼國國王墓前。碑銘上寫著:

惟西南諸蕃國長,未有如王賢者。王之至誠貫于金石,達于神明,而令名傳于悠久,可謂有光顯矣。

成祖還下令打制了與真人一般大小、擐甲持刀的成對武士石雕像,以便守護墳墓。這些雕像另外伴以儀態莊嚴的成對文士石雕像,以及成對的石羊、石虎和馬鞍刻飾著印度尼西亞式圖案的石馬。所有的這些石雕像,都豎立在前往墳墓的神道兩旁。

印尼國國王的王后拜泣于成祖的特使面前說:“〔國王〕有遺命以世世毋忘天子恩?!?/p>

成祖的特使賜予王后寶石、黃金、高級絲織品、衣裙與其他日用之物,作為告別的禮物。國王之子亦獲得一頂冠帶,與適合他品級的玉帶、衣物、鞍韉、馬籠頭。此外,更毫不保留地與印尼鞏固有利的貿易關系。

與此同時,即在前往古里的途中,寶船曾在暹羅停留。這是配合成祖“分而治之”的蠻夷政策,尋求與暹羅人的關系,援助其對抗高棉人——高棉國王自1350年以來就不斷侵擾暹羅。而且,明朝在永樂六年(1408)入侵并合并了難以控制的安南,中國不希望在緊靠南部的疆界上,有另一個不和善的鄰居。

寶船可能載著暹羅的貢使及其成員返國。永樂五年,暹羅主動提議,派遣使臣至明朝朝貢大象、鸚鵡、孔雀,讓成祖十分歡悅,于是回贈以豐厚的銅錢、官服與質量優異的紙。中國從與暹羅的貿易關系中,獲得了該國富產的硬木、降真香、沉香、象牙、翠羽、錫、豆蔻,和可以用來治麻風的大楓子油。在暹羅,婦人是商人。事實上,根據中國的資料,當地在習慣上,似乎由婦人來決定各種事務,她們擁有極為自由的生活方式。

鄭和的通譯馬歡記載道:“凡事皆由婦人主掌。其國王及下民,若有謀議刑罰,輕重買賣,一應巨細之事,皆決于妻。其婦人志量,果勝于男子?!?/p>

馬歡接著提到暹羅的已婚婦女,與中國使臣過從甚密——“置酒飯,同飲、坐、寢?!逼浞蛱癫粸楣?,而且說:“我妻美,中國人喜愛!”

另外,中國人也驚奇地察覺到暹羅人走動時,會發出一種像小鈴的響聲。原因是:上層階級的男子,到二十幾歲時,即將數顆錫珠或數顆內安沙子的金珠嵌入陰囊。馬歡說:外觀“如葡萄一般”,是“最為可怪之事”,但當地自詡有身份地位的人,卻以此“為美”。

寶船第二次遠征的任務,于比里麻(Mana Vikraman)就任古里的新國王之后結束。承繼鄭和的原職而指揮寶船前來的王景弘與侯顯,曾在這個印度的城市勒石立碑,并建了一座碑亭。碑上寫著:

其國去中國10萬余里,民物咸若,熙同風,刻石于茲,永昭萬世。

第二次遠征的寶船船隊,僅有船只68艘,或許是因為認為不需要如此多的戰船隨行,遂將部分留在國內。由于蘇門答臘的海盜巢穴已被消滅,海上變得更加安全了。這兩次的遠航,恢復了中國與東南亞之間貿易的聯系。外國的貨物與訊息,重新開始穩定地匯流進入中國,在未來的年代里,從日本到非洲的東海岸,逐漸感受到了中國令人生畏的氣勢。寶船終于在海上投射出長而遠的身影!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或者相關專家觀點,本站發表僅供歷史愛好者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bjwh/dgzy/9753.html

  • 手機訪問

站點聲明:

歷史學習筆記,本站內容整理自網絡,原作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

Copyright ? http://www.bc6j2.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粵ICP備20055648號 網站地圖

999zyz资源站